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德,简言之,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教师的灵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质量为本。而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是由包括师德在内的教师素质高低决定的。因此,现阶段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势在必行。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十七大精神、把教师职业道德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中的重要环节;既是提高中华民族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
师德是一个教师道德修养的直接体现,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基本素质的综合反映。它关乎教育全局,关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近年来,现实生活中与高尚师德格格不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良好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教育战线的行风建设。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个别教师恶语伤人、变相惩罚和体罚学生,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严重玷污了阳光下最光辉职业的荣誉。
那么,现阶段影响中小学教师师德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对此类现象的认真研究和探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制约了师德建设的进程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其负面影响也不断显现,造成了一些教师功利思想严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有的教师忙于私人办班,追求物质利益,自己挣大钱;有的教师正课之余受聘于其他私立学校,忙于自己创收;还有的教师甚至把自己班上的学生拉到辅导班上课,从中牟利;更有少数教师在课堂上“屏蔽”了部分知识点,专门在辅导班上讲,学生迫于无奈只好去上他的辅导班。这些都或多或少分散了教师的精力,影响了教师正常的工作和教学。这样的教师没有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关爱和教育。当然,现阶段出现和存在这样的现象,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因素。比如,一个工龄15年的初中教师,月工资只能拿到1200元左右。这表明虽然教师的地位与以前相比提高了,但工资水平却不容乐观。如此一来,怎能不影响教师的情绪,怎能不导致教师急功近利?试想,一个教师的基本生活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师德又何以能发扬光大?虽然温家宝总理已明确宣布: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且要大幅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绩效工资,但至今,现实情况与中央要求依然相距甚远。
二、教育评价机制偏颇影响了师德建设的步伐
虽然素质教育早已全面铺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但目前情况仍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大旗不倒。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在各兄弟学校中的地位,提高升学率,表面上实行素质教育,实际操作中仍然只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和能力的依据。面对严峻的升学问题和压力,学校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措施,比如升入高中学校的学生人数跟教师的晋级、评先挂钩等。在巨大压力面前,教师也只能顾及眼前利益,给学生补课、给学生排名次。我曾听一位重点高中的老师讲,他们寒暑假补课、周六周日补课,每周只周六下午休息。学生叫苦、教师叫累,如此这般,教师的师德建设步伐就只能放慢。
三、教育理念陈旧阻碍了师德建设的发展
有些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不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受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评价学生的标准是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品学兼优,甚至“好”学生犯下一些错误,可以因为成绩好而忽略不计。殊不知,一个人高尚人格的形成,关键在中学时代,因为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时期。有一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性格偏激、不会做人、不会做事,甚至不知道如何跟别人相处,此时若不加疏导而对其一味偏爱不利于学生发展。由此可见,教师教育理念是否科学先进至关重要,而陈旧的教育理念必然阻碍师德建设的发展。
四、教育观念落后限制了师德建设水平的提高
一些教师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学生分等级。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认定为“差生”。这样做,常常会使某些所谓的“差生”本来就不多的自信也大大丧失,产生自卑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生都有闪光点,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合理引导,让其发挥到极致。许多成绩差的学生,其情商水平并不差,他们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有的爱劳动,有的有爱心、乐于助人,有的会处理人际关系,还有的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任何人的进步都要有个自我肯定的过程,“差生”尤其如此。只要从正面引导而不是横加指责,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所谓的“丑小鸭”有朝一日都会变为美丽的“小天鹅”,都会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而不是累赘。其实,对所谓“差生”教育的成败,才是一个教师教育教学艺术是否高超的真正体现,更能检验出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人格,合理施爱,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如何看待学生、如何教育管理学生,这些貌似简单的问题却涉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多种因素影响着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而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又影响着整个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要针对影响因素综合施策,为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中小学教师要强化主体意识,加强学习,提高觉悟,加强修养,明确责任,努力为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水平作贡献。[C]
师德是一个教师道德修养的直接体现,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基本素质的综合反映。它关乎教育全局,关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近年来,现实生活中与高尚师德格格不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良好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教育战线的行风建设。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个别教师恶语伤人、变相惩罚和体罚学生,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严重玷污了阳光下最光辉职业的荣誉。
那么,现阶段影响中小学教师师德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对此类现象的认真研究和探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制约了师德建设的进程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其负面影响也不断显现,造成了一些教师功利思想严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有的教师忙于私人办班,追求物质利益,自己挣大钱;有的教师正课之余受聘于其他私立学校,忙于自己创收;还有的教师甚至把自己班上的学生拉到辅导班上课,从中牟利;更有少数教师在课堂上“屏蔽”了部分知识点,专门在辅导班上讲,学生迫于无奈只好去上他的辅导班。这些都或多或少分散了教师的精力,影响了教师正常的工作和教学。这样的教师没有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关爱和教育。当然,现阶段出现和存在这样的现象,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因素。比如,一个工龄15年的初中教师,月工资只能拿到1200元左右。这表明虽然教师的地位与以前相比提高了,但工资水平却不容乐观。如此一来,怎能不影响教师的情绪,怎能不导致教师急功近利?试想,一个教师的基本生活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师德又何以能发扬光大?虽然温家宝总理已明确宣布: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且要大幅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绩效工资,但至今,现实情况与中央要求依然相距甚远。
二、教育评价机制偏颇影响了师德建设的步伐
虽然素质教育早已全面铺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但目前情况仍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大旗不倒。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在各兄弟学校中的地位,提高升学率,表面上实行素质教育,实际操作中仍然只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和能力的依据。面对严峻的升学问题和压力,学校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措施,比如升入高中学校的学生人数跟教师的晋级、评先挂钩等。在巨大压力面前,教师也只能顾及眼前利益,给学生补课、给学生排名次。我曾听一位重点高中的老师讲,他们寒暑假补课、周六周日补课,每周只周六下午休息。学生叫苦、教师叫累,如此这般,教师的师德建设步伐就只能放慢。
三、教育理念陈旧阻碍了师德建设的发展
有些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不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受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评价学生的标准是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品学兼优,甚至“好”学生犯下一些错误,可以因为成绩好而忽略不计。殊不知,一个人高尚人格的形成,关键在中学时代,因为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时期。有一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性格偏激、不会做人、不会做事,甚至不知道如何跟别人相处,此时若不加疏导而对其一味偏爱不利于学生发展。由此可见,教师教育理念是否科学先进至关重要,而陈旧的教育理念必然阻碍师德建设的发展。
四、教育观念落后限制了师德建设水平的提高
一些教师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学生分等级。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认定为“差生”。这样做,常常会使某些所谓的“差生”本来就不多的自信也大大丧失,产生自卑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生都有闪光点,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合理引导,让其发挥到极致。许多成绩差的学生,其情商水平并不差,他们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有的爱劳动,有的有爱心、乐于助人,有的会处理人际关系,还有的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任何人的进步都要有个自我肯定的过程,“差生”尤其如此。只要从正面引导而不是横加指责,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所谓的“丑小鸭”有朝一日都会变为美丽的“小天鹅”,都会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而不是累赘。其实,对所谓“差生”教育的成败,才是一个教师教育教学艺术是否高超的真正体现,更能检验出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人格,合理施爱,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如何看待学生、如何教育管理学生,这些貌似简单的问题却涉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多种因素影响着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而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又影响着整个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要针对影响因素综合施策,为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中小学教师要强化主体意识,加强学习,提高觉悟,加强修养,明确责任,努力为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水平作贡献。[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