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作文教学仅仅教会学生在表达信息上下功夫,特别注重写作的技巧,忽视了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而自主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加工信息,综合判断后,提出个性化的观点,是学生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文章的必经之路。
网络有着海量存储和覆盖全球的传播范围。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扩大视野、丰富见闻、积累素材、拓展写作资源,是信息社会学生作文教学面临的新变化与新特点。我们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组尝试着组合“多媒体”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注重以“兴趣引导”、“互动创作”和“资源共享”等教学手段,有效地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探究—自主创作”全新作文教学模式。这是对传统封闭式静态作文教学方式的大胆突破,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本着实践与反思的精神,我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尝试探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媒”激趣,激发学生“爱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兴趣,必须根据其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习作活动,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写作为乐事。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引进,打破传统的沉闷教学,给教学输入新鲜血液,使作文课形象生动,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令其写作情绪高涨。如:我在教学状物文《我喜爱的小动物》时,我选择播放“白鸽拍翅”、“小狗摇尾”、“乌龟爬行”、“乌龟紧缩四肢”等特写镜头定格,要求学生有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描述时,同学们个个都被媒体吸引,看得仔细,想得认真、说得精彩。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媒体,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场景氛围,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真实的生活空间里,得到深切的情感,诱发了其写作兴趣。
二、以“媒”为导,指导学生“会写”
作文教学如果只依靠教科书、教师、学生的参考资料等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学习的信息量,立体地开展创作。师生双方利用网络在教学活动中启发、交流、讨论等实现资源共享。在听、读、说、看等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大,学习的时间缩短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这样就可以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1)建立虚拟学区,自主探究创作
毋庸置疑,网络拥有的丰富信息资源,快速检索功能,为师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网络信息的散状分布和不良信息也给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带来困惑。教师可以根据写作的主题,通过网络搜索,组合相关的辅助资料,建立一个虚拟学区,在给学生查找资料带来便利的同时,加上一道安全门。
“中华美食”源远流长。说起美食,学生各个馋涎欲滴,而要其写一篇介绍美食的文章,谈谈自己喜欢的美食的来历、做法、含义、形状、滋味……别说学生,就是教师一下子也勉为其难。我在上校本作文课《中华美食》时,是这样设计的:事先制作以“中华美食”为主题的虚拟学区,搜集上百幅美食图,每幅图都配以简短的介绍。并且还配有“好词好句”社区,供学生写作时选用;在“范文赏读”版块,配有自己的下水文和选定的一些相关较好的文章,以及简短的评析,学生赏读范文,初步明确此类文章的写法,可以借鉴,亦可在此基础上创新。
(2)再现生活情景,丰富写作素材
学生作文的素材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但这些事物学生记忆模糊不清,感受不深,这主要是学生平时缺乏观察,缺乏搜集的原因。现在,老师们都注意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取材。可时间、人数局限了这样的活动并不能经常开展。多媒体进入课堂,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把学生所经历过的感受不深如过眼云烟的事物通过计算机重现在学生的眼前,引导学生进行再次细察,唤起其形象记忆。
如:在开运动会时,我们录制了学生体育比赛的全过程,并编辑、剪接好配上字幕制成软件。上课时,学生在各自的计算机屏幕上自由观察动态画面,主动地接受信息,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比赛的全过程中。运动会的开始、经过、结果更清楚无遗,场内、场外热闹气氛,同学们一言一行更令人兴奋。当学生写作时需要重点描写某位运动员,可以单击按键与该运动员有关的画面又会重新出现在眼前,便于更细致地观察写出逼真的场面。有了如此海量的素材库,学生们的篇篇习作均写得有血有肉。
的确,在多媒体电脑网络下,作文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生作文素材丰富极了,感受深刻直观,再不是没得可写了。真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述“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真实的水来。”
(3)网络多维互动,发挥主体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自立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希望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写作的主人。多媒体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作文内容,传授写作方法,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容量,过去被动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从而提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查询信息改变了传统模式中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得到体现。网络中的每个学习者对各种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这是其它任何一种媒体和技术手段所无法做到的。学生通过网上搜寻资料,与同学交流,激发创意,消除了直接提问引起的紧张心理,极大地活跃了思维。他们由被动地接受命令转为独立地思考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以“媒”为镜,培养学生“会评”
布卢姆曾在《教育评价》一书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在师生间形成一个反馈——矫正系统。作为评价手段的作文批改要提高效率,及时帮助学生找到作文中的得与失,培养他们良好的修改能力。
多媒体网络在师生共同评议,学生自我批改、互评等环节中又发挥了独特的功效。学生的习作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在师生都能看到被评习作的情况下,按写作要求、语言表达等共同分析评价。虽然被评议的作文只是极少数,但面及全部,教师示范批注、修改;全班集体评议、修改,学生自改、互改。教学中,学生看着被评的习作,随着教师的点拨,受着伙伴的启发,获得众多信息,及时从写作规律上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及时予以修改,劣作变优,佳作更妙。这样,不仅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教师随时解惑,随时点拨,随时评价,随时鼓励的局限,而且巩固强化写作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评议、修改的能力,真正有利其写作水平上升一台阶。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把多媒体技术和作文教学有效整合,可切实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学生因表现欲催动,愿意将自己的作文呈现在同学面前,品尝、分享成功的喜悦,不会因字迹潦草等其他原因而羞于公布于众。同时在评议他人作文中,促进了自身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了内心体验,自己的作文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
由上述可见让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更有效地整合,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新路子,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素养。
网络有着海量存储和覆盖全球的传播范围。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扩大视野、丰富见闻、积累素材、拓展写作资源,是信息社会学生作文教学面临的新变化与新特点。我们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组尝试着组合“多媒体”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注重以“兴趣引导”、“互动创作”和“资源共享”等教学手段,有效地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探究—自主创作”全新作文教学模式。这是对传统封闭式静态作文教学方式的大胆突破,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本着实践与反思的精神,我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尝试探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媒”激趣,激发学生“爱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兴趣,必须根据其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习作活动,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写作为乐事。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引进,打破传统的沉闷教学,给教学输入新鲜血液,使作文课形象生动,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令其写作情绪高涨。如:我在教学状物文《我喜爱的小动物》时,我选择播放“白鸽拍翅”、“小狗摇尾”、“乌龟爬行”、“乌龟紧缩四肢”等特写镜头定格,要求学生有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描述时,同学们个个都被媒体吸引,看得仔细,想得认真、说得精彩。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媒体,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场景氛围,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真实的生活空间里,得到深切的情感,诱发了其写作兴趣。
二、以“媒”为导,指导学生“会写”
作文教学如果只依靠教科书、教师、学生的参考资料等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学习的信息量,立体地开展创作。师生双方利用网络在教学活动中启发、交流、讨论等实现资源共享。在听、读、说、看等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大,学习的时间缩短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这样就可以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1)建立虚拟学区,自主探究创作
毋庸置疑,网络拥有的丰富信息资源,快速检索功能,为师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网络信息的散状分布和不良信息也给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带来困惑。教师可以根据写作的主题,通过网络搜索,组合相关的辅助资料,建立一个虚拟学区,在给学生查找资料带来便利的同时,加上一道安全门。
“中华美食”源远流长。说起美食,学生各个馋涎欲滴,而要其写一篇介绍美食的文章,谈谈自己喜欢的美食的来历、做法、含义、形状、滋味……别说学生,就是教师一下子也勉为其难。我在上校本作文课《中华美食》时,是这样设计的:事先制作以“中华美食”为主题的虚拟学区,搜集上百幅美食图,每幅图都配以简短的介绍。并且还配有“好词好句”社区,供学生写作时选用;在“范文赏读”版块,配有自己的下水文和选定的一些相关较好的文章,以及简短的评析,学生赏读范文,初步明确此类文章的写法,可以借鉴,亦可在此基础上创新。
(2)再现生活情景,丰富写作素材
学生作文的素材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但这些事物学生记忆模糊不清,感受不深,这主要是学生平时缺乏观察,缺乏搜集的原因。现在,老师们都注意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取材。可时间、人数局限了这样的活动并不能经常开展。多媒体进入课堂,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把学生所经历过的感受不深如过眼云烟的事物通过计算机重现在学生的眼前,引导学生进行再次细察,唤起其形象记忆。
如:在开运动会时,我们录制了学生体育比赛的全过程,并编辑、剪接好配上字幕制成软件。上课时,学生在各自的计算机屏幕上自由观察动态画面,主动地接受信息,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比赛的全过程中。运动会的开始、经过、结果更清楚无遗,场内、场外热闹气氛,同学们一言一行更令人兴奋。当学生写作时需要重点描写某位运动员,可以单击按键与该运动员有关的画面又会重新出现在眼前,便于更细致地观察写出逼真的场面。有了如此海量的素材库,学生们的篇篇习作均写得有血有肉。
的确,在多媒体电脑网络下,作文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生作文素材丰富极了,感受深刻直观,再不是没得可写了。真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述“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真实的水来。”
(3)网络多维互动,发挥主体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自立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希望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写作的主人。多媒体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作文内容,传授写作方法,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容量,过去被动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从而提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查询信息改变了传统模式中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得到体现。网络中的每个学习者对各种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这是其它任何一种媒体和技术手段所无法做到的。学生通过网上搜寻资料,与同学交流,激发创意,消除了直接提问引起的紧张心理,极大地活跃了思维。他们由被动地接受命令转为独立地思考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以“媒”为镜,培养学生“会评”
布卢姆曾在《教育评价》一书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在师生间形成一个反馈——矫正系统。作为评价手段的作文批改要提高效率,及时帮助学生找到作文中的得与失,培养他们良好的修改能力。
多媒体网络在师生共同评议,学生自我批改、互评等环节中又发挥了独特的功效。学生的习作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在师生都能看到被评习作的情况下,按写作要求、语言表达等共同分析评价。虽然被评议的作文只是极少数,但面及全部,教师示范批注、修改;全班集体评议、修改,学生自改、互改。教学中,学生看着被评的习作,随着教师的点拨,受着伙伴的启发,获得众多信息,及时从写作规律上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及时予以修改,劣作变优,佳作更妙。这样,不仅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教师随时解惑,随时点拨,随时评价,随时鼓励的局限,而且巩固强化写作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评议、修改的能力,真正有利其写作水平上升一台阶。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把多媒体技术和作文教学有效整合,可切实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学生因表现欲催动,愿意将自己的作文呈现在同学面前,品尝、分享成功的喜悦,不会因字迹潦草等其他原因而羞于公布于众。同时在评议他人作文中,促进了自身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了内心体验,自己的作文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
由上述可见让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更有效地整合,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新路子,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