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的语言文化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名是一个人的称呼,也是从艺术角度来对一个人进行命名。艺术人类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通过具体的语言符号来表示个体特定图像差异,这是人名最初出现的本意,但从艺术文化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随着民族历史沉淀,人名的演变渐渐的和个体文化素质、思想观念的演变结合起来,强烈地影响到人们的联系价值观。而英国文学作品的创作时间比较久远,文化气息比较浓厚,包含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文化习俗。人物名字实际上是反映了文化本质和人的人格,本文就从英语文学作品的角度入手,就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的语言文化展开详细研究。
  【关键词】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语言文化
  【作者简介】吕名晓,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
  人名,也就是一种字符命名,可以展现文化作效果独特的魅力,人名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象征着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的一种继承。名字的广泛传播是现今社会一种普遍流行的状态,已经渐渐的成为日常通信的公共词汇,而通过英国文学人物命名的人名更是代表了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
  一、研究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语言文化的重要性
  名字是一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一个简单的标志符号,但在整个社会互动中是频繁使用的。随着物质文明不断被社会认可,人们的名字多样性也逐渐的丰富起来。西方文学的的名字更是与人们的居住环境、社会背景息息相关,是西欧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一种折射。人物命名与文学作品及人物所接受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包括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地理文化、语言文化,是独特民族文化的象征。在英语文学作品中,作品中塑造人物名字的使用也是有很强的民族文化色彩的,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任务名字不仅能揭示人物性格,也预示了人物命运的发展趋势。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字不仅是人物形象的象征,也是文学作品主题分析研究的工具,名字的命名实际上是具有丰富民族语言文化内涵的。英国文学注重语言文化魅力的展示,通过人物名字,既可以通观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读者也可以通过人名来把握文学作品的魅力。研究英语文学人物的名称可以提高英语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和可塑性,对于跨语言文化交流十分有意义。因此,人物命名是具有语言文化作用的,是生活哲学、工作洞察力、文化内涵多方面的一种折射。对于英国文学,人物命名更是记录着历史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二、英语文学作品中人物命名的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主人公是文学作品创作的关键。通常文学作品的作家在创作时都会受到时代背景、社会经验、生活环境、作家本身心理活动变化、时代特征等的影响,反映的是社会现实,也是人生哲学的一种浅层面的解读。作者在命名过程中既要确保文学作品正确的创意方向,也要人名字符的设计名称,每一步并不是随意创造的,都是需要精心制作的。
  在标准语言文化中人名名称并不是简单符号,在文学作品领域,名字是作品文化内涵的一种具体象征。作品中的人物名称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它具有显示人物、揭示人物、暗示人物命运等功能,其中一些人物的人名更是包含典故,同一人名的不同叫法也是代表不同的意义。更有学者认为,作者创作思想往往跟主角名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表达作者的情感,确立作者的写作立场,暗示主人公的命运。在作者的生动描写下,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人名会使读者感同身受,这也是人物命名文化内涵魅力所在。
  三、举例说明——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物塑造更是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说,“温莎”浓浓的生命气息是为了揭示了喜剧类家庭生活的真实现象,英雄“福尔斯塔夫”展现的是封建军人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展现了“福尔斯塔夫”失去经济根源的底层挣扎的一种扭曲的社会丑态。莎士比亚的作品经常展现的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将时代的变迁降到人物形象最底层上来展现,而这中间的人名,既预示了文学作品内容上的高潮,也包含着人物塑造的文化背景。
  文学作品的人物名字是有代表性的,实际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命名是作者创作方向的一种倾向。例如哈姆雷特作品中,哈姆雷特总是在考虑很多问题,这让主人公非常的沮丧。他担心他会追着敌人,最后只有通过疯狂来掩盖这一切。因此,人们习惯使用哈姆雷特的形象来比喻人没有决心、优柔寡断的人,这其实是在提示的性格,用名字来象征人物命运和性格。而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夏洛克为商人做了一个很好的定义,希尔洛克是高利贷,在希尔洛克的生活中金钱就是一切。希尔洛克的人物塑造是一个狡猾的、冷酷、有强烈的金钱欲望的人,这些人物特点也导致他最后失去了人性,作者通过希尔洛克名字的含义来揭示人性丑陋,以“美德”来攻击传统文化。
  英语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其本身就是具有一些词汇意义的,经常是几个词汇想回衔接之后产生的名字。这种现象也会在汉语言文学中有所体现,实际上都是对于人物的一种预示,是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命运的一种解读,“人如其名”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学代表人物之一,其在人物塑造时运用的笔触比较细腻,相应的对于人名的处理也是特别的到位。
  四、总结
  总之,英语文学中的人物名称不仅仅是简单的区分符号,作品中的人物名称与作品语言文化内涵密切相关的。在英国文学作品中,人物名字往往暗含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思想,关键人物名字的命名中更是有丰富的潜在意义和民族文化内涵。因此,在阅读外国文学时,我们不仅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还要分析人物名称的含义,从人名入手分析外国文学的语言文化。
  参考文献:
  [1]胡建華.中西方人名文化赏析[J].兰台世界,2010(21):256-259.
  [2]张枫霞,粱震戈.人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兰台世界,2010(7):119.
其他文献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式教学模式,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这一角度上看,思维导图具有比较大的应用价值。本文笔者重点研究思维导图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现状和应用方法,并在这一基础上探究强化思维导图应用效果的有效措施,以期进一步强化教师英语阅读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当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英语阅读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其思维品质的体现无处不在。所以教师务必要重视对英语阅读课的研究,以发挥出它在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作用。因此,本文从主题引领,体现思维深刻性;巧妙设问,提高思维广泛性;多向解读,增强思维缜密性三方面对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閱读教学;思维
【摘要】文章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英译版为例,浅析《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策略。本文以功能目的论三原则为指导,了解中英语言习惯差异,从而找出《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策略,主要通过意译法和直译加注法这两种策略来讲解,从而进一步帮助外国人民更真实清楚地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目的论;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武佩虹(1988.02-),女,汉族,山西文
【摘要】元认知策略作为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反思与思考的学习方式,能够为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带来新的思路与想法,使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元认知策略正是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而提出来的,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调整阅读策略,以此实现英语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元认知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途径,科学
【摘要】图形/背景理论最早属于心理学范畴,后来认知语言学家Talmy首先用它来研究语言学。作为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之一,对它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比如听力、阅读、写作、语法等教学方面。作者从图形背景的理论出发,论述了该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關键词】图形/背景理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缪成霞,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认知是心理学概念,强调获得知识并加
【摘要】本文研究了阅读策略、情商、性别及阅读能力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性别、情商及阅读策略均与阅读成绩呈正相关关系,但性别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阅读策略,最后为情商;2.性别与情商的感知情绪、自我调控和调控他人维度呈正相关关系;3.情商主要对阅读成绩和受试的社会情感阅读策略产生正向影响;4.阅读策略下的三个维度均与阅读成绩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社会情感策略与阅读成绩的相关性>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  
【摘要】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极为重要且基础的一环,词汇离开了语境就没有意义,因此词汇教学要依托话题、强调语境来开展教学。本文通过具体的课堂实例,提炼出三种优化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围绕话题词汇,运用思维导图;依托文本,读写结合;超越文本,创设新语境。笔者旨在依托话题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让学生在话题语境中更好地理解语篇的深层含义,在话题语境中学习词汇,最终迁移运用所
【摘要】本文以我校《职业综合英语》的教学为例探讨了利用中国大学MOOC、慕课堂及企业微信等多平台实施混合教学模式的情况,总结了纯线上教学的经验,并对今后的线上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线上教学;异步SPOC;直播授课  【作者简介】郭祯(1987.03-),女,汉族,江苏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  一、线上教学的背景  《职业综合英语》为我校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需要重视培养高中生们的词汇和语法运用能力,英语教师在巩固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科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们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流。在过程中小组学习的课堂组织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英语语言交流,同时还可以提升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本文主要分析高中英语小组学习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影响。  【关键词】高中英语;小组学习;课堂成果;分析  【作者简介】熊艳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英语已经成为十分关键的语言工具,如何在初中階段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为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值得每位教师深入思考和实践。总体来说,英语教学涉及听说读写四个维度,而阅读和写作能力几乎是初中生最欠缺的英语素养,这不仅是由于受到学生身心发展的限制,同时也是因为英语教学方式存在问题,教师需要逐渐更新和转变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思路和途径,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模式,让学生在扩展思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