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学会倾听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而“表达、交流”都离不开“说话”。所以,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近年来,笔者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力求以较小的“教学投入”,获取较大的“教学效益”。
一、广辟语境,在情境中生发“话源”
创设适宜的语言环境对学生学说话非常重要。我们深知,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来源于形象感知,抽象的语言只有置于真情实境之中,通过形象和想象的教学,才能被学生逐步掌握,从而生发出说话资源。对此,笔者是从三个方面实现的:
1.课文内容图像化,“听话——看图——说话”循序递进
笔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幻灯片,把学生引入笔者设计的说话环境中。课堂上,在教师语言的“催化”作用下,再通过看图,说话的资源丰富了,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话境”。
“龟兔赛跑”生动、有趣,是很好的说话资源。为了能让学生流畅、完整地表述这件事,笔者制作了四幅幻灯图片:第一幅是龟、兔一起从起跑线出发;第二幅是龟、兔在途中拉大了距离;第三幅是兔倚在大树底下睡觉;第四幅是龟爬过了终点线。在教学中,笔者把四幅画投放在屏幕上,并提出“谁和谁在干什么”的话题,引导学生进入“语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笔者接着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乌龟爬得慢却胜利了?而小兔子跑得快却失败了?最后,笔者对学生说,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小兔子和小乌龟说吗?顿时课堂上像炸开了锅,气氛热闹非凡。课文内容图像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身边知识,说生活情趣
身边出现的人和事是儿童说话的“热门话题”。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笔者常设计他们熟悉的“情境”,引发他们的说话兴趣,提高说话能力。教五、六年级时,笔者曾设计了“每日话题”和“周五会话”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按要求去实践课外生活;利用读报课、班队课、说话课检验学生的“新闻采访”和“观察报道”能力,打开他们捡拾话题的窗口,扩大他们的说话空间;师生进行对话训练,从学生家庭、亲友,到本人生活、娱乐、爱好等方面,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生发说话资源。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说话能力的好途径。
二、激发兴趣,在愉悦中产生“话欲”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各种活动都受兴趣的驱使,兴趣的强弱决定着他们活动的深入度。因此,充分把握学生兴趣最浓时,趁势引发“话趣”“话欲”,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提倡“愉快教学法”,即训练学生说话,都是“寓说于乐”“说必尽兴”。通常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娱乐型”,如“话尾接龙”“朋友集队”;二是“导游型”,如结合教学内容,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学生参观、游览,进行现场说话。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产生说话的冲动。当他们有了强烈的说话欲望后,口语交际训练就变得简单而高效了。
三、不拘一格,在活动中训练“话能”
未经训练的孩子,说话往往比较随意,主题多样、漫无边际,而且语言表达啰嗦、重复、意思不清。为此,笔者经常采用“活动训练法”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如教学《秋天》一课,笔者先让学生学懂课文,知道秋天是金色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学生会说出具体的景物,用语言描绘所见的景色。然后,笔者再组织学生俯瞰学校花园,从“花名”“花色”到“花形”,让学生有序观看;再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领略大自然的美,稻穗、荷花、向日葵、野菊花、红柿子等都成了学生说话的资源。
“活动训练法”具有活跃气氛、拓宽话面、合作学习、提高技能的功效。每一次活动过后,学生都会有强烈的说话欲望,而交流、表达的过程无疑就是学生说话技能形成的过程。现在,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90%的学生能较完整、流利、有条理、生动地说出一件事,能很规范地与别人进行对话交际,作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笔者也在“实践新课标,实现高效益”的教改路上,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大公中心小学)
一、广辟语境,在情境中生发“话源”
创设适宜的语言环境对学生学说话非常重要。我们深知,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来源于形象感知,抽象的语言只有置于真情实境之中,通过形象和想象的教学,才能被学生逐步掌握,从而生发出说话资源。对此,笔者是从三个方面实现的:
1.课文内容图像化,“听话——看图——说话”循序递进
笔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幻灯片,把学生引入笔者设计的说话环境中。课堂上,在教师语言的“催化”作用下,再通过看图,说话的资源丰富了,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话境”。
“龟兔赛跑”生动、有趣,是很好的说话资源。为了能让学生流畅、完整地表述这件事,笔者制作了四幅幻灯图片:第一幅是龟、兔一起从起跑线出发;第二幅是龟、兔在途中拉大了距离;第三幅是兔倚在大树底下睡觉;第四幅是龟爬过了终点线。在教学中,笔者把四幅画投放在屏幕上,并提出“谁和谁在干什么”的话题,引导学生进入“语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笔者接着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乌龟爬得慢却胜利了?而小兔子跑得快却失败了?最后,笔者对学生说,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小兔子和小乌龟说吗?顿时课堂上像炸开了锅,气氛热闹非凡。课文内容图像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身边知识,说生活情趣
身边出现的人和事是儿童说话的“热门话题”。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笔者常设计他们熟悉的“情境”,引发他们的说话兴趣,提高说话能力。教五、六年级时,笔者曾设计了“每日话题”和“周五会话”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按要求去实践课外生活;利用读报课、班队课、说话课检验学生的“新闻采访”和“观察报道”能力,打开他们捡拾话题的窗口,扩大他们的说话空间;师生进行对话训练,从学生家庭、亲友,到本人生活、娱乐、爱好等方面,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生发说话资源。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说话能力的好途径。
二、激发兴趣,在愉悦中产生“话欲”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各种活动都受兴趣的驱使,兴趣的强弱决定着他们活动的深入度。因此,充分把握学生兴趣最浓时,趁势引发“话趣”“话欲”,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提倡“愉快教学法”,即训练学生说话,都是“寓说于乐”“说必尽兴”。通常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娱乐型”,如“话尾接龙”“朋友集队”;二是“导游型”,如结合教学内容,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学生参观、游览,进行现场说话。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产生说话的冲动。当他们有了强烈的说话欲望后,口语交际训练就变得简单而高效了。
三、不拘一格,在活动中训练“话能”
未经训练的孩子,说话往往比较随意,主题多样、漫无边际,而且语言表达啰嗦、重复、意思不清。为此,笔者经常采用“活动训练法”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如教学《秋天》一课,笔者先让学生学懂课文,知道秋天是金色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学生会说出具体的景物,用语言描绘所见的景色。然后,笔者再组织学生俯瞰学校花园,从“花名”“花色”到“花形”,让学生有序观看;再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领略大自然的美,稻穗、荷花、向日葵、野菊花、红柿子等都成了学生说话的资源。
“活动训练法”具有活跃气氛、拓宽话面、合作学习、提高技能的功效。每一次活动过后,学生都会有强烈的说话欲望,而交流、表达的过程无疑就是学生说话技能形成的过程。现在,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90%的学生能较完整、流利、有条理、生动地说出一件事,能很规范地与别人进行对话交际,作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笔者也在“实践新课标,实现高效益”的教改路上,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大公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