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诱思探究的教学方法以诱、动、情、思为根本,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达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之目的,为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创设更大的空间。下面我从以下七个方面就课堂教学中开展“诱思探究教学”的体验谈一下个人的浅见。
一、 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兴趣、求知欲望调动到最佳程度,这是完成课堂教学最关键的一步,这个环节处理得好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化学学科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为创设课堂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现将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关“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总结如下:
(1) 直观教具创设教学情境
(2) 实验演示创设教学情境
(3) 以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教学情境
(4)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入教学
(5) 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二、 营造探究氛围,变教为诱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组织课堂教学,不能以权威自居,要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相信学生自学自悟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和独特见解,张扬学生个性。比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一节,鉴于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学过氧气的制法,已具备一些制备气体的简单知识,我设置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在反应原料的选择方面,我课前先让学生预习教材113页的习题5,并动手操作119页的“家庭小实验”。上课时再补充学生想不到的反应碳酸钠和盐酸、碳酸钙和稀硫酸等部分反应,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反应原理。继而提出:“你能当一个小设计师,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原理设计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吗?”学生们都表现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这时再让学生阅读资料:决定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的因素,然后让学生联系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原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的探究活动,最后把他们的设计都绘出装置图展示出来,并介绍他们的设计意图和他们所设计的装置的优点。教师对学生的设计都给以点评,充分肯定其设计中的优点。学生在完成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后,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深化探究过程,开发学生潜能
学生自身蕴藏着巨大的学习和发展的潜能,而教材又为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提供了广大的空间。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本鲜活的、内涵丰富的重要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关注和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认真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思维灵感,并以此为契机,去扩张、强化、生成新的探究空间和探究平台,鼓励学生动脑思、动手做、动口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主动活跃状态,促进学生思维向深处拓展。例如:对于“现有一瓶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你如何鉴别?”问题平淡无奇,但我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评价。虽然同学提出的有些方案操作难度较大,有些还不太严密,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的成果在交流中得到肯定。由于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设计,探究能力得以训练,创新潜能得到开发。
四、 开发网络资源,优化探究内容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更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使探究活动变得更丰富、更轻松、更有趣、更活泼。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我依托计算机在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把“静态”的思考变为“动态”的演示等方面的优势,将微观世界的奥秘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知识的感受、理解和领悟升华到一个理想境界。例如:利用一个水蒸发和水电解的flash小插件就很好地解决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等。另一方面,我还注意渗透一些网络应用常识,设置一些研究性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资源,独立进行思考,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力,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工具,为探究教学增添许多创意。
五、 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实践证明,良好的情感可激发人的想象力,使人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反之则会压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的不同及思维能力上的差异,往往对某一问题的探究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解决方法。在新的化学课程教学中,我始终牢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判断,我并不过早定论,也不去“热情”地纠正,而是把它当做“发现”与“创作”中最有价值的劳动成果,加以鼓励和尊重,与学生共同感悟思潮的跌宕与情感的涌动。如在教学中,我尝试这样一种新的方法:在教室的板报上开辟了“化学乐园”,将学生练习、测试、探究中的新颖独特的解法及时展示出来,并添加鼓励评语。这一举措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思维亮点的舞台,看到自己的成果公布于众,学生心中会产生喜悦、兴奋、自豪的成功体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以更加积极主动的乐观态度去进行探究、学习。
六、 引导合作交流,升华学习成果
学生的探究活動是多种行为的整合,未来社会的发展也是需要多人合作的。因此,在课堂探究活动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精心设计探究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彼此切磋交流,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了第六单元二氧化碳的性质后,我帮助学生设置了如下问题:“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非得用红磷吗?还有其他方法吗?”然后启发诱导学生: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必须将氧气除掉而不引入新的气体或杂质。经过点拨,学生的思维空间迅速打开,通过互相商讨后,不少同学设计出了自己的方案。而我此时并不评定方案的优劣是否可行,而是为学生准备实验药品和仪器,做一个合作者和组织者。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寻到了摆脱挫折达到成功的路径,谋取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方,培养了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了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七、 发挥实验功能,促进能力发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新课程化学实验分为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和实验习题等,不同的化学实验功能不同,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实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演示实验中,努力保证实验的成功率,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就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力求操作规范化。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举手投足,他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继而在行动中表现出来。教师在实验中若操作不规范就会导致学生的错误操作,给今后的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因此教师在实验之前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首先要使学生在思想上搞清实验目的、实验的程序和操作方法,否则学生的实验就难以顺利进行。其次正确的观察是获得信息和发展思维的基础,如果不能观察实验的现象,就不能发现问题,就不能实现思维,这样的实验没有丝毫意义。第三是通过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实现实验教学中的以诱达思之目的。这个过程是整个实验最高层次,也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实验技能、品德培养达到新的高度。
教学过程不是机械的运用教法,它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协作、密切配合才能达到目的。教师是主导,起着向导和指挥员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和相互合作交流状态,学生的思维、表达、实践、合作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中悟出探究学习的真谛,从而自然而然地以主人身份投入到化学学习活动中,走进更广阔的社会舞台。
(新郑市实验中学)
一、 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兴趣、求知欲望调动到最佳程度,这是完成课堂教学最关键的一步,这个环节处理得好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化学学科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为创设课堂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现将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关“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总结如下:
(1) 直观教具创设教学情境
(2) 实验演示创设教学情境
(3) 以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教学情境
(4)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入教学
(5) 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二、 营造探究氛围,变教为诱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组织课堂教学,不能以权威自居,要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相信学生自学自悟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和独特见解,张扬学生个性。比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一节,鉴于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学过氧气的制法,已具备一些制备气体的简单知识,我设置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在反应原料的选择方面,我课前先让学生预习教材113页的习题5,并动手操作119页的“家庭小实验”。上课时再补充学生想不到的反应碳酸钠和盐酸、碳酸钙和稀硫酸等部分反应,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反应原理。继而提出:“你能当一个小设计师,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原理设计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吗?”学生们都表现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这时再让学生阅读资料:决定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的因素,然后让学生联系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原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的探究活动,最后把他们的设计都绘出装置图展示出来,并介绍他们的设计意图和他们所设计的装置的优点。教师对学生的设计都给以点评,充分肯定其设计中的优点。学生在完成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后,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深化探究过程,开发学生潜能
学生自身蕴藏着巨大的学习和发展的潜能,而教材又为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提供了广大的空间。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本鲜活的、内涵丰富的重要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关注和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认真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思维灵感,并以此为契机,去扩张、强化、生成新的探究空间和探究平台,鼓励学生动脑思、动手做、动口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主动活跃状态,促进学生思维向深处拓展。例如:对于“现有一瓶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你如何鉴别?”问题平淡无奇,但我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评价。虽然同学提出的有些方案操作难度较大,有些还不太严密,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的成果在交流中得到肯定。由于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设计,探究能力得以训练,创新潜能得到开发。
四、 开发网络资源,优化探究内容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更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使探究活动变得更丰富、更轻松、更有趣、更活泼。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我依托计算机在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把“静态”的思考变为“动态”的演示等方面的优势,将微观世界的奥秘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知识的感受、理解和领悟升华到一个理想境界。例如:利用一个水蒸发和水电解的flash小插件就很好地解决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等。另一方面,我还注意渗透一些网络应用常识,设置一些研究性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资源,独立进行思考,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力,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工具,为探究教学增添许多创意。
五、 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实践证明,良好的情感可激发人的想象力,使人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反之则会压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的不同及思维能力上的差异,往往对某一问题的探究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解决方法。在新的化学课程教学中,我始终牢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判断,我并不过早定论,也不去“热情”地纠正,而是把它当做“发现”与“创作”中最有价值的劳动成果,加以鼓励和尊重,与学生共同感悟思潮的跌宕与情感的涌动。如在教学中,我尝试这样一种新的方法:在教室的板报上开辟了“化学乐园”,将学生练习、测试、探究中的新颖独特的解法及时展示出来,并添加鼓励评语。这一举措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思维亮点的舞台,看到自己的成果公布于众,学生心中会产生喜悦、兴奋、自豪的成功体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以更加积极主动的乐观态度去进行探究、学习。
六、 引导合作交流,升华学习成果
学生的探究活動是多种行为的整合,未来社会的发展也是需要多人合作的。因此,在课堂探究活动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精心设计探究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彼此切磋交流,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了第六单元二氧化碳的性质后,我帮助学生设置了如下问题:“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非得用红磷吗?还有其他方法吗?”然后启发诱导学生: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必须将氧气除掉而不引入新的气体或杂质。经过点拨,学生的思维空间迅速打开,通过互相商讨后,不少同学设计出了自己的方案。而我此时并不评定方案的优劣是否可行,而是为学生准备实验药品和仪器,做一个合作者和组织者。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寻到了摆脱挫折达到成功的路径,谋取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方,培养了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了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七、 发挥实验功能,促进能力发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新课程化学实验分为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和实验习题等,不同的化学实验功能不同,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实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演示实验中,努力保证实验的成功率,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就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力求操作规范化。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举手投足,他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继而在行动中表现出来。教师在实验中若操作不规范就会导致学生的错误操作,给今后的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因此教师在实验之前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首先要使学生在思想上搞清实验目的、实验的程序和操作方法,否则学生的实验就难以顺利进行。其次正确的观察是获得信息和发展思维的基础,如果不能观察实验的现象,就不能发现问题,就不能实现思维,这样的实验没有丝毫意义。第三是通过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实现实验教学中的以诱达思之目的。这个过程是整个实验最高层次,也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实验技能、品德培养达到新的高度。
教学过程不是机械的运用教法,它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协作、密切配合才能达到目的。教师是主导,起着向导和指挥员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和相互合作交流状态,学生的思维、表达、实践、合作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中悟出探究学习的真谛,从而自然而然地以主人身份投入到化学学习活动中,走进更广阔的社会舞台。
(新郑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