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hly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学生厌学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就连小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课也存在着厌学现象。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枯燥的教学内容和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甚至反感的根本原因。那么,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教师要确立新的课程理念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制定课时计划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新的体育课程从教学理念、课程目标到内容的编排都有很大的变化,如《体育与健康》将每一个学习领域目标细分为若干水平目标,并对如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提出了若干活动建议,而不是规定,体育教师可在深刻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内在需求的基础上自由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自觉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管理者、领导者、操纵者向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转变。
  二、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
  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学生成绩的绝对判定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关系融洽的合作者。例如,在上一年级立定跳远课时,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种“格式化”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了让学生在虚拟的动物王国开运动会的形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观看动物王国运动会短片,然后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进行立定跳远练习。整个过程学生历经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要选择灵活多变的教法和学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总是把教师的“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作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面对学生的“学什么”和“怎样学”的学法指导研究甚少。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选择灵活多变的学法。例如,《跳短绳》一课,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采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小动物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调动不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四、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结合
  传统的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只注重教材搭配,没充分考虑学生的爱好和需求,《新课标》突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强调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诸多方面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要达到上述的目标仅靠体育课是完全不够的,因此,必须树立大体育观的思想,在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动脑筋。开展“一主多选”活动。体育课开展“一主”就是师生集体练习部分,“多选”即学生兴趣练习部分、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的多项运动选择练习。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得到一定发展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发育,心理和生理需要都会激发求知欲,他们不会满足于现状,会有新的需求和目标。体育课开展“一主多选”教学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从而增强学生锻炼的自觉性。把体育课与达标、考核、竞赛有机整合。达标、考核、竞赛等内容与形式,对于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组织锻炼小组、班级、年级以及校际间的以完成各种测试为主要目的的竞赛活动。这样就能在各班、组之间产生竞争,互相监督。使考核在公正、公开、真实、准确的条件下进行。这种活动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比赛掌握并运用各种测试项目的相应技能,在紧张而愉快的竞争中完成既定的锻炼任务。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种素养,是一种通过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等语言形式的创作,欣赏和传承,体现出来的艺术、文化素养;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她蕴含了伦理道理,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本。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那么,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如何在教学中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语文教师
初中数学是初中的重要科目,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视数学学习,但是随着数学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学习也觉得十分吃力,加上教师在进度上的加快,难以顾及到学生的个别情况,因此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教师要学会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能力,进一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情景化教学的应用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
采用实验加仿真方法研究了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对超声速混合层的影响.使用基于纳米粒子的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anoparticle-based planar laser scattering,NPLS)、粒子图像测速技
【正】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制度,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课程开发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尤其是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彰显了地域、学校文化特色,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个问题更重要。“疑”源于思,它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向导。思维活动始于发现问题。它是对一些问题
精读课文,领悟感情,精读内容,领会方法。在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中只有学生清楚、明白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想法才能知道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与表达的能力。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大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的训练,足见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的语文学习过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笔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展教学作一粗浅的探索。  一、
【摘 要】 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是学习者为促进学习成功,提高学习效果,检测学习成果,主动积极的评价认识、动机和行为的过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总体态势是:他们已有一定的评价意识,尚处在掌握初步技能阶段,评价水平还较为稚嫩,抗干扰性较差。所以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培养应该贯穿教师教学、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从思维中体现出评价的水平,从学习中提高评价的水平。同时,以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
所谓情境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合的场景或氛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下确地理解教材内容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