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两大重要环境,幼儿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需要家园共同努力。本文旨在探讨家园合作开展幼儿品德教育的策略,为幼教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品德教育;策略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幼儿期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品德教育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密切合作。探讨幼儿品德教育中家园合作的策略,有利于提升幼儿品德教育的质量,为幼儿良好品德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一、保持密切沟通,注意品德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良好个性品德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幼儿园和家庭要做好相互联系,达到教育的一致性。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非常重视,但不经意间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对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幼儿园及教师要加强对品德教育家园合作的宣传,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品德教育的意识。例如,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开放日等,宣传良好个性品德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家庭和家长自身对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以及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通过面对面交流、微信或QQ信息、家访等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介绍幼儿园各阶段品德教育内容,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反馈,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幼儿园德育工作產生实效。
同时,教师要主动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环境与家长教养方式,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与家长一道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家庭与幼儿园双方对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目标等方面达成共识,保持一致性,这是有效实施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二、丰富教育形式,重视生活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品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重说轻行”的倾向:注重内容上灌输,忽略情感和行为培养;方法上多言语说教,少启发体验。这样的结果就是,幼儿讲起来头头是道,行动起来却是另外一套。例如,老师讲完“孔融让梨”故事第二天回园问“在家里怎么做的呀?”幼儿说:“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啦,可他们说好吃吗?你吃你吃,全部奖励给你吃”。长此以往却在不知不觉中淡化了幼儿的分享意识,把“独占”看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有家长反映,回到家中还是会和老大或老二争抢东西。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家园合作开展品德教育,要遵循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育策略,在日常生活中润物无声地感染幼儿。
具体性、情境性是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对其情感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应渗透在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例如,要培养幼儿“关爱家人”的情感,除了开展故事活动《我妈妈》《我爸爸》,学习歌曲《我的好妈妈》《小乌鸦》,进行角色游戏扮演,活动中注意游戏化、情境化;还可以让幼儿回家后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点事,准备一些他们喜欢的东西,再请幼儿回园分享他们的感受,结合生活实践挖掘情感资源,培养道德情感和行为。为了让幼儿学习遵守交通规则,利用幼儿园的“红绿灯”场景,让幼儿扮演交警、司机、路人等各个角色,在游戏中体验角色间关系和应遵守的行为规则。在国庆节假期后,家长让孩子把去旅游的特产带回幼儿园和大家分享,老师赶紧找来一幅中国地图和孩子们带回特产的对应图片贴在地图上,让每个孩子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和照片,激发孩子对富饶美丽的祖国的热爱之情。
模仿性是幼儿品德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幼儿对成人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家长和教师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幼儿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位家长跟老师诉苦,说孩子对保姆很霸道地说:“你吃我家的东西用我家的钱,就要听我的”,保姆听了觉得不受尊重要辞职,家长很困惑孩子怎么会讲出这样的话。老师问家长:“你们有对孩子这样讲过吗?”家长恍然大悟:的确讲过了,是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说孩子的。可见,家长日常和孩子说的看似不经意的话,孩子都会听进耳里记在心上。因此,在幼儿德育工作中,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家长和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才能给幼儿正确示范的教育影响。
三、发挥优势互补,家园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与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两大重要环境,有各自的优势所在。在实施幼儿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家园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构建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一)幼儿园发挥群体优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
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品德发展特点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制定系列化的德育工作方案,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并且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群体优势。
幼儿园的群体优势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还为数居多,孩子缺少玩伴比对,或因为家长的娇惯宠溺,存在任性、娇气,交往困难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指导家长运用正确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群体优势,配合家庭开展相应的活动:如,开展《我们都是好朋友》《玩具大家玩》《找朋友》《和朋友一起玩》《值日生,大本领》等关于同伴交往、集体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在一日生活中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例如幼儿争抢玩具时进行引导:轮流玩、交换玩可以让自己玩到更多的玩具;小朋友摔倒了,及时过去安慰他、及时告诉老师……通过活动和情境中的感受和体验,让幼儿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怎样关心他人,为集体做事情,良好品德习惯逐渐内化形成。通过活动,家长反映孩子懂事了,愿意把玩具跟亲戚或邻居孩子分享,会挂念幼儿园的小朋友,还主动提出把玩具、图书带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分享。
(二)家庭发挥个别教育优势,同步实施品德教育。 相比幼儿园,孩子在家庭中生活时间更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联系更为亲密。家庭中的教育模式是“一对一”或“多对一”,可以实施更具针对性、更具体细致的教育。例如,中大班老师为培养幼儿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爱劳动的品质,让孩子做值日生,擦桌子、分筷子、整理玩具或圖书等。家长在家里也同步让孩子练习做这些事情,手把手地教,利用个别教育优势帮助孩子更快地掌握正确的方法,并让孩子讲讲做这些家务感觉怎样,感受家长为对自己的呵护和幸福。这样,在家园配合同步教育下,孩子可以更好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和尊亲孝老的意识。
家庭与幼儿园发挥各自优势,相辅相成,可以更好地提升幼儿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四、善用网络平台,开辟家园合作新渠道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平台快捷、时空受限少、图文兼具、表达有趣生动等优势,是教育中可以利用的有力资源,为家园合作开辟了有效的新渠道。例如,教师通过QQ或微信建立家长群,可以及时分享幼儿在园活动视频或照片,布置亲子小任务,推送育儿文章等;家长将完成情况展示在群里,通过相互激励,大大提高参与积极性。现在的年轻家长绝大多数本身也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也缺少兄弟姐妹的情感感受,家长群等网络平台也是家长针对幼儿品德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交流育儿经验的线上沙龙。例如,某班级家长在班群中围绕“老大跟老二不友爱怎么办”展开了交流,家长们互动活跃,有讲述童年美好回忆的,也有谈及孤独感的,更多是谈对孩子将来为人处世期望的,很多平时忙于工作鲜于发声的家长也纷纷加入,引发了对亲子关系以及幼儿情感需求的关注,家长表示获益匪浅。
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品德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在非常时期尤为显著。例如,在今年春季“新冠病毒肺炎”防疫期间,幼儿停学在家,为让幼儿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老师开展一系列线上教育教学活动:每天推送劳动游戏视频,布置小任务;在“五一”劳动节前召开“我劳动我光荣”主题视频班会,通过邀请家长代表介绍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内容,引导孩子讲述自己在家中劳动的经验,请家长代表介绍培养孩子家务能力的经验。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不允许聚集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平台让孩子与同伴、老师等进行分享交流,感受到劳动是一件快乐的事,认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体会到各种职业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捷,学会尊重劳动者和珍惜劳动成果,达到了预期的品德教育目标。
在幼儿品德教育中,家园要密切联系,达成教育一致性。遵循幼儿品德发展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营造和谐有爱的环境,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有效实施品德教育策略,为幼儿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卢珊,杜桂娥.学龄前儿童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探析[J].亚太教育,2016,8.
[3]张茂聪,唐爱民.儿童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品德教育;策略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幼儿期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品德教育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密切合作。探讨幼儿品德教育中家园合作的策略,有利于提升幼儿品德教育的质量,为幼儿良好品德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一、保持密切沟通,注意品德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良好个性品德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幼儿园和家庭要做好相互联系,达到教育的一致性。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非常重视,但不经意间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对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幼儿园及教师要加强对品德教育家园合作的宣传,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品德教育的意识。例如,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开放日等,宣传良好个性品德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家庭和家长自身对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以及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通过面对面交流、微信或QQ信息、家访等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介绍幼儿园各阶段品德教育内容,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反馈,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幼儿园德育工作產生实效。
同时,教师要主动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环境与家长教养方式,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与家长一道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家庭与幼儿园双方对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目标等方面达成共识,保持一致性,这是有效实施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二、丰富教育形式,重视生活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品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重说轻行”的倾向:注重内容上灌输,忽略情感和行为培养;方法上多言语说教,少启发体验。这样的结果就是,幼儿讲起来头头是道,行动起来却是另外一套。例如,老师讲完“孔融让梨”故事第二天回园问“在家里怎么做的呀?”幼儿说:“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啦,可他们说好吃吗?你吃你吃,全部奖励给你吃”。长此以往却在不知不觉中淡化了幼儿的分享意识,把“独占”看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有家长反映,回到家中还是会和老大或老二争抢东西。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家园合作开展品德教育,要遵循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育策略,在日常生活中润物无声地感染幼儿。
具体性、情境性是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对其情感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应渗透在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例如,要培养幼儿“关爱家人”的情感,除了开展故事活动《我妈妈》《我爸爸》,学习歌曲《我的好妈妈》《小乌鸦》,进行角色游戏扮演,活动中注意游戏化、情境化;还可以让幼儿回家后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点事,准备一些他们喜欢的东西,再请幼儿回园分享他们的感受,结合生活实践挖掘情感资源,培养道德情感和行为。为了让幼儿学习遵守交通规则,利用幼儿园的“红绿灯”场景,让幼儿扮演交警、司机、路人等各个角色,在游戏中体验角色间关系和应遵守的行为规则。在国庆节假期后,家长让孩子把去旅游的特产带回幼儿园和大家分享,老师赶紧找来一幅中国地图和孩子们带回特产的对应图片贴在地图上,让每个孩子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和照片,激发孩子对富饶美丽的祖国的热爱之情。
模仿性是幼儿品德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幼儿对成人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家长和教师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幼儿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位家长跟老师诉苦,说孩子对保姆很霸道地说:“你吃我家的东西用我家的钱,就要听我的”,保姆听了觉得不受尊重要辞职,家长很困惑孩子怎么会讲出这样的话。老师问家长:“你们有对孩子这样讲过吗?”家长恍然大悟:的确讲过了,是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说孩子的。可见,家长日常和孩子说的看似不经意的话,孩子都会听进耳里记在心上。因此,在幼儿德育工作中,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家长和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才能给幼儿正确示范的教育影响。
三、发挥优势互补,家园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与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两大重要环境,有各自的优势所在。在实施幼儿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家园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构建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一)幼儿园发挥群体优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
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品德发展特点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制定系列化的德育工作方案,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并且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群体优势。
幼儿园的群体优势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还为数居多,孩子缺少玩伴比对,或因为家长的娇惯宠溺,存在任性、娇气,交往困难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指导家长运用正确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群体优势,配合家庭开展相应的活动:如,开展《我们都是好朋友》《玩具大家玩》《找朋友》《和朋友一起玩》《值日生,大本领》等关于同伴交往、集体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在一日生活中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例如幼儿争抢玩具时进行引导:轮流玩、交换玩可以让自己玩到更多的玩具;小朋友摔倒了,及时过去安慰他、及时告诉老师……通过活动和情境中的感受和体验,让幼儿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怎样关心他人,为集体做事情,良好品德习惯逐渐内化形成。通过活动,家长反映孩子懂事了,愿意把玩具跟亲戚或邻居孩子分享,会挂念幼儿园的小朋友,还主动提出把玩具、图书带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分享。
(二)家庭发挥个别教育优势,同步实施品德教育。 相比幼儿园,孩子在家庭中生活时间更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联系更为亲密。家庭中的教育模式是“一对一”或“多对一”,可以实施更具针对性、更具体细致的教育。例如,中大班老师为培养幼儿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爱劳动的品质,让孩子做值日生,擦桌子、分筷子、整理玩具或圖书等。家长在家里也同步让孩子练习做这些事情,手把手地教,利用个别教育优势帮助孩子更快地掌握正确的方法,并让孩子讲讲做这些家务感觉怎样,感受家长为对自己的呵护和幸福。这样,在家园配合同步教育下,孩子可以更好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和尊亲孝老的意识。
家庭与幼儿园发挥各自优势,相辅相成,可以更好地提升幼儿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四、善用网络平台,开辟家园合作新渠道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平台快捷、时空受限少、图文兼具、表达有趣生动等优势,是教育中可以利用的有力资源,为家园合作开辟了有效的新渠道。例如,教师通过QQ或微信建立家长群,可以及时分享幼儿在园活动视频或照片,布置亲子小任务,推送育儿文章等;家长将完成情况展示在群里,通过相互激励,大大提高参与积极性。现在的年轻家长绝大多数本身也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也缺少兄弟姐妹的情感感受,家长群等网络平台也是家长针对幼儿品德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交流育儿经验的线上沙龙。例如,某班级家长在班群中围绕“老大跟老二不友爱怎么办”展开了交流,家长们互动活跃,有讲述童年美好回忆的,也有谈及孤独感的,更多是谈对孩子将来为人处世期望的,很多平时忙于工作鲜于发声的家长也纷纷加入,引发了对亲子关系以及幼儿情感需求的关注,家长表示获益匪浅。
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品德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在非常时期尤为显著。例如,在今年春季“新冠病毒肺炎”防疫期间,幼儿停学在家,为让幼儿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老师开展一系列线上教育教学活动:每天推送劳动游戏视频,布置小任务;在“五一”劳动节前召开“我劳动我光荣”主题视频班会,通过邀请家长代表介绍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内容,引导孩子讲述自己在家中劳动的经验,请家长代表介绍培养孩子家务能力的经验。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不允许聚集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平台让孩子与同伴、老师等进行分享交流,感受到劳动是一件快乐的事,认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体会到各种职业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捷,学会尊重劳动者和珍惜劳动成果,达到了预期的品德教育目标。
在幼儿品德教育中,家园要密切联系,达成教育一致性。遵循幼儿品德发展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营造和谐有爱的环境,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有效实施品德教育策略,为幼儿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卢珊,杜桂娥.学龄前儿童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探析[J].亚太教育,2016,8.
[3]张茂聪,唐爱民.儿童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