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巧引“热点”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既能丰富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又能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就“热点”教学给学生带来兴趣、培养能力、增强爱国情感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热点”教学;培养能力;增强活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49-1
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它们的形成不是瞬间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人们的价值观等综合因素下的社会产物。我们常常在教学中需要以“热点”带动教学,通过借鉴社会热点给我们的影响,来反省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通过借鉴经验,来加深对现实社会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开发时事、焦点等资源,巧妙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体现思想品德课学科“社会性”,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又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用“热点”引导学生在丰富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里天马行空,关心时事,了解世界,形成社会使命感,让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更充实、更具魅力。
一、巧引“热点”,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见多识广,已能开放性地从课外资源中获取信息和知识。仅靠传统的教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手段,无法满足学生的正常需要。教师如果能立足于课本,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就会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课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正值每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中央电视台播放3.15晚会,在讲课前,笔者首先问学生三个问题:(1)看过这个晚会吗?(2)晚会中被曝光的企业、产品、事件、人物有哪些?(3)你是怎样评价这些事件的?学生一听高度兴奋,他们的兴趣被激发了,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笔者将话锋一转,提醒学生注意晚会中的这些行为违反了什么法?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告诉他们要想正确地回答以上问题,可以从今天的学习中寻找答案。这样一来,既使思想品德知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二、巧引“热点”,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在教学中如能适时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系历史,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学会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例如在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课,笔者旁征博引正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然后请同学们思考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状态,而现在的中国为什么能举办世博会?举办世博会的意义?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分别从规模、主题、展品、影响等多方面进行讨论。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到了环保问题。最终他们得出一个结论: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盛世况举,是中华民族再次腾飞的新起点。笔者因势利导,启发他们去思考:我们能为上海世博会做些什么?短短的几分钟,学生的思维从上海世博会知识转到了思考自己将来如何学习,如何报效祖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三、巧引“热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不仅只是传授基本的思想品德知识,还应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能力,以及运用本学科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讲授《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一课,正值中美撞机事件发生不久,举国上下都对美国的霸道行径义愤填膺。在上这一课之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讨论题:“当今世界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要求学生去查找资料,用事实来揭穿美国的霸道嘴脸。于是学生纷纷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翻阅、摘录或复印资料,或是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然后推选出本组的发言代表,为讨论课作了充分的准备。讨论课从一开始就非常热烈,学生们从中美撞机事件到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再到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从美国侵略朝鲜到发动越南战争;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奥巴马访华到向台湾出售武器、接见达赖等等。学生所举的例子已远远地超出了教材的内容,确凿而翔实地揭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紧接着笔者又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美国如此霸道?对世界的安全会有什么影响?”探讨我们应该怎样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一种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把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和聪明才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唤醒、锤炼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个性特长等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些为他们的个性成长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巧引“热点”,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品德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主要渠道。如讲述对香港、澳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知识点和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识点时,笔者组织学生观看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视频和专题节目;并向学生介绍了李登辉、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的丑恶行径。通过事实来证明西藏、新疆和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揭露当今世界某些反华势力企图制造西藏独立、新疆独立和台独分子企图分裂祖国的阴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神圣的责任,任何分裂祖国的阴谋都是不会得逞的。接着笔者告诉学生近期的一个热点话题:“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曾多次否认南京大屠杀。”教室里顿时是群情激愤,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仅此而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把学生的这种爱国主义热情转换成实际行动。于是“趁热打铁”,启发学生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才是我们目前最为迫切的爱国主义行为。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好社会和身边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爱物、爱人、爱国的情感教育,要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活力。
关键词:“热点”教学;培养能力;增强活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49-1
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它们的形成不是瞬间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人们的价值观等综合因素下的社会产物。我们常常在教学中需要以“热点”带动教学,通过借鉴社会热点给我们的影响,来反省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通过借鉴经验,来加深对现实社会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开发时事、焦点等资源,巧妙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体现思想品德课学科“社会性”,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又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用“热点”引导学生在丰富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里天马行空,关心时事,了解世界,形成社会使命感,让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更充实、更具魅力。
一、巧引“热点”,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见多识广,已能开放性地从课外资源中获取信息和知识。仅靠传统的教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手段,无法满足学生的正常需要。教师如果能立足于课本,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就会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课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正值每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中央电视台播放3.15晚会,在讲课前,笔者首先问学生三个问题:(1)看过这个晚会吗?(2)晚会中被曝光的企业、产品、事件、人物有哪些?(3)你是怎样评价这些事件的?学生一听高度兴奋,他们的兴趣被激发了,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笔者将话锋一转,提醒学生注意晚会中的这些行为违反了什么法?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告诉他们要想正确地回答以上问题,可以从今天的学习中寻找答案。这样一来,既使思想品德知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二、巧引“热点”,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在教学中如能适时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系历史,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学会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例如在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课,笔者旁征博引正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然后请同学们思考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状态,而现在的中国为什么能举办世博会?举办世博会的意义?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分别从规模、主题、展品、影响等多方面进行讨论。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到了环保问题。最终他们得出一个结论: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盛世况举,是中华民族再次腾飞的新起点。笔者因势利导,启发他们去思考:我们能为上海世博会做些什么?短短的几分钟,学生的思维从上海世博会知识转到了思考自己将来如何学习,如何报效祖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三、巧引“热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不仅只是传授基本的思想品德知识,还应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能力,以及运用本学科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讲授《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一课,正值中美撞机事件发生不久,举国上下都对美国的霸道行径义愤填膺。在上这一课之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讨论题:“当今世界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要求学生去查找资料,用事实来揭穿美国的霸道嘴脸。于是学生纷纷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翻阅、摘录或复印资料,或是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然后推选出本组的发言代表,为讨论课作了充分的准备。讨论课从一开始就非常热烈,学生们从中美撞机事件到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再到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从美国侵略朝鲜到发动越南战争;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奥巴马访华到向台湾出售武器、接见达赖等等。学生所举的例子已远远地超出了教材的内容,确凿而翔实地揭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紧接着笔者又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美国如此霸道?对世界的安全会有什么影响?”探讨我们应该怎样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一种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把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和聪明才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唤醒、锤炼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个性特长等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些为他们的个性成长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巧引“热点”,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品德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主要渠道。如讲述对香港、澳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知识点和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识点时,笔者组织学生观看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视频和专题节目;并向学生介绍了李登辉、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的丑恶行径。通过事实来证明西藏、新疆和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揭露当今世界某些反华势力企图制造西藏独立、新疆独立和台独分子企图分裂祖国的阴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神圣的责任,任何分裂祖国的阴谋都是不会得逞的。接着笔者告诉学生近期的一个热点话题:“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曾多次否认南京大屠杀。”教室里顿时是群情激愤,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仅此而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把学生的这种爱国主义热情转换成实际行动。于是“趁热打铁”,启发学生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才是我们目前最为迫切的爱国主义行为。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好社会和身边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爱物、爱人、爱国的情感教育,要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