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培养学生动脑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科目,现阶段数学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都得到了深刻的体现。而数学教学、解题的方式也是非常多的,不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懂得“变向思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应该懂得多种教学手段转变的重要性,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动手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双方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当前数学学习的大环境中,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动手能力。
关键词:学生;数学动手能力;提高
数学在当前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位置,它几乎伴随了我们全部的学生时代,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都离不开数学的学习,甚至到了相对自由的大学时代,数学也是必不可少的科目。这样足以让学生们注意到数学对我们的重要性。而动手能力是一个人实际操作手段高低的体现。如何将数学与动手能力结合到一起,是现阶段数学教学应该讨论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数学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一)保障了课堂上课质量。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通常在教师教学过程中都会让学生保留一个数学练习本,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问题得到更快速的解决。但是总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去动手练习,练习本对他们而言也毫无用处。而在数学教学中设置动手环节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弊端。教师可以做到对学生的时时监控,使整个环节都处在合理有序的条件之下,这样就不会有学生逃避练习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许多数学问题都是非常困难的,单单进行“硬性”理解对学生解决问题是非常不利的。但是在数学课堂上设置动手操作环节会使复杂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具体化,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保障教师的课堂质量。
(二)创造多种解题思路。我们都知道,许多数学题的解决方案都不仅仅是一种,它具有多种多样的解决手段。如果学生们只在脑海中构想,不容易促进多种解题方案的形成。所以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就在这时体现,学生可以通过对操作过程的探索寻求多种解题思路,这个过程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会问自己,难道只有目前这一种思路了吗?其他同学的解题方式是如何形成的呢?经过对问题不断的深入,大脑思维会被打开,思路也纷纷涌来。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们的灵活创造性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探索精神[1]。
二、培养学生数学动手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实际操作理念”,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规划。教师要为学生设立情境模式,让学生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这是数学操作中的必经之路,也是问题探索的引导指向。
例如我们学习“如何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过程中,老师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目:在一个分针长为30厘米的挂钟上,求在一昼夜的范围里,分针所走的路程是多少米?许多同学都不能对这一问题进行正确的理解,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刚接触几何的同学们来讲这道题过于抽象。但是动手操作可以让思路变得更加清晰也能够使问题由抽象变为具体。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画出一个挂钟,在挂钟上标明分针的走向,而挂钟就相当是我们数学中所说的圆形,分针则可以相当于“圆的半径”,同学们可以由挂钟所走的路径探究出圆的周长。这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教师还可以将班级中的圆形钟表取下,让他们在班级内互相传阅,并让同桌之间进行探讨研究,通过“钟表”与“圆”之间的联系来计算周长与面积。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动手操作使他们获取问题的答案。再如,当学生们学到“计量单位”时,他们手中的尺子就可以利用到。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测量书桌的长度,测量出的结果和同桌进行互换,如果结果不同,我们要看看彼此之间的差异在哪里。如果结果一致,那么说明两位同学的答案都是正确的或都是错误的。再通过教师核对答案的方式使同学们了解到我们生活中所用的“刻度”。这样既能够增强大家对刻度的印象又能够提高学习效率[2]。
(二)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进而激发其研究精神。动手操作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是一种主动的实践过程,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有着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这样一道数学题中,实际操作就体现了其意义所在。这道题是这样描述的:有两根长度相等的链子,我们将第一根截取四分之一,随后再截取四分之一米;我们再将第二根用相反的方式来进行截取,问两根链子哪根更长?对于这样的题目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用动手操作的方式来进行。首先,我们要选取一根链子,将其分成相等的四个部分,再按照题中的要求依次进行截取,这样答案就可以迎刃而解。学生们也可以将实际过程在纸上操作,画一个长度相等的链子,再逐渐按照题中所给的步骤进行,也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不同的操作手段但是都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促进了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这样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办法使同学们互相商量出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途径,通过没有进行实际操作与进行了实际操作的两个小组进行对比,使他们意识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性[3]。
(三)对教学辅助工具进行合理的选取。对教学辅助工具的合理选取也是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因素。比如,我们在几何学习的过程中,通常对图形的理解都是非常难的,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有一些学生恰恰缺乏的就是这种思维。所以教师可以在学校中让每位学生都制作一些小的模具。比如正方体、长方体等等,这样就是使得题目变得更加简单直观[4]。
数学的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单一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中较为实际有效的一种方式。数学教师也要重视好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解题中的运用,为国家培养综合性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郑薇薇.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刘梁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
[3]陈林笑.小学三年级数学过程教学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4]张金焘.几何画板应用于高中数学实验的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塘墀小学)
关键词:学生;数学动手能力;提高
数学在当前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位置,它几乎伴随了我们全部的学生时代,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都离不开数学的学习,甚至到了相对自由的大学时代,数学也是必不可少的科目。这样足以让学生们注意到数学对我们的重要性。而动手能力是一个人实际操作手段高低的体现。如何将数学与动手能力结合到一起,是现阶段数学教学应该讨论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数学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一)保障了课堂上课质量。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通常在教师教学过程中都会让学生保留一个数学练习本,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问题得到更快速的解决。但是总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去动手练习,练习本对他们而言也毫无用处。而在数学教学中设置动手环节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弊端。教师可以做到对学生的时时监控,使整个环节都处在合理有序的条件之下,这样就不会有学生逃避练习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许多数学问题都是非常困难的,单单进行“硬性”理解对学生解决问题是非常不利的。但是在数学课堂上设置动手操作环节会使复杂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具体化,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保障教师的课堂质量。
(二)创造多种解题思路。我们都知道,许多数学题的解决方案都不仅仅是一种,它具有多种多样的解决手段。如果学生们只在脑海中构想,不容易促进多种解题方案的形成。所以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就在这时体现,学生可以通过对操作过程的探索寻求多种解题思路,这个过程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会问自己,难道只有目前这一种思路了吗?其他同学的解题方式是如何形成的呢?经过对问题不断的深入,大脑思维会被打开,思路也纷纷涌来。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们的灵活创造性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探索精神[1]。
二、培养学生数学动手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实际操作理念”,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规划。教师要为学生设立情境模式,让学生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这是数学操作中的必经之路,也是问题探索的引导指向。
例如我们学习“如何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过程中,老师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目:在一个分针长为30厘米的挂钟上,求在一昼夜的范围里,分针所走的路程是多少米?许多同学都不能对这一问题进行正确的理解,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刚接触几何的同学们来讲这道题过于抽象。但是动手操作可以让思路变得更加清晰也能够使问题由抽象变为具体。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画出一个挂钟,在挂钟上标明分针的走向,而挂钟就相当是我们数学中所说的圆形,分针则可以相当于“圆的半径”,同学们可以由挂钟所走的路径探究出圆的周长。这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教师还可以将班级中的圆形钟表取下,让他们在班级内互相传阅,并让同桌之间进行探讨研究,通过“钟表”与“圆”之间的联系来计算周长与面积。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动手操作使他们获取问题的答案。再如,当学生们学到“计量单位”时,他们手中的尺子就可以利用到。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测量书桌的长度,测量出的结果和同桌进行互换,如果结果不同,我们要看看彼此之间的差异在哪里。如果结果一致,那么说明两位同学的答案都是正确的或都是错误的。再通过教师核对答案的方式使同学们了解到我们生活中所用的“刻度”。这样既能够增强大家对刻度的印象又能够提高学习效率[2]。
(二)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进而激发其研究精神。动手操作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是一种主动的实践过程,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有着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这样一道数学题中,实际操作就体现了其意义所在。这道题是这样描述的:有两根长度相等的链子,我们将第一根截取四分之一,随后再截取四分之一米;我们再将第二根用相反的方式来进行截取,问两根链子哪根更长?对于这样的题目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用动手操作的方式来进行。首先,我们要选取一根链子,将其分成相等的四个部分,再按照题中的要求依次进行截取,这样答案就可以迎刃而解。学生们也可以将实际过程在纸上操作,画一个长度相等的链子,再逐渐按照题中所给的步骤进行,也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不同的操作手段但是都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促进了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这样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办法使同学们互相商量出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途径,通过没有进行实际操作与进行了实际操作的两个小组进行对比,使他们意识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性[3]。
(三)对教学辅助工具进行合理的选取。对教学辅助工具的合理选取也是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因素。比如,我们在几何学习的过程中,通常对图形的理解都是非常难的,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有一些学生恰恰缺乏的就是这种思维。所以教师可以在学校中让每位学生都制作一些小的模具。比如正方体、长方体等等,这样就是使得题目变得更加简单直观[4]。
数学的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单一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中较为实际有效的一种方式。数学教师也要重视好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解题中的运用,为国家培养综合性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郑薇薇.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刘梁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
[3]陈林笑.小学三年级数学过程教学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4]张金焘.几何画板应用于高中数学实验的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塘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