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涉及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两方面的内容。要想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还必须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此,文章重点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启发初中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文素养;渗透
人文素养,是人们学习科学知识并践行道德标准的内在品质。将人文素养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深度和精神境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探索问题的本质与发展规律,而且要向学生渗透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人文素养有效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文素养渗透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指的是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即人的内在品质。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人文知识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传递为主。
首先,人文知識,主要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理念以及思想传承等知识。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思想深度。
其次,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教师在讲解人文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与价值,进而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以及情感观念,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将人文素养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纳世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念,而且可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而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须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变化,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人文教育,完善学生的内在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形式化现象严重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在人文素养的渗透方面,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单独安排一部分时间进行人文知识的讲解即可,并没有将人文素养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进行紧密结合。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简单地理解人文知识的表层意思,不能从中感悟出人文精神。学生对人文素养的理解有限,就无法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更无法发挥出人文教育的真正作用。
(二)教学过程过于死板
要想保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对班级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现状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把握,而且要灵活使用各种教学策略加深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理解和人文精神的感悟。如果教学过程过于死板,学生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应症状,甚至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产生影响。另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对同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平时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由于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在课堂上可以很快理解教师讲解的人文知识;而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理解人文知识方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那么这些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
所以,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人文素养的渗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才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轻松地理解人文知识,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人文精神。
(三)缺乏理想的人文素养实践环境
人文素养的渗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只有加强实践教学,才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促进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但是由于缺乏理想的实践环境,很多教师只是对人文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并没有引导学生将人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积累丰富的实践经历,无法站在人文角度思考实际问题,导致人文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停留在表面。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策略
(一)加强对备课中细节问题的关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渗透人文素养,教师不仅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文知识的讲解与灌输。
首先,围绕学生当前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定课堂教学重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素养和观念。
其次,教师要搜集一些与人文知识有关的故事素材,通过理论知识与故事素材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人文知识背后人文精神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多彩的情绪”这一章节时,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让学生了解情绪具有多样性特点,了解不同的情绪有着不同的含义,了解在不同的事件背景下人们会受到哪种情绪的影响,做出哪些异常举动。
第二,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针对性选择一些典故、寓言、优秀论著以及名人逸事等,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对各种情绪的正面影响或者负面影响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进而意识到在日常生活当中应当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借助积极的情绪态度来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这样一来,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独立分析问题的方法,而且可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对自身情绪的控制与调整。
(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渗透人文素养,需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掌握教学主动权,并将学生带到特定的教学情境当中。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升人文素养渗透的效率。再次,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氛围与情境中发言,将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
例如,在讲解“丰富的社会生活”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并在这一教学环境中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当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再融入教学内容,推进教学进度,完成教学目标。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不同主题的教学情境,并导出不同的教学重点内容。 (三)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渗透人文素养,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各种人文知识,而且要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知识的转化,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来实现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课题的选择,控制实践课题的难易程度,避免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其次,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再次,教师要根据教学安排,组织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借此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渗透人文素养,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对相应问题进行反思。因为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状态。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高度关注,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但是,教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难兼顾到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反思,直至找出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法。如果学生经过反思仍找不到解决方法,那么教师就要适时介入指导。首先,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探索问题的本质。其次,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再次,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准备一个记录手册,随时记录自己对各种问题的思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存在着形式化现象严重、教学过程过于死板、缺乏理想的人文素养实践环境等问题。对此,要想加强人文素养的渗透,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渗透方案。并在备课环节加强对细节问题的研究与关注,在正式课堂中运用各种策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做好自我反思。另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彭伟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20):45-47.
胡灵芝.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8(06):49-50.
鄭庆雨.例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8(02):4-5.
方丽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A5):1-2.
杭清霞.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育路径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9(34):42-43.
金建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J].环球首映,2019(05):75.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文素养;渗透
人文素养,是人们学习科学知识并践行道德标准的内在品质。将人文素养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深度和精神境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探索问题的本质与发展规律,而且要向学生渗透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人文素养有效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文素养渗透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指的是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即人的内在品质。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人文知识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传递为主。
首先,人文知識,主要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理念以及思想传承等知识。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思想深度。
其次,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教师在讲解人文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与价值,进而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以及情感观念,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将人文素养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纳世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念,而且可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而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须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变化,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人文教育,完善学生的内在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形式化现象严重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在人文素养的渗透方面,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单独安排一部分时间进行人文知识的讲解即可,并没有将人文素养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进行紧密结合。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简单地理解人文知识的表层意思,不能从中感悟出人文精神。学生对人文素养的理解有限,就无法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更无法发挥出人文教育的真正作用。
(二)教学过程过于死板
要想保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对班级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现状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把握,而且要灵活使用各种教学策略加深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理解和人文精神的感悟。如果教学过程过于死板,学生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应症状,甚至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产生影响。另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对同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平时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由于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在课堂上可以很快理解教师讲解的人文知识;而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理解人文知识方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那么这些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
所以,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人文素养的渗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才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轻松地理解人文知识,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人文精神。
(三)缺乏理想的人文素养实践环境
人文素养的渗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只有加强实践教学,才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促进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但是由于缺乏理想的实践环境,很多教师只是对人文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并没有引导学生将人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积累丰富的实践经历,无法站在人文角度思考实际问题,导致人文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停留在表面。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策略
(一)加强对备课中细节问题的关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渗透人文素养,教师不仅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文知识的讲解与灌输。
首先,围绕学生当前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定课堂教学重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素养和观念。
其次,教师要搜集一些与人文知识有关的故事素材,通过理论知识与故事素材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人文知识背后人文精神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多彩的情绪”这一章节时,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让学生了解情绪具有多样性特点,了解不同的情绪有着不同的含义,了解在不同的事件背景下人们会受到哪种情绪的影响,做出哪些异常举动。
第二,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针对性选择一些典故、寓言、优秀论著以及名人逸事等,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对各种情绪的正面影响或者负面影响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进而意识到在日常生活当中应当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借助积极的情绪态度来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这样一来,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独立分析问题的方法,而且可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对自身情绪的控制与调整。
(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渗透人文素养,需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掌握教学主动权,并将学生带到特定的教学情境当中。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升人文素养渗透的效率。再次,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氛围与情境中发言,将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
例如,在讲解“丰富的社会生活”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并在这一教学环境中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当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再融入教学内容,推进教学进度,完成教学目标。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不同主题的教学情境,并导出不同的教学重点内容。 (三)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渗透人文素养,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各种人文知识,而且要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知识的转化,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来实现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课题的选择,控制实践课题的难易程度,避免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其次,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再次,教师要根据教学安排,组织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借此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渗透人文素养,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对相应问题进行反思。因为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状态。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高度关注,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但是,教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难兼顾到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反思,直至找出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法。如果学生经过反思仍找不到解决方法,那么教师就要适时介入指导。首先,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探索问题的本质。其次,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再次,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准备一个记录手册,随时记录自己对各种问题的思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存在着形式化现象严重、教学过程过于死板、缺乏理想的人文素养实践环境等问题。对此,要想加强人文素养的渗透,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渗透方案。并在备课环节加强对细节问题的研究与关注,在正式课堂中运用各种策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做好自我反思。另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彭伟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20):45-47.
胡灵芝.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8(06):49-50.
鄭庆雨.例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8(02):4-5.
方丽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A5):1-2.
杭清霞.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育路径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9(34):42-43.
金建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J].环球首映,2019(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