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本课程的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m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本课程的设计要基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打造更加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归属感和班级的凝聚力,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班本;课程;设计策略
   过去我们不但在教学中“一刀切”,在教育中也是从上到下,从学校到班级“一刀切”,没有个性或者班级文化意识,使教育教学虽然在惯性发展的进程中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却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需要了。班本课程也是在这个发展意识和进程中越来越活跃的。了解班级学生,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兴趣培养、思维拓展的班本课程,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那么,在中学教育教学中,如何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班级文化,设计具有班级特色的班本课程呢?笔者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
   一、设计特色课程,尊重学生的个性
   一直以来,班本课程的设计,既是为辅助教学打基础,展思路,也是为德育注内容,增情感。一个学校在长期的发展中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教学质量扎实、德育出色、文化教育深入或者某一个学科教学质量突出等。一个班级在长期的发展中也会不自觉地形成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会进一步感染学生,让学生身上有明显的“班级标签”。作为学校、教师,为了利用学生身上的这种班级标签,就要根据班级特点、学生特点,设计具有班级个性的特色课程,拓展学生思路,挖掘学生的更多兴趣,给学生创造更丰富的学习、生活内容。如书海泛舟的设计,给学生打造丰富多彩的班本阅读课程,有选择地给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如《傅雷家书》《生命是一种过程》《正面管教》《刻意练习》《逆商》《诚信是什么》等。这些书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心理教育价值,对中学生的心理塑造、品德建设都有一定的作用。教师在设计班本课程时,可根据学生的时间安排,规定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阅读完一本书。也可以教他们如何把一本书从厚读薄,又从薄读厚,如何快速获取书中自己需要的重点和关键信息等。我们知道,中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有限,让他们把每一本书从头读到尾可能有些困难。但是只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快速阅读方法,就能摆脱从头到尾一字一句的“死读书”,而是先从目录中找到自己关注的内容、需要的重点,再有针对性、选择性地阅读,既能满足学生信息增量的需求,又能提升阅读速度,还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融入传统节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从古至今的教育目标,更是新时代素质教育强烈要求实现的目标。而传统节日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很多内涵,需要学生在了解这些节日的基础上走进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思想,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以提升。所以,无论有怎样的班级特色和个性,在班本课程的设计中,一定要结合传统节日,采用趣味性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只要教师能精心选择,并结合地域人文特色,如春节贴对联、包饺子,端午节吃粽子、挂香囊、系采绳等,就能真正让学生走进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班本课程的教育目的。
   三、结合班级文化,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教学风格、教育特色,學生的学习态度、认知体系、经验基础、言行倾向、黑板报的特色、班级主体标识等形成的。它代表着班级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及共同的目标追求等。所以,班本课程的设计,一定离不开班级文化的参与、融入。如某个班级的学生写作水平相对较高,他们的习作园地常常会有学生的习作展示,那么,教师就要结合这个特点,组织班级文学社,设计有关写作的班本课程,如文学欣赏、佳朗读、演讲竞赛、作文比赛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程设计中加深对写作的兴趣,促进其语文学习。当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计文学课,为学生邀请一些作家来办讲座,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通过文学看世界,通过已成名的作家,审视自己与文学写作的距离等。这样的班本课程,既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坚定或纠正自己的理想,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学生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总之,班本课程的设计要以学生为根本,结合学生的需要、兴趣,融入班级特色、传统节日、班级文化等,为学生精心设计具有地方特色、校本特色的班本文化,从而满足学生需要,助力学生发展,推动本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华.班本课程开发要立足课程文化自觉[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9(10):42-44.
   [2]成尚荣.班本课程的存在价值、准确定位与合理开发[J].中小学管理,2019(11):4-7.
   [3]秦咏中.班本课程开发要顺应学生生长[J].教学与管理,2018(8):24-25.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班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191)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是教导学生文学审美的重要手段.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性情,美化心灵,逐渐改变人格与世界观.循理而有趣的文学审美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基础的道德观,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摘 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初中化学教学与“课程思政”理念融合方面的主导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化学教学;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所谓课程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统编教科书的使用,给了语文教师很好的课堂设计支撑,教师可以紧扣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结合每一课的训练要点,设计并实施有梯度的课堂教学,构建思维课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 要: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小学生课余时间,在融入语文元素的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最大限度开拓教育空间,利用教育资源,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思想渗透到每位学生的一举一动中,从而真正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及道德修养,善于组织一系列课外实践活动,将德育融入学生生活当中,探索学校德育新途径,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外实践活动的新途径、新模式。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中小学
摘 要: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是党和群众共同创造出来的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其中更是包含着厚重而又丰富的历史文化色彩,闪耀着独特的革命精神。抗日山精神就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学生的精神进行有效熏陶,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在建设优质班级文化、对学生进行精神品质熏陶的过程中,把抗日山精神作为重要引领,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文化熏陶,能够为初中班级红色文化的构建创造良好条件,也有助于学生在
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是时代发展决定的,也是落实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操作同等重要,在有限教学时间内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极具挑战。本课题主要侧重分析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期提出有价值的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教学“学段融通”具有整体性、连贯性、多元性等特质.在小学数学“学段融通”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融通,更要注重方法融通、思想融通.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探寻数学教学
在目前小学英语基础教学中,单元复习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案例,从三个环节分析、探讨在单元复习教学过程中如何基于主题意义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单元复习教学的整体性,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时候要鼓励其从形式美、意象美、意境美这几个角度入手展开鉴赏。首先,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用词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形式美;其次,运用想象和关联体会意象的特点,让学生深入把握意象美;最后,感受情景交融和虚实相间的手法,让学生鉴赏作品的意境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从仿写课文句子入手,围绕句子加修饰语,试着写具体;其次运用不同句式创作,调换用词顺序,试着写灵活;最后指导学生运用修辞,适当引用好词好句,试着写生动。这些方法能促使学生以句子为基础,逐步提升语言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