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课练”是为了谋求身体全面发展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是对基本教材的补充,是体育课素质练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课课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基本素质,增强运动能力,为以后学习和掌握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课练”内容;组织;安排;评价;多元化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通过坚持不懈“课课练”,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中“课课练”的定义是:针对学生学习现状,结合体育单元、课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生理、身体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内容和方式。近年来,全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学生体能素质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亟待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在这种背景下,“课课练”再次被教育部门和学校体育工作者所关注。“课课练”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加深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课课练”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创新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我认为:关键是我们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练习项目。
一、创新体育“课课练”的练习内容、组织形式及时问安排
“安全性、实用性、趣味性、简便性、互动性等是‘课课练’的显著特点,”过去的“课课练”内容大多选择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的练习内容,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挺举重物、加速跑、原地高拾腿、坐位或立位体前屈等,这些动作规范,练习的指向性非常明确,锻炼的效果也比较好,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趣味性,加之练习过程中组织形式单一,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必须精选练习内容,比如,原地高抬腿跑、仰卧起坐等,一般这种练习都是强迫性的,学生显得很无奈,我们可以把软式呼啦圈放于地上,结合踩圈进行高抬腿练习,让学生乐跳乐练。再如练习学生腿部力量和协调性时,可以把民间体育游戏“跳皮筋”“开火车”“斗鸡”等带入课堂。提高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也可以把“老鹰捉小鸡”游戏改进成“小鸡斗老鹰”等。趣味多样的“课课练”内容可以更加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另外结合学习内容、特点、场地和器材等情况综合考虑,精心设计组织形式,将传统练习内容与竞赛性、游戏性的练习形式融合在一起,例如过去的仰卧起坐练习大多采用两人一组,或规定时间和练习次数,再轮换练习,现在可以在课堂开展多种双人配合的腹肌练习动作。以前的各种柔韧素质练习,大多安排在课的准备环节的后段,采用全班集体练习的方式,现在可以安排在课的结束环节作为放松伸拉等。还有“课课练”的时间安排,要灵活、机动,一般情况下,若学习内容技术难度较大,应适当分解教学内容,在课的前面部分安排专项辅助练习,这样既锻炼身体,又为学习主要内容服务。如跨栏学习中,学生必须要先做大量的模仿练习和各种辅助练习,才能逐步体会和掌握跨栏跑的技术。若学习内容技术难度不大,则可以在课的后面部分,安排结合学习内容的竞赛活动,如篮球运球学习中,安排分组篮球运球比赛,让学生在竞赛中进一步巩固技术。最后应该从教学整体观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问题,怎么练应该结合具体的学段和水平段,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和现有水平,做到真正的从学生问题出发。内容安排多样性,教学手段灵活性,教学方法趣味性,内容安排合理性,真正把课课练运用到教学中去。
二、“课课练”应遵循的要求
首先内容必须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内容要求不高,对场地器材限制较小,制约不多,并便于组织。尽量与主教材内容有衔接。比如,初一级练习弯道跑的主教材,那么可以在课课练中进行圆圈跑的游戏,让学生提前感受离心力,其次内容必须要易学易懂,课堂中留给“课课练”的时间并不多,一般为10分钟内,如果所选内容较难,不但浪费练习时间,还会造成学生不喜欢,再次内容必须要确保每一项内容都是安全的,没有伤害隐患,才能确保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最后“课课练”必须要循序渐进。目的指向十分明确,就是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服务于主教材,体能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只有“慢火焐煲”,烧出来的“粥”才会经久弥香。同时,趣味性能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期待,在初一级进行单人跳短绳训练,学生会认为比较枯燥,那么可以改变跳绳形式,如“8字跳绳”、双人合作跳绳比赛、跳绳接力、花样跳绳比赛、双飞跳绳比赛等,形式上的改变带来了学生练习兴趣的提高,同时也达到了锻炼身体之目的。
三、“课课练”评价应该多元化
课课练是对课的主教材的补充,在课课练的过程中要尽量地利用上本节课的器材,不需要拿专门针对澡课练而用的器材,这样既使器材充分的被利用,又提高了学生的练习效果,增强了学生体质,达到了课课练的目的要求。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特别是课程目标主体取向评价的提出,更加强调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反省意识和能力”。在体育“课课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多元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反省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我。过去的体育“课课练”评价,大多是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成绩,如某个动作多少次,测试跑多少秒等,属于量性评价、结果性评价,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这样的评价缺乏过程性、质性评价,评价主体单一,评价中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加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负荷,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体育“课课练”在创新练习内容、组织形式的同时,更要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科学化、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课课练”是教学的一个具体部分,教师一定要及时观察学生练习动作质量和练习状态(如流汗、面部表情)等情况,根据学生的表现,使用即时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动作要做到位”“手型要正确”“要协调用力”,等等,或用微笑、手势等表情向学生示意其改进的效果,对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尺度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对一些体能好、技能强的学生,适当增加练习内容或难度;而对一些体能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练习要求,加大辅导的密度。
三、“课课练”应注意的问题
课课练应该结合结合学生的實际状况和现有水平,把课课练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写进教学计划中,课课练要与主教材进行合理搭配,采用多样的练习手段,避免单一的“专项练习”。课课练的时间安排和运动负荷要根据学情合理安排,既不能运动量过小,没有什么负荷,让课课练流于一种形式,也不能运动负荷过大,时间安排过长,在安排男生做引体向上,女生就可以做斜身引体,课课练只是辅助手段,千万不可以让辅助手段占据太多的教学时间,而忽略了正常教材内容教学的开展。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课课练”是增强学生体质、改善学生体能状况的有效手段,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措施。“课课练”要寻求变化,要体现合理化与科学化。只要我们在今后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对“课课练”勤思考、多研究、常实践,一定会使“课课练”在增强学生体能的过程中,激发“课课练”的生命活力,发挥更大价值作用,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课课练”创新的意义在于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中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发展,通过理念、方法、手段、器材和评价的创新,建立适合学校体育教学实际和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体能素质提高的教学模式,运用新方法和新手段,力求让学生在很短时间里掌握课堂上所学,并反复练习,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原则,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玩”在课堂,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了多种课课练的项目,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丰富多样的运动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们真正“动”起来了,学生不但体质健康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在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上也得到提高。
[关键词]“课课练”内容;组织;安排;评价;多元化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通过坚持不懈“课课练”,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中“课课练”的定义是:针对学生学习现状,结合体育单元、课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生理、身体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内容和方式。近年来,全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学生体能素质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亟待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在这种背景下,“课课练”再次被教育部门和学校体育工作者所关注。“课课练”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加深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课课练”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创新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我认为:关键是我们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练习项目。
一、创新体育“课课练”的练习内容、组织形式及时问安排
“安全性、实用性、趣味性、简便性、互动性等是‘课课练’的显著特点,”过去的“课课练”内容大多选择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的练习内容,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挺举重物、加速跑、原地高拾腿、坐位或立位体前屈等,这些动作规范,练习的指向性非常明确,锻炼的效果也比较好,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趣味性,加之练习过程中组织形式单一,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必须精选练习内容,比如,原地高抬腿跑、仰卧起坐等,一般这种练习都是强迫性的,学生显得很无奈,我们可以把软式呼啦圈放于地上,结合踩圈进行高抬腿练习,让学生乐跳乐练。再如练习学生腿部力量和协调性时,可以把民间体育游戏“跳皮筋”“开火车”“斗鸡”等带入课堂。提高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也可以把“老鹰捉小鸡”游戏改进成“小鸡斗老鹰”等。趣味多样的“课课练”内容可以更加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另外结合学习内容、特点、场地和器材等情况综合考虑,精心设计组织形式,将传统练习内容与竞赛性、游戏性的练习形式融合在一起,例如过去的仰卧起坐练习大多采用两人一组,或规定时间和练习次数,再轮换练习,现在可以在课堂开展多种双人配合的腹肌练习动作。以前的各种柔韧素质练习,大多安排在课的准备环节的后段,采用全班集体练习的方式,现在可以安排在课的结束环节作为放松伸拉等。还有“课课练”的时间安排,要灵活、机动,一般情况下,若学习内容技术难度较大,应适当分解教学内容,在课的前面部分安排专项辅助练习,这样既锻炼身体,又为学习主要内容服务。如跨栏学习中,学生必须要先做大量的模仿练习和各种辅助练习,才能逐步体会和掌握跨栏跑的技术。若学习内容技术难度不大,则可以在课的后面部分,安排结合学习内容的竞赛活动,如篮球运球学习中,安排分组篮球运球比赛,让学生在竞赛中进一步巩固技术。最后应该从教学整体观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问题,怎么练应该结合具体的学段和水平段,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和现有水平,做到真正的从学生问题出发。内容安排多样性,教学手段灵活性,教学方法趣味性,内容安排合理性,真正把课课练运用到教学中去。
二、“课课练”应遵循的要求
首先内容必须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内容要求不高,对场地器材限制较小,制约不多,并便于组织。尽量与主教材内容有衔接。比如,初一级练习弯道跑的主教材,那么可以在课课练中进行圆圈跑的游戏,让学生提前感受离心力,其次内容必须要易学易懂,课堂中留给“课课练”的时间并不多,一般为10分钟内,如果所选内容较难,不但浪费练习时间,还会造成学生不喜欢,再次内容必须要确保每一项内容都是安全的,没有伤害隐患,才能确保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最后“课课练”必须要循序渐进。目的指向十分明确,就是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服务于主教材,体能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只有“慢火焐煲”,烧出来的“粥”才会经久弥香。同时,趣味性能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期待,在初一级进行单人跳短绳训练,学生会认为比较枯燥,那么可以改变跳绳形式,如“8字跳绳”、双人合作跳绳比赛、跳绳接力、花样跳绳比赛、双飞跳绳比赛等,形式上的改变带来了学生练习兴趣的提高,同时也达到了锻炼身体之目的。
三、“课课练”评价应该多元化
课课练是对课的主教材的补充,在课课练的过程中要尽量地利用上本节课的器材,不需要拿专门针对澡课练而用的器材,这样既使器材充分的被利用,又提高了学生的练习效果,增强了学生体质,达到了课课练的目的要求。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特别是课程目标主体取向评价的提出,更加强调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反省意识和能力”。在体育“课课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多元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反省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我。过去的体育“课课练”评价,大多是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成绩,如某个动作多少次,测试跑多少秒等,属于量性评价、结果性评价,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这样的评价缺乏过程性、质性评价,评价主体单一,评价中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加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负荷,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体育“课课练”在创新练习内容、组织形式的同时,更要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科学化、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课课练”是教学的一个具体部分,教师一定要及时观察学生练习动作质量和练习状态(如流汗、面部表情)等情况,根据学生的表现,使用即时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动作要做到位”“手型要正确”“要协调用力”,等等,或用微笑、手势等表情向学生示意其改进的效果,对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尺度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对一些体能好、技能强的学生,适当增加练习内容或难度;而对一些体能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练习要求,加大辅导的密度。
三、“课课练”应注意的问题
课课练应该结合结合学生的實际状况和现有水平,把课课练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写进教学计划中,课课练要与主教材进行合理搭配,采用多样的练习手段,避免单一的“专项练习”。课课练的时间安排和运动负荷要根据学情合理安排,既不能运动量过小,没有什么负荷,让课课练流于一种形式,也不能运动负荷过大,时间安排过长,在安排男生做引体向上,女生就可以做斜身引体,课课练只是辅助手段,千万不可以让辅助手段占据太多的教学时间,而忽略了正常教材内容教学的开展。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课课练”是增强学生体质、改善学生体能状况的有效手段,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措施。“课课练”要寻求变化,要体现合理化与科学化。只要我们在今后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对“课课练”勤思考、多研究、常实践,一定会使“课课练”在增强学生体能的过程中,激发“课课练”的生命活力,发挥更大价值作用,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课课练”创新的意义在于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中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发展,通过理念、方法、手段、器材和评价的创新,建立适合学校体育教学实际和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体能素质提高的教学模式,运用新方法和新手段,力求让学生在很短时间里掌握课堂上所学,并反复练习,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原则,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玩”在课堂,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了多种课课练的项目,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丰富多样的运动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们真正“动”起来了,学生不但体质健康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在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上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