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现如今教育中,学生厌学,教学一味追求高智商,教育成果不明显等问题层出不穷,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的信息化,我们的教育有了新的趋势:情感教育。情感是教育的灵魂,既是学习手段,也是教学目的,语文作为主干课程,更需要强调情感,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达到了心灵和心灵的契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要创设有利的教学环境,处理好教学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情感教育既是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师要致力于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阅读中融入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促进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
1 利用教材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利用好小学教材里的内容,引导小学生品读情感,通过文本阅读,体会和学习理解字词表达,让学生形成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不断提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孩子们立足全文分析结构,从而掌握教材内容布局方法,以便于今后写作利用,教师还需要对教材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作者情感记录自己的所感所触。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这节课,这是一篇革命回忆录,记述了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革命故事,该文记叙了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的事迹,课文前两个自然段点明了战斗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为下文写邱少云牺牲做了必要的铺垫。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描述了邱少云为了战友在大火中纹丝不动最后壮烈牺牲的经过。根据教材课文对邱少云同志事迹的介绍,同学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他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
2 创设情境,实现情景交融
通过情境教学,缩短了学生心理距离,能使学生的认识和情感结合起来,可以使思维和形象得到统一,可以激发学生去主动学习,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积极探索语文奥秘。为了把阅读课教活,教师应当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恰当的阅读情境,把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与文本进行对话,达到情感最大化的交融,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实现高效学习。
《少年闰土》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课文,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富家少爷的口吻介绍了穷苦农民的儿子——闰土,闰土常年生活在海边,见多识广,有很多稀奇事,而作者生活在深宅大院,没有快乐,因此作者非常羡慕闰土,并且对自己的环境非常不满。教师在教授这节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闰土的“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感受这个小英雄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机智勇敢,体会作者對闰土的喜爱及怀念之情。
3 通过语感,让学生体验情感
众所周知,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符号,深层次下有着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通过语感的培养,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语感是以语言习得为基础经过长期的语言学习形成的一种对语言的全方位感受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阅读的情感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语感训练。通过语感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培养语感,进而有所情感熏陶,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时,我们心里总有一点点渴盼,盼望着穿新衣,盼望着拥有新玩具,盼望着出门旅游……而《盼》这篇课文,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渴望下雨穿新雨衣的故事。小学语文老师在讲解这节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朗读培养语感进而感受作者的情绪变化,“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放慢和加快形成对比,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雨来临时的兴奋心情;“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这段话深刻地写出了“我”担心的情绪,期盼着雨别在今天下完,明天继续下雨,这种天真的想法读起来既有趣又让人心疼。通过让学生朗读这些描写心理变化的段落,揣摩这些语言和动作的分寸,体会小作者情感的波动。
结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教材内容、创设情境以及语感训练,可以真正意义上加速实现情感教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审美能力,从而创建高效的阅读课堂,实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实现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真正实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让“情感”在教学中实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2016.
[2] 李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
[3]张群.情感教育点燃阅读——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J].名师在线,2018(22).
(作者单位:广东省英德市望埠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要创设有利的教学环境,处理好教学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情感教育既是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师要致力于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阅读中融入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促进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
1 利用教材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利用好小学教材里的内容,引导小学生品读情感,通过文本阅读,体会和学习理解字词表达,让学生形成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不断提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孩子们立足全文分析结构,从而掌握教材内容布局方法,以便于今后写作利用,教师还需要对教材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作者情感记录自己的所感所触。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这节课,这是一篇革命回忆录,记述了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革命故事,该文记叙了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的事迹,课文前两个自然段点明了战斗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为下文写邱少云牺牲做了必要的铺垫。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描述了邱少云为了战友在大火中纹丝不动最后壮烈牺牲的经过。根据教材课文对邱少云同志事迹的介绍,同学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他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
2 创设情境,实现情景交融
通过情境教学,缩短了学生心理距离,能使学生的认识和情感结合起来,可以使思维和形象得到统一,可以激发学生去主动学习,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积极探索语文奥秘。为了把阅读课教活,教师应当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恰当的阅读情境,把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与文本进行对话,达到情感最大化的交融,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实现高效学习。
《少年闰土》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课文,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富家少爷的口吻介绍了穷苦农民的儿子——闰土,闰土常年生活在海边,见多识广,有很多稀奇事,而作者生活在深宅大院,没有快乐,因此作者非常羡慕闰土,并且对自己的环境非常不满。教师在教授这节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闰土的“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感受这个小英雄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机智勇敢,体会作者對闰土的喜爱及怀念之情。
3 通过语感,让学生体验情感
众所周知,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符号,深层次下有着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通过语感的培养,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语感是以语言习得为基础经过长期的语言学习形成的一种对语言的全方位感受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阅读的情感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语感训练。通过语感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培养语感,进而有所情感熏陶,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时,我们心里总有一点点渴盼,盼望着穿新衣,盼望着拥有新玩具,盼望着出门旅游……而《盼》这篇课文,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渴望下雨穿新雨衣的故事。小学语文老师在讲解这节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朗读培养语感进而感受作者的情绪变化,“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放慢和加快形成对比,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雨来临时的兴奋心情;“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这段话深刻地写出了“我”担心的情绪,期盼着雨别在今天下完,明天继续下雨,这种天真的想法读起来既有趣又让人心疼。通过让学生朗读这些描写心理变化的段落,揣摩这些语言和动作的分寸,体会小作者情感的波动。
结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教材内容、创设情境以及语感训练,可以真正意义上加速实现情感教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审美能力,从而创建高效的阅读课堂,实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实现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真正实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让“情感”在教学中实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2016.
[2] 李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
[3]张群.情感教育点燃阅读——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J].名师在线,2018(22).
(作者单位:广东省英德市望埠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