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围绕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说起有效性,对于参加素质教育改革的教师来说,是个常谈的话题。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既考虑教师教的有效行为,又考虑学生学的有效行为。
一、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课堂教学就会发生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就会逐步形成。
二、联系生活实际重视情境创设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效学习情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感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2)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例如我们学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针对生活中的密铺现象,我让学生对各种图形进行了密铺。这是学生的作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不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我先问学生你知道“循环”的含义吗?紧接着我用课件出示了许多优美的图片。如:学生看后立刻明白了循环就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紧接着新课教学特别顺利,效果特别好。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的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我在每上一节课时都动脑筋设计本节课的每一道练习题。而且力求拓展练习既紧密联系生活又为下节课做铺垫。例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拓展练习。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三、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引导、导向。
1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2 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3 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及插图等,让学生整体性的认识角,再引导学生观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再如:在教学“厘米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再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将两者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廖延芳. 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数学实践[J]. 小学教学研究. 2007(03)
[2] 李莉.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最佳连接点[J]. 小学教学研究. 2007(03)
[3] 叶怀潮.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J]. 考试周刊. 2007(04)
[4] 黄文忠. 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12)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围绕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说起有效性,对于参加素质教育改革的教师来说,是个常谈的话题。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既考虑教师教的有效行为,又考虑学生学的有效行为。
一、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课堂教学就会发生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就会逐步形成。
二、联系生活实际重视情境创设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效学习情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感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2)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例如我们学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针对生活中的密铺现象,我让学生对各种图形进行了密铺。这是学生的作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不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我先问学生你知道“循环”的含义吗?紧接着我用课件出示了许多优美的图片。如:学生看后立刻明白了循环就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紧接着新课教学特别顺利,效果特别好。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的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我在每上一节课时都动脑筋设计本节课的每一道练习题。而且力求拓展练习既紧密联系生活又为下节课做铺垫。例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拓展练习。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三、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引导、导向。
1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2 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3 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及插图等,让学生整体性的认识角,再引导学生观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再如:在教学“厘米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再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将两者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廖延芳. 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数学实践[J]. 小学教学研究. 2007(03)
[2] 李莉.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最佳连接点[J]. 小学教学研究. 2007(03)
[3] 叶怀潮.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J]. 考试周刊. 2007(04)
[4] 黄文忠. 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