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每个年级段的阅读量,同时还列了古诗词背诵参考目录,这一举措体现了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怎样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让学生真正做到愿读、会读、乐读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一、 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愿读
1.选讲故事,诱发阅读兴趣。刚入学的孩子们,有的可能会不喜欢看书,但没有人会不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益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孩子们往往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一段段生动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境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嘎然而止,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自己去读,自己到原文中去一探究竟。读完后,再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这一类课外书。
2.现身说法,激发阅读兴趣。“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我认为,语文教师不但要读名著、读经典,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而且还应该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读孩子们爱读的书,做到不光熟知书的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并经常性地把自己读这些书的感受和体会,用“现身说法”的形式与学生一起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更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同时教师还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毛泽东、周恩来、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进行对比、教育,使学生以他们的行为为楷模,时时督促自己。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二、 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1.指导选择书籍。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教师要加以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2.指导精读与略读。在课外阅读时,指导学生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精读,要求学生读得不要太快,要全身心投入,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地阅读,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对某些不影响整体把握的难点,不要多耗时间,把精读与略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做到读有所得。
3.指导学会速读。速读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我国古代就有“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当今世界更是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更应提倡速读法。教师在平时的阅读中应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达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的效果。
4.指导写好摘录与随感。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但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往往过多注重于书中的故事情节,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随时把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
三、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乐读
1.读书评比活动。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并以投票方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并通过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2.读书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情况交流、讨论的机会,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看书的益处。为此,每隔一周,可以为学生开展一次课外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在会上互相交流、畅所欲言,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多看书的种种益处。
3.读书展示活动。要让学生阅读的热情不减,持之以恒,就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展示活动。如召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看图编故事比赛;举行阅读竞赛、朗颂比赛、演讲比赛;举办读书小报展示会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还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同时也扎实有效地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总之,无论是阅读教学现状,还是时代、社会的要求,都需要我们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尤其是学生自身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更需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都愿读、会读、乐读。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让优美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和人格,让学生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第三小学)
一、 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愿读
1.选讲故事,诱发阅读兴趣。刚入学的孩子们,有的可能会不喜欢看书,但没有人会不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益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孩子们往往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一段段生动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境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嘎然而止,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自己去读,自己到原文中去一探究竟。读完后,再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这一类课外书。
2.现身说法,激发阅读兴趣。“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我认为,语文教师不但要读名著、读经典,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而且还应该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读孩子们爱读的书,做到不光熟知书的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并经常性地把自己读这些书的感受和体会,用“现身说法”的形式与学生一起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更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同时教师还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毛泽东、周恩来、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进行对比、教育,使学生以他们的行为为楷模,时时督促自己。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二、 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1.指导选择书籍。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教师要加以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2.指导精读与略读。在课外阅读时,指导学生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精读,要求学生读得不要太快,要全身心投入,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地阅读,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对某些不影响整体把握的难点,不要多耗时间,把精读与略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做到读有所得。
3.指导学会速读。速读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我国古代就有“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当今世界更是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更应提倡速读法。教师在平时的阅读中应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达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的效果。
4.指导写好摘录与随感。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但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往往过多注重于书中的故事情节,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随时把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
三、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乐读
1.读书评比活动。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并以投票方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并通过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2.读书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情况交流、讨论的机会,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看书的益处。为此,每隔一周,可以为学生开展一次课外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在会上互相交流、畅所欲言,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多看书的种种益处。
3.读书展示活动。要让学生阅读的热情不减,持之以恒,就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展示活动。如召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看图编故事比赛;举行阅读竞赛、朗颂比赛、演讲比赛;举办读书小报展示会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还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同时也扎实有效地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总之,无论是阅读教学现状,还是时代、社会的要求,都需要我们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尤其是学生自身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更需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都愿读、会读、乐读。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让优美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和人格,让学生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