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用性的角度编写初中地理导学案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324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必要、恰当的指导是教学目标落实、教学效果明显的保障。编写导学案成了一种有益的尝试。编写导学案要注意明确学习任务、点拨学习方式方法、关照整个学习过程。
  [关键词]实用性 编写 导学案 初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111
  初中地理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学生的需求是导学案编写的起点,也是终点。从导学案的本质看,“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围绕学习目标,基于问题和任务设计的课堂(也可以是课堂前后——笔者注)学习导学材料。”
  实践证明,编写导学案必须注意科学化、学科化,一切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上。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例探讨如何从实用性的角度编写导学案。
  一、明确学习任务
  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任务的理解是单纯的、非理性的,我们需要将他们的地理学习活动纳入科学的学科教育之中,这就必须明确学习任务,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比如《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学习目标为:能够熟练说出并以图示的方式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有了这个目标,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的放矢。
  值得强调的是,表述目标的语言要简明通俗、指向明确。许多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习惯单纯使用“掌握”一词,而究竟怎样掌握,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学生并不能全面了解。上述目标表述非常明确,“熟练”强调了掌握的程度,“说出”“以图示的方式”指示了实现的路径,“结合实际分析”则强调了分析方式,“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强调了分析的具体对象。这些表述清晰地传达了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二、点拨学习方式方法
  学习的方式方法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导学案编写必须体现具体的学习方式方法。“导学案”的精髓就在于“导学”,即帮助学生学。古人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是此理。具体的教材决定着具体的学习方式方法也不完全相同,除了必要的步骤一致外,细微之处的方法还是因需而定。地理活动强调整体设计方法的指导;地理概念的理解强调咬文嚼字的解读;地理因素内在的联系必须使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地理图示的辨认侧重绘制或者对照图示讲述的方式;地理文本的阅读则需要提炼、概括要点、质疑提问等方法,不一而足。就《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学习而言,可以这样编写导学案:
  1.用知识树的方式列举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用图表的形式提炼出北方的自然特征对农业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这样的题目既规定了学习任务,又指出了具体实施方法,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学生要构建“知识树”,必须认真阅读教材,提炼出关键信息,弄清楚地理概念的逻辑关系,分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先后顺序、包含关系。而构建图表则需要综合考虑有利和不利的两大因素,将二者有机融合在同一张表格中。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方法经历学习的体验,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较强的地理教材解读能力。
  三、指向课前、课堂和课后学习的整个过程
  像其他学科一样,地理学科导学案的编写要关注整个的学习过程,必须综合考虑学生课堂内外的实际学习需要。一般而言,导学案的结构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活动、课后拓展或巩固这三大部分。课前板块布局学习目标、提炼基本的知识、复习与新课学习紧密关联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预设空间,要求学生提出质疑问题;课堂板块主要是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学生探讨重难点,即时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后板块则一方面延续课堂的活动,继续设计相对综合性强、难度大一点的地理练习,或者小实践活动、其他地理资源的阅读等拓展性学习。这三个板块有机联系,不可或缺。
  初中地理教材文字性强,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即可读懂教材,但是因为地理信息繁多,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紧密,所以,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综合理解上的难度。设置课前梳理信息的板块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教材中列举很多内容,如果安排学生课堂上学习,就会挤占交流和探讨的时间,而安排在“预习”环节里,以前置“学习任务”的方式提出学习要求,完成相关题目,即可解决这一问题。课堂上安排分析自然特征对农业有利和不利的影响的内容正是为了突破重难点的需要,课后布置实践性拓展练习则能很好地综合前两个板块的学习。如可以这样设计:
  读图认识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以甲、乙地区气候差异为对比对象,写出二者之间地形、温度、干湿度以及对应的农作物等方面的差异。(具体题目形式略)
  这个设计将本节课的内容囊括了进去,而且增加了辨识难度,如果再增加对比区域内各一个具有代表性地區的地理特征及农业特点这方面的练习,就能进一步巩固学习。
  总之,地理导学案“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学生的‘学’与‘练’,在实际运用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旋律,而教师则通过适时的‘导’和‘帮’,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使得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帮’协调互补,相得益彰”。从实用性的角度编写导学案是我们应当坚持不变的原则。
  [ 参 考 文 献 ]
  [1]李芳.浅谈“学案导学—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初中地理导学案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4).
  [2]张水英.浅谈地理教学中对“导学案”的使用[J],陕西教育(教学),2012(6).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水平,对于他们学好其他学科以及今后工作、生活和继续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使学生融入到课文情境中去。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情景设置,开门见山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
“以读促写”就是教师在开展阅读课文教学时,充分利用阅读文章,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掌握必要的篇章结构、词汇量、话题内容后,让学生进行相关写作,在模仿中提高写作能力。读是输入,写是输出,读促进写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本文以高中英语(NSEFC)必修4“A Pioneer for All People”的教学为例,阐述“以读促写”在课文教学中的具体尝试。  一、课文特点  课文“A Pioneer fo
完形填空是对语用能力进行测试的综合性题型,“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掌握一定的词汇及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1] 近几年,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趋向于考查语境,在语境中考查考生对上下文的精细理解和缜密的逻辑判断能力,而一个完整的语篇,“上下文是营造语境的基础,也是逻辑推理的依据”。[2] 逻辑关系经常“隐藏在句子内部、句子之间以及段落的衔接中。把握逻辑关系,就可以抓住确切、具体的线索,把答
画主题,理顺序,延分支,小小一张图,巧记知识点!  读了《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我对鄉下的生活很向往。在乡下,可以在树下吃饭,可以一年四季赏花……是不是很美?你想了解这样的生活吗?那就看看我的思维导图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稿,明确强调“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可见,“语文知识”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必要前提,是其获得经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的源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把学习语文知识渗透在教学中呢?对此,一些教学观摩活动有许多有价值的案例。  一、重品读,谈启示,把语文知
迎面走来一只腊肠狗,短得不能再短的四肢,撑着圆筒似的长条身体,肚子几乎要擦着地面。华安指着狗仰头问妈妈:“那是什么?”  妈妈说:“腊肠狗。”  华安含糊念了一下“丫长狗”;满意了,又仰头问爸爸:  “Das?”  “Ein Dackel.”爸爸说。  华安点点头。在他的心目中,这世界上一草一木任何东西都同时有几个不同的名字;会跑的两个轮子,妈妈说是“脚踏车”,爸爸称它“Fahrrad”,幼儿园的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而要使用语言自然、灵活、恰如其分地进行交际,则绝对与听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听说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听中有说,说中有听,说是以听为前提的,因为学生只有在听准、听懂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一步运用语言自由地交际。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训练学生,从听入手,先听后说。根据近几年的教学体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生进行听力训练。  一、抓住课堂的前几分钟至关重要 
深夜从滨河公园的空地  核酸检测完往回赶  很多凌乱的想法都被寒风吹走了  只剩一个想法  天宫院融汇社区昨天紧急带来的  再寒的风也吹不走  这个想法可以上升到  自我人生一个全新的课题  44年来第一次面对  提倡就地过年  一个人过年不难  关键是一个人怎么过热闹年  尤其是一个人怎么在异乡过热闹年  回到郁花园二里出租屋,越想越兴奋  决定与小阳台对面毛白杨枝丫间的鸟窩  先研讨一下再说
新课标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与学生平等对话,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的课堂教学却陷入了种种误区。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处。”先秦儒家也非常讲究中庸之道,“不够”当然不好,“过头”同样不好。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准确定位教师的主导角色,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一、走出语文课堂
作文要求“写真实的事”,这已经是个很陈旧的话题了。拿出来重提,是因为当下还有不少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始终走不出“写真实”的怪圈,以至于其所教的学生所写的作文,常常在各类“大考”中得不到其他教师的肯定显得分数平平,反而给学生带来矛盾心理和惧怕心理,这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所不希望看到的。  不错,作文教学是要高举“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这面旗帜的,不少作文大家常常撰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