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普遍关注孩子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捣蛋鬼、学困生、贫困生,甚至一些弱智生,成了我们每个班主任老师班级管理的心头之痛。低年级是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人生态度的开端,如果教师不及时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的养成教育,将会影响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并且,若干年后他们极有可能会成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关注低段学生弱势群体,是我们实现教育公平的初步保证。
一、实现教育公平:一个都不放弃
受教育权是每个适龄儿童应该享有的权利。联合国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规定:“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论任何社会阶层、经济条件、父母的居住地,在享受教育权利时,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在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享有均等的教育权利,包括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儿童不因个性、家庭、相貌、智力、习惯、学习的好坏等而受到老师的不平等对待。弱势群体学生往往因个性突出,难教育、难管理、难接近或学习难以跟上班级步伐,导致教师产生忽视、放弃的心理,从而产生班级范围内的教育不公平。
1.热爱学生。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热爱每个学生,是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是一个老师做好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没有爱的老师,是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低段班级弱势群体学生,由于年龄小,不善于表达与发泄情绪,在外显个性上更多的表示为怯懦、自卑、排他或者特强的破坏欲,他们的心如同易碎的玻璃,敏感而脆弱,稍不注意,也许就会被伤害,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尤其要有爱心。
2.公平公正。班集体是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分子都是平等的,作为老师,要一碗水端平,公正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在传统教育还深刻影响我们的今天,分数决定前途和命运的思想还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的老师,因此重视分数、以分数看学生的思想还普遍存在。学生成绩好、乖巧,老师呵护有加;学生成绩不好、内向或调皮的,在处理问题时,老师则显得粗糙简单。长此以往的结果,只会导致班级管理的失衡,使班级弱势群体学生彻底失去对班集体的依赖。
3.承认差异。十个指头有长短,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遗传基因和教育背景的学生也各不相同。承认学生的差异,不是让我们放弃学生,而是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弱势群体学生,了解他们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在教育教学时,能够根据各人的特点因材施教。
二、家校教育合力:打造坚强后盾
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而应该是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社会正处于大转型时期,及时享乐、物质至上、读书无用等各种思想泛滥,许多成人尚且难以把握,何况才几岁的孩子,因此家校教育合力显得那么重要。
1.家长学校。每个家长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是农村学生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低,缺少教育孩子的方法。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观,使家长能真正关心、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在生活中能及时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习和心灵成长,和孩子做及时必要的沟通。能平等民主地对待孩子,不打骂,不溺爱,不歧视,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2.及时联系。弱势群体学生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当学生出现状况时,老师和家长之间应该及时取得联系,达成教育孩子的共识,家校合力,共同纠正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回避、忽略、拖拉是造成弱势群体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积极开发潜能:每个学生都是天才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具有其智力优势领域,教师应通过多元教育和个性化教学发掘弱势群体学生的潜能。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优势潜能,才能使他们学习、情绪、心理等方面展现出积极的变化。
1.发现优点。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点。弱势群体学生在个性、行为方式等方面也许存在不合常理的现象,但是他们身上也存在诸多的优点。作为老师,要善于从日常生活小事中,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以表扬激励,往往能激发他们向上、努力的热情。上述案例中学生A,通过观察,我发现捣蛋异常的他存在这样几个优点:关心班集体,发现地上有纸,会主动去捡纸;课堂上有时候能坐在那里静心写字;吃饭时,不挑食;下课虽然很捣蛋,但是不欺负小同学。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期望本身,将导致该期望的实现。我通过加分、奖励、做小组长等激励方式,不断让学生A体会到我对他的强烈的期望,从而强制自己逐步改正自己的一些毛病。
2.持之以恒。弱势群体学生,因为数量少、不注目,除了特别捣蛋的,往往在班级里默默无闻,不引人注目,容易造成教师教育的忽略与缺失。在教育教学中,老师要及时关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动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跟踪教育,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上述案例中的D小朋友,少年老成,整天心思重重,在跟踪调查后,我发现,原来D的妈妈最近重新找对象了,D生怕妈妈再丢下自己,因此出现困惑与担忧。我及时找到D的妈妈,进行沟通,打消了他的顾虑,年幼的他,脸上又出现了天真的笑容。
农村小学低年级弱势群体学生,我们心头永远的痛。正视他们,接近他们,帮助他们,让自卑、怯懦、捣蛋、障碍……远离他们,让每个孩子得到健康的发展,搭乘上开往美好未来的顺风车。这是实现班级教育公平的初步保证,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心中最美好的梦!
一、实现教育公平:一个都不放弃
受教育权是每个适龄儿童应该享有的权利。联合国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规定:“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论任何社会阶层、经济条件、父母的居住地,在享受教育权利时,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在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享有均等的教育权利,包括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儿童不因个性、家庭、相貌、智力、习惯、学习的好坏等而受到老师的不平等对待。弱势群体学生往往因个性突出,难教育、难管理、难接近或学习难以跟上班级步伐,导致教师产生忽视、放弃的心理,从而产生班级范围内的教育不公平。
1.热爱学生。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热爱每个学生,是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是一个老师做好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没有爱的老师,是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低段班级弱势群体学生,由于年龄小,不善于表达与发泄情绪,在外显个性上更多的表示为怯懦、自卑、排他或者特强的破坏欲,他们的心如同易碎的玻璃,敏感而脆弱,稍不注意,也许就会被伤害,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尤其要有爱心。
2.公平公正。班集体是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分子都是平等的,作为老师,要一碗水端平,公正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在传统教育还深刻影响我们的今天,分数决定前途和命运的思想还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的老师,因此重视分数、以分数看学生的思想还普遍存在。学生成绩好、乖巧,老师呵护有加;学生成绩不好、内向或调皮的,在处理问题时,老师则显得粗糙简单。长此以往的结果,只会导致班级管理的失衡,使班级弱势群体学生彻底失去对班集体的依赖。
3.承认差异。十个指头有长短,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遗传基因和教育背景的学生也各不相同。承认学生的差异,不是让我们放弃学生,而是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弱势群体学生,了解他们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在教育教学时,能够根据各人的特点因材施教。
二、家校教育合力:打造坚强后盾
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而应该是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社会正处于大转型时期,及时享乐、物质至上、读书无用等各种思想泛滥,许多成人尚且难以把握,何况才几岁的孩子,因此家校教育合力显得那么重要。
1.家长学校。每个家长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是农村学生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低,缺少教育孩子的方法。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观,使家长能真正关心、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在生活中能及时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习和心灵成长,和孩子做及时必要的沟通。能平等民主地对待孩子,不打骂,不溺爱,不歧视,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2.及时联系。弱势群体学生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当学生出现状况时,老师和家长之间应该及时取得联系,达成教育孩子的共识,家校合力,共同纠正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回避、忽略、拖拉是造成弱势群体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积极开发潜能:每个学生都是天才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具有其智力优势领域,教师应通过多元教育和个性化教学发掘弱势群体学生的潜能。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优势潜能,才能使他们学习、情绪、心理等方面展现出积极的变化。
1.发现优点。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点。弱势群体学生在个性、行为方式等方面也许存在不合常理的现象,但是他们身上也存在诸多的优点。作为老师,要善于从日常生活小事中,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以表扬激励,往往能激发他们向上、努力的热情。上述案例中学生A,通过观察,我发现捣蛋异常的他存在这样几个优点:关心班集体,发现地上有纸,会主动去捡纸;课堂上有时候能坐在那里静心写字;吃饭时,不挑食;下课虽然很捣蛋,但是不欺负小同学。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期望本身,将导致该期望的实现。我通过加分、奖励、做小组长等激励方式,不断让学生A体会到我对他的强烈的期望,从而强制自己逐步改正自己的一些毛病。
2.持之以恒。弱势群体学生,因为数量少、不注目,除了特别捣蛋的,往往在班级里默默无闻,不引人注目,容易造成教师教育的忽略与缺失。在教育教学中,老师要及时关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动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跟踪教育,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上述案例中的D小朋友,少年老成,整天心思重重,在跟踪调查后,我发现,原来D的妈妈最近重新找对象了,D生怕妈妈再丢下自己,因此出现困惑与担忧。我及时找到D的妈妈,进行沟通,打消了他的顾虑,年幼的他,脸上又出现了天真的笑容。
农村小学低年级弱势群体学生,我们心头永远的痛。正视他们,接近他们,帮助他们,让自卑、怯懦、捣蛋、障碍……远离他们,让每个孩子得到健康的发展,搭乘上开往美好未来的顺风车。这是实现班级教育公平的初步保证,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心中最美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