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汉语课程的改革中,教材改革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就目前各高校的办学规模及办学效果来看,实现汉语教学的合理化及科学化还具有一定的难度。事实证明,合理选用教材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合理选用教材教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高校的汉语课程的现状,就此探讨高校汉语课程教材改革方法。
关键词:汉语课程 教材 改革
高校汉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及教学任务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但是现实教学中结局却很不理想,因此对高校汉语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而汉语课程教材改革是必要前提。
高校汉语课程的现状
教材缺乏大体系的理论结构 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逐渐演变和传承过来的,因此无论是词汇、语音还是语法都遗留了历代语言学家丰富的研究结果。作为高校的汉语教材将这些丰富的成果融会到教材中是必不可缺的,其次还要将其系统性充分体现,比如古今汉语的差异、汉语的演变规律、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传承关系、传承上所体现的具体形态等。然而,现行高校汉语教材无论是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几乎表现出的是自立门户,各不相干,既不关乎其本身的系统性,又不顾及古今汉语教材内容是否重复,更难谈汉语的传承性。种种因素导致现在高校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不足,缺乏热情,认为学而无用,其中重要的原因便是高校的教材没有将古今汉语的传承关系重视起来,更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
课程教学内容层次定位不合理 现行高校汉语课程教学内容层次定位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专科与本科的汉语教材只有内容和详略稍有差别,在编排方面没有体系范围的大小和层次深浅的不同,同一教材在本科与专科之间通用。以至于在专升本汉语课程上有诸多重复的内容,使得教师也无所适从,难以准确把握,长此以往,便延长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周期,也降低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目前的汉语课程教材,无论是《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中都会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现代汉语》同时要求理论与课外练习并重;《古代汉语》中便要求通论与“文选”阅读并重。实际教学中却并非如此,它没有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改革方法
调整汉语课程教材内容 汉语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就是汉语教材的改革,因此教材内容的调整非常必要。现行教材中将音韵知识安排在《古代汉语》的最后一节,有的大纲甚至完全忽略这一章,认为其可有可无。然而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其原因有二:第一,根据汉语的特点,字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三者互为关联,缺一不可。同样语句也是一样的道理。因此只注重汉字、语法和词汇而疏忽音韵的教学,从根本上来说,破坏了汉语的知识链。第二,众所周知,音韵学相较其他来说比较抽象枯燥,因此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汉语教学将理论联系实际看得非常重要,所谓实际来源于文章的阅读,或者方言的调查,还有古今语音的对比。这些都是具有趣味性的教学途径,可以达到在实践中求真的效果,同时也做到了在理论中探讨。做到这些并不是轻而易举,高校汉语教师需要更好地提高自身,在实际教学中才可得心应手。纵观古今汉语知识的发展,研究古今汉语知识的结果,最明显的便是古今汉语之间的演变关系。因此在调整优化汉语教材的步骤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应当是补充古今汉语演变的相关内容。这应当作为汉语课程教材改革后的重点和难点,体现中国文化的传承性和科学性。
在语音、词汇、语法增加方言内容 在语音、词汇、语法增加方言内容的教材改革的目的便是方便汉语的历时和共时比较,最重要的是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点突出。将教材进行改革,摒弃之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局限。把汉语教学和地方语言调查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但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语言理论,更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合理的运用。
教学方法的改进 第一,重视比较的运用。在教学中,比较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任何事物通过比较之后会越发明显清晰,更可使事物之间的差别具体化。高校汉语课程教学也不例外。根据高校汉语教材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改革与编排进行更深入的比较,无论是音、形、义,还是语音、词汇、语法等内容,都可运用比较的方法,如此才能使我国汉语研究能有新的进展和成果,也进一步突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历史演变及古今比较。第二,将实践进行到底。汉语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若要进行改革,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置于首位是毋庸置疑的,此时不应只注重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教材的编写及改革更要着重体现,课外练习、方言调查等内容是较好的实践性教学。
高校汉语教学不只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教材内容改革同样非常重要,要摆脱因受教材的局限而不能将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的局面。相信经过不断发现、创新、改革,高校汉语课程教学定会更好地实现其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政.高校汉语课程教材改革方案探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1(6).
[2]沈红宇.古代汉语课程内容体系与教材改革刍议[J].教育观察,2013(8).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汉语课程 教材 改革
高校汉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及教学任务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但是现实教学中结局却很不理想,因此对高校汉语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而汉语课程教材改革是必要前提。
高校汉语课程的现状
教材缺乏大体系的理论结构 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逐渐演变和传承过来的,因此无论是词汇、语音还是语法都遗留了历代语言学家丰富的研究结果。作为高校的汉语教材将这些丰富的成果融会到教材中是必不可缺的,其次还要将其系统性充分体现,比如古今汉语的差异、汉语的演变规律、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传承关系、传承上所体现的具体形态等。然而,现行高校汉语教材无论是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几乎表现出的是自立门户,各不相干,既不关乎其本身的系统性,又不顾及古今汉语教材内容是否重复,更难谈汉语的传承性。种种因素导致现在高校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不足,缺乏热情,认为学而无用,其中重要的原因便是高校的教材没有将古今汉语的传承关系重视起来,更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
课程教学内容层次定位不合理 现行高校汉语课程教学内容层次定位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专科与本科的汉语教材只有内容和详略稍有差别,在编排方面没有体系范围的大小和层次深浅的不同,同一教材在本科与专科之间通用。以至于在专升本汉语课程上有诸多重复的内容,使得教师也无所适从,难以准确把握,长此以往,便延长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周期,也降低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目前的汉语课程教材,无论是《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中都会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现代汉语》同时要求理论与课外练习并重;《古代汉语》中便要求通论与“文选”阅读并重。实际教学中却并非如此,它没有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改革方法
调整汉语课程教材内容 汉语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就是汉语教材的改革,因此教材内容的调整非常必要。现行教材中将音韵知识安排在《古代汉语》的最后一节,有的大纲甚至完全忽略这一章,认为其可有可无。然而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其原因有二:第一,根据汉语的特点,字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三者互为关联,缺一不可。同样语句也是一样的道理。因此只注重汉字、语法和词汇而疏忽音韵的教学,从根本上来说,破坏了汉语的知识链。第二,众所周知,音韵学相较其他来说比较抽象枯燥,因此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汉语教学将理论联系实际看得非常重要,所谓实际来源于文章的阅读,或者方言的调查,还有古今语音的对比。这些都是具有趣味性的教学途径,可以达到在实践中求真的效果,同时也做到了在理论中探讨。做到这些并不是轻而易举,高校汉语教师需要更好地提高自身,在实际教学中才可得心应手。纵观古今汉语知识的发展,研究古今汉语知识的结果,最明显的便是古今汉语之间的演变关系。因此在调整优化汉语教材的步骤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应当是补充古今汉语演变的相关内容。这应当作为汉语课程教材改革后的重点和难点,体现中国文化的传承性和科学性。
在语音、词汇、语法增加方言内容 在语音、词汇、语法增加方言内容的教材改革的目的便是方便汉语的历时和共时比较,最重要的是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点突出。将教材进行改革,摒弃之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局限。把汉语教学和地方语言调查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但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语言理论,更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合理的运用。
教学方法的改进 第一,重视比较的运用。在教学中,比较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任何事物通过比较之后会越发明显清晰,更可使事物之间的差别具体化。高校汉语课程教学也不例外。根据高校汉语教材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改革与编排进行更深入的比较,无论是音、形、义,还是语音、词汇、语法等内容,都可运用比较的方法,如此才能使我国汉语研究能有新的进展和成果,也进一步突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历史演变及古今比较。第二,将实践进行到底。汉语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若要进行改革,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置于首位是毋庸置疑的,此时不应只注重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教材的编写及改革更要着重体现,课外练习、方言调查等内容是较好的实践性教学。
高校汉语教学不只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教材内容改革同样非常重要,要摆脱因受教材的局限而不能将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的局面。相信经过不断发现、创新、改革,高校汉语课程教学定会更好地实现其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政.高校汉语课程教材改革方案探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1(6).
[2]沈红宇.古代汉语课程内容体系与教材改革刍议[J].教育观察,2013(8).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