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发学生对写作感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办法当然很多,而鼓励则是其中一个很重要且很有效的办法。鼓励能产生写作动力,消除学生畏惧情绪,使之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一享受,一种需要。
【关键词】鼓励;提高;鼓励艺术
作文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状况却令人担忧:很多学生觉得作文难写,一提起作文,心里就烦,很多教师也深感为难,觉得想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很难。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况进入“我要学”的主动状态,激发学生对写作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办法当然很多,而鼓励则是其中一个很重要且很有效的办法。鼓励能产生写作动力,消除学生畏惧情绪,使之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一种享受,一种需要。下面,我就浅谈作文教学中采用的鼓励艺术。
一、发现鼓励的对象和内容,适时、充分地进行鼓励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只指出学生作文存在的缺点,不说好话,认为他们有“自知之明”,会根据教师的批语修改作文,从而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做,虽然能准确地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毛病及纠正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使学生失去原有的兴趣。这样,学生对作文就产生畏难情绪,写作失去了动力,作文水平就很难提高,学生上作文课及课外作文,也只能是“应付式”而己,至于怎样写好作文就不管那么多了。
其实,每一个学生的作文,虽然不能说十全十美,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也都有他或多或少的优点,毫无可取之处的作文恐怕没有。因此,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鼓励的对象,每一篇作文都可以找到或多或少可鼓励的东西。在作文批改中或上作文评讲课时,不失时机地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评价他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学生的作文全篇都较好,有的某段较好,有的某个句子、词语写得好。在作文批改过程中,我都尽量细致地寻找,一旦发现,就写上赞扬的话。这些话,就好像给学生的奖状,是对学生劳动的尊重,它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效应:老师理解我,看重我。于是,他兴奋、自豪、心里像灌了蜜那样甜。长此以往,它就成了一种动力,写作兴趣就会从无到有、从淡到浓,写作信心会由此倍增。产生了这种动力,他就会向教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生活请教,向书本请教。写作水平也会随着提高,作文的优点会越来越多,受鼓励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样,作文教学进入了良性循环,根本改变了“学生写作难,见到作文心就烦”的状况,教师也会信心十足的教学,从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二、根据对象不同,采用不同的鼓励方式、方法
不同的人,其能力是有差异的,表现在写作上,也会出现作文水平上的“参差不齐”,况且,同一句话,用在不同人的身上,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重视“因材施教”,灵活采用不同的鼓励方式、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对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细致、巧妙地鼓励。这类学生缺乏写作热情,易产生畏难、厌恶作文的情绪,存在着自卑感,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但又有强烈的欲望,像“久旱盼甘霖”那样,渴望得到重视。这些学生的作文在选材和组材上往往欠佳,常常离要求甚远,如果简单地给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及“中心不明,选材不清,结构混乱”之类的评语,只会促使他们更加消极。但,教师细心点,往往会发现他们写的好的地方;某个句子生动形象、某个词准确恰当等,对这些给予充分的肯定,会给学生带来喜悦,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对有自卑感的学生,鼓励更要巧妙,使之乐于接受,如用上这样的话:“这次作文你又进步了,老师希望你能继续努力!”“这句话用得恰当,很好!”长此以往,他的自卑感就会慢慢消失,学习也会更有信心。又如,对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鼓励。他们的作文水平虽然不是很好,但很有发展潜力。这些学生作文的长处比较分散,人数又较多,如果只在课堂上鼓励,由于时间的限制,就会顧此失彼,不能全面照顾。于是我就采用多种方式,对他们勤鼓励。课上课后,有机会便给予鼓励,常拿他们的习作在课堂上朗读,或者在课堂上张贴。这些对他们说无疑是莫大的鼓励,口头鼓励也好,都尽量鼓励到某个人,使他感到老师是实实在在地表扬他,鼓励他。又例如,对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鼓励,要适量,要少而精。鼓励到点子上,绝不有过分的鼓励,使鼓励贬值,做到优缺点兼顾,高标准严要求。例如,罗潇淇同学,她对写作很感兴趣,写出的作文也很好,我鼓励她向“创新”方面发展,打破旧框框,练习写景、写人、写事、诗歌、寓言。并引导她注意分量,鼓励她常写,天天写日记,她的作文《一块香蕉皮》在学校作文竞赛中获得了优秀作文奖,从此,好的习作不断,成为作文好手,这跟鼓励有很大的关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作文教学上,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优化教学的路子。就鼓励艺术而言,亦是一门复杂高深的课题。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在作文教学中运用鼓励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
【关键词】鼓励;提高;鼓励艺术
作文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状况却令人担忧:很多学生觉得作文难写,一提起作文,心里就烦,很多教师也深感为难,觉得想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很难。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况进入“我要学”的主动状态,激发学生对写作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办法当然很多,而鼓励则是其中一个很重要且很有效的办法。鼓励能产生写作动力,消除学生畏惧情绪,使之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一种享受,一种需要。下面,我就浅谈作文教学中采用的鼓励艺术。
一、发现鼓励的对象和内容,适时、充分地进行鼓励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只指出学生作文存在的缺点,不说好话,认为他们有“自知之明”,会根据教师的批语修改作文,从而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做,虽然能准确地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毛病及纠正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使学生失去原有的兴趣。这样,学生对作文就产生畏难情绪,写作失去了动力,作文水平就很难提高,学生上作文课及课外作文,也只能是“应付式”而己,至于怎样写好作文就不管那么多了。
其实,每一个学生的作文,虽然不能说十全十美,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也都有他或多或少的优点,毫无可取之处的作文恐怕没有。因此,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鼓励的对象,每一篇作文都可以找到或多或少可鼓励的东西。在作文批改中或上作文评讲课时,不失时机地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评价他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学生的作文全篇都较好,有的某段较好,有的某个句子、词语写得好。在作文批改过程中,我都尽量细致地寻找,一旦发现,就写上赞扬的话。这些话,就好像给学生的奖状,是对学生劳动的尊重,它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效应:老师理解我,看重我。于是,他兴奋、自豪、心里像灌了蜜那样甜。长此以往,它就成了一种动力,写作兴趣就会从无到有、从淡到浓,写作信心会由此倍增。产生了这种动力,他就会向教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生活请教,向书本请教。写作水平也会随着提高,作文的优点会越来越多,受鼓励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样,作文教学进入了良性循环,根本改变了“学生写作难,见到作文心就烦”的状况,教师也会信心十足的教学,从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二、根据对象不同,采用不同的鼓励方式、方法
不同的人,其能力是有差异的,表现在写作上,也会出现作文水平上的“参差不齐”,况且,同一句话,用在不同人的身上,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重视“因材施教”,灵活采用不同的鼓励方式、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对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细致、巧妙地鼓励。这类学生缺乏写作热情,易产生畏难、厌恶作文的情绪,存在着自卑感,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但又有强烈的欲望,像“久旱盼甘霖”那样,渴望得到重视。这些学生的作文在选材和组材上往往欠佳,常常离要求甚远,如果简单地给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及“中心不明,选材不清,结构混乱”之类的评语,只会促使他们更加消极。但,教师细心点,往往会发现他们写的好的地方;某个句子生动形象、某个词准确恰当等,对这些给予充分的肯定,会给学生带来喜悦,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对有自卑感的学生,鼓励更要巧妙,使之乐于接受,如用上这样的话:“这次作文你又进步了,老师希望你能继续努力!”“这句话用得恰当,很好!”长此以往,他的自卑感就会慢慢消失,学习也会更有信心。又如,对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鼓励。他们的作文水平虽然不是很好,但很有发展潜力。这些学生作文的长处比较分散,人数又较多,如果只在课堂上鼓励,由于时间的限制,就会顧此失彼,不能全面照顾。于是我就采用多种方式,对他们勤鼓励。课上课后,有机会便给予鼓励,常拿他们的习作在课堂上朗读,或者在课堂上张贴。这些对他们说无疑是莫大的鼓励,口头鼓励也好,都尽量鼓励到某个人,使他感到老师是实实在在地表扬他,鼓励他。又例如,对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鼓励,要适量,要少而精。鼓励到点子上,绝不有过分的鼓励,使鼓励贬值,做到优缺点兼顾,高标准严要求。例如,罗潇淇同学,她对写作很感兴趣,写出的作文也很好,我鼓励她向“创新”方面发展,打破旧框框,练习写景、写人、写事、诗歌、寓言。并引导她注意分量,鼓励她常写,天天写日记,她的作文《一块香蕉皮》在学校作文竞赛中获得了优秀作文奖,从此,好的习作不断,成为作文好手,这跟鼓励有很大的关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作文教学上,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优化教学的路子。就鼓励艺术而言,亦是一门复杂高深的课题。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在作文教学中运用鼓励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