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机电类学生就业单位的走访以及就业情况的分析,从高职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岗位竞争能力、自身综合素质及用人单位评价情况出发,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技能、专业课程设置、校企合作顶岗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业适应;岗位竞争;职业技能;校企合作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就业困难面临着多种不同的因素。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导致就业困难的因素尤为特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直以来我院通过加大对毕业生与企业的调查和反馈,以此来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与素质培养方案。机电工程系以机电类相关专业2012、2013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66份,有效问卷223份,就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性质、薪资待遇、工作与专业符合程度、毕业生对专业课程开设、工作中自身优势与弱势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此同时,我们走访和调研了伍享汽车配件(太仓)有限公司、PAMASWAGE帕玛斯韦奇航空部件(苏州)有限公司、百得(苏州)科技有限公司、卡夫食品(苏州)有限公司、宝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单位,与毕业生顶岗实习基地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在肯定我院毕业生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本文就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与建议。
1 机电类高职毕业生的顶岗实习调查与分析
(1)毕业生工作岗位性质及专业实践能力
通过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调查,其中技术研发岗位占4.26%,设备操作岗位占85.23%,售后服务岗位占2.1%,产品销售岗位占8.41%,对口率占86%。经过近一年的实习工作,设备操作岗位比例有所降低,产品的售后服务岗位比例有所增加。专业实践能力方面,在顶岗实习后,25.5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有很大提高,59.5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有提高,10.6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一般,4.2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没有提高。
(2)毕业生的薪资及福利待遇
根据调查显示,29.78%的学生实习期间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61.7%的学生月收入在2000-2500元,8.38%的学生月收入在1500-2000元。顶岗实习期间公司都能缴纳规定的保险,住宿方面给学生提供了集体宿舍。通过对2012届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在实习单位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选择留下的高职毕业生在企业中发挥了良好的价值,并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发展潜力较大。
(3)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满意度
对目前工作岗位满意度调查时,45%的学生比较满意占,40%的学生满意,10%的学生不满意,5%的学生无所谓。结果显示85%的同学适应现在工作的岗位,这说明大部分初次就业学生与企业达成了双选,同时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基本能调整好自身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4)高职毕业生工作中自身优势与弱势
通过顶岗实习这一过程,机电高职毕业生整体体现出的优势有哪些?比较欠缺的能力有哪些?
不难发现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样重要。在与企业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企业在用工时更多的倾向于诚实守信、有耐心、动手能力强、工作学习积极主动的高职学生。
(5)高职毕业生工作的稳定性
由教育厅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机电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较差,也就是跳槽率较高。我们对在顶岗实习后是否愿意留在实习单位工作做了调查,根据近几年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部分同学对工作岗位与薪资的期望偏高,认为薪酬待遇不能满足个人要求,自己所学的专业难以完全对口,因此他们在实习结束后毅然选择辞职。
2 高职机电类毕业生顶岗实习改善建议
(1)加强对顶岗实习的计划安排
顶岗实习前要加强与企业、学生的充分沟通,要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生活环境、劳动强度、薪资待遇;帮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和职场,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形成正确的职场价值观。
(2)立足校企合作平台,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制度管理
加大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供实习实训和科研基地并给予指导,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让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就感受到实际工作的氛围。建立学生离岗及时反馈制度和重大问题及时反馈制度,及时解决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处于校企双方全程监管之下,不留管理死角。
(3)加强对学生职场隐形知识的日常教育
日常教学中要对学生逐步深入地开展职场与学校的差异性教育、职场工作能力和方式方法教育、主动学习能力培养,使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能基本从容地面对职场中遇到的困惑、解决职场中遇到的困难,提高职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4)加强职业规划指导,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
学生进校后,加强所学专业与职业岗位的联系教育,引导学生做好个人的职业规划,注重在专业课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将人文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渗透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提高职业意识。
(5)提高高职生的职业转化能力
加强对学生进行一专多能的培养,经行多种上岗证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多种职业能力,提高职业转化能力。利用第二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参与研究新的项目或课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有利于之后更好地融入到职业发展中去,面对新事物时不至于胆怯。
(6)开展专业知识讲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请行业专家来校作报告,讲授行业动态及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传递企业的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等。
参考文献:
[1] 陈辉.基于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成长调查的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探析[J].探索与实践,2013,(3)
[2] 张传龄 廖克玲.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12)
作者简介:
陈强(1983-),男,江苏泰兴人,汉族,职称:实验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自动化(数控技术),工作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关键词:职业适应;岗位竞争;职业技能;校企合作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就业困难面临着多种不同的因素。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导致就业困难的因素尤为特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直以来我院通过加大对毕业生与企业的调查和反馈,以此来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与素质培养方案。机电工程系以机电类相关专业2012、2013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66份,有效问卷223份,就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性质、薪资待遇、工作与专业符合程度、毕业生对专业课程开设、工作中自身优势与弱势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此同时,我们走访和调研了伍享汽车配件(太仓)有限公司、PAMASWAGE帕玛斯韦奇航空部件(苏州)有限公司、百得(苏州)科技有限公司、卡夫食品(苏州)有限公司、宝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单位,与毕业生顶岗实习基地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在肯定我院毕业生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本文就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与建议。
1 机电类高职毕业生的顶岗实习调查与分析
(1)毕业生工作岗位性质及专业实践能力
通过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调查,其中技术研发岗位占4.26%,设备操作岗位占85.23%,售后服务岗位占2.1%,产品销售岗位占8.41%,对口率占86%。经过近一年的实习工作,设备操作岗位比例有所降低,产品的售后服务岗位比例有所增加。专业实践能力方面,在顶岗实习后,25.5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有很大提高,59.5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有提高,10.6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一般,4.2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没有提高。
(2)毕业生的薪资及福利待遇
根据调查显示,29.78%的学生实习期间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61.7%的学生月收入在2000-2500元,8.38%的学生月收入在1500-2000元。顶岗实习期间公司都能缴纳规定的保险,住宿方面给学生提供了集体宿舍。通过对2012届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在实习单位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选择留下的高职毕业生在企业中发挥了良好的价值,并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发展潜力较大。
(3)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满意度
对目前工作岗位满意度调查时,45%的学生比较满意占,40%的学生满意,10%的学生不满意,5%的学生无所谓。结果显示85%的同学适应现在工作的岗位,这说明大部分初次就业学生与企业达成了双选,同时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基本能调整好自身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4)高职毕业生工作中自身优势与弱势
通过顶岗实习这一过程,机电高职毕业生整体体现出的优势有哪些?比较欠缺的能力有哪些?
不难发现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样重要。在与企业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企业在用工时更多的倾向于诚实守信、有耐心、动手能力强、工作学习积极主动的高职学生。
(5)高职毕业生工作的稳定性
由教育厅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机电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较差,也就是跳槽率较高。我们对在顶岗实习后是否愿意留在实习单位工作做了调查,根据近几年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部分同学对工作岗位与薪资的期望偏高,认为薪酬待遇不能满足个人要求,自己所学的专业难以完全对口,因此他们在实习结束后毅然选择辞职。
2 高职机电类毕业生顶岗实习改善建议
(1)加强对顶岗实习的计划安排
顶岗实习前要加强与企业、学生的充分沟通,要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生活环境、劳动强度、薪资待遇;帮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和职场,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形成正确的职场价值观。
(2)立足校企合作平台,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制度管理
加大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供实习实训和科研基地并给予指导,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让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就感受到实际工作的氛围。建立学生离岗及时反馈制度和重大问题及时反馈制度,及时解决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处于校企双方全程监管之下,不留管理死角。
(3)加强对学生职场隐形知识的日常教育
日常教学中要对学生逐步深入地开展职场与学校的差异性教育、职场工作能力和方式方法教育、主动学习能力培养,使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能基本从容地面对职场中遇到的困惑、解决职场中遇到的困难,提高职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4)加强职业规划指导,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
学生进校后,加强所学专业与职业岗位的联系教育,引导学生做好个人的职业规划,注重在专业课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将人文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渗透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提高职业意识。
(5)提高高职生的职业转化能力
加强对学生进行一专多能的培养,经行多种上岗证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多种职业能力,提高职业转化能力。利用第二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参与研究新的项目或课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有利于之后更好地融入到职业发展中去,面对新事物时不至于胆怯。
(6)开展专业知识讲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请行业专家来校作报告,讲授行业动态及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传递企业的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等。
参考文献:
[1] 陈辉.基于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成长调查的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探析[J].探索与实践,2013,(3)
[2] 张传龄 廖克玲.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12)
作者简介:
陈强(1983-),男,江苏泰兴人,汉族,职称:实验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自动化(数控技术),工作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