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验式德育的实践探索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p0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验式德育是一种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事物,用亲身经历去感知、验证德育教学内容的教育模式。文章对粤西地区小学生道德表现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粤西地区的实情,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分析原因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开展小学生体验式德育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体验式德育;小学生;道德品质;粤西地区

一、粤西地区小学生的道德表现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重视对其进行系统的道德知识教育,更要重视对其进行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相统一的教育。本研究以粤西小学生道德表现现状为例,立足于当前社会对小学生品德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对当前粤西地区小学生道德表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问题存在的内在因果关系,意在探索小学生体验式德育的新途径,增强德育的时效性。为了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分教师、学生问卷。教师版问卷发放78份,回收51份,有效率占65%。在有效问卷中,被调查的教师有56.67%来自农村,26.67%来自城市,16.67%来自城乡接合部。学生版问卷发放85份,回收57份,有效率占67%。填写问卷的学生57.89%来自5-6年级,所读学校在农村地区的学生占43.86%。
  (一)小学生道德认知不够透彻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从调查结果来看,有87.72%的学生能正确理解德育的基本含义,85.96%的学生认为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是学生应该做的事,这些说明小学生对德育有较正确的认识。但还存在少部分小学生对德育的认识不透彻,比如在为老奶奶让座事件上,有7.02%的学生认为这是老师要求的,在“你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的问题上,有19.3%的小学生是为了避免处分而遵守。
  (二)小学生道德情感把握不到位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爱憎、好恶的态度。在询问“在升国旗时你是否有自豪感”时,36.84%的小学生回答没有,他们认为学校每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他们对升国旗的意义并不了解。在访谈中,有一小部分小学生在帮助他人后缺乏助人为乐的情感体验,他们认为做好事会得到表扬,当付出得不到赞扬或回报时,久而久之就会把自己的善良之心和文明举止隐藏起来。
  (三)小学生道德意志不够坚定
  道德意志是行为主体努力遵循社会道德要求产生的行动决心,强调自觉能动性的重要作用。在调查中,在问到“当你在马路边捡到10元钱时,你会怎么做?” 36.84%的学生选择自己留着。在选择自己留着的小学生中有一些在前面的德育认知上还是正确的,但是在面对利益诱惑时他们会忘记自己的道德准则,而选择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可见目前小学生在德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迷失,他们的德育意志不够坚定,德育行为缺乏坚定的信念作支撑。
  (四)小学生道德行为不够规范
  道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道德认识、情感以及由道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73.68%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的德育行为一般,在集体活动时,22.81%的小学生没有主动分担集体任务。根据教师反馈,有些学生在见到教师时不会主动向教师问好,在与人交流时,存在言语粗俗,出口成“脏”,随意给同学取不雅的绰号等不文明现象。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德育行为并不够规范。

二、粤西地区小学生道德表现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发展所致的价值多元取向
  随着社会快速地发展,粤西地区处在思想相互交融和碰撞的环境中,人们的价值取向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多元化,这促使人们对德育产生新的认识。然而,这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人们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容易导致价值观混乱。如市场经济的发展诱发了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价值取向,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下,人们从事活动时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这些对处于社会大环境中的小学生的德育观念造成了一定冲击,特别是小学生还处于心智还未成熟,难以分辨是非的特殊时期。
  大众传媒则扩大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反面效应,使得小学生的德育观念受到影响。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商业化载体,有些媒体为了吸引观众,难免会传播功利主义以及享乐的低俗文化,这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德育观念。
  全球性文化的交流也冲击和破坏着粤西地区文化,使得當代小学生的德育观混乱。比如西方媒体会抹黑我们的民族英雄,是非观不明确的小学生就可能产生认识上的错误。
  (二)学校德育缺乏时效性
  1.学校传统德育目标过于抽象,难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德育目标是希望通过德育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小学德育实际教学中,学校的德育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但是过于抽象化,导致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不知如何实施。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因此德育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化,越具体越好实施。
  2.传统德育内容不够灵活,缺乏地方特色,未实现教学本土化。德育内容是德育实行过程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粤西地区的学校没有结合粤西地区特有的德育资源来进行德育教学,缺乏校本课程和创新性。从问卷调查中“你参观过当地的博物馆或者是历史人物的故居吗?”的问题来看,有31%的小学生表示没有去过。可见在粤西现有的德育内容中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地区的资源优势。
  3.传统德育实施方法流于形式,方式单一。粤西大部分教师在德育课堂上,一般停留在把德育知识进行理论讲述层面,没有进行深入教学。德育是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的艺术,它绝不是生硬的说教,而应该是多种形式的启迪。
  4.传统德育中教师观念滞后,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引导力不足。体验教育的设计者是教师,教师充当体验式德育的执行者。因此,体验式德育的提出是对教师能力的一项挑战, 它要求教师知识更新与观念转变,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但在调查中,对于“您对体验式德育教育理解么?”有多达37%的教师根本没有了解过体验式德育。对于理解体验式德育的教师我们也做了深入的调查,“您对体验式德育有哪些了解?”60%的教师只对其内容了解,而对体验式的内涵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可见大多数教师的德育观念还处于旧思维模式,没有吸收新的思想观念,知识储备不足。正如“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缺乏自我教育,德育教学观滞后,就很难促进体验式德育的开展。   (三)家庭道德教育的相对薄弱
  关注温饱,忽视德育。粤西地区在经济发展上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粤西地区的学生家长为了生计,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工作上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
  关注成绩,忽略德育。“知识改变命运,分数决定未来”,现如今的社会容易将成绩的高低视为是否成功的准则,这也影响着粤西地区许多学生家长的想法,使得他们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孩子的成功就是取得好的成绩,他们将更多的资源以及精力用在孩子的学习上,将“成绩至上”奉为圭臬,从而忽视了德育。
  缺乏德育知识,实施力度差。由于缺乏一定的德育知识,家长未能协助孩子把在学校接受的德育知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在德育上普遍存在“5 2≤0”的现象,这个不等式是指:5天在学校接受正面教育,但有2天在家庭接受与学校不统一的教育,那么孩子的德育效果就可能会小于等于0。
  注重说教,忽视身教。有些家长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更倾向于采用说教的方式,没有做到以身作则,甚至有时候家长的言与行也不一致,给孩子带来困惑,使得整个德育过程过于抽象,不利于孩子德育思想的内化。

三、因地制宜的体验式德育实践探索


  (一)社会积极为体验式德育创造机会
  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主流思想的作用。为了减轻消极的观念对小学生德育带来的影响,粤西地区的相关部门应引导粤西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积极地宣传正面的德育观念,这为体验式德育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社会环境。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吸收正确的德育观念,从而提高自己的德育素质,促进德育的发展。比如粤西地方政府可以多举办以下活动:组织志愿者宣传体验式德育,在宣传栏贴上德育的相关标语,在全市范围内选出年度感动当地的十大人物,在当地的电视台多播报一些成功的体验式德育的案例等。
  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降低其负面影响。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管理工作,用法律规范大众传媒信息的传播,对于低俗的、不利于小学生德育形成和发展的网络信息应禁止传播,避免粤西地区处于庸俗的氛围中,对于正确的、积极的应推动其传播,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大环境。加大对体验式德育的宣传力度,有利于让全民了解甚至增加对体验式德育的认同。比如,在公共LED电视屏幕播放生动的德育视频。一些有影响力的官方微信也应加入宣传行列,利用自身新媒体的优势,宣传体验式德育的优点,增强人们对体验式德育的认同感,为开展体验型社会实践提供广泛的人民基础。
  抵御西方文化霸权,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积极地继承和发扬粤西地区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高小学生抵御西方文化霸权的能力。为此,粤西地区的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文化对策,鼓励学生多参加我国传统节日活动。比如,清明节组织去踏青或祭祖;端午节组织观看划龙舟甚至是学习划龙舟的相关技能;鼓励茂名一带的学生多参加地区特色习俗——年例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也会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
  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是展开粤西地区小学生体验式德育的物质前提。调查中,有80%的教师认为粤西地区难于开展体验式德育的原因在于无相关的资金设备资源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有28.07%住在偏远地区的小学生表示当地并没有博物馆或历史人物的故居。可见,粤西地区体验式德育的缓慢发展与当地德育资源的限制有着很大的关系。粤西地区依山傍水,因而可利用其地理优势和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或者地方特色的农家乐。比如茂名地区可发展一些允许旅客亲手采摘草莓、橘红的果园、甘蔗园等。这些为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了可能。
  (二)学校积极进行德育体验式的模式探索
  将德育目标具体明确化,使得操作程度高。学校制定的德育目标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一起商量德育目标具体落实到怎样的实践中,这有利于把德育目标具体化,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比如学习文明礼仪这个目标时,可以落实到收集文明礼仪事迹、文明礼仪班会课、文明礼仪现场模拟、文明礼仪生活录等具体实践活动上,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明礼仪应该在生活中怎么做。
  将德育内容融入地方特色,實现教学本土化。访谈中得知当地小学生参与和德育相关的活动是少之又少的,因此,本土德育教育资源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粤西地区的小学可组织老师在结合粤西地区特色的基础上开发适合粤西地区小学生的德育校本教材、德育实践的课程,大胆创新德育内容。学校先对一部分教师进行体验式德育教学的专业培训,然后由这些教师定期开设公共德育课,加深学生对德育的认识与理解,在此基础上,带领小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德育意义的名胜古迹,如茂名的冼夫人庙、孔庙,云浮的罗城古镇、凤凰古镇等。粤西地区的这些特色德育基地为创新德育内容提供了资源保障。学校要学会挖掘和利用地区资源,组织德育实践活动,结合粤西地区的特色与实际,丰富体验式德育的活动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热情。比如: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去当地景区当小解说员,增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组织城区学生去田间劳作,让他们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等。
  将德育方法赋予感情和多元化。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传达德育知识时要运用形象生动、富有感情的教学方法。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教育者要善于通过德育故事,讲述精神美的人物来促进小学生思考自己的德育行为。粤西地区的教师可以牢记数个极具德育性的故事,做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如果能以当地的英雄人物、历史典故、名胜古迹作为课件,可以拉近学生与课题的距离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进行德育教学,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并且独立思考,在体验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最终增强德育的情感体验。形式多样的德育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形成正确的德育观。
  教师要及时进行实践检验,善于总结经验。教师不能只强调体验,而忽视学生德育知识是否内化。在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后,教师应该及时让学生内化,可以通过谈感想或写心得等形式及时进行德育小结。体验式德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者应当将体验心得灵活化,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参与体验前后的变化,记下相应的数据,依据此来判断德育效果。
  (三)家长关心孩子的道德成长,参与和配合体验式德育的开展
  家长在空暇时间应该多与孩子互动交流,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不断丰富,更应该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其道德修养的培养。例如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或陪孩子一起观看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迹录像,引导孩子关注“身边好人”,并向他们学习,让孩子学习“凡人善举”,帮助他们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意识,促进孩子道德水平的提高。
  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积极推动体验式德育工作的开展。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学校的德育措施以及德育理念,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亲子活动、家长会、道德讲堂等活动。家长在学校的引导下,可以学到更多与时俱进的德育知识,这样,家长把新的德育观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才能更好地符合学校的德育理念,推动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开展。
  家长要学会自主创设情景,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场所不一定局限于学校,也可以是家庭。家长要主动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学会创设德育情境,积极主动地将学生的德育融入家庭生活实践中来,找准时机对孩子进行德育,使德育变得更加生活化,从而内化德育知识。
  总的来说,德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课上与课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德育效果应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社会实践强调的是走出课堂,贴近生活,进入社会,这有利于学生实现真正的自我道德知行合一。在粤西地区,通过体验式德育教学来让学生理解德育内涵的学校德育模式凤毛麟角。因地制宜地开展体验式德育是时代的趋势,德育应该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丁永亮.培养“知情意行”,提高道德品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S4):4,17.
  [2]内尔·诺丁思.幸福与教育[M].龙宝新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94~95页例1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用一一列举策略解决问题,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能根据问题的特点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的答案。  2. 经历用一一列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发展思维能力。  3. 体会一一列举策略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列举策略的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8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八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  3.使学生在运用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推行以来,不仅对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提出了要求,也对职业教育的德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中职院校应该如何适应这一要求,开辟新的德育途径,拓宽德育工作路径,进行德育创新呢?本文将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职德育 工作内容 途径与渠道 创新性  一、引言  当前中职德育工作内容陈旧,工作途径单一,工作渠道落后,使德育的有效性难以得到提高,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德育培养。为此
【摘要】“让学引思”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师通过点拨的方式启迪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引思”更是一种智慧的理答,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困惑及时、科学地指导和引领,帮助学生深度思考,提升数学思维。  【关键词】让学引思;数学思维;深度学习  所谓“让学”,就是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实地经历学习过程。所谓“引思”,就是要充分运用点
【摘要】科学教育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挖掘和开发好的科学教育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文章论述了作者所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该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情况,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为后续开展幼儿科学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科学教育;资源;开发;利用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邓小平在1988年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
【摘要】学习困难学生占学龄人数1/4以上,教育援助价值重大。如何统一学习困难的概念,教育援助如何开展,如何构建援助体系,必将是我国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学习困难教育援助系统研究》尝试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回答。  【关键词】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教育援助  学习困难研究与教育援助对国家和民众的价值极大,实施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都存在着学习困难问题,且1/4以上家庭都可能有学习困难孩子。雖然我国这一领域的
【摘要】“写作张力思维”是写作思维中的一种。文章引入了新批评派的“张力思维”,以苏童的作品《妻妾成群》为例,从记叙文中的情节设置与安排方面,谈谈如何在高中记叙文写作中置入“张力思维”,快速进行布局谋篇,推进叙事,完成水准至上的、富有自身独特魅力且具有吸引力的作文,以求为记叙文的训练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记叙文;张力思维;写作方法;《妻妾成群》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记叙文和议论文是语文教师作文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政策逐步推进,国际教育合作进一步加强,我国对非洲教育研究的体系日趋成熟,研究方法多样化发展,研究方向却日渐趋同。通过分析近几年来的文献研究发现,针对非洲教育的研究的趋势逐渐从碎片化、扁平化的主题讨论向整体化、纵深化的思考分析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献分析;非洲教育;研究趋势一、“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非洲教育研究成果  自2013年习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摘要】西班牙语就业市场火热,使国内独立院校的西语专业开设如井喷式爆发。但与“211”“985”名校的西语专业学生相比,其学生的语言水平差距较大。文章以对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西语专业首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研,结合独立院校本科西语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思考如何更好地发展独立院校的西班牙语专业,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率。  【关键词】西班牙语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西语专业发展  当今,全球有近
【摘要】“几分之一”是人教版数学三上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分数的起始课。源于某些原因,笔者对这节课进行了研究:先通过人教版新旧教材的比较,在变与不变中挖掘知识的内在本质;再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知识点前测及个别访谈,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最后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经过对“几分之一”这一课的研究,笔者还总结了概念教学需要关注的几个点。  【关键词】新老教材;概念教学;比较;前测;实践;反思  “几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