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身边物品开发实验资源举例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d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重要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条件限制,很多学校没有成套标准化的实验器材,尤其在一些偏远农村学校,教具更加奇缺,教学质量因此受到影响.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材上的一些实验进行科学合理地改进创新,充分利用身边物品发挥物理实验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实验,学生不但掌握了物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其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大量的物理实验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实验资源,开发低成本实验.这些小实验虽然成本低,结构简单,但能让学生直观抓住客观现象的物理本质.而且开发低成本实验,学生的参与面比较广,增加了其动手机会.实践表明,低成本的实验能更好地把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呈现出来,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极大帮助.
  开发低成本实验,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学生通常有铅笔、圆珠笔、橡皮、刻度尺、三角板、圆规、胶带等文具,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加以利用,就可以完成很多物理小实验,帮助学生感受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体验物理之美.同时也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一个极好手段.
  下面就以学生身边常见物品为例,来说明开发低成本实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这些实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积极探索提出来的,其中部分实验,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想到并且做过的,在这里笔者只是加以整理,供各位老师同学参考.
  1 力学部分
  1.1 感觉固体传声
  将耳朵紧贴在桌面上,另用手指轻敲桌面发声,体验一下与桌面紧贴时耳朵听到的声音与不贴在桌面上时听到的声音的区别,可知固体可以传声,且传声能力比气体强.
  1.2 观察物体的惯性
  (1)将较重的文具水平放在一纸条上,用手迅速抽动纸条,纸条被抽出而文具静止不动,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2)把铅笔放在桌面上,用力弹击,离开手指后铅笔可以继续向前运动,说明铅笔具有惯性.
  1.3 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用手使劲拍打墙面,在墙面发出巨大响声的同时,手也会感觉到痛,说明力的作用相互的.
  1.4 研究摩擦力
  (1)用弹簧测力计在桌面上匀速拉动文具盒,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再将文具盒放在几只并排的铅笔上,再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文具盒,观察测力计的示数;比较两次示数可以知道,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力.
  (2)把铅笔顺长放在纸板上,慢慢抬起纸板的一端,直到铅笔滑下;再把铅笔横着放在纸板上,慢慢抬起,直至滚下.我们会看到,横着放时,只要把纸板稍抬起一点,铅笔就会滚下;而顺长放时,要抬起较大的角度,铅笔才会下滑.说明: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1.5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用天平测出一支钢笔或多支钢笔的质量,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支或多支钢笔所受重力,可得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G/m=g即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关系.
  1.6 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
  用两只手指同时挤压铅笔两端,两手指的疼痛感觉不同,手指的变形程度不同,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1.7 制作简易密度计
  在铅笔一端缠绕上适当的细铁丝(或铜丝),使其重心下移,将其放入水中,会发现笔能竖直地立于水中,制成简易的密度计.
  1.8 研究杠杆
  在铅笔下垫一块橡皮,就成了一个杠杆,改变支点位置,可演示不同类型的杠杆.或用细线系住一支画好刻度的铅笔,挂在铁架台上,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左右两端悬挂不同数量的物体,调整两边物体所挂位置,用刻度尺测出两边力臂,可以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声学实验
  2.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用嘴吹钢笔笔套边缘内侧,会听到清脆的声音,这声音是由于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将直尺压紧在桌子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伸出桌外的一端,使直尺振动,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直尺的振动现象.
  2.2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将直尺压紧在桌子上,一部分伸出桌面,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手拨动伸出桌外的一端,振动快时音调高,振动慢时音调低;取两头一样粗的圆珠笔管一只,用细铁丝绑一小棉花团蘸水,从圆珠笔管一端塞进去不让漏气,在另一端用嘴吹响,推拉铁丝改变棉花团的位置,体验声音频率与气柱长度的关系;取兩把直尺,用一支的边缘去划另一支的边缘,划动快时音调高,划动慢时音调低.
  2.3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保持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另一端,振幅大时响度大,振幅小时响度小.
  3 光学部分
  3.1 体会影子的形成
  将手对着光源,后面会出现手的影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2 观察光的折射
  将铅笔斜插入水中,发现水中部分向上弯折,说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
  3.3 观察光的衍射现象
  把两支铅笔并在一起,中间留一条狭缝,眼睛通过狭缝去看远处的日光灯,可以看到许多彩色的条纹说明光的衍射现象.
  4 热学实验
  (1)将铅笔、直尺、圆规放在热水中,用手体验物体的导热性能.
  (2)观察圆珠笔笔芯内上方有一层油层,防止墨水蒸发.
  5 电学部分
  5.1 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用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等组成一个简单电路,将铅笔木质部分、铅笔芯、直尺、橡皮、三角板、圆规等逐一串联入电路中,看灯泡是否发光,灯泡发光,说明接入的是导体,灯泡不发光说明接入的是绝缘体;从而可演示物体导电性能的好坏、区分导体与绝缘体.
  5.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原理
  利用铅笔笔芯,将铅笔芯的两端分别连入电路,这时灯泡会发光,调节其中一端接线处在铅笔芯上的位置,也就改变了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可以观察到“减小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灯泡变亮;增加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长度时,灯泡变暗”.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接入长度有关,这也正是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物理教学中,可以做的小实验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其实,教室内的桌椅、板凳、卫生用具、文具盒内的各种文具、学生废弃的饮料瓶、穿戴的衣服鞋帽都可以作为实验开发资源,许多实验所需的器材都可以从中找到并替代,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挖掘,充分利用,学生在课下就可以做大量的有趣实验.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使学生从自己身边找到需要研究的物理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其他文献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普朗克说:“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可见实验在物理的学习中的重要性.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科学方法,逐步养成科学的世界观.中学阶段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这就使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成为有效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和途
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其主要的特点是将目前国内外所发生的最前沿的经济、文化、科技以及体育等多方面信息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并以此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物理学中很多重大的发现是在实际操作中偶然发现的.比如, 1820年,奥斯特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无意中观察到通电导线会引起附近小磁针的偏转,这使他产生了电与磁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相互联系的疑问.这件事之后,电和磁之间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地开展起来.可以说,这个偶然的实验是电磁学得以产生、发展的奠基石.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物理实验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
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语文学科能够引领学生一种情感的建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将人文精神渗透于其中,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从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呼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中语文是高中重要的学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做好学科素养与立德树人教育尤为重要,也是帮助学生培养正
创造能力是一种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创造力强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一个重要标志.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的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要提高国民的创造力,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因此,发展初中学生的创造力应该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下面笔者从四方面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创造能力的策略.  1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探索性的新颖问题的能力  提出探索性的新颖问题的能力,
办公室情景一:教师办公室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按着牛头喝水,牛还是不喝水,你说这是牛的问题和按着牛头的人有问题”?  办公室情景二:教师拿着学生的试卷气势汹汹地说:“怎么回事呀,这个题目我讲过多少遍了,你上次错了,这次怎么还是错”.  办公室情景三:教师在办公室推心置腹地对学生说:“你看看你们的作业,我课上讲了你也不记,我讲过的作业交上来怎么还是错误的呀.我以前自认为自己虽然算不上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为小学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道德品质.由此,必须提高小学品德与社课的教学有效性
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渗透到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数学抽象性强的特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
生态课堂在于其构建的课堂体现了开放、和谐的元素,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一般认为,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具体地认识物理事件发生变化的条件、现象和规律,顺利形成概念和验证理论的真实性;并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如把上述作用称为显性功能,则演示实验在诸如激发学习动机、进行审美教育、协调课堂人际关系、调节课堂节奏等生态化方面的作用则可称为“隐性功能”.笔者认为,在初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