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设计视角筛选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qi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需要深度挖掘教材内涵、创设问题情境、对问题进行常规转化、拓展数学训练域度,进而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建构.设计数学问题时,教师要做好学情和教情的调查,以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设计视角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9-0027-02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下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的过程.教师在为学生设置数学问题时,应确定好问题设计视角,帮助学生顺利掌握问题核心,在问题解决中逐渐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一、挖掘教材内涵,“拎出”数学问题
  构建数学问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数学内容,将相关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并在阅读过程中“拎出”数学问题.这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数学学习操作的前提.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对相关数学概念和等量关系展开推演研究,找到数学问题的设计起点.丰富的感性材料是数学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前提,教师在对教材展开多重挖掘时,需要对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感性化处理,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感性材料,让学生形成感性数学问题,为数学学习实践操作确立思维方向.
  教师解析教材文本时,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展开.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时,教师深入解读教材,对相交线形成的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进行仔细研究,为学生创设生活问题情境:用剪刀剪纸时,剪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都有相关的生活认知,很快就给出了正确答案.接着教师让学生利用直尺画出相交线,标记上字母,并仔细观察图形,找到对顶角、邻补角,并提出相关数学问题.学生依照教师引导展开实际操作.课堂反馈时,学生纷纷提出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两组对顶角,对顶角之间是什么关系?”“相交直线中,每一个角都有两个邻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这些数学问题,自然引出平角概念,进而建立对顶角相等、邻角互补的认知概念,至此数学学习顺利完成.
  教师利用生活案例引入相交线,为具体学习对顶角、邻补角奠定基础.教师让学生自己画出相交线,并设计数学问题,师生共同研究相关问题,逐渐达成学习共识,学习活动顺利完成.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认知由零散变为系统,这无疑是数学问题有效设计的结果.
  二、创设学习情境,“投放”数学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数学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是最常见的教法运用.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注意对数学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为学生设计适合度更高的数学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思维顺利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呈现群体性,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有更细致的调研,提升问题的适合度,可以尽快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重要学习启迪.设计问题时,需要融入数学语言,体现数学特征,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思维迅速对接,为数学学习带来更多的助力支持.
  《平行线》一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公理,能够画出平行线.教师在教学之初,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学生自然想到了铁轨、斑马线等,教师由此投放思考问题: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从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来界定平行线概念该如何设计?如何才能画出合格的平行线?学生快速行动起来,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并顺利达成学习共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不相交,同一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线构成平行线.
  教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线,为数学学习奠定认知基础.教师利用问题展开引导,让学生对平行线有了更准确的认知.特别是在画平行线时,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常规问题,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引导,转化数学问题
  科学的教学引导是将数学问题转变为常规问题,并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迅速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并对数学问题进行转化思考,将其变成大家都熟知的常规问题,进而降低学习难度,最终实现数学认知建构.因此,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提出数学问题,并展开转化操作,只要能够简化数学问题成常规问题,数学学习便是高效的.
  学习《平移》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平移规律,顺利画出平移图画.教师首先利用方格展示平移操作过程,让学生对平移形成数学认知;然后再列举生活中的移动现象,让学生以平移概念进行判断;最后引导学生针对移动现象展开集体讨论.有学生认为,平移是指图形的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而且要保证图形的每一个点都移动相同距离,方向还不能出现偏差.这样看来,无论是汽车还是轮船,都无法保证每一个点都移动相同的距离,因此,它们的移动都不是平移.
  教师先让学生观看平移操作,對平移概念有一定的认知;然后再让学生运用平移概念认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数学思维活跃,很快就对相关认知进行了数学验证.这个活动操作的过程,便是典型的数学问题转化操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操作思路明确,学生从中获得的数学认知呈现体系性.
  四、拓展训练域度,丰富数学问题
  初中生有一定的数学认知基础,教师不妨发动学生展开问题性训练活动,让学生利用多种信息搜集渠道,自行设计一些训练题目,这对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有重要帮助.设计训练是提出问题,参与训练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有多种学习体验,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为调动学生数学思维,教师不妨接轨生活展开问题性训练设计.如世界杯激战正酣,这里有一个数学问题:球员带球到球门附近,要射门了,这里涉及一个命中率的问题.如果将球门用直线AB来表示,射门球员跑动路线用L表示,按照常理,直线L对AB形成的张角最大时,其命中率最大.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这个最佳射门点呢?这个问题一抛出,立刻引发学生热议,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认为球员跑动呈现直线,如果正对球门,自然是距离球门越近,其张角越大,如果不是正对球门,这里就需要找到一个最适合的点.也有学生认为可以AB为直径画一个半圆,球员跑动直线L与这个半圆的切点就是最佳位置.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并给出自己的参与意见,对学生的个性认知给出肯定评价.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因为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具有很高的契合度.学生对训练内容进行数学性思考,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常规问题,再利用数学思维展开数学分析,最终达成学习共识.这个操作推进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丰富了数学思想,提升了数学意识.
  总之,数学教学问题设计有多重视角,教师要认真筛选问题设计的角度,引发学生展开信息整合,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完成问题的转化,并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操作过程才具有更高的价值.数学问题设计没有固定格式,教师要有创新意识,针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实际展开对应性设计,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
  (特约编辑 安 平)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设计不同的阅读策略,势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利用多种教辅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发动学生展开多元文本解读、展开阅读质疑释疑活动、进行拓展性阅读训练,为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提供丰富助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个性之美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
近目,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为此,教育部有关部
在白沙中学,况光福还肩负着管理学校教师食堂的重任.白沙中学的教师食堂是2016年下半年才新筹建起来的.2016年8月23日,况光福接到学校通知,让他筹建学校的教师食堂,并且务必
去年对我而言,无疑是教育教学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竞赛活动,非常幸运的是我先后获得了县、市优质课竞
文章介绍曹妃甸工业区装备制造基地在吹填土地质上进行的地基处理。沙质地基进行简单的强降排水作业后,再经过3~5天的沙坑静压力消散,可以直接进行强夯作业。在含水量大的淤泥
[摘 要]“以成败论英雄”的评价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如何有效设计与选择评价方法成为研究的焦点。通过在中职电类技能微项目教学中实施过程评价以解决教师过度地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弊端,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协助教师对其他学生进行“多对一”的实验操作过程指导以改变教师一节课内难以同时指导几十个学生的局面。研究结果认为技能实训中实施的“过程评价”有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其职业技能水平、交流与
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魂,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下去,这是时代的诉求,这是国家的寄望。而如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这需要我们对
[摘 要]巧妙利用隐含条件解题,不仅能提高解题效率,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初中数学;隐含条件;解题[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2-0020-02不少初中数学题题设条件都隐含在题目中.如果学生不注重分析,就无法找到求解问题的关键.要实现对隐含条件的巧妙应用,学生除了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熟练掌握有关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是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高中生物教师应深入研究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与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关系,关注其内涵,落实教学改革与实践,促进学生生物学
教育一直是个大问题,当前人们对于我国教育现状的褒贬可以说是一直争论不休。什么样的教育是有用的,什么样的教育是没有用的,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林格的《教育是没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