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流水意象探寻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wh14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花”“流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两个极常见的意象。它们可以单独出现于诗作中:“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佚名《阮郎归》)“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它们也可以结伴入诗:“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钱起《送夏侯审校书东归》)“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白居易《过元履信宅》)“落花流水两关情,恨无凭,梦难成。”(张继先《江神子》)“落花”亦称“落红”“残红”,轻灵、残败、凋落,是暮春之景;“流水”永不停息,绵长无尽,是流动之物。这两个意象皆为自然之景,容易触动诗人们敏感的心。二者结伴入诗,比单独出现更能让诗作情趣盎然,意蕴丰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寻一下。
  一、抒惜春伤春之愁,发人生苦短之叹
  唐朝张生妻在《梦中歌》中说:“落花徒绕枝,流水无返期。莫恃少年时,少年能几时?”诗人用白描手法,借“落花”“流水”这两个核心意象,营造出暮春的凄凉氛围,将伤春之情与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的慨叹完美结合。北宋秦观《蝶恋花》云:“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去还来。”诗人感慨流水已去,落花无踪,只有天上飘飞的云儿,会去了再回来,此句喻指自然常存而生命易老。北宋谢逸《如梦令》中有“门外落花流水,日暖杜鹃声碎……如醉,如醉,正是困人天气”,南宋周端臣《春归怨》中有“流水落花,夕阳芳草,此恨年年相融”。“落花”“流水”同时出现于这些诗词中,一起为恋春、惜春、伤春代言,自然之春归去,生命之春亦将一去不返,人生的虚无感油然而生。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们将暮春之景中的“落花”“流水”与人生苦短、生命易老的慨叹合为一体,带给我们文字之美的同时,融入对生命大问题的思考。
  二、抒离别相思之苦,表恋恋不舍之意
  “半逻莺满树,新年人独远。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刘长卿《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扬州四首之一》)这首绝句景物精美如画,情感闲淡深远。诗人用自然景物“树莺”“落花”“流水”抒发别情,特别是精选了两个传神的动词“逐”“共”,以拟人手法将“落花”“流水”描绘得生动鲜活:落花紧逐流水,“流水”虽渐行渐远,“落花”却不离不弃。这是一份怎样的依依不舍,深情厚谊。
  唐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中言:“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琴。”诗人以“兰浦”“落花”“流水”渲染出暮春送别时的凄清伤感之氛围,又以一个拟人的“怨”字,道出连自然界的“落花流水”听到离别琴音都会不忍,都能生“怨”,更哪堪送别之人?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一剪梅》中慨叹:“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千古名句“花自飘零水自流”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外景,与女词人清秋时节远离丈夫赵明诚后内心的相思之情相应和,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等复杂内涵,则给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和“水流无限似侬愁”之恨。友情也好,爱情也罢,均能以“落花”“流水”意象传达。
  三、抒物是人非之慨,言今昔巨变之痛
  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令》下阙云:“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首词词意凄绝,在低沉悲怆的基调中,这个亡国之君吟唱出一支婉转凄苦的哀歌:独自千万莫凭栏远眺,这样只会引发无限伤感,因为无限江山已失去,故国、江山、美人均不可再相见。“流水”“落花”叹春已归去,“天上人间”言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两个意象组合在一起将词人在囚居生涯中所见自然之景与自身面临的厄运,亡国之后内心的极度痛苦、伤心、悔恨、绝望交织在一起,至今仍打动着读者的心,纯白描手法的运用极富感染力。
  唐熊孺登《题逍遥楼伤故韦大夫》中有:“利及生人无更为,落花流水旧城池。逍遥楼上雕龙字,便是羊公堕泪碑。”第二句以“落花”“流水”喻今昔巨变,物是人非,末尾两句点出羊公得到百姓怀念。此诗于登楼远眺中怀古伤今,凭吊“已故韦大夫”,叹世事沧桑,有名如“羊祜”者,亦只能淹没于历史的洪流中,物是人非之感顿生。
  唐韦庄在《哭麻处士》中云:“却到歌吟地,闲门草色中。百年流水尽,万事落花空。”好一个“百年流水尽,万事落花空”,这分明是说过去麻处士曾给诗人带来过太多的欢乐,这歌吟之地,闲门草色尚在,而麻处士已远离人世,让人无法承受这份难以言表的今昔巨变之痛,只能以“流水尽”“落花空”来诉说物是人非、万事成空的感慨。
  四、抒闲适淡泊之情,申追慕田园之志
  “流水断桥芳草路,淡烟疏雨落花天。秋来准拟重来此,沉醉何妨一塌眠。”(唐牟融《陈使君山庄》)此诗前两句以潺潺流水、萋萋芳草、淡淡烟雾、稀疏细雨、缤纷落花营造出陈使君山庄暮春的美好、朦胧氛围,接着由景入情,置身于这静谧又诗意的境界中,不由发出了秋日再来沉醉安卧于此,尽享闲适淡泊快乐之情的感慨。这诗中的“落花”,就是孟浩然《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的“花落”。这“流水”,不正与李白《山中问答》中“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中的“流水”一脉相承吗?这“落花流水”搭伴入诗,就是田园之志的申述。
  晚唐高骈《访隐者不遇》曰:“落花流水认天台,半醉闲吟独自来,惆怅仙翁何处去,满庭红杏碧桃开。”这“落花”“流水”构成了鲜明形象,极言天台(隐者)居处高雅不俗,起笔即表达诗人向往淡泊闲逸的情怀。诗人笔下的隐士是“仙翁”,这“满庭红杏碧桃开”的环境,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之境如出一辙,临之让人百事皆忘,心驰神往。“古岩寒柏对,流水落花随。欲别一何懒,相从所恨迟。”(晚唐修睦《题田道者院》)亦传达出同样的情怀,由眼前之景——田道者所居环境的古朴、清逸、幽寂引出心中之情:入此处,不欲别;欲相从,所恨迟。诗人向往安适宁谧、追慕淡泊的田园情怀自溢于笔端。
  中国古典诗词中,“落花”“流水”一起入诗的现象不胜枚举。二者结伴或借景抒情,托物言情;或情景交融,渲染烘托。妙用了这两个意象,诗作会由物到情,以景衬情,使景物更鲜明而具有生命力,让感情附托在景物之上,从而收到更含蓄、深邃、隽永之效。
  落花流水两关情。在面对“落花”“流水”这类自然之景时,诗人们不但让其染上个性色彩,更用这些意象在探讨生命的意义,从而使意象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只要我们用心解读,就可以深味很多诗词的丰富内涵,感知作品高超的艺术技巧,进而体悟作品的永久魅力,让诗歌鉴赏变得意趣盎然,轻松愉快。
  作者单位:陕西省富平县立诚中学(711711)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作为高中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注意指导学生的阅读行为,重视每个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知,尊重学生的阅读经验。加强语文阅读的体验教学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工作。语文教师应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根据课文的情感脉络,引导学生融入到文
从本质上说,阅读过程是读者将作者的“言”转化为“意”并内化为自己收获的过程,是一个高度提取、概括、抽象的思维过程。而阅读思维能使阅读由现象进入本质,从而达到一定的深度。因此,教师应从学生思想感情、知识能力的实际出发,抓住文章精要之处,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现其阅读思维过程,并探究学生的思维现状,及时发现他们在阅读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准确“诊断”发生“障
文本细读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阅读信息,还可以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赏析的载体是文本,阅读者只有将文本的基本意思、情感、意义等内容梳理清楚,才能形成到位的阅读认知。关注词语的选择、明确修辞的运用、理顺情节的设置、注重情感的投放,从不同视角展开阅读感知体验,符合文本阅读赏析的基本要求。  一、关注词语的选择  文本细读需要进入到内容细节,而一些典型词语是构建文本的基本单位,对这些词语展开细读分
议论性散文,在课堂教学中会有学生出现读不懂的情况,不知道作者说的是什么理。这对高中生的理性思维培养是不利的。那么,如何读懂一篇议论性散文呢?一、理清思路议论性散文,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要求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它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着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
传统的焊缝尺寸测量主要通过人工测量完成,测量效率低。随着科技的发展,将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引入焊缝尺寸测量已经成为可能。文章提出一种利用结构光对焊缝尺寸自动测量的技术,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首先,介绍整个测量系统的硬件结构和结构光的测量原理;然后,提取出结构光的特征点;最终,根据特征点计算出焊缝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