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在不同的教育领域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体育课是不能忽视的一方面。在高职院校中,公共体育课处于长期不被重视的位置,教学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因此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然后又列举了改革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共体育 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教育的神话改革是同步进行的,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类型;因此,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要求。在高职教育中,公共体育课程一直处于一个不被重视的位置,学生们上体育课也大部分是应付任务,因此,体育课程的设置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春风下,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革,改革的依据就是体育教学目前存在的不足。
一、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
1.体育教材和教学实际不合拍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并不是高职院校的专用教材,一般和普通大中专院校使用的体育教材没有区别,因此缺乏针对性和个性。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熟谙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体育教材应该和专业特点有效地结合,根据专业的发展方向编纂体育教材,使体育教学实践有合适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通用的体育教材已经多年没有修订,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步伐,学生对这样的体育教材没有多少热情和积极性。
2.公共体育课的师资缺乏,教学方法陈旧
(1)我国的高职院校很多都是通过中职专升格所成的,因此很多高职教师实际上是中职专教师,公共体育课由于不受重视,师资选派上比较随意,很多体育老师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学素质,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体育教学方法陈旧。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教学方法上仍然遵循传统,注重体育知识的灌输和体育技能的演练,老师一般将课程内容设置地较为完全,学生按部就班地“完任务”,没有余地进行自我发挥,思维也得不到发散;同时,体育课教授的内容缺乏时代气息,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学生在生活中并不能有效运用。
(3)高职院校对公共体育课缺乏重视程度。高职院校将培养对象定位为懂技术的专业技能人才,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专业教育非常重视,而对公共体育课的作用视而不见,导致了公共体育课长期以来处于较低的地位。实际上,公共体育课对学生的作用很大,首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应对工作的强度和压力,而公共体育课恰好为学生的体能加分。学校对公共体育课的漠视阻碍了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和创新,同时学校对公共体育课程的经费投入不足,体育课程需要的器材和场地都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体育专业素质高的师资也存在很大的缺口,公共课程的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
二、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策略
通过公共体育课,应该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专业技能人才,公共体育课的改革目标应该向培养“终身体育”、“健康发展”意识的方向靠拢,并且实践人本理念,围绕学生们的需要开展公共体育教学。
1.改革公共体育教学的观念
以往的公共体育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们的体育技能,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育项目技能,就算完成了体育教学的任务,而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思想并没有得到长远的发展和提高,因此,体育老师的教学观念应该及时转变,将注意力从体育技能教学方面转移到体育能力和体育思想意识的培养方面,其中体育思想意识包括体育精神,比如竞争和合作的精神。
2.师本教育转向生本教育
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以老师“教”为主,也就是所谓的“师本”教育,如今,这种教育理念已经与教学实际不相合拍,因为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不利于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如今,“生本”教育理念已经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生本思想就意味着体育教学活动要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展开,学生的需求、兴趣因素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并且注意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
3.由注重教学结果转变为注重教学过程
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期末要进行考试,这无可避免地使结果成了教学的追求。实际上,老师教授、学生学习的过程才是重要的,这个过程是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增长过程,也是考验学生的意志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学生们勇于进取的体育精神,因此,过程比结果要重要得多,建议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引入“过程”考核这个因素,实现重点的转移。
4.改革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资源
由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材的滞后性和不适宜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突破教材的限制,根据社会上实用的体育内容进行教学,比如,社会上的一些健身运动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就可以引入这些运动,比如健美操。国际标准舞等;这些教学内容将有效吸引住学生,提高他们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能够利用的体育课外教学资源很丰富,教师要去发掘和实践,比如,现在网络技术发达,可以借助网络搜集优质的体育教学资源,了解体育教学的新方法和新动态,提供给学生进行参考和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度和拓宽体育知识面。
5.吸引优秀的师资,提高公共体育教学的硬件水平
要实现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就应该通过合理的策略吸引优秀的体育教师前来应聘,保证师资的高质量;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新的体育器材的购进,并规划适当的体育活动场地,在硬件设置上保障教学的质量。
三、总结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有值得借鉴之处也有不完善之处需要补充和修正,希望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育人员能够有所启示,探讨出更加有效的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方新普.论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补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7)
[2]骆秉全,张连民.对体育服务产品价格及价值量问题的初步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2)
[3]刘小平,陶玉流.对我国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05)
[4]沈建华,肖焕禹,龚文浩.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实施素质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6)
[5]王红英,骆冰.21世纪初我国体育健身消费市场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02)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共体育 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教育的神话改革是同步进行的,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类型;因此,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要求。在高职教育中,公共体育课程一直处于一个不被重视的位置,学生们上体育课也大部分是应付任务,因此,体育课程的设置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春风下,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革,改革的依据就是体育教学目前存在的不足。
一、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
1.体育教材和教学实际不合拍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并不是高职院校的专用教材,一般和普通大中专院校使用的体育教材没有区别,因此缺乏针对性和个性。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熟谙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体育教材应该和专业特点有效地结合,根据专业的发展方向编纂体育教材,使体育教学实践有合适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通用的体育教材已经多年没有修订,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步伐,学生对这样的体育教材没有多少热情和积极性。
2.公共体育课的师资缺乏,教学方法陈旧
(1)我国的高职院校很多都是通过中职专升格所成的,因此很多高职教师实际上是中职专教师,公共体育课由于不受重视,师资选派上比较随意,很多体育老师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学素质,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体育教学方法陈旧。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教学方法上仍然遵循传统,注重体育知识的灌输和体育技能的演练,老师一般将课程内容设置地较为完全,学生按部就班地“完任务”,没有余地进行自我发挥,思维也得不到发散;同时,体育课教授的内容缺乏时代气息,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学生在生活中并不能有效运用。
(3)高职院校对公共体育课缺乏重视程度。高职院校将培养对象定位为懂技术的专业技能人才,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专业教育非常重视,而对公共体育课的作用视而不见,导致了公共体育课长期以来处于较低的地位。实际上,公共体育课对学生的作用很大,首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应对工作的强度和压力,而公共体育课恰好为学生的体能加分。学校对公共体育课的漠视阻碍了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和创新,同时学校对公共体育课程的经费投入不足,体育课程需要的器材和场地都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体育专业素质高的师资也存在很大的缺口,公共课程的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
二、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策略
通过公共体育课,应该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专业技能人才,公共体育课的改革目标应该向培养“终身体育”、“健康发展”意识的方向靠拢,并且实践人本理念,围绕学生们的需要开展公共体育教学。
1.改革公共体育教学的观念
以往的公共体育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们的体育技能,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育项目技能,就算完成了体育教学的任务,而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思想并没有得到长远的发展和提高,因此,体育老师的教学观念应该及时转变,将注意力从体育技能教学方面转移到体育能力和体育思想意识的培养方面,其中体育思想意识包括体育精神,比如竞争和合作的精神。
2.师本教育转向生本教育
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以老师“教”为主,也就是所谓的“师本”教育,如今,这种教育理念已经与教学实际不相合拍,因为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不利于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如今,“生本”教育理念已经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生本思想就意味着体育教学活动要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展开,学生的需求、兴趣因素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并且注意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
3.由注重教学结果转变为注重教学过程
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期末要进行考试,这无可避免地使结果成了教学的追求。实际上,老师教授、学生学习的过程才是重要的,这个过程是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增长过程,也是考验学生的意志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学生们勇于进取的体育精神,因此,过程比结果要重要得多,建议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引入“过程”考核这个因素,实现重点的转移。
4.改革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资源
由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材的滞后性和不适宜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突破教材的限制,根据社会上实用的体育内容进行教学,比如,社会上的一些健身运动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就可以引入这些运动,比如健美操。国际标准舞等;这些教学内容将有效吸引住学生,提高他们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能够利用的体育课外教学资源很丰富,教师要去发掘和实践,比如,现在网络技术发达,可以借助网络搜集优质的体育教学资源,了解体育教学的新方法和新动态,提供给学生进行参考和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度和拓宽体育知识面。
5.吸引优秀的师资,提高公共体育教学的硬件水平
要实现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就应该通过合理的策略吸引优秀的体育教师前来应聘,保证师资的高质量;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新的体育器材的购进,并规划适当的体育活动场地,在硬件设置上保障教学的质量。
三、总结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有值得借鉴之处也有不完善之处需要补充和修正,希望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育人员能够有所启示,探讨出更加有效的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方新普.论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补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7)
[2]骆秉全,张连民.对体育服务产品价格及价值量问题的初步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2)
[3]刘小平,陶玉流.对我国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05)
[4]沈建华,肖焕禹,龚文浩.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实施素质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6)
[5]王红英,骆冰.21世纪初我国体育健身消费市场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