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运用到中职语文教学中应该体现因材施教,体现教育公平,尊重和保护每一个职校生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发展,最大限度地帮助每一个职校生达成自我实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智慧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结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智慧的特征,笔者认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智慧的启示主要在以下方面:
1.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基础,倡导情意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的形态多种多样,但都重视情意发展,反对重知轻情或知情分离的传统教育。情意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接纳,进而律己善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完善的人格。教育过程中重视分析、体验和具体表现情感和情绪。和普通中学学生相比,职校学生在情意发展上相对滞后,对于中职语文教师而言,培养职校生健康人格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有着更为深远的教育意义。
首先,通过文学作品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当前中职语文提倡为专业服务,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文学的教化作用,笔者认为,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中职语文的改革仍然应该尽可能地保留经典篇目,保留文学的原汁原味。中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人物、事件大都有典型的思想意义,只要语文教师善于从中进行挖掘,就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情操融入语文课本中所表现的那些高尚的精神境界之中,在塑造健全人格的同时树立起职业理想,使语文成为学生职业意识的发源地。富士康公司青年员工的跳楼事件震惊世人,也给我们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上了很好的一课,我们姑且不论企业是否存在非人性化管理,这些年轻人用生命进行无言的反抗就值得我们深思,人格完善往往比智能更能彰显生命的价值。教师应该把对生命的尊重融入课堂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比如在上《故都的秋》一文时,可以让学生从树叶的凋零、寒蝉的哀鸣中体悟生命的可贵。
其次,中职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师的主体地位,正确理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成功的语文教育不在于传授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能否启迪学生在知识中获得个人意义,培养健全人格。换言之,“教人”比“教书”更重要。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具备三种品质:真实、接受、理解。教师在学习中的作用,应为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等角色。教师应做到:要对学生作全面的了解和无微不至的关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真正的人际关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安排学习活动;要善于使学生阐述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体系;要善于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区别对待等等。”中职语文教师应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来看待,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与他们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加深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从而促使学生的知、情、意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2.以服务学生就业为终极目标,倡导自我实现
马斯洛认为动机是人类生存和成长的内在力量,而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换言之,没有需要就没有动机。他认为,“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个性能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程度的发展。”中职学生自我实现的目标主要是成为优秀的技术工人,这一点区别于普通中学学生。
中职语文课作为一门文化课,是各门功课的基础,与专业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程为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而专业课程则为语文课的课程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语文课堂里运用教学智慧将母语学习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紧密结合,有百利而无一害。从马斯洛的需求说来看,人只有保障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才能谈得上更高层次的发展。达成自我实现也是人本主义者的共识,它颠覆了以往只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做法,把人的发展置于人性的充分养成上,置于人的内在潜力后天发挥上。中职语文教师应该运用教学智慧,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上不同的语文课。比如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的专业应有不同的侧重:旅游类专业可以侧重于文章介绍的天姥山的优美风景,指导学生学写导游解说词;建筑类专业可以侧重于天姥山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势特点的分析;而文秘管理类可以侧重于学习文章的语言组织、谋篇布局;对于美术设计类专业则可以引导学生从山水画的角度去解读课文,将赏诗与作画紧密联系。教师智慧地把教学重点的设置与学生所学专业贴近,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教学智慧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真正落实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教学智慧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和模式,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学智慧的考量最主要看一段教学之后,学生是否得到更大更多的个人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
1.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基础,倡导情意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的形态多种多样,但都重视情意发展,反对重知轻情或知情分离的传统教育。情意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接纳,进而律己善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完善的人格。教育过程中重视分析、体验和具体表现情感和情绪。和普通中学学生相比,职校学生在情意发展上相对滞后,对于中职语文教师而言,培养职校生健康人格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有着更为深远的教育意义。
首先,通过文学作品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当前中职语文提倡为专业服务,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文学的教化作用,笔者认为,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中职语文的改革仍然应该尽可能地保留经典篇目,保留文学的原汁原味。中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人物、事件大都有典型的思想意义,只要语文教师善于从中进行挖掘,就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情操融入语文课本中所表现的那些高尚的精神境界之中,在塑造健全人格的同时树立起职业理想,使语文成为学生职业意识的发源地。富士康公司青年员工的跳楼事件震惊世人,也给我们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上了很好的一课,我们姑且不论企业是否存在非人性化管理,这些年轻人用生命进行无言的反抗就值得我们深思,人格完善往往比智能更能彰显生命的价值。教师应该把对生命的尊重融入课堂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比如在上《故都的秋》一文时,可以让学生从树叶的凋零、寒蝉的哀鸣中体悟生命的可贵。
其次,中职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师的主体地位,正确理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成功的语文教育不在于传授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能否启迪学生在知识中获得个人意义,培养健全人格。换言之,“教人”比“教书”更重要。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具备三种品质:真实、接受、理解。教师在学习中的作用,应为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等角色。教师应做到:要对学生作全面的了解和无微不至的关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真正的人际关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安排学习活动;要善于使学生阐述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体系;要善于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区别对待等等。”中职语文教师应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来看待,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与他们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加深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从而促使学生的知、情、意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2.以服务学生就业为终极目标,倡导自我实现
马斯洛认为动机是人类生存和成长的内在力量,而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换言之,没有需要就没有动机。他认为,“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个性能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程度的发展。”中职学生自我实现的目标主要是成为优秀的技术工人,这一点区别于普通中学学生。
中职语文课作为一门文化课,是各门功课的基础,与专业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程为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而专业课程则为语文课的课程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语文课堂里运用教学智慧将母语学习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紧密结合,有百利而无一害。从马斯洛的需求说来看,人只有保障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才能谈得上更高层次的发展。达成自我实现也是人本主义者的共识,它颠覆了以往只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做法,把人的发展置于人性的充分养成上,置于人的内在潜力后天发挥上。中职语文教师应该运用教学智慧,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上不同的语文课。比如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的专业应有不同的侧重:旅游类专业可以侧重于文章介绍的天姥山的优美风景,指导学生学写导游解说词;建筑类专业可以侧重于天姥山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势特点的分析;而文秘管理类可以侧重于学习文章的语言组织、谋篇布局;对于美术设计类专业则可以引导学生从山水画的角度去解读课文,将赏诗与作画紧密联系。教师智慧地把教学重点的设置与学生所学专业贴近,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教学智慧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真正落实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教学智慧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和模式,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学智慧的考量最主要看一段教学之后,学生是否得到更大更多的个人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