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教学指导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n25036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小学生害怕写作文,尤其是一些课外阅读少和知识不丰富的学生,更是感到作文难写。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和教学目标。因此,抓好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那么,小学作文教学要怎样开展呢?
  一、激发写作兴趣
  俄国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色彩,要引起学生的感受。不考虑学生的情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就不能使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当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学生就会对写作文有热情、有信心,也就更加乐意写作。因此,怎么强调兴趣对学生写作的引导意义都不为过。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让学生明白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是学生将来生活、工作、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实际需要。(2)作文命题要有针对性、有吸引力,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3)作文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觉得有人、有事、有物可写、有话可说。
  二、加强阅读,积累词汇
  阅读可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第一学段(1~2年级):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学生读得多了,形成了语感,写起来就顺手多了。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学习文中的好词妙句。引导学生阅读时,遇到好词妙句,要随手写在笔记本上;遇到不太熟悉或不认识的字词时,要勤查字典,弄清它的含义,丰富自己的知识。话要一句句地说,作文要一句句地写,而每句话都是由词语组成的,因此要写好作文,做好词语的积累,是为写好作文打基础。而阅读,正是词语学习和积累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之一。
  三、深入生活,留心观察
  写作源于生活,现实生活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留意自己的生活、自己周围发生的有意义的和有趣的事情。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在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写作时,有的学生常常不知如何下手,脑里一片空白,不知写什么;有的学生只是寥寥几笔,应付了事,所写的内容只是一个大概,没有把一事一物写清楚,写明白;有的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主要是因为学生不注意留心周围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把作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作文回到学生的身边,学生就会有话可说,人文可写。
  比如对于题目《钓鱼》,许多学生寥寥几笔写了钓鱼的时间、地点、人物,钓到多少鱼,语言乏善可陈。但有些观察力强、留心观察的学生就写得生动传神,如“我们几个好朋友边说边笑,来到池塘边。……上好鱼饵,抡起鱼竿把钓线抛向水中去,钩线‘咚’的一声,鱼钩落入水中,水面上一圈圈的涟漪不断地向四周扩散。我站直了身体,双手抓着鱼竿,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钩线上的浮标,心中不停地说着:鱼儿,鱼儿,快来吃饵……”这段描写,生动逼真,内容充实,使人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
  深入生活,学会观察,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方法。故教师要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素材,让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学生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其思维不灵活,表达不流利、不完整,条理不清楚,或者词不达意。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诱,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问题,使学生入情入境,诱发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教师要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得有条理,说得生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其思维的敏捷性也会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自然会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写作是重要的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检验学生字、词、句、篇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其他文献
附睾作为羊膜动物雄性生殖系统中重要的器官,为精子的成熟、保护、运输和储存提供了特殊的微环境,在生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生殖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近些年对于附睾的研究逐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都在努力创设一个宏观上的“大语文情境”。所谓“大语文情境”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的感情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符合创设“大语文情境”这一要求。  在中学语文
摘 要: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小学生心理发展迅速,容易受环境、他人的影响。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和价值的途径和方式。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沉浸在其中,乐在其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关键词: 小学语
摘 要: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当前,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阅读教学应从明确目的、认清范围、改变方式、选好途径、培养习惯、注重创造等方面着手。唯有如此,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开创新纪元。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 存在不足 成就 提高方法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展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问题。  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21世纪已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广泛地、深入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步入课堂,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此,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并不是所有的多媒体教学软件都适用于每个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以免整个教学过程受软件格式的限定,不能发挥自己的个性,满足不了教学的实际需要。  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目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通过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操作、实践、调查研究、收集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长久地保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运用情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