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悲剧不再上演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8023ji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形势的变化,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话题。直面一桩桩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思考其背后原因,与“教育脱离学生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关联。本文以鲜活的事例引入主题,以“生活即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依据,从教育存在的心理盲区展开论述,分析了现实的教育造成学生心理扭曲的三大原因。最后,对引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出见解。
  【关键词】 心理健康;生活即教育;小学生
  近日有幸拜读《陶行知全集》,读完以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陶老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这也许是自己的职业原因吧。说的正是:“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在此,我想问:当今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否真正落实到“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理念中去?我头脑中的这个问号久久不能消逝,反之,则越来越撞击我的灵魂。
  一、悲剧在上演——心理健康教育的遗憾
  最近几年,常常有小学生自杀的报道见诸媒体。究其原因,说法不一。不管是哪种原因,教育是脱不了干系的。但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学校、家庭教育的失败,而是全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偏离的悲哀。
  二、扭曲的教育——心理健康的无形杀手
  造成以上悲剧的幕后黑手正是当今的“扭曲的教育。”有些人认为,对中小学生给予加倍的呵护,就能使他们更好地成长,这就是最好的教育。我认为,当今的教育违背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理念,才会造成小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生活即教育”思想没有贯穿到当今的教育理念
  (1)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失去了从生活中获取教育的机会
  “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个鸟放在林子里面。”看看如今的中小学生,哪有自由的空间?虽然国家早已提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但中小学生的书包却越减越沉重。请看:
  人民网(天津视窗)2006年11月21日讯:“语文:230个学过的生字,每个字写一行,预习下一课课文中的20个生字,要求查字典组词,200字左右作文一篇;数学:10道脱式计算,10道应用题,做一页16开检测试卷。”这是本市某小学三年级学生王洋记录的上周末老师布置的作业内容。
  (2)中小学落后的管理模式与“生活即教育”思想背道而驰
  现在教育把学生管得过死,使学生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学校总是喜欢为学生周到地安排、周密地计划。几乎每节课都安排老师在堂,生怕没有老师时,学生会出些差错。这样的学生简直失去了生活的自由,更谈不上享受生活的教育。
  (3)教育改革没有触及到“生活即教育”的精神实质
  时下,也有很多地方小学开设了“综合实践”课,但其中存在两种问题:
  其一,绝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真正地上好“综合实践”课,这就导致了增设这门课的目的没有真正达到。其二,通过每周一、两节“综合实践”课,学生就能从实际生活中学到书本学不到的东西吗?我看并不其然。从这两方面,不难看出:如今的教育改革并没有触及到“生活即教育”的精神实质,教育的改革也只是形式上与过去有些区别,实质并无差别。
  2.脱离生活的教育让学生的耐挫力下降
  很多家长由于不忍心让孩子独自面对困难,时时处处为孩子考虑。只要能让孩子远离困难,父母愿意付出一切、为孩子遮风挡雨。可以说:每逢上下学及双休日,校门口那壮观的接送队伍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家长长期不让孩子经受挫折,就会造成孩子对失败、挫折的心理承受力下降。这些孩子看上去个性十足,但内心的意志力却很脆弱,不堪一击。他们一旦脱离父母的守护,就难以适应困难的环境,稍受挫折就支撑不住。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蛋壳效应”。
  3.错误的教育口号把学生引入死胡同
  如今“学生就是上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已成为教育界不变的“真理”。这其间,更不乏所谓的教育专家为这些口号呐喊助威。一路的呵护,过分的溺爱成为学校教育的主题,这完全背离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理念。
  三、探寻出路——让悲剧不再上演
  直面一幕幕上演的心理悲剧,凡有良知的人都会黯然神伤。那么,怎样才能让悲剧不再上演,让学生的心理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我认为首要任务是让教育回归到“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中来。
  1.把教育融于生活之中
  教育應该融之于行动之中,而非从生活中脱离实际。我们应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崭新一代的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少年;而功利主义的教育与生活是背道而驰的。它只注重培养孩子发达的大脑,要求学习成绩好。这难道就是家长们的对孩子的要求吗?而家长们却不去重视培养健全的人性。不把教育融于生活之中,到头来,只会造成未成年人的知行脱节现象。
  2.把“减负”口号变成:让学生走向生活
  曾经有一段时间,教育研究者们高调倡导“减负”。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其实,要想实现国家提出的“给学生减负”的目标,我个人觉得需要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让他们到生活这个大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体验。而不是把“减负”仅仅当成一句口号,或仅仅理解为少学一点知识,少做一点作业。
  3.切实推行教育改革,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佛兰克林放了风筝才知道电气可以由一根线从天空引到地下;牛顿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知道了地球有吸引力……”这一切都让我们确信: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改革要真正地推行,而不是做表面文章。例如,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时间不一定在课内,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教学地点也不一定要在教室,社会是最好的课堂,让我们走出去,亲密地去接触社会,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
  最后,我想: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对人的教育非本文所能道尽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想法,并付之于行动,进行生活的教育,就一定能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从而让悲剧不再上演。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升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中学课余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寻求解决中学课余训练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课余训练;体育;问题;对策  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加强学生身体锻炼,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主要指学校为了加强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为我国体育运动培养后备人才而进行的课外体育锻炼,它与
【摘 要】 深化课改背景下,教育部重点提出了三项新的措施,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求研究制定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因此提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当今生物教育实践的重大趋势。本文重点阐述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在课堂上的渗透以及如何提升的途径,包括兴趣激发、情感共鸣和思考引领三种方式。  【关键词】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课堂;途径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属性,自2016年7月20
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打破了班级、年龄的界限,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很大范围的人际交往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幼儿需要与各种认识和不认识的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打交道。而正是由于交往空间的加大,再加上幼儿的思维具有“自我为中心性”,其社会性领域的特点表现为在自我—他我的认识中只能描述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只会注意到自己的一些观点,而不能分析出自己或是他人以这种或是那种方式进行回应。因此在户外区域体育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
【摘 要】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流淌在每个教育人的血液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心关爱每一个孩子,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 真诚;关爱;呵护  陶行知先生曾说:“待学生如亲子弟。”真是一语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作为教师,笔者坚信有情有感才是真教育,平日里也努力用真诚的师爱构筑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本文就以用师爱守护纯洁的心灵谈谈自己的做法。
【摘 要】 语文来源于生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生活化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丰富课堂内容,使语文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符合创新教学的理念。在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设计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都要和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加深他们的学习感悟,实现高效的生活化语文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生活化;学习兴趣;深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有让人开心的,有让人难过的,有让人生气的……今天我想对你讲的,是一件既让我伤心,又感到有些生氣的事。  朋友你还记不记得我的那一个金苹果橡皮擦?虽然你可能认为这块橡皮擦不是非常贵,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你知道吗?这块橡皮擦里包含了我的努力。  记得有一天,我到文具店里买笔,就看到了这块橡皮擦。我问妈妈能不能给我买,妈妈说英语期中考得一百分就给你买。于是我努力复习,终于考了一百分。
“青苹果”:是指还没有成熟的苹果,味道酸涩,到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成长。这里的青苹果是对思想上还不够稳定、学习上有困难、行为上有偏差的儿童的昵称,虽然暂时各种表现略显青涩,道德意志不够坚强,学习成绩不够优秀,行为习惯不够良好,但他们个性张扬,有活力、想象力丰富,经过时间和岁月的磨练,逐步会成为香甜可口、品学兼优的“红苹果”。  一、对症下药以治标,“对因下药”以治本  1.对症下药  根据对前期的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我们像渴望飞出鸟笼的小鸟,飞出了教室。  我和小伙伴商量好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们先“剪刀石头布”确定好对手,接着我和好朋友谢克维故意吓吓宋柳,做个准备出发的样子。刚刚还是个“急速火箭”,可一到出点线,就来了个“急速刹车”。宋柳以为我们要出来,摆了个“牛架势”,当我停下来时,他向里面一摸,没摸到我们,还险些来了个“狗啃屎”。  第二次,我和谢克维准备真跑,宋柳却对我们视
在我记忆中,最难忘的是自己煮面条那次经历。  一个周末的中午,爸爸妈妈不在家,我饿极了。于是我心血来潮,何不自己做饭呢?思前想后,我决定煮面条。  我把水填到锅里,然后就想,是先放面还是一会儿再放呢?正在我拿不定主意时,不争气的肚子又开始叫了。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将面条直接放进了锅里盖上盖,大概三分钟,我想应该熟了吧!  打开盖的那一刻,我惊呆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团面糊。我记得每次妈妈煮的都是
早上一阵铃声把我吵醒。我拿起手机接听“同学聚会,还有钟老师,在哪儿?赤壁酒店!我马上回国”。  到了机场,我赶忙带上墨镜、口罩。为什么要这样“全副武装”,因为我已成为一名中外闻名的大作家了。  赶到赤壁酒店,一进门就把口罩、墨镜摘掉,露出我气质皎好的面容走向包间。  一进包间,就看见同学们在高兴的聊天。忽然一个婀娜的身影吸引我的目光,红色一字裙,黑色的细高跟。我走过去,拍了一下她的肩,叫到“欢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