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平说过:“对于一个真正的歌唱家来说,仅仅掌握歌唱技术是不够的,还应该用声音表现出各种音乐情节,表现出人物的各种心情,发出为表现一定情感所需要的音调。”可见,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
少儿声乐教学中,很多老师在给孩子们选择学唱的歌曲时,往往会选择一些所谓的大歌,这对于演唱者的要求较高,所以有的老师往往把歌唱的气息、共鸣、咬字等作为每节课的重点甚至是全部,从而忽视了歌唱中不可缺少的情感培养从而导致歌曲演绎时的情感缺失。那么,如何在少儿声乐教学活动中培养情感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挖掘背景和内涵,激发情感
一首好听的歌,除了有动人的旋律,更多的是以情动人。因此,少儿声乐指导中,激发孩子情感是至关重要的。了解作家,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走进作品,挖掘作品的情感,这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
1、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一首歌的情感要素必然和它的创作背景紧密相连。在教学时,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倾向,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审美追求等,学生在演唱的时候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2、了解歌曲的民族个性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其中民族性是最重要的创造力。各民族的生态环境不同,历史发展的轨迹也不同,因此,不同的民族在歌曲的创作上都会突显出本民族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具有个性的多民族国家,歌曲的民族个性直接影响到演唱时的情感表达。
二、正确演绎歌曲,传递情感
词曲作家对歌曲的创作,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句的安排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歌曲本身包括了音乐要素和歌词,演唱者只有在对作品本身的内在世界具有充分、透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在演唱的过程中将歌曲内在的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
1、深入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
歌曲是通过歌词、歌词所蕴含的情感及强烈的听觉冲击力唤起人民的情感。演唱者要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情感,并通过对歌词的理解来把握作品,然后对歌曲内容进行表达和艺术处理。少儿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将生活中情感表达的自然方式,经过艺术的创造和适当夸张,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歌唱的语言表现中去,就能使歌声产生情感的艺术魅力。
例如歌曲《爱的人间》,在教唱时,在学生熟读歌词后,和学生讲述作曲家谷建芬奶奶创作歌曲的背景,体会歌词“我心中有个太阳,我心中有个月亮……”表达出了盲童们对于光明的渴望,“我在爱的人间长大,长大的还有我的坚强,只要我心中有个太阳,心灵就不会黑暗无光。”这一句歌词则表达出了盲童的坚强。让学生深入挖掘歌词的潜在内涵,通过对歌词的理解来把握作品,从而在演唱中,把对盲童这种深深关爱的情感表现出来。
2、正确把握歌曲的音乐要素
达尔洛兹有句名言:“对于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的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不同的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的风格及不同的情感。例如活泼欢快、跳跃性强的音乐适合表现愉悦的情绪;低沉阴暗、节奏缓慢的音乐可以表达伤感的情绪等等。
在全国少年儿童歌曲中获得金奖的歌曲《北京胡同》,歌曲的曲调悠扬,浓郁的京腔为大家展现了一个个老北京胡同的景象。这首歌曲的情感是随着旋律的起伏而变化的,演唱者在音色和音量的处理上要有所控制、有所变化,歌曲的情感表现才会有变化。第一部分的“弯弯曲曲的小胡同……告诉我和你”节奏较宽,情感的表达就要抑扬顿挫、流畅、舒展,尤其最后一个“你”字,要运用京劇中的甩腔,把老北京的韵味、胡同里的悠闲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部分的节奏变得比较紧,旋律比较欢快,如“走出千万霓虹到小胡同去……迷人的美丽。”演唱的时候要让声音有弹性、跳跃性,用饱满的情绪表现出老胡同在现代化城市中的独特魅力,表达出作者对于胡同的喜爱与感念。
三、营造特定情境,升华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儿童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就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在日常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常用“以情带声”这句话来启发指导学生歌唱。为了使学生产生这个“情”,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抓住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的情感氛围中,直接体验特定的情感。
1、利用语言激发想象,创设情境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且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少儿歌唱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有限,因此,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情景化语言,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想象,把他们带入有趣美妙的想象情境中,引导学生进入愉快的歌唱情境。
例如歌曲《妈妈》,教师深情地讲述母亲对孩子的爱,“我们咽下的第一口饭是妈妈亲手喂,上学的头一天是妈妈亲自送……”学生在教师生动的语言中,回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体会母亲为了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劳。学生一旦被教师的语言带入特定的情境,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就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深深的带给听众,使听众产生情感的共鸣。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无论是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它集直观性、多变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的集合起来,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
3、利用体态律动,创设情境
少年儿童天性好动,中规中矩的演唱容易疲劳,在这样的情况下更谈不上用饱满的情绪充满感情的去演唱歌曲。教师可以根据歌曲适当的让学生做一些律动来进入情境,适当的体态律动更能让学生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在少儿歌唱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发声技巧的训练,又要重视歌唱的情感表达训练。把歌唱技巧与歌唱的艺术表现有机地结合,使他们的演唱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这才是歌唱教学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江苏】
少儿声乐教学中,很多老师在给孩子们选择学唱的歌曲时,往往会选择一些所谓的大歌,这对于演唱者的要求较高,所以有的老师往往把歌唱的气息、共鸣、咬字等作为每节课的重点甚至是全部,从而忽视了歌唱中不可缺少的情感培养从而导致歌曲演绎时的情感缺失。那么,如何在少儿声乐教学活动中培养情感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挖掘背景和内涵,激发情感
一首好听的歌,除了有动人的旋律,更多的是以情动人。因此,少儿声乐指导中,激发孩子情感是至关重要的。了解作家,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走进作品,挖掘作品的情感,这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
1、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一首歌的情感要素必然和它的创作背景紧密相连。在教学时,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倾向,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审美追求等,学生在演唱的时候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2、了解歌曲的民族个性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其中民族性是最重要的创造力。各民族的生态环境不同,历史发展的轨迹也不同,因此,不同的民族在歌曲的创作上都会突显出本民族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具有个性的多民族国家,歌曲的民族个性直接影响到演唱时的情感表达。
二、正确演绎歌曲,传递情感
词曲作家对歌曲的创作,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句的安排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歌曲本身包括了音乐要素和歌词,演唱者只有在对作品本身的内在世界具有充分、透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在演唱的过程中将歌曲内在的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
1、深入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
歌曲是通过歌词、歌词所蕴含的情感及强烈的听觉冲击力唤起人民的情感。演唱者要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情感,并通过对歌词的理解来把握作品,然后对歌曲内容进行表达和艺术处理。少儿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将生活中情感表达的自然方式,经过艺术的创造和适当夸张,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歌唱的语言表现中去,就能使歌声产生情感的艺术魅力。
例如歌曲《爱的人间》,在教唱时,在学生熟读歌词后,和学生讲述作曲家谷建芬奶奶创作歌曲的背景,体会歌词“我心中有个太阳,我心中有个月亮……”表达出了盲童们对于光明的渴望,“我在爱的人间长大,长大的还有我的坚强,只要我心中有个太阳,心灵就不会黑暗无光。”这一句歌词则表达出了盲童的坚强。让学生深入挖掘歌词的潜在内涵,通过对歌词的理解来把握作品,从而在演唱中,把对盲童这种深深关爱的情感表现出来。
2、正确把握歌曲的音乐要素
达尔洛兹有句名言:“对于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的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不同的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的风格及不同的情感。例如活泼欢快、跳跃性强的音乐适合表现愉悦的情绪;低沉阴暗、节奏缓慢的音乐可以表达伤感的情绪等等。
在全国少年儿童歌曲中获得金奖的歌曲《北京胡同》,歌曲的曲调悠扬,浓郁的京腔为大家展现了一个个老北京胡同的景象。这首歌曲的情感是随着旋律的起伏而变化的,演唱者在音色和音量的处理上要有所控制、有所变化,歌曲的情感表现才会有变化。第一部分的“弯弯曲曲的小胡同……告诉我和你”节奏较宽,情感的表达就要抑扬顿挫、流畅、舒展,尤其最后一个“你”字,要运用京劇中的甩腔,把老北京的韵味、胡同里的悠闲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部分的节奏变得比较紧,旋律比较欢快,如“走出千万霓虹到小胡同去……迷人的美丽。”演唱的时候要让声音有弹性、跳跃性,用饱满的情绪表现出老胡同在现代化城市中的独特魅力,表达出作者对于胡同的喜爱与感念。
三、营造特定情境,升华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儿童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就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在日常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常用“以情带声”这句话来启发指导学生歌唱。为了使学生产生这个“情”,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抓住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的情感氛围中,直接体验特定的情感。
1、利用语言激发想象,创设情境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且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少儿歌唱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有限,因此,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情景化语言,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想象,把他们带入有趣美妙的想象情境中,引导学生进入愉快的歌唱情境。
例如歌曲《妈妈》,教师深情地讲述母亲对孩子的爱,“我们咽下的第一口饭是妈妈亲手喂,上学的头一天是妈妈亲自送……”学生在教师生动的语言中,回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体会母亲为了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劳。学生一旦被教师的语言带入特定的情境,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就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深深的带给听众,使听众产生情感的共鸣。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无论是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它集直观性、多变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的集合起来,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
3、利用体态律动,创设情境
少年儿童天性好动,中规中矩的演唱容易疲劳,在这样的情况下更谈不上用饱满的情绪充满感情的去演唱歌曲。教师可以根据歌曲适当的让学生做一些律动来进入情境,适当的体态律动更能让学生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在少儿歌唱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发声技巧的训练,又要重视歌唱的情感表达训练。把歌唱技巧与歌唱的艺术表现有机地结合,使他们的演唱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这才是歌唱教学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