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j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1年10月28日,著名建筑设计家、教育家齐康院士出生于江苏南京。他是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梅园新村周恩来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河南省博物院、福建省历史博物院、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扩建工程、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等知名建筑的主要设计者。他以其高超的设计艺术,表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赞扬。
  在齐康参与设计的近200件建筑品中,有一件他前后花了18年的时间,这就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简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也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1984年,南京市政府决定建设纪念馆,地点设在当年集中掩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13个场地之一——江东门。
  1984年秋,在纪念馆筹备组同志的陪同下,齐康第一次来到这里。它北临茶亭街东街,面向恽代英烈士就义处(原国民党陆军监狱),东南西三面皆为农田和农舍。场地为边长百余米的近似正方形,由北向南缓慢倾斜,由东向西变陡,高差三米。空旷的场地上,立着一块纪念馆奠基石碑,旁边放着日本友人敬献的花圈,左侧是刚开挖的浅浅土坑,雨水冲去了表层的浮土,露出催人泪下的累累白骨。齐康回忆说:挖掘出的堆堆白骨刺得我眼睛发痛,自己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又浮现了出来。
  齐康的父亲齐兆昌在南京沦陷后,冒着生命危险留守在南京,在拉贝的领导下,组织了金陵大学(宿舍)难民收容所,到街头收济难民。据史料记载,这个难民所一共收容了7000多名难民,是当时规模较大的难民收容所。他的父亲为了拯救难民,常常与死神擦肩而过。有一次,日军士兵击毙了一个路过的平民,又把枪口对准他父亲,因为他们对他佩戴的红十字会的臂章表示怀疑。他父亲反复解释还是无效,最后还是一位美国传教士路过,证实他父亲的确是红十字会的成员,才逃过一劫。
  当齐康回首40多年前这段耻辱的日子,想起这些惨痛的杀戮场景,这种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变得更加强烈,更加触发了他进行艺术创作的激情。他系统研究过二战以后纪念建筑的表现手法,也抄过不少图,对这类建筑的设计有较深的心得。因此,他很快就进入了创作状态。
  纪念碑的设计一般使用的是传统的宏伟、对称的手法,但齐康在大屠杀纪念馆的设计上,却调动了一切手法来营造这个纪念馆的氛围,以生与死的强烈对比来控诉侵华日军的暴行。鹅卵石地上,寸草不长,几棵纹丝不动的枯树后面是一座母亲的塑像,她悲痛无力地伸着手,找寻她失去的亲儿;在她后面,是半地下的遗骸陈列室,造型像一具巨大的棺椁,强烈的死亡气氛得到了充分的渲染;而边沿的常青树和石砌小径,片片碧草,使人感到生气和生命,一种“野火烧不尽”的无限生命力和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紧紧地扣住了“生”与“死”的主题。沿着环绕的参观路线,布置了13块纪念石,每块代表一处在南京的掩埋地。
  在设计纪念馆的过程中,还发生过一段小插曲。当时南京的市委书记张耀华正在住院,他突然给齐康打了一个电话,建议墓碑上用鲜血的颜色刷上30万这个数字。张耀华的提议引起了他的注意,齐康最后决定,在墙上用中文、英文、日文三种语言,刻下死难者的数字。
  就这样,1984年到2002年的18年里,但凡有事或活动需要,齐老几乎随叫随到。但是纪念馆的设计费,齐康却分文未取,他认为这是民族大义,是自己的义务。
齐康院士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外景

  1989年杨振宁来南京,到了机场,他提出要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当齐康陪同他沿着纪念馆的卵石铺面的广场绕场一周,将出门口时,杨振宁突然深沉地对齐康说:“这座建筑设计作品是成功的,它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事件,我在青年时代,经历过那种压迫的苦难……”他又说:“你能给我一套纪念馆的幻灯片吗?我要带回去给我的学生,了解中国曾有这一段过去。现在的一些学生们,总认为世界已那么平和了,大同了,但他们还应当懂得历史,这是事实。”
  这是全国第一座抗战史系列的纪念馆,先后获得“中国80年代十大优秀建筑设计奖”和“中国90年代环境艺术设计十佳”等殊荣。
  1996年8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齐康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议,纪念馆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对中国人、日本人,乃至全人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是纪念馆二期再邀请他设计时,他却毅然拒绝了。其实当时齐康已经有了第二期的设想,准备做“血流成河”这一主题。但是一听说二期要招标,他就坚决不做了。齐康说,大屠杀纪念馆这样的主题建筑用招投标的形式来建,让他难以接受。在30年的创作生涯中,齐康创作红色建筑一直坚守这样的原则:坚决不做招标建筑。
其他文献
1966年5月4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由毛泽东修改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通知》中一些重要段落均由毛泽东亲笔加写,反映了他对当时党和国家政治形势的错误估计。其中一段说:“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
扛着梭镖参加长征  长征前,父亲陆定一受到王明“左”倾路线的第二次打击(第一次是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王明上台后,陆被撤职),又被撤销了党和团的一切领导职务,调到《斗争》杂志编辑部,从事刊物刻蜡版的工作,被人称作是个“刻字匠”。  红军长征的启程,根据父亲陆定一执笔的《长征大事记》中记载:开始于“(1934年)10月12日”“红一方面军改编为野战军,开始向西南  移动”。  “(1934年)1
学校结合标准,总结学校特色,把“真·实”教育作为办学理念。“真”指“童真”和“本真”,“实”指“笃实”和“务实”。学校在办学理念和标准的学习、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内涵,打造区域优质学校。  1.积极作为,完善现代学校制度  学校党总支注重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建立定时学习制度,开展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保证理论学习的经常性、实效性,为班子建设打下坚实
记者:大多数认识您的人,首先感兴趣的就是您的名字,一定都会问您这个问题。我听说您的父亲叫索菲,好像您和父亲都没有用祖传的姓氏,为什么呢?  鞠躬:我父亲当时大概有点新潮吧,他认为中国人家族的观念太重,名字就是名字,干嘛要有什么姓嘛?所以干脆他自己不用了,索性就叫索菲,其实这是他的笔名。我生下来就叫鞠躬,所以正儿八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头到尾都鞠躬。  记者:您刚才讲到父亲在那个时候很时尚,很
毛泽东对向警予的革命一生有过高度的评价,指出要学习在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敬爱的周总理在国庆十周年翻阅《中国》画册,当看到苏兆征、彭湃等烈士的照片时说,怎么没有蔡和森和向警予的照片呢,也应该有嘛!向警予的一生,是为革命英勇奋斗的一生。她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她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
1984年,李先念受命出访罗马尼亚,参加罗马尼亚国庆40周年庆典,这是他当选国家主席后首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我作为翻译,有幸参与和目睹了这位领导人的出访,领略了他的风采。    “讲话水平高一点”“重点讲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1984年,罗马尼亚隆重庆贺40周年国庆。中国是被邀请的重点对象。6月1日,齐奥塞斯库以罗共总书记和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党政双重最高身份,致信胡耀邦、邓小平、李先念和赵紫阳
问题情境“活动化”的提出  一堂优秀的课从问题情境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中情绪处于积极状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友善用脑的理念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学习,把单一的问题情境、形式的教学方法、烦闷的学习氛围转化为灵动的、欢快的、多样的课堂环境
家风是指家庭的风气、风貌,是家庭中的长辈通过日常言谈举止,影响家庭成员思想感情、人格品德、生活态度、行为规范而形成并可传之后代的精神力量。作为党和国家领导干部家庭的家风,其好与不好不仅是他们一家的事,而且关系到民风、国风、党风和社会风气。  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中华民族灾难日益深重,中国工人阶级伴随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产生,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和劳苦大众被俄国十月革命唤醒的时代大背景下
来自北京市育才学校的学生苏芮莹谈起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和同学们参加学农活动时很兴奋:“在‘小小建筑师’课程中,我们搬砖、和泥、砌砖……团队合作让我们很快就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从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换到一个要靠自己努力来解决生活问题的环境,虽然过程很辛劳,但是我们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磨练了意志品质,激发了我们的劳动创造力。”  “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农课程,我都能感受到学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立即对手无寸铁的民众与放下武器的战俘进行疯狂的血腥屠杀,伴之以抢劫、强奸、焚烧。日军的恐怖暴行持续了6周,南京城成了一座人间的“活地狱”。日军为了掩盖其惨无人道的屠戮,避免引起国际国内民众的抗议,用大量的图片精心“制造”南京“祥和”景象。    日本报刊自觉充当战争恶魔的  吹鼓手与粉饰工      日军在南京实施大屠杀时,实行了严密的新闻封锁。在南京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