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广东省10年来学校体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广东省;学校体育;10年;回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5-0024-03
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7号文件发布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各级政府、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一如既往的坚持改革开放,在创新制度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训体育教师、深入推进校园足球及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条件保障等几方面积极进取。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回升,体育课开足率从2009年的27.23%提高到2015年的91.58%,新建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达标率100%。学校体育工作局面得到不断的创新及发展。
一、广东省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几方面特色
1.针对学生体质下降状况,在全国率先制定《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试行方案)》(下称《体能标准》)
针对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特别是学生体能下降的状况,广东省教育厅于2016年底颁发了《体能标准》,《体能标准》从小学1年级至高中3年级,根据学生身体发育年龄特征制定体能素质锻炼项目,从水平1的柔韧素质(纵劈叉)、平衡素质(5秒燕式平衡)、力量素质(爬杆或投沙包)、速度(25米往返跑),到高中阶段的耐力素质(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速度素质(5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力量素质(跳远、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柔韧素质(立位体前屈)、灵敏素质(10米×4往返跑)、协调素质(一分钟踢毽子)。《体能标准》的制定对抑制学生体质健康下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对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起到了非常及时的作用。
同时省教育厅在各地上报体能数据的基础上建立集采集、存储、统计、分析、发布一体的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体能素质测试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容纳全省1700多万中小学生的体能素质标准测试值和成绩,为广东省各学校和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准确、翔实的数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体育政策提供依据。《体能标准》一直实施至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改后才暂停执行,《体能标准》为提高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2.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有广东特色的体育卫生工作要求
中央7号文件颁布后,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广东省教育厅着手制定有关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的实施办法及措施,2009年连续发出了关于印发《广东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通知》《广东省中小学健康体检有关事项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广东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下称《工作条件标准》)以及关于印发《广东省体(体育与健康)教学常规要求的通知》。其中《工作条件标准》的制定具有广东特色,为了适应珠江三角洲教育及学校体育的发展,《工作条件标准》除了要求所有中小学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件标准的基本要求外,对珠江三角洲中小学及各地有条件的学校,均按照高要求培训体育教师及体育设施,如国家要求高中8~9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广东省的要求是6~8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这些规章制度为广东省学校体育工作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意见》,为了强化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012年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制定了《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阶段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意见》,对全省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推動广东特色的学校体育教学课程教材建设。在发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意见》的同时,开展广东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改革与发展研究”,研究成果《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改革与发展研究》于2016年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研究提出了在广东省构建三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体系的思路,即建立分类制定、分层实施、分别指导、分级评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研究体系,并按照分类制定、分层实施、分别指导、分级评估的教研体系编写广东省中小学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大纲。首先,分类制定各种《大纲》。按照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制定各个类型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大纲》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大纲》。其次,对学校体育工作目标进行分层实施。以达到《广东省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件基本标准(试行)》中珠江三角洲学校标准的学校为第一层次;以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标准》学校为第二层次;仍未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标准》的学校为第三层次。第三,开展对不同层次水平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开展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学研究,指导不同水平的体育教学工作,使不同层次的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建立教师分级培训制度,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不同水平的指导。对层次一的教师,要从现代化教育发展角度制定培训方案;对层次二的教师可以按照一般的体育教师培训方案,对层次三的教师,主要以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为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学校具备开设并完成体育教学的条件。最后进行分级评估。按照教育部有关学校体育有关评估标准及省的相关指标,制定3级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对各层次的中小学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学评估。
4.把运动负荷作为体育教学质量及评价的硬指标
针对体育教学普遍存在运动负荷过小的现象,在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广东省财政厅及广东省体育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的文件中,对体育课的体能素质及运动负荷提出具体要求“中小学每节体育课必须安排5-8分钟身体素质练习,课的练习密度达到50%以上;不同学段平均心率分别达到以下要求:小学阶段达到130±5次/分;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达到135±5次/分(女)、140±10次/分(男)。”这一要求成为了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必达指标,在各级体育教学观摩或评比中一票否决。在2016年广东省第8届体育教学展示活动第一等次的比赛中,就有6节课达不到运动负荷要求被降低一个档次录取。
关键词:广东省;学校体育;10年;回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5-0024-03
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7号文件发布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各级政府、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一如既往的坚持改革开放,在创新制度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训体育教师、深入推进校园足球及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条件保障等几方面积极进取。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回升,体育课开足率从2009年的27.23%提高到2015年的91.58%,新建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达标率100%。学校体育工作局面得到不断的创新及发展。
一、广东省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几方面特色
1.针对学生体质下降状况,在全国率先制定《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试行方案)》(下称《体能标准》)
针对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特别是学生体能下降的状况,广东省教育厅于2016年底颁发了《体能标准》,《体能标准》从小学1年级至高中3年级,根据学生身体发育年龄特征制定体能素质锻炼项目,从水平1的柔韧素质(纵劈叉)、平衡素质(5秒燕式平衡)、力量素质(爬杆或投沙包)、速度(25米往返跑),到高中阶段的耐力素质(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速度素质(5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力量素质(跳远、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柔韧素质(立位体前屈)、灵敏素质(10米×4往返跑)、协调素质(一分钟踢毽子)。《体能标准》的制定对抑制学生体质健康下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对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起到了非常及时的作用。
同时省教育厅在各地上报体能数据的基础上建立集采集、存储、统计、分析、发布一体的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体能素质测试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容纳全省1700多万中小学生的体能素质标准测试值和成绩,为广东省各学校和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准确、翔实的数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体育政策提供依据。《体能标准》一直实施至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改后才暂停执行,《体能标准》为提高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2.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有广东特色的体育卫生工作要求
中央7号文件颁布后,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广东省教育厅着手制定有关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的实施办法及措施,2009年连续发出了关于印发《广东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通知》《广东省中小学健康体检有关事项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广东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下称《工作条件标准》)以及关于印发《广东省体(体育与健康)教学常规要求的通知》。其中《工作条件标准》的制定具有广东特色,为了适应珠江三角洲教育及学校体育的发展,《工作条件标准》除了要求所有中小学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件标准的基本要求外,对珠江三角洲中小学及各地有条件的学校,均按照高要求培训体育教师及体育设施,如国家要求高中8~9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广东省的要求是6~8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这些规章制度为广东省学校体育工作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意见》,为了强化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012年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制定了《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阶段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意见》,对全省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推動广东特色的学校体育教学课程教材建设。在发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意见》的同时,开展广东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改革与发展研究”,研究成果《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改革与发展研究》于2016年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研究提出了在广东省构建三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体系的思路,即建立分类制定、分层实施、分别指导、分级评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研究体系,并按照分类制定、分层实施、分别指导、分级评估的教研体系编写广东省中小学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大纲。首先,分类制定各种《大纲》。按照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制定各个类型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大纲》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大纲》。其次,对学校体育工作目标进行分层实施。以达到《广东省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件基本标准(试行)》中珠江三角洲学校标准的学校为第一层次;以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标准》学校为第二层次;仍未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标准》的学校为第三层次。第三,开展对不同层次水平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开展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学研究,指导不同水平的体育教学工作,使不同层次的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建立教师分级培训制度,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不同水平的指导。对层次一的教师,要从现代化教育发展角度制定培训方案;对层次二的教师可以按照一般的体育教师培训方案,对层次三的教师,主要以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为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学校具备开设并完成体育教学的条件。最后进行分级评估。按照教育部有关学校体育有关评估标准及省的相关指标,制定3级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对各层次的中小学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学评估。
4.把运动负荷作为体育教学质量及评价的硬指标
针对体育教学普遍存在运动负荷过小的现象,在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广东省财政厅及广东省体育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的文件中,对体育课的体能素质及运动负荷提出具体要求“中小学每节体育课必须安排5-8分钟身体素质练习,课的练习密度达到50%以上;不同学段平均心率分别达到以下要求:小学阶段达到130±5次/分;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达到135±5次/分(女)、140±10次/分(男)。”这一要求成为了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必达指标,在各级体育教学观摩或评比中一票否决。在2016年广东省第8届体育教学展示活动第一等次的比赛中,就有6节课达不到运动负荷要求被降低一个档次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