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学改革已经在朝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许多学校在教育科研人员的指导下,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改革。然而80年代以来的改革中还有许多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尚未构造出一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新体系。
新世纪之初,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1]
一直以来,我校也积极贯彻上级教育部门的改革指示,从不断加强对学校老师培训,到组织教师校内校外听课学习,最后课堂实践分析。我校的课堂教学已经逐渐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下就是我在教学改革后的课堂实践探究——“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工业地域的形成”是人教版高一地理第四章的内容,本课旨在使学生认识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工业地域四个内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主要根据学生课后调查资料,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教学主题,在参与中领会教学内容,在交流中展现个性才能,在联系中拓展知识领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我市著名的几家企业,涉及钢铁,机械,纺织,服装,电子等领域,还有工业园区,物流配送等图片资料。
活动1:了解我们身边的企业
让学生谈谈图片内容以及对自己身边的企业了解,
说说哪些企业存在生意上的来往
通过以上问题,引出今天的第一个内容:工业联系。
预设目标: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从学生的亲身体验,生活认知切入,引入课堂,活跃气氛,启发思维,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寓于生活。
二、活动设计,探究新课
活动2:(我们的班级都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个同学)
我让每个小组代表一个企业,大家推荐一个学生代表作为企业董事长,请他们说说自己的企业经常会和哪些企业打交道,应该布局在什么位置,并说出为什么?
在工业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工业联系,即工序上的联系,并且理解这样的工业为什么会集聚在一起,从而引出工业地域,由于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是自发的集聚,可以得出这类工业地域是自发形成的。
通过学生分组汇报结论,得出:①工序上的联系→专业化的集聚→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多媒体展示:我们身边的工业园区,并介绍这些工业园区里的各种企业:电子装配,印刷,服装,电脑桌,地板,自行车等企业。
请同学们思考:这些企业之间存在工序上的联系吗?根据以上的学习,为什么它们也会集聚在工业园区呢?(小组讨论,请学生自己主动回答,根据学生的反应,若能回答就不用提示,若学生显得困难,我就提示他们:这些企业的厂房是谁建设的?企业生产能离开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吗?也可以举例说明:市中心的办公大楼由不同的企业租用不同的楼层。)
通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工业联系,即空间利用上的联系,理解这些企业为什么会集聚在一起,从而引出工业地域。
分组汇报结论,得出:②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公用基础设施的集聚→规划建设后形成的工业地域。
设问:上述工业地域有些能进一步发展成城市,你听说过“汽车城”、“钢铁城”吗?请学生举例说明。然后再问,你听说过“糖果城”、“面包城”吗?为什么它们中有的能进一步发展成城市,有的却不能?
让学生小组讨论,我做适当引导:请大家想一想,让你生产汽车,钢铁产品容易还是做面包,糖果容易呢?钢铁工业一般包括哪些相关企业?
活动3:学生讨论,分组汇报结论,老师小结,最后多媒体展示表格:
预设目标:通过讨论合作,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的认知,联系生活,更好的用于学习,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会合作性解决问题,也培养学生的问题表述能力。当然,这同时也需要老师更好的指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学生困难的时候如何引导他们,使他们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在生活实践中提升理论知识。
承转过渡: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工业集聚有很多优点,那是不是存在工业联系的工业都会集聚在一起呢?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我们身边出现了很多外资企业?这些跨国公司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我们国家?比如大家熟悉的美国的Iphone手机,芬兰诺基亚手机,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汽车,还有很多其他产品,其实很多都是在我们国内组装生产的。这些企业的布局属于什么现象?还属于工业集聚吗?
引出“工业分散”的概念,然后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企业会出现工业分散呢?
活动4:学生再次合作讨论,我给予提示:工业生产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请大家从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去讨论,不同国家的区位因素有何不同,哪些工业容易出现工业分散。
分组汇报结论:理解工业生产最根本的目的是降低成本,获得最大利润。
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都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学生比较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区位优势以及我国的区位优势。因此学生不难得出工业分散的原因:①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②一是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
通过学生的结论,我再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工业分散。
比如:一些发达国家汽车公司到马来西亚建汽车轮胎厂,其目的是利用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美国硅谷将电子装配工业布局到我们国家,其目的是利用丰富的劳动力;一些发达国家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建汽车厂,其目的是利用广阔的市场。
再如课本上介绍的美国福特汽车将其零部件生产分布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目的都是就是发挥不同地区的优势,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有人问:工业分散以后,地域之间的联系会不会变得不方便呢?
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距较远,如何促进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
学生一下子沸腾了:电话,手机,网络,QQ;汽车,飞机运输。
因此我们如今地域之间的联系已经变得非常方便,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
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②现代化的通信技术
课堂小练习:略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同学们的合作讨论,学习了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从工业联系到工业集聚,再到工业地域的形成和联系,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要留心关注生活。
课后反思:
本节课应该说内容紧凑,环环紧扣,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活动和学生的讨论、合作,联系生活中通俗的例子逐一分析,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下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这样的课堂,让学生自由的发挥自我,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归纳总结和整理表达的能力。这已经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已经把课堂还给学生。虽然课堂上还是会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但我觉得这样的课堂已经逐渐走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教学改革的精神。
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敢于去改革创新,还要在实践中继续摸索和探究,并不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
新世纪之初,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1]
一直以来,我校也积极贯彻上级教育部门的改革指示,从不断加强对学校老师培训,到组织教师校内校外听课学习,最后课堂实践分析。我校的课堂教学已经逐渐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下就是我在教学改革后的课堂实践探究——“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工业地域的形成”是人教版高一地理第四章的内容,本课旨在使学生认识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工业地域四个内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主要根据学生课后调查资料,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教学主题,在参与中领会教学内容,在交流中展现个性才能,在联系中拓展知识领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我市著名的几家企业,涉及钢铁,机械,纺织,服装,电子等领域,还有工业园区,物流配送等图片资料。
活动1:了解我们身边的企业
让学生谈谈图片内容以及对自己身边的企业了解,
说说哪些企业存在生意上的来往
通过以上问题,引出今天的第一个内容:工业联系。
预设目标: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从学生的亲身体验,生活认知切入,引入课堂,活跃气氛,启发思维,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寓于生活。
二、活动设计,探究新课
活动2:(我们的班级都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个同学)
我让每个小组代表一个企业,大家推荐一个学生代表作为企业董事长,请他们说说自己的企业经常会和哪些企业打交道,应该布局在什么位置,并说出为什么?
在工业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工业联系,即工序上的联系,并且理解这样的工业为什么会集聚在一起,从而引出工业地域,由于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是自发的集聚,可以得出这类工业地域是自发形成的。
通过学生分组汇报结论,得出:①工序上的联系→专业化的集聚→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多媒体展示:我们身边的工业园区,并介绍这些工业园区里的各种企业:电子装配,印刷,服装,电脑桌,地板,自行车等企业。
请同学们思考:这些企业之间存在工序上的联系吗?根据以上的学习,为什么它们也会集聚在工业园区呢?(小组讨论,请学生自己主动回答,根据学生的反应,若能回答就不用提示,若学生显得困难,我就提示他们:这些企业的厂房是谁建设的?企业生产能离开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吗?也可以举例说明:市中心的办公大楼由不同的企业租用不同的楼层。)
通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工业联系,即空间利用上的联系,理解这些企业为什么会集聚在一起,从而引出工业地域。
分组汇报结论,得出:②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公用基础设施的集聚→规划建设后形成的工业地域。
设问:上述工业地域有些能进一步发展成城市,你听说过“汽车城”、“钢铁城”吗?请学生举例说明。然后再问,你听说过“糖果城”、“面包城”吗?为什么它们中有的能进一步发展成城市,有的却不能?
让学生小组讨论,我做适当引导:请大家想一想,让你生产汽车,钢铁产品容易还是做面包,糖果容易呢?钢铁工业一般包括哪些相关企业?
活动3:学生讨论,分组汇报结论,老师小结,最后多媒体展示表格:
预设目标:通过讨论合作,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的认知,联系生活,更好的用于学习,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会合作性解决问题,也培养学生的问题表述能力。当然,这同时也需要老师更好的指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学生困难的时候如何引导他们,使他们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在生活实践中提升理论知识。
承转过渡: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工业集聚有很多优点,那是不是存在工业联系的工业都会集聚在一起呢?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我们身边出现了很多外资企业?这些跨国公司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我们国家?比如大家熟悉的美国的Iphone手机,芬兰诺基亚手机,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汽车,还有很多其他产品,其实很多都是在我们国内组装生产的。这些企业的布局属于什么现象?还属于工业集聚吗?
引出“工业分散”的概念,然后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企业会出现工业分散呢?
活动4:学生再次合作讨论,我给予提示:工业生产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请大家从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去讨论,不同国家的区位因素有何不同,哪些工业容易出现工业分散。
分组汇报结论:理解工业生产最根本的目的是降低成本,获得最大利润。
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都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学生比较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区位优势以及我国的区位优势。因此学生不难得出工业分散的原因:①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②一是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
通过学生的结论,我再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工业分散。
比如:一些发达国家汽车公司到马来西亚建汽车轮胎厂,其目的是利用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美国硅谷将电子装配工业布局到我们国家,其目的是利用丰富的劳动力;一些发达国家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建汽车厂,其目的是利用广阔的市场。
再如课本上介绍的美国福特汽车将其零部件生产分布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目的都是就是发挥不同地区的优势,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有人问:工业分散以后,地域之间的联系会不会变得不方便呢?
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距较远,如何促进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
学生一下子沸腾了:电话,手机,网络,QQ;汽车,飞机运输。
因此我们如今地域之间的联系已经变得非常方便,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
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②现代化的通信技术
课堂小练习:略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同学们的合作讨论,学习了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从工业联系到工业集聚,再到工业地域的形成和联系,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要留心关注生活。
课后反思:
本节课应该说内容紧凑,环环紧扣,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活动和学生的讨论、合作,联系生活中通俗的例子逐一分析,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下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这样的课堂,让学生自由的发挥自我,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归纳总结和整理表达的能力。这已经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已经把课堂还给学生。虽然课堂上还是会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但我觉得这样的课堂已经逐渐走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教学改革的精神。
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敢于去改革创新,还要在实践中继续摸索和探究,并不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