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到“行”,园本教研回归教育实践的路径探索

来源 :教育界·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i9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企图通过幼儿园开展的美工区的六次教研活动,在系列的教研活动中,探索从“研”回归到“行”的路径,并通过分析路径的特点,努力在园本教研中跨越理论到实践的鸿沟,提升园本教研的效能,使园本教研真正回归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园本教研;教育实践;路径
  一、园本教研“研”与“行”的现状
  园本教研是指“以园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是一种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活动。”(虞永平,2017)园本教研最终应该回归到教育实践,真正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当前,幼儿园园本教研备受重视,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探索园本教研的形式、内容、方法和途径,如其组织形式更多元化,注重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像头脑风暴、世界咖啡、六顶帽思考法等先进的方法,都被充分运用到园本教研中。教研活动的现场往往很热闹,教师在教研现场中也会深刻反思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热血澎湃,干劲十足。但回归到教育实践,当时的决心与信心已退去一大半,偶尔能真正回归到教育实践的往往是一些很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模仿与复制的具体方法或流程,依葫芦画瓢,缺乏教师真正的、深入的、持久的自主思考,这种零散的、表层的教研效果的回归使原本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教研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在内容方面,园本教研开始关注来自教育实践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只是个别现象,不具普遍意义,或者不能持续地引发教师深层次的思考,这样的“研”到最后,无法真正指导“行”,使园本教研变得低效甚至无效,也就失去了園本教研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二、从美工区的六次教研中,找寻从“研”到“行”的路径
  1.教研背景
  在一次级组教研中,我们聊到美劳DIY的使用情况,一位老师抱怨美工活动的时间根本不够用。老师们听了纷纷议论起来,有的感同身受地表示认同;有的说和拍档同心协力,还是可以完成的;有的说将美劳DIY投放到美工区,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开展的效果比较好;等等。这样的讨论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其他级组的老师是否也会存在同样的问题?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情况,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表,以美工区开展情况为切入口,了解美劳DIY的使用及美工区的实际情况。从这张调查表开始,我们组织了全园教师开展了六次以美工区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并以此为例,探索园本教研来自教育实践又回归到教育实践的路径。
  2.教育实践——教研问题的来源
  (1)查一查,找出问题。在第一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将美工区调查问卷表的统计结果呈现给大家。这张调查问卷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美工区使用材料情况、美工区的规则、存在的问题、希望园方提供的帮助以及几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统计过程中,我们发现全园15个班级,有9个班级通过集体课的方式开展美劳DIY,6个班级将美劳DIY放进美工区中。在美工区中开展美劳DIY的组织方式基本上是以小组形式开展,每小组10人左右,有的班级只在美工区投放了美劳DIY的材料,有的班级还增添了其他的材料,供孩子在完成美劳DIY后自由选择操作。
  (2)问一问,问清状况。为了进一步了解清楚老师们在组织美工区的实际情况,我们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再次深入了解在不同操作方式中的优点及问题。在集体课中开展美劳DIY的班级普遍认为时间都不够用,组织起来比较乱,孩子们被动等待的时间多。将美劳DIY放入美工区的老师认为组织起来比较有序,时间比较充裕,但孩子们同样依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究竟怎样做才是适宜的?此次教研活动只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却没有答案,是否只有美劳DIY活动存在这样的问题?美术活动的开展现状又是如何的?我们是否需要对美术活动的现状有更多的了解?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教研活动。
  3.分析问题——个别问题还是普遍现象
  (1)聊一聊,全面了解。正好笔者的女儿从我园大班毕业,在整理孩子的作品时,笔者有了更深刻的感受。第二次教研活动是从一个案例聊起的。
  第一步,笔者将女儿从小班到大班的所有美工作品做了整理,通过照片的形式,按照时间轴,让老师们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从纵向了解了我园一位中等水平的孩子美术能力的发展,让老师们直观地感知,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二步,笔者选用了小班一次美术活动的作品《美丽的小鱼》让老师们感受,当鼠标快速移动,每幅作品都大同小异,几乎一样时,这种视觉冲击触动了老师们的思考,究竟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在哪里?
  第三步,笔者给老师们展现了珠海有名的美术老师张笑老师的“南色工作室”照片,五彩缤纷、创意无限、不拘一格、充满童趣的作品跟刚刚看到的如出一辙的小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次触动了大家的思考。
  第四步,笔者准备了《幼儿智慧发展在幼儿绘画发展的体现》这一章学习参考资料(内容来自《给幼儿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让老师们了解了幼儿美术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五步,笔者用了一个绘本故事《点》结束了这次的教研活动,故事中瓦斯蒂从只会画一个点,在老师鼓励与尊重的力量下,举行了以点为主题的画展,足以看出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将能激发出孩子无穷的潜能。
  (2)辨一辨,细心甄别。在第二次的业务学习中,我们明显地发现,在美术活动中,我们看到了美工区的活动组织存在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个别案例,它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从这种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教师关注的是技能技巧,忽略了孩子在艺术活动中感受与欣赏、表现和创造的能力。她们认为孩子一定要教才能学会,只有通过集体课或小组课这样的方式作示范和讲解,才能帮助他们获得进步。
  短短的一个多小时,老师们对我园美术活动的现状开始产生了怀疑和思考,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想冲击。但如何将这些思考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从意识上改变美工活动只关注技能,忽视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这种现状呢?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我们展开了第三次教研活动。   4.理论学习——照进教育实践的光
  (1)读一读,学习理论。在第三次教研活动中,我们重点学习了《指南》中的艺术领域,在学习前,发放一张学习单,里面设计了几个问题,包括艺术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艺术领域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要点有哪些,当前艺术领域教育的误区,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艺术领域,学习后对自己本班美工区的设想以及该如何践行《指南》中艺术领域的精神等。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的效果是明显的,尤其是在第三次教研活动后,教师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冲击。
  (2)思一思,结合实践。通过理论学习,老师们更加清晰地感悟到美术活动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审美感受,尊重孩子独特的表达方式,理解和包容孩子作品的不完美,尊重孩子的内在体验。回归现实,她们开始反思自己在组织美术活动中要求千篇一律的、教师认为好的效果,反思在美工区中组织的方式是否适宜,是否一定要牵着孩子走,是否可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理论的学习让曾经的迷雾逐渐散去,但前行的路究竟该怎样走,老师们依然有着很多的疑问。为此,笔者设计了第四次教研活动。
  5.聚焦问题——剖析案例,深度分析
  (1)看一看,引发思考。在第四次教研活动中,我们选择了用美工区的一个视频案例《会跳舞的玉米》来激发老师们的思考,通过典型案例帮助大家学习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找出艺术领域的核心。老师们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看完录像后在表格中写下自己的想法,保留下大家最及时、最珍贵的想法。
  (2)研一研,发现规律。这次教研活动最难的地方是抽取出本次美工活动最值得讨论的三个核心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的答案仍然未能触及问题的根本。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抓住问题的本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有不断经历这样的思考,才能真正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第四次教研活动用生动的案例剖析,从独立思考到小组讨论,从分享结果到不断追问,让思考变得深入,从案例中发现规律,由此及彼,将经验进行迁移,用这样的思考方式去面对更多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6.回归实践——榜样分享,以点带面
  (1)讲一讲,分享做法。第五次教研活动在将近一个学期以后举行,这是一次令人振奋的分享活动,大三班的两位老师分享了她们研究的效果。她们将美劳DIY的材料直接放进美工区中,并给小朋友们制作了一本美劳操作记录单,里面有16份材料的图片。学期初,老师会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小朋友欣赏材料的图片,把需要注意的地方做必要的讲解,然后将美劳DIY的材料放入美工区中。幼儿可以在进区的时间里自由选择时间去完成作品,完成一份就在相应的材料图片下打勾,以一学期为期限,要求每位小朋友完成所有材料的制作。
  一个学期后,老师欣喜地看到大部分孩子已能看着材料中的操作示意图独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主动请教老师、同伴或独立完成,作品从模仿别人到灵活地结合美工区中的其他材料,充满创意和个性。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抽身出来观察孩子,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主动了,学习能力更强了,体验成功的机会更多了,家长们也更加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更加支持幼儿园的活动了。这样的改变创造了共赢的局面。
  (2)议一议,答疑解惑。分享活动结束后,我们特别安排了问答环节,让老师们说说感受,提出疑惑。大家对这个改革感到震撼的同时也有很多的疑惑,如这样的安排孩子是否真的能学会技能?能力弱的孩子会不会总是依赖能力强的孩子?这么自由是否会影响日常活动的秩序?孩子的作品不够精美,家长会不会埋怨?等等。大三班的老师都一一作答,给予大家尝试的信心和勇气,分享了实际的操作方法和经验。
  从老师提问的问题和担忧中我们能看到,跨越理论到实践的鸿沟是艰难而漫长的,教师固有观念的改变需要有改革者的引领,更需要教师从内心出发的动力。大三班的做法无疑是让人感到振奋的,这种破土而出的力量坚定了我们前行的方向。
  7.重审实践——发现问题,循环再研
  (1)试一试,用心实践。在大三班的经验分享后,中大班的老师们都跃跃欲试,很多老师都主动到大三班观摩现场,通过更深入地沟通和交流,更全面地了解美工区开展的情况及注意事项,记录下具体的做法。紧接着,我们看到了中大班其他的班级也开始了自己的尝试,并根据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
  (2)验一验,再寻问题。在第六次教研活动中,我们以级组为单位,轮流分享了美工区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亮点和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对话进行分析和梳理,再次提炼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成为下一阶段园本教研的主题来源。
  总结以上以美工区开展的六次教研活动,我们整理出此次园本教研从“研”到“行”,回归教育实践的路径图(图1)。
  此图只是以我园美工区的六次教研活动为基础提炼的,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园本教研的问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经过认真分析,细心明辨,确定问题究竟是个别问题还是普遍现象,是否具有教研的价值。在确定问题后,通过理论学习,深入了解关于此问题的理论,用理论来照亮实践,为专业判断提供依据。由于问题具有普遍意义,故此,我们需要再聚焦问题,找一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经由教师的自主思考,创造性地回归到教育实践中,通过榜样示范或经验分享等方式以点带面,回归到教育实践,经过周期性的实践活动,重新审视教育实践,再次寻找和发现存在的问题,成为教研问题的来源,实现园本教研的螺旋式上升。
  三、园本教研回归教育实践路径的特点
  1.路径的多元化
  常言道:“条条大路通罗马。”教无定法,园本教研从“研”到“行”的路径绝不是唯一的,并非所有的园本教研都一定要经过一樣的路径。上面以美工区为研究主题开展的六次教研活动是一个比较大的研究点,它所囊括的内容比较多,路径也会相对复杂。当我们研究一些比较细的点、比较小的问题时,路径会相对比较简单。如我们在开展三浴活动护理要点的研究时,路径就是“发现问题—各级组从活动前、中、后三个环节开展研究—总结提炼护理要点—编写三浴护理参考指南—使用指南—再寻问题”,这个简单较短的路径能较快地从问题重新回归到教育实践,提升园本教研的效率,更好更快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路径的灵活性
  从“研”到“行”的路径还具有灵活性,园本教研因其“研”的特性而具备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园本教研回归到教育实践的路径是十分灵活的。如我们在学习《指南》系列活动时,就在教研的过程中不断地更改和调整路径。刚开始,我们通过讲座的方式直接从理论学习出发,在实践中发现教师在学习理论时感到枯燥无趣,于是我们及时调整到实践层面,通过分析案例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分析案例,我们又发现了没有理论支撑的讨论显得特别苍白,于是又根据教研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这样的路径在与教师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地来回调整,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又回到实践中,每一个路径的调整背后都有着深入的思考和敢于尝试的勇气。基于教师实际需求的园本教研,从“研”到“行”的路径是灵活的,正是因为这种灵活的特性,使园本教研极具丰富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的生命成长更加丰富多彩。
  3.路径的实效性
  从“研”到“行”的路径还要注重其实效性,所有路径的产生都应该是基于园本教研效果的真正达成。为了更好地把握好路径的实效性,我们需要把握住一些关键路径,如在美工区的六次教研中的“聚焦问题”就是关键路径,如果缺少这一段关键路径,那么从理论学习直接回归到教育实践,园本教研的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因为“聚焦问题”这一段路径是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让老师们直接地感受到如何用理论来分析教育实践,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找出问题的本质,帮助教师学习深入思考,为后面的教育实践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不同研究内容中,关键路径是不一样的,需要我们在园本教研中多思考,多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关键路径,确保园本教研的实效性。
  园本教研回归教育实践的路径灵活多变,从“研”到“行”之路充满了荆棘与挑战,需要扎根教育实践,更需要理论的引领,需要专业的“研”,更需要扎实的“行”。不管路径如何,在组织园本教研活动时,都应该要牢记园本教研的本质、落脚点和最后的归宿是促进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虞永平.幼儿园教研需要革命性转身[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7(11):52-53.
  李季湄.新时期幼教教研有关问题的思考——在全国“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教研员研修会议上的报告[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7(05):7-11.
  朱家雄.幼儿园园本教研再议[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06):4-6.
  马凯.基于园本教研的新路径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86,85.
  许丽萍.“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的宗旨和流程[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05):39-42.
  王国琴.基于“关键教育事件”开展园本教研的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6(04):19-22.
  华莉霞.从“标准化”到“多元化”——探索园本教研新模式[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1(07):25-26.
  吳振东.课例研究:值得推广的一种园本教研形式[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07):18-20.
  程方生.幼儿园园本教研实践性框架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04):75-77.
其他文献
【摘要】研学课程与劳动教育在问题解决的目标上指向一致。加强研学和劳动教育的统筹设计、整合实施,是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实践的着力点之一。文章在课程统筹设计、整合实施的过程中,从突出学生主体参与,进行多课程联动深度开发研学项目,运用“3阶3 6项”研学旅行活动模式三大方面做出了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研学课程;劳动教育;知行合一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手脑并用的教育,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动脑创新的机会,让学生
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在文化、信息多元并急剧演变的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日益频繁,尤其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如何使学生基于自身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体验,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培养足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社会发展的洪流和冲击中得以发展,成为当前建构综合性课程的重要任务,其中社会课首当其冲,需要对此学科的价值取向进行一定的思考和审视。    一、 对“价值”、“文化
【摘要】学校文化不仅是一所学校历史的积淀,而且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学校教育管理的目的不是建立便于“控制”的规范,更不是为了“造势”或“展示”,其真正价值应该是点燃师生的心灵,促进学校自我发展。学校的办学思想决定办学特色,应在科学管理体系中发展壮大,创建具有示范性的精品学校。  【关键词】体系管理;特色教育;办学思想  学校的生存、发展、壮大以及立足于社会,离不开学校特色建设。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应立
窦桂梅老师《晏子使楚》的课堂实录(《人民教育》2006年2月)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她精巧的课堂设计,还有她丰富广博的知识,以及她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短短的一课在窦老师生动的组织下显得流畅翔实深入,着实让人佩服,正如编辑在刊首的按语所说,“她总能把一篇短小,甚至略嫌寡淡的课文演绎成丰富而生动的课堂故事”窦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围绕教材兜圈子,而是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更为广
《螳螂捕蝉》应该说是一篇老课文,说它老,原因有二,一是这篇文章在教材中已经很有些时候了;二是这篇文章已经被不少老师作为公开课教学过。所以对待它,我并不陌生,但是也一直没有什么更好的处理教学的方法。过去不少教师更多地是把注意力放在“螳螂捕蝉”道理的体悟上,最多再拓展到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上,除此以外好像也没有什么更语文、更有实效的东西。  语文课之所以成为语文课,笔者认为它主要的功用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虽
知识源于人的生活实践,理应回归人的精神生命,但在实际的学校教学实践中,所传授的知识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脱节,远离了学生的精神世界,造成知识意义的丧失。出现这一现象,既有以课程内容为核心的客观上的缺失,也有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观上的缺失。本文分别从教师课堂教学准备策略和教师主教学行为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教师用主观努力去弥补知识意义的客观缺失的一些途径。  一、 知识意义的内涵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
一、目标与内容  1.学习目标  (1)阅读《语文常谈》,学习用提炼关键词、标画关键句、绘制思维导图、做评点标注等方法阅读学术著作,积累学术著作阅读经验。  (2)通过梳理语文知识,使学生掌握介绍事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汉语的前世今生,提高學生对生活中常见的语言表现艺术的敏感度,根植家国情怀。  2.学习内容  (1)阅读与积累:利用假期阅读《语文
【摘要】Scratch从2013年纳入了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为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和编程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Scratch编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如何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是每个任教者都要面对的问题。文章以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青蛙过河”一课来分析如何在Scratch课堂中高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关键词】Scratch;三要素;计算思维;个性化创新  最新的《中小学信
【摘要】情景教学法属于现代化教学方法,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学生创建一个适合的情景,以情景为载体,实现知识的传授。文章对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先阐述了情景教学法的界定与作用,然后分析了情景教学的应用类型,最后结合案例对情景教学法的实际应用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用  基于认知发展理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音乐审美处于初级阶段,换言之
《新大纲》强调:“要鼓励学生写出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那么,怎样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引领他们在思维的天空中飞翔,一直是小语界研究关注的课题浙江省教坛新秀张祖庆老师执教的想象作文《亚马逊河探险记》,在如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其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比较成功的尝试,值得借鉴  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