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必须立足教材,认真研读纲要与教材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由此衍生各式各样的教学主题、教学方法等。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材中的范例具有典型性、概括性的特点,但是由于教材的出现较之时代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尤其对于信息技术这样的前沿科学学科,由此对教材的范例进行深层次研究与开发,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 时钟动画 教材 积极性
“时钟”动画是苏科版教材第8章第2节初识Flash软件这一小节的开篇动画,沿用多年,为了加深学生对时钟动画的印象,让“老坛”能酝酿出“新酒”,我对“时钟”动画做了二次开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融入“美”的意识:更换时钟背景
从技术上来说,时钟动画里主要实现的是元件的旋转,和后面小球运动的位置运动变化相关性不大,甚至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动作变化,前者的“旋转动作”涉及中心点的问题,这是旋转动画不可抛开的知识点,尝试后,发现如果把重心放在这种动画形式上,学生就能够理解沿着中心点做360度旋转的动画,甚至能更改中心点,彻底认识此动画,然而这样的教法,也带来一个问题,弱化了关键帧的作用。为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更换背景这一环节。
(一)弱化旋转及其中心点问题,抓主要矛盾“关键帧”。
为了提供学生兴趣与强化学习关键帧,我设计的第一个活动是更改钟面背景,设计自己钟爱的时钟。在这个任务里,主要考查学生对关键帧的理解情况,以及能否理解“关键帧、空白关键帧”两者的关系。
首先,联系“元件”制作方法,让学生根据学件提示自主新建一个元件,并在其中插入图片,制作一个新的演员,这部分知识也是制作小球运动所必需的一个知识点,既联系了后面的小球动画制作,又是对时钟动画的重构建。
其次,带领学生分析动画中发生变化的演员,确定“钟面”为主要研究对象,锁定其他图层。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对“钟面”的剧本,也就是“钟面”对应的时间轴设计进行重点分析。
学生对关键帧含义有所了解,而后提出后面的灰色区域为第一个关键帧画面的复制,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学习,达成率颇高。
(二)由“背景”引发的时针、分针错位现象。
这是一个自然而然产生的情况,当导入的钟面图片与“小猫时钟”原图大小不一样时,自然需要对时针分针位置进行修改,让它们重新对齐到钟面的中心点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意识到需要对动画进行修改,但是如何改,再次用到关键帧概念,更改这两个元件的起始、终点位置,让他们重合,从而实现旋转运动而不产生位置的变化。
学生通过老师的诱导,结合学件内容,很快就能完成时针、分针变化。一般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接受老师提出的两个关键帧之间旋转动画。
在课堂上还存在一些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制作了多个关键帧之间的变化,这个我将其作为创新点在课堂上加以展示。
课后,对这个“创新”动画我就深入思考过,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做法,从逻辑上来说,多个关键帧,多种动画结合不合时钟运转的实际情况,但是从技术的对比而论,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在关键帧的理解上很到位。
二、理解先行,技术为辅:更改时钟时间
为了深入探讨与学习“位置、旋转”两种不同形式,同种类型的动画,我设计了更改钟面时间的环节,要求学生尝试制作时钟从3点走到6点的动画。
(一)分析先行,找出需变动元件。
和前一个任务一样,学生首先分析哪些演员需要变动,锁定不需变动的元件,根据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能很快判断出来。
其次分析变化的形式,如分针其形式仍然是旋转不变;时针已经不再是旋转动画,需要修改为位置动画,去除旋转动画,学生根据学件提示一步步完成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多数学生均能判断出需要修改旋转动画形式的是“时针”,然而最后出来的动画效果有些出现了移位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任意变形工具,此工具不但能旋转指针指向特定时刻,一不小心还会使得时针的中心点被移位,一旦元件的中心点移动就会带来动画旋转的错误。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在学件中,加入对旋转中心点作用的阐述,同时在分析任务一的时候,着重强调旋转的中心点问题。通过修改课件、学件,学生在中心点上出问题的情况有所减少。少数出现此问题的同学能认识到是中心点位置错误造成的,继而结合学件修改动画。
(二)干扰因素的处理办法。
期间,出现了帧混乱的情况、错误删除元件内容等,这些问题因为比较琐碎,不是一节课能探讨出结论,也不是一节课学生能感悟出来的,只要不涉及关键帧及补间,我就采取删除多余错误帧的方式,帮助学生剔除干扰因素。
三、深化逻辑思维,拓宽视野:模拟真实情境
在评价这个动画的时候,提出动画的逻辑性,让学生思考实际情况。在生活中,分针走一圈的同时时针走一格,如何修改動画呢?抛出问题,给学生足够的辅助资源,让学有余地的学生发挥能力,积极探索未知领域。
关键词: 时钟动画 教材 积极性
“时钟”动画是苏科版教材第8章第2节初识Flash软件这一小节的开篇动画,沿用多年,为了加深学生对时钟动画的印象,让“老坛”能酝酿出“新酒”,我对“时钟”动画做了二次开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融入“美”的意识:更换时钟背景
从技术上来说,时钟动画里主要实现的是元件的旋转,和后面小球运动的位置运动变化相关性不大,甚至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动作变化,前者的“旋转动作”涉及中心点的问题,这是旋转动画不可抛开的知识点,尝试后,发现如果把重心放在这种动画形式上,学生就能够理解沿着中心点做360度旋转的动画,甚至能更改中心点,彻底认识此动画,然而这样的教法,也带来一个问题,弱化了关键帧的作用。为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更换背景这一环节。
(一)弱化旋转及其中心点问题,抓主要矛盾“关键帧”。
为了提供学生兴趣与强化学习关键帧,我设计的第一个活动是更改钟面背景,设计自己钟爱的时钟。在这个任务里,主要考查学生对关键帧的理解情况,以及能否理解“关键帧、空白关键帧”两者的关系。
首先,联系“元件”制作方法,让学生根据学件提示自主新建一个元件,并在其中插入图片,制作一个新的演员,这部分知识也是制作小球运动所必需的一个知识点,既联系了后面的小球动画制作,又是对时钟动画的重构建。
其次,带领学生分析动画中发生变化的演员,确定“钟面”为主要研究对象,锁定其他图层。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对“钟面”的剧本,也就是“钟面”对应的时间轴设计进行重点分析。
学生对关键帧含义有所了解,而后提出后面的灰色区域为第一个关键帧画面的复制,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学习,达成率颇高。
(二)由“背景”引发的时针、分针错位现象。
这是一个自然而然产生的情况,当导入的钟面图片与“小猫时钟”原图大小不一样时,自然需要对时针分针位置进行修改,让它们重新对齐到钟面的中心点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意识到需要对动画进行修改,但是如何改,再次用到关键帧概念,更改这两个元件的起始、终点位置,让他们重合,从而实现旋转运动而不产生位置的变化。
学生通过老师的诱导,结合学件内容,很快就能完成时针、分针变化。一般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接受老师提出的两个关键帧之间旋转动画。
在课堂上还存在一些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制作了多个关键帧之间的变化,这个我将其作为创新点在课堂上加以展示。
课后,对这个“创新”动画我就深入思考过,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做法,从逻辑上来说,多个关键帧,多种动画结合不合时钟运转的实际情况,但是从技术的对比而论,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在关键帧的理解上很到位。
二、理解先行,技术为辅:更改时钟时间
为了深入探讨与学习“位置、旋转”两种不同形式,同种类型的动画,我设计了更改钟面时间的环节,要求学生尝试制作时钟从3点走到6点的动画。
(一)分析先行,找出需变动元件。
和前一个任务一样,学生首先分析哪些演员需要变动,锁定不需变动的元件,根据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能很快判断出来。
其次分析变化的形式,如分针其形式仍然是旋转不变;时针已经不再是旋转动画,需要修改为位置动画,去除旋转动画,学生根据学件提示一步步完成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多数学生均能判断出需要修改旋转动画形式的是“时针”,然而最后出来的动画效果有些出现了移位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任意变形工具,此工具不但能旋转指针指向特定时刻,一不小心还会使得时针的中心点被移位,一旦元件的中心点移动就会带来动画旋转的错误。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在学件中,加入对旋转中心点作用的阐述,同时在分析任务一的时候,着重强调旋转的中心点问题。通过修改课件、学件,学生在中心点上出问题的情况有所减少。少数出现此问题的同学能认识到是中心点位置错误造成的,继而结合学件修改动画。
(二)干扰因素的处理办法。
期间,出现了帧混乱的情况、错误删除元件内容等,这些问题因为比较琐碎,不是一节课能探讨出结论,也不是一节课学生能感悟出来的,只要不涉及关键帧及补间,我就采取删除多余错误帧的方式,帮助学生剔除干扰因素。
三、深化逻辑思维,拓宽视野:模拟真实情境
在评价这个动画的时候,提出动画的逻辑性,让学生思考实际情况。在生活中,分针走一圈的同时时针走一格,如何修改動画呢?抛出问题,给学生足够的辅助资源,让学有余地的学生发挥能力,积极探索未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