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化学是培养普通高中学生理性思维和科学发展素质的基本学科之一,在高中阶段需要引起教师的教学关注。尤其是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中教师必须要本着学生综合发展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这就需要化学教师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坚持教学改革,坚持打造高效的课堂环境,让教学课堂沿着既定的教学方向发展。基于此,文章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了构建高效高中化学课堂的基本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策略;以生为本
一、 引言
化学是高中生的基础性科目,其学科内容复杂多样,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学生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要想实现高效的化学课堂,需要教师下一定的教学功夫。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比如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形式单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教学的形式比较保守,无法准时突出学生的学习地位等,这些教学形式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阻碍了高中生化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为此,高中化学教师要改善传统的教学形式,让高中化学课堂绽放更好的光彩,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
二、 结合生活案例,导入教学内容
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当前很多高中生在学习中存在一种普遍的心理,认为高中化学无用,并且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关联不大。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常常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教,学生在课堂进行机械记忆,学生在课下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而学生所学的任何一科知识都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牵连,只要教师善于用心,善于为学生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并让学生有自己探索的空间,那么,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加突出,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自然很快掌握。
例如,在讲述“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质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常见的生活场景进行积极的思考:同学们,在逛商场的时候,你们能够很快找到要买的物品,是因为什么?假如你是商场的一个经理,在商品正式出售之前,你会让员工怎么进行物品整理呢?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遇到过这样的场景,这个问题让学生突然陷入了深思。这时,教师可以继续导出这节课的内容,并让学生懂得高中化学中的元素也需要进行相关的分类,并给学生出示一些具体的化学物质,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分类操作。通过结合实际生活而教学,不仅让学生认识了化学与我们实际生活的关联性,还帮助学生解决了生活常见的疑惑,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 信息技术渗透,解决重点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新鲜的事情,高中化学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有传统黑板所不具备的优势。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平时无法讲解清楚的知识,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口头传授单一形式,将枯燥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方式给学生传达出一定立体感的知识;甚至在一些抽象难懂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出动态的实验画面,让学生对化学物质形成过程有清晰的认知。为此,高中化学教师要进行教学技术的创新,在需要的时候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讲述化学能与电能中的原电池原理知识点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直接采用灌输的教学形式,并不给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验演示,导致本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很大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却不浓,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比较低。而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化学教师应注重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出发,让学生从立体和形象的角度对知识进行理解,最终让学生透过具体的形象掌握实际的知识。具体而言,化学教师可以通过电子大屏幕和模拟动画反应效果,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电子从原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后的发现结果。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被激发出来,他们的说法基本一致,可以看出,他们对这部分的知识基本理解透彻。只有学生理解了知识点,才能更加稳固地掌握相关知识,教学任务才算高效完成。
四、 有效激发合作,教师指导为辅
在传统的教学认知里,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在课堂进行大量的死记硬背,让学生进行一番知识的整理与背诵,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知识记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加牢固。其实,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对立的,教师不仅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还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师生关系的发展不平衡,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化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自身存在的学习地位,要让学生的学习主权得到释放。我们不要把整节课的时间都握在自己手里,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发挥自身思维的机会,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学习思考和交流,而教师也要与学生形成适当的互动,让学生进行交流的同時,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辅导。而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显然是很好的教学形式之一,实现合作学习,需要化学教师把课堂的一部分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将学生按人数和学习综合表现等进行小组划分,然后给学生出一定的化学问题让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合作的形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促进课堂高效的形成。
例如,在“硫及其化合物”章节中,在讲授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教师首先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溶有二氧化硫的试管内,之后请各组学生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各组学生此时发现溶液颜色变为了红色,教师首先提问:为什么溶液颜色变红了呢?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结合所学的知识和所见的化学现象进行问题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穿梭,并对他们的交流问题进行适当的指导。在交流的最后,化学教师可以就此总结一下:二氧化硫除了能溶于水,而且还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并在进行总结后,教师再将水与二氧化硫产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写出来,让学生思考是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此,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化学中的基本现象和规律,自然可以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 五、 学习练习融合,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繁杂,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单独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能记忆的知识自然不会太牢固;同时化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中涉及的概念、化学元素关系错综复杂,需要学生在平时多研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化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教学形式的调整。具体而言,化学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训练一体化的形式,以题带点,在概念讲述中穿插习题,在重点知识处给学生一定的习题呈现等,让学生边听边做习题,边学新的知识,边进行知识的理解。如此,在学习与练习的融合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还可以巩固当天所学内容,最终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述“盐类的水解”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温故而知新的方式,先给学生出示一些探索性的话题,比如将Al2(SO4)3、NH4Cl、NaCl、KNO3、CH3COONa、Na2CO3等几种溶液呈现,然后让学生判断溶液的酸碱度。接着引出pH试纸的应用方法,并让学生应用试纸进行相关的测验和总结,让他们说出这些溶液的酸碱度。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相关的操作,学生发现盐溶液不一定都显中性,也有呈酸性或碱性的,而且酸性或碱性的强弱也不相同。之后,化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现进行重点讲解,并在其后为学生出示一定的习题。比如可以出示下列习题:(1)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不会发生水解的是(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策略;以生为本
一、 引言
化学是高中生的基础性科目,其学科内容复杂多样,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学生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要想实现高效的化学课堂,需要教师下一定的教学功夫。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比如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形式单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教学的形式比较保守,无法准时突出学生的学习地位等,这些教学形式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阻碍了高中生化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为此,高中化学教师要改善传统的教学形式,让高中化学课堂绽放更好的光彩,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
二、 结合生活案例,导入教学内容
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当前很多高中生在学习中存在一种普遍的心理,认为高中化学无用,并且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关联不大。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常常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教,学生在课堂进行机械记忆,学生在课下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而学生所学的任何一科知识都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牵连,只要教师善于用心,善于为学生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并让学生有自己探索的空间,那么,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加突出,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自然很快掌握。
例如,在讲述“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质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常见的生活场景进行积极的思考:同学们,在逛商场的时候,你们能够很快找到要买的物品,是因为什么?假如你是商场的一个经理,在商品正式出售之前,你会让员工怎么进行物品整理呢?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遇到过这样的场景,这个问题让学生突然陷入了深思。这时,教师可以继续导出这节课的内容,并让学生懂得高中化学中的元素也需要进行相关的分类,并给学生出示一些具体的化学物质,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分类操作。通过结合实际生活而教学,不仅让学生认识了化学与我们实际生活的关联性,还帮助学生解决了生活常见的疑惑,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 信息技术渗透,解决重点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新鲜的事情,高中化学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有传统黑板所不具备的优势。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平时无法讲解清楚的知识,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口头传授单一形式,将枯燥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方式给学生传达出一定立体感的知识;甚至在一些抽象难懂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出动态的实验画面,让学生对化学物质形成过程有清晰的认知。为此,高中化学教师要进行教学技术的创新,在需要的时候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讲述化学能与电能中的原电池原理知识点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直接采用灌输的教学形式,并不给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验演示,导致本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很大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却不浓,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比较低。而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化学教师应注重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出发,让学生从立体和形象的角度对知识进行理解,最终让学生透过具体的形象掌握实际的知识。具体而言,化学教师可以通过电子大屏幕和模拟动画反应效果,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电子从原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后的发现结果。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被激发出来,他们的说法基本一致,可以看出,他们对这部分的知识基本理解透彻。只有学生理解了知识点,才能更加稳固地掌握相关知识,教学任务才算高效完成。
四、 有效激发合作,教师指导为辅
在传统的教学认知里,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在课堂进行大量的死记硬背,让学生进行一番知识的整理与背诵,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知识记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加牢固。其实,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对立的,教师不仅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还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师生关系的发展不平衡,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化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自身存在的学习地位,要让学生的学习主权得到释放。我们不要把整节课的时间都握在自己手里,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发挥自身思维的机会,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学习思考和交流,而教师也要与学生形成适当的互动,让学生进行交流的同時,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辅导。而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显然是很好的教学形式之一,实现合作学习,需要化学教师把课堂的一部分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将学生按人数和学习综合表现等进行小组划分,然后给学生出一定的化学问题让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合作的形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促进课堂高效的形成。
例如,在“硫及其化合物”章节中,在讲授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教师首先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溶有二氧化硫的试管内,之后请各组学生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各组学生此时发现溶液颜色变为了红色,教师首先提问:为什么溶液颜色变红了呢?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结合所学的知识和所见的化学现象进行问题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穿梭,并对他们的交流问题进行适当的指导。在交流的最后,化学教师可以就此总结一下:二氧化硫除了能溶于水,而且还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并在进行总结后,教师再将水与二氧化硫产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写出来,让学生思考是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此,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化学中的基本现象和规律,自然可以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 五、 学习练习融合,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繁杂,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单独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能记忆的知识自然不会太牢固;同时化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中涉及的概念、化学元素关系错综复杂,需要学生在平时多研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化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教学形式的调整。具体而言,化学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训练一体化的形式,以题带点,在概念讲述中穿插习题,在重点知识处给学生一定的习题呈现等,让学生边听边做习题,边学新的知识,边进行知识的理解。如此,在学习与练习的融合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还可以巩固当天所学内容,最终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述“盐类的水解”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温故而知新的方式,先给学生出示一些探索性的话题,比如将Al2(SO4)3、NH4Cl、NaCl、KNO3、CH3COONa、Na2CO3等几种溶液呈现,然后让学生判断溶液的酸碱度。接着引出pH试纸的应用方法,并让学生应用试纸进行相关的测验和总结,让他们说出这些溶液的酸碱度。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相关的操作,学生发现盐溶液不一定都显中性,也有呈酸性或碱性的,而且酸性或碱性的强弱也不相同。之后,化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现进行重点讲解,并在其后为学生出示一定的习题。比如可以出示下列习题:(1)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不会发生水解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