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美國女画家GEORGIA O’KEEFEE的作品为灵感,在寂静的荒原,简约的时装上盛放着大朵艳丽的花,刚柔相济的女性力量在大自然中显得瑜伽夺目。
其他文献
什么是“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从2011年6月份开始,湖北省教育厅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课内比教学”活动即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通过考察教师在常态教学环境中的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基本教学技能,综合学生成绩和专家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比教师的专业素质。“课外访万家”活动即全省中小学的校领导访教师、教师访学生,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全部参
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品德老师开始重视课前调查。的确,有效的课前调查能让品德教学演绎更多精彩。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交流一下课前调查的资料时,经常发现学生在收集、处理资料的过程中总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说忘了,对品德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置之不理”;有的抱着“随便应付”的态度,所提供的东西只是应付地随意写几个字;还有的直接把收集到的资料长篇大论地读一遍,不加挑选,没有重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教材设计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活动情境——主题图,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探究的欲望。然而,用“主题图”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也会使学生和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而一些静态的主题情境又难以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有效使用主题图呢?本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生活社会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所以,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巧妙使用是我研究的重点,把教学与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相结合,使美术创作从生活中来,这样学生会带着兴趣走进课堂;让美术作品应用到生活中去,学生就会将所学知识美化生活,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所谓废旧材料是指每个家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减负增效”,可现实却是老师除了备课、上课还要批改大量的作业;学生除了听课、上课还要写大量的作业。如何有效协调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巩固几个阶段性练习,让老师和学生从作业中解脱出来,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又能使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的继续探究的欲望得以实现,能有层次有阶段性地学习,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呢? 一、变枯燥的抄写为趣味练习 因为
S镇位于大别山区,人口约6万人,共17个自然村。其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经济非常落后。村民田地少,且靠天吃饭,收入多来自外出务工。20~45岁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近几年来夫妻双双出去打工的家庭越来越多,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孩子。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给新课程实施带来许多困难。 一、S镇小学的现状及新课程实施面临的困境 S镇的义务教育已实行全部免费。2005年,中央和地方加大了“两免一补”(免杂费
古语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沉寂的状态进入活跃状态。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如何回答问题,而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敢问”,培养学生“乐问”,教会学生“善问”,是本文讨论的话题。 一、营适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束缚,拉开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以至于学生怕问,不敢问。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前
案例背景 跳跃是人体基本活动技能之一,是锻炼身体的重点教材。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的跳跃练习,技术比较简单,通过教学,学生不断体验,最终学生学会单脚或双脚跳,向高处或远处跃起,逐步提高跳跃能力,发展学生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他们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本节课始终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课程基本理念,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践与创新,发展学生的个性
师:谁能口算得数?(师依次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的部分算式卡片,贴在黑板上。)8 7、9 2、7 6、6 8、9 6、5 8、9 7、8 4、7 5、6 7、9 3、8 9、9 5、8 8、7 9、5 6、4 7……2 9 生:分别口算出每题得数。 师:谁能把上面的算式分分类?(4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1:把得数相等的算式放在一起。 生2:按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5加几……2加几来
语文是教学生如何运用语言的一门学科,而造句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语言训练形式,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项有效的途径。一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欠缺,在课堂上占据一席之地的造句训练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课堂上,学生人云亦云,泛泛而谈的现象比比皆是,试问:我们的造句训练有效吗?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课文中适合学生说话造句的词语,还要明确造句最终要达到怎样的水平,并运用适当的指导方法,才能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