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风露藕花香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0年4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本文详细记录了自己参加比赛的过程及课堂教学的实况,并对教学过程作了全面的反思。
  【关键词】语文教师 基本功 教学竞赛
  
  2010年4月15~20日全国中语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中外语学校举办“首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我有幸作为广西的参赛选手参加了这次大赛,整个参赛的感悟我用宋代诗人黄庚的一句诗a来形容:“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15日,参赛顺序抽签,我抽到的是第16号。17日早上7时抽课题,我抽到的课题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这个题目是让我意想不到的。写作,而且是说明文的写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一、悠然的课前备课
  抽到课题以后有的选手就开始埋头潜心备课了,而我却依然悠然地参加开幕式,我来到双流棠中外语学校的校园转了一圈儿,目的是看看校园里边有没有什么资源可以挖掘,经过一番观察,有这么一些事物闪现在我的头脑里边,学校礼堂门口的浮雕,正门向前有个类似金字塔的建筑,还有我们所住宾馆附近的棠湖公园。我想语文课如果只有闭门造车,那样的语文课一定是灰色的,而不是有色彩的,有色彩的语文一定是灵动的,富于生活化的。我所备的是当地当时的语文资源,至于是否能用于课堂那还需要与教材整合。
  下午就开始有选手正式上课了,我依然去听课,有的选手去听课主要的目的是听评委的点评,琢磨评委的喜好,然后整改自己的设计。而我去听课,最想听的是学生,听学生的思维,感受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听了《囚绿记》《雷雨》《小狗包弟》《祝福》四节课,通过课堂我发现学生的感悟能力比较强,表达能力也很好,所以从思维到表达这个过程来看,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是很不错的。最后是吉林的教研员张玉新老师评课,课评得很精彩,张老师从多媒体的使用、板书设计等角度谈了对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处理。
  晚上开始备课,这时所备就是将白天之所见所思与教材进行整合。《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一课是人教版教材的口语交际与写作板块的第四单元,第三单元是《有条理的说明事物》,准确、平实、有条理的说明事物这是基础,进而才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教材的资源有使说明文生动形象的三种方法:
  1.内容上穿插传说、趣闻;
  2.表达方式上,适当运用描写;
  3.语言上,巧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然后就是用初中学过的说明文来举例说明,之后就是练习,还有范文示例。
  可供整合的资源不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资源也不多,因此没有课程资源整合的意识是不行的,于是上网搜索了一些资料,确定下基本的思路。
  作为写作课,没有写作实践是不行的,因此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学完了相关的写作方法之后,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在写作实践中老师主要要做的是对于学生写作的指导、点拨、纠偏等工作,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推进作文的修改。我一直认为作文修改应当成为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突破策略、资源整合等几个方面的确定,最终将这节课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第一,以介绍柳州为导入,而且使用两种方法介绍,一是“柳州,位于广西中北部,全市辖6县4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2万。”这样列数字的方法;二是介绍人文景观,引入柳宗元和刘三姐,文字还引用了民间歌谣和传说。这样导入的目的,一是与学生进行一个自然的课堂交流,二是通过两种方法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跌宕反差,初步感受生动形象的说明文。
  第二,切入本课重点,怎样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方法是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方法,举所学说明文说明这些方法的运用。之后稍作拓展,让学生再找一些使说明文生动形象的其他方法。
  第三,运用方法开始写作实践,作课堂片段作文。我设计的题目是两个,“从某一个角度介绍你的家乡”“从某一个角度介绍你喜欢的花”,选择这两个题目是经过一番思考的,要考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写,有东西写,还要考虑到能够很好地训练我们刚刚所讲的写作方法,家乡可以引诗文、典故、传说等,而花则能激发描写、修辞的欲望。另外“介绍你的家乡”一题与我前面的导入有所照应,也是与学生的一种无形的课堂交流。
  第四,进行展示、自评、互评对作文进行修改。
  二、原生态的课堂
  按照大赛的细则,参赛选手只能提前15分钟与学生见面,这就考验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了。我的课是19日下午第一节课,我与学生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我的民主课堂氛围,让他们敢说,敢提问题。
  师生相互问好之后,真正的课堂就开始了。设计的导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幻灯片演示第一段介绍柳州的文字,学生感到很惊讶,觉得没有得到想要的信息。当介绍了柳州与柳宗元、刘三姐的关系时,学生若有所得,马上感知到即使是说明性的文字也是可以写得灵动一些的。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这应是教学遵循的一条规律。
  接下来马上进入重点,就是怎样使说明文生动形象,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写作方法。我给了学生一些时间来阅读思考,这也是课堂教学的一条规律,如果老师只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拖着学生走,是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的。让学生有思维的空间,有自己的思考。如果这个环节不给学生思考就提问,估计学生就照本宣科了,但是学生似乎不满足于教材所给的方法,回答都是自己的思考。一位女同学说:“说明文要写得生动形象就必须有条理、有顺序。”这是一个课堂生成的重要契机。因为我们这节课讲生动形象,但是说明文写作的基本的东西就讲不到了,这位学生的回答是不对的,但是却是可贵的,因为她说出了这节课存在的一个前提,因此我抓住时机提出,把说明文写得生动形象的前提是把说明文写得准确、有条理、有顺序,并赞许她所说的价值,但是指出这样并不能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经过学生的回答基本能将方法归纳出来,于是出示幻灯片,我将引用典故、诗词补充进教材的第一点。
  下一步就让学生找例子印证这些写作方法,学生举了《神奇的极光》,一位男生说,“当读到《神奇的极光》的开头引用的传说,以为不是说明文,翻到目录才知道是说明文单元。”我与他打趣说:“说明文写到了最高境界就不像说明文了!”有同学举《南州六月荔枝丹》说明引用诗句和修辞的运用。有位同学却举了《荷塘月色》来说明描写和比喻的运用,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契机,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散文与说明文的生动形象有什么区别,这又是一个经典的课堂生成,学生思考交流,于是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认为散文主要是抒发情感,而说明文主要要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功用等,因此生动形象的目的是不同的。
  学生还说了一些自己思考的方法,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我再举了另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说明事物人格化,比如自述式、对话式的写法。另一种是我上课之前临时想到的,就是用诗歌式的写法,这一方法为的是激活课堂,培养素养,另一方面也是用诵读来感染学生。我在课堂上诵读了一首写钠与水反应的诗歌《钠之舞》:
  “都说金属比水重,
  我偏要在水上舞动。
  瞬间灰姑娘换上了银色的舞衣,
  轻声吟唱,凌波微步,
  释放出随风而舞的精灵,
  甚至还有激情的火焰!
  谁知,我最后的欢畅,
  却留下鲜红的涟漪与几许惆怅。”
  诵读结束之时,学生纷纷鼓掌喝彩。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学生写作,要求写一个150字左右的片段,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写家乡,有的同学写花运用了自述式,有的运用了修辞手法。我给了学生比较充分的写作时间,据评委苏盛葵老师计时大约使用了13分钟。
  最后是展示交流。一位男同学写海棠花,他展示完作品之后,我让他自己说明自己的写作思路,进行自评。他反思说自己从形、色等方面说明,引用了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另一位女同学也是写花,她则主要运用了传说。我请同学来评价她的作品,评价的同学说,引用的传说似乎有些生硬,为了引用而引用,而没有说明花的某种特征。我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再次强调说明文的生动形象的作用和前提。
  钟声响起,课堂结束,遗憾的是没能充分地展开自评、互评的修改过程,没能展示老师的下水作文。不过我想,我的课堂是真实的,也能抓住课堂生成,也是基本有效的。
  三、回味
  海南省教研员苏盛葵老师作为评委代表对19日下午的课进行了点评,在评课中,苏老师肯定了我的设计的合理性,肯定了两种写作方法的拓展,认为课堂是原生态的、真实的,也是有效的。
  赛课已经结束,我获得了二等奖,我想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自己在实践中感悟,通过反思和积淀,提升教学艺术,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下学生学业压力大,语文课堂流于传统,学生沉默以对,文章就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浅谈了课堂教学激励学习兴趣的一些心得。  【关键词】流行语 创新 拓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课程内容和安排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课程量加大,时间紧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多老师都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学生上课不到20分钟,有的就开始“叛变”,东倒西歪的,看课外书的,搞小动作的,甚至窃窃私语的,甚至练
【摘要】当我们在更大的背景下观照阅读教学时,国际上通行的PISA阅读评价体系以及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阅读教学内容当更加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质;同时阅读教学评价体系也当作出相应的改革,借鉴吸收国际流行的评价体系中的合理因子,以科学的评价更好地引导我们的阅读教学。总之,新语文的阅读教学必将走“大阅读”之路。  【关键词】大阅读 阅读教学 新语文
【摘 要】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兴趣调“动”、疑问推“动”、情境促“动”、激情感“动”、评价激“动”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的五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 课堂气氛 学习效率    高中语文课堂上,学生不像小学、初中那样活跃了,大多表现得很矜持,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影响学习效率。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呢?笔者尝试下列五种方法,颇有
【摘要】目前中学生缺少写作素材,对身边可资写作的素材不会选择与运用,导致写作捉襟见肘,作文“无米下锅”。本文试图对作文素材的类型,以及写作素材的积累、选择、运用,进行探讨,指导学生将有限的材料在作文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关键词】写作 素材 选择 运用    2008年《人民教育》第5期刊登王栋生老师的文章,它以江苏04年以来的作文试题作为调侃对象,披露中学写作教学的窘况。这让我们想到了一个作文教
【摘 要】 人们追求完美,但完美的内涵,却是残缺,因为残缺,生命才会沿着追求的轨道延伸。本文对文学作品中的“缺陷美”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完美 残缺 文学审美    除了残缺美,我相信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一种美能说出它诞生的具体年代。在无数人的心目中,公元1820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虽然不能准确地说出具体的某一天,但就是在那一年的米洛斯岛上,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带着“庄严的妩媚”和震
会议特稿  编者按:2019年11月25日,GES 2019未来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腾讯、全球硅谷投资公司(GSV)、新东方、好未来联合主办,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提供学术合作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作为特邀合作伙伴参与。大会以“学无止境·教育为公”为主题,以“面向共同未来的探索”“教育与科技”“学校与社会”“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摘 要】为了实现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制订了新的教学要求。这就意味着中学教育也必须随之作出积极的调整:一方面,追求应试教育的世俗价值观是合情的;另一方面,讲求素质的理想教育观又是合理的。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成为了教师必须解决的首要课题。笔者认为只有成为了一名合情合理的语文教师,才能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实行应试教育的教学,让学生既能平稳地挤过高考的独木桥又能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
【摘要】以《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看万世师表孔子的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守正不阿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教师人格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的宣言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当前要解决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们也不妨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获得新的启示。孔子的教学思想
【摘 要】命意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常用题型,在这类作文的写作过程中,文章的构思十分关键,对此笔者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在构思时一定要紧扣题意,做到文章内容与文题的契合。  【关键词】高考语文 命意作文 构思 扣题     命意材料作文是近年来讨论得比较多的一类作文命题类型,高考全国卷已经连续多年从这方面进行命题,估计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还会继续进行考查。很多考生也感到写这类的作文不好把握,常
【摘 要】个性化阅读不仅是新时代要求下学生自身成长的必然需要,也是新理念下阅读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个性化阅读要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个性精神 主动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不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