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的真与伪等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efeng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总是与效益相连的。没有课堂管理就没有课堂的有效,有效性教学也就无从谈起。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我们的课堂管理充斥着伪管理。之所以是“伪”,是因为没有触及到课堂的内涵和本质。
  要孩子手伏在桌子上,或别在背后,认真听讲;对那些插嘴者无端训斥;要求孩子整齐划一地听课、训练;在学案盛行的时代,用一张“试卷”规范课堂秩序:比这个稍微高明一点的是对课堂结构进行划分,规定学生要自学多少分钟,教师只能讲几分钟,然后通过训练来检测所学内容……我不明白这样的教学管理还要盛行多久,更不明白这样的课堂管理还要自以为是到什么时候。
  只要有师生的地方,就存在课堂;只要有课堂,就必然存在管理。但这个管,不是老师管学生,这个理不是学生被老师理成老师期待的样子。而是在师生存在的时空中,教师和学生分别生长出什么新思想、新思路、新思维。没有想法,就不会有办法,就更不会去想方设法。我一直企盼一种新的课堂,它不是靠师道尊严,不是靠威逼剩诱,不是教师至上,而是靠的是情感,靠的是思维,靠的是问题。只有情感的吸引、思维的启发、问题的导向才真正能够使学生和老师一起在课堂上创造。
  
  向课堂的伪管理开刀! 洪劬颉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管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新问题。那就是当我们把一些新的理念介入课堂中的时候,我们的教师能否真正领会其內涵,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外在的形式。下面是笔者对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伪管理现象的粗浅的思考。
  
  伪管理之一:热闹背后的不作为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许多教师对这一学习方式的理解是片面的,认为只要学生动起来的课堂就是好课堂,于是,遇到任何问题都要让学生“探究”一番。而在讨论探究过程中,教师缺少必要的指导。片面追求学生的“动”。缺少了约束的“动”,也许热闹是热闹了,但热闹的背后,是学生讨论探究的无序性,是教师教学管理的不作为。对于学生讨论的结果,因为教师缺少前期的深入思考,往往提不出指导性意见,最后当学生提出一些超出教师预设性的问题时。有的教师只能含糊其辞,不置可否。这样一来,学生的“探究”就毫无成效,也就没有任何价值可言。而得不到探究成果也会让学生缺少成就感,最终失去探究学习的热情。
  
  伪管理之二:小组合作背后的两极分化
  现在不少课堂教学倡导小组学习,提出变课堂为学堂的理念,这个想法是很好的,但有一种现象需要我们特别注意,那就是一个小组中总会有一两个思维比较活跃的同学,这些同学有着较强的表现欲,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这是值得肯定的,而我们老师也乐于看到有这样的同学来达成教学目标,于是一节课上这些同学频频作为小组代表发言。久而久之,小组内其他同学就会产生依赖性,任何问题都不能主动参与,因为有这样的小组“发言人”存在,他们就无需担心老师的提问。长此以往,就难免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少数同学的学习能力得以迅速提升;另一方面,更多的同学因得不到切实的锻炼而止步不前。
  所以,如何让学生的合作真正发挥集体的智慧,既能调动小组“发言人”的积极性,又能促进整个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彼此之间能够取长补短,是需要我们教师发挥课堂管理职能的关键所在。
  
  伪管理之三:在“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背后的机械与教条
  课堂教学要追求效益,“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这是必须的。但是何为“效益”?有些老师单纯地将其理解为一节课完成了多少内容,体现出几个环节,是否做到讲练测环环相扣。尤其在一些观摩课上,许多教师非常注重课堂内容的丰富、环节的齐全,唯恐有所缺漏。其实,对于新授课而言,学生课前预习纵然再充分,也是存在许多知识盲点的,要求一节课完全解决是不现实的,我们所要追求的是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而不能要求将其在课上完全解决。“狂轰滥炸”的结果是一堂课做成了夹生饭,留下了许多后遗症。
  特别对于理科类学科而言,将新授课与习题课糅在一起体现的不是效益的最大化,而是做了无用功。而对于语文这一类的学科,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与文本的对话存在许多不可预设的地方,需要教师机动灵活的调整。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如果教师将授课进行得过于机械,完全按程式进行,不敢越雷池一步,往往会错过许多精彩。一节课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点,学生做了几道题,而在于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了多少。
  
  伪管理之四:功利化背后的“道”的缺失
  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韩愈更是提出了文以载道的主张,时至今日,在高考这根指挥棒挥舞之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却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了,仅关注于文章的结构章法、文笔语言、表达技巧,而忽视了文章的“道”。尤其在一些练习中,面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许多教师完全成为了“标准答案”的捍卫者,仅仅满足于将结果告诉学生,再优美的文章也只是回归到了方法技巧上。这是语文教师的悲哀!
  
  伪管理之五:多媒体应用背后的个性化教学缺失
  现代化的教学,多媒体的应用,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更生动、更直观的教学情境,使课堂视野开阔起来。然而,与之相伴而生的是我们教师对多媒体的依赖,主动地被多媒体牵着走,一切都按照预设程序来进行。教学时考虑最多的不是如何与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而是如何让学生朝着自己既定生成的结果上去靠,一旦学生与所设定的答案有所偏差,就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去换个说法,如果学生说到了设定的答案上,似乎就完成了任务,然后再奔向下一个目标。久而久之,就完全被多媒体束缚住了手脚。
  另外就是许多老师过多强调多媒体带给学生的视觉效果、感性认识。有一位老师讲授《斑纹》一课,在课上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斑纹的图片,让大家领略了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如果是一节针对小学生的科普课,倒也未尝不可,然而,对于高中语文文本研习来说,实在是太肤浅了,其中人文性的阐释、哲理性的思考是远远不够的。
  至于在理科类学科中,也许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将教师从粉笔灰中解脱出来,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每一个符号的使用,每一道辅助线的添加,每一步过程的转换都体现着教师思路的变化。当轻敲几下键盘,一个演算过程就全部呈现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是否多了几分迷茫,少了几分豁然开朗的愉悦?
  于是,当越来越精美的课件充斥课堂的时候。恰恰是课堂阵地丢失、个性化教学缺失的时候。
其他文献
[摘 要] 某位数学大师语,“不善于归纳总结的课堂是‘形散且神散’的课堂,善于归纳总结的数学课堂是‘虽形散,但神不散’的课堂”. 由此可见,一堂好的数学课缺少不了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进行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总结. 只有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有深度、有潜力的课堂.  [关键词] 归纳总结;落实双基;坐标求法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求符合一定条件点的坐标”这一知识方法既是初中阶段研究函数的基础,也是高中
洪泽县第二中学,我十年来曾多次与它相遇,也曾侧面感受过它发展中的无奈、艰难与欣慰。我支持它就以“第二中学”为课题,进行些实实在在的探索。它是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合作研究基地中唯一的“第二中学”。它不像有些显赫的名校,总让我有一种陌生的距离感,它让我有关基础教育的一些粗浅文字,获得了些隐隐约约的回应。每每与贝校长或长或短的晤面,他的一些真诚朴素的想法,想法中自然流淌着的教育智慧,他的骨子里坚
【设计理念】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有学习的本能,这是一种生物学特性。这就可以说,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自己能学习。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我们要努力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儿童真正的学习场。  1.让儿童在课堂上活动。  《可能性》是需要安排学生活动的一种教学内容。我们首先就要为学生设计相应的课堂活动,而不是一味采用讲授或示范的教法。其次,要设计有价值的活动,活动的价值体现在能否完成教
【摘 要】“行政班 走班”的教育改革探索是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创举,学校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仍然实行行政班教学的基础上,社团、校本课程则实施走班教学。在课程资源和配套设施上,每个教室都为学生配备橱柜;在教学管理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把“泰微课”资源充分应用到教学中;在管理考核上,学校建立巡课管理制度、教学班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进行监督检查。“行政班 走班”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意
笔者于2005年7月参加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英语骨干教师“培训者培训”项目,赴英国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国际语言中心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修学培训。杜伦大学提供的“教师发展课程(Teachers Development Course)”使我在语言水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收益颇多,在十多所公立、私立中小学的现场参观、课堂观摩及参与的知识讲座等也让我对英国的基础教育有了更为直观
【摘 要】苏教版小学语文中选取了《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少年王冕》两篇“教会孩子正确面对缺点和困难”这类母爱的文章。这两篇文章的母爱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美,但也存在“过分完美、脱离学生的生活、成人化倾向较浓”的问题。其实,母爱应多给孩子们坚强后盾似的平凡感动。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母爱解读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秉承语文“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
主持人语  当下,绘本正日益成为小学师生教与学的重要资源。站在课堂,手捧绘本,师生会有怎样的绘本阅读体验?英语阅读素养又何以在课堂生根、生长?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不仅是阅读教学改进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小学英语课程品质的重要途径。南京市的英语教研团队以课题“小学英语‘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研究”为引领,以自主创编的小学英语系列绘本为载体,努力提升小学英语课程品质和学生的阅读素养。课题组设
【摘 要】新时期,教师应建构共同的教育信仰——“学校:一个师生共同学习的地方”,这是教育变革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诉求,是师生成长的企盼。建立这一教育信仰的策略是:认真学习经典,全面架构教育,积极实践信仰,努力反思实践。  【关键词】教师;教育信仰;学校;共同学习;地方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7-0018-03  【作者简介】李建成,江
摘要:小学品德学科的教研方式必须以教师的成长为价值取向,突出教师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的意志。我市小学品德学科区域教研转变角色,做服务教师的智者,做教师教研原动力的激发者,做追求实效的实践者。创新教研方式,以“三微”“三精”的方式追求内涵,凸显效益。  关键词:角色 教研方式 创新  县级教研室是我国教育体制中最基层的教育业务部门和教研机构。如果说县教研室是一个研究机构,那么教研员就是一
【摘 要】江苏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发展引发了义务教育面貌和生态的深刻变化,具体可以概括为发展观、发展环境、发展心理的均衡和教育满意度、学校发展内驱力、区域内教育生态水平的提升;既有全国其他省份共同的特点,又有江苏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均衡发展的特定形势和背景,表现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优质均衡建设的示范引领,实现了教育公平的更广覆盖;江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后呈现的发展态势对思考优质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