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实施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与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实际呈现出某些的不相匹配之处,需要对其加以改革、调整及创新。本文首先对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变革及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梳理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变革及绩效管理创新策略,以资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 薪酬体系 绩效管理 策略
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变革与绩效管理是在社会经济制度日趋完善的背景下提出的,在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下,在薪酬体系中融入绩效管理的内容,是事业单位提升服务效率及工作水平,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基于事业单位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地位,推行人事薪酬体系改革,充分发挥绩效管理优势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尤显必要。
一、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变革及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新时期事业单位增强服务职能,调节人力资源的客观要求。在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下,国家及政府主要是根据财政收支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确定并调整事业单位的工资薪酬,采取统一审批及分配的薪酬模式。进入新时期后,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实施,一方面对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提出了高要求,另一方面事业单位遵循的原有人事薪酬制度难以与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公共服务内容及质量加以有效衔接,会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行构成阻碍。而过于僵化单一的事业单位人事薪酬管理制度,也不符合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及有序流转这一要求,如相应的事业单位薪酬绩效管理制度没有及时跟进,不仅会损害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形成自身价值与工作内容不相匹配,自身劳动价值得不到重视的认知,又会使员工无法全面兼顾到事业单位的远期利益,加快事业单位人才的流失速度。
2.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中绩效管理作用受限。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主要由员工的岗位及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助及工资福利等构成,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在进行薪酬工资的划定及发放时,主要参考员工的职务及职称等要素,而并未根据员工所处的岗位来设置相应的薪酬等级,反映出事业单位在薪酬管理中没有明确按照员工的岗位来实施薪资的分配。而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又与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紧密相关,其在预算管理中所采取的定额,定项补助、收支核定、超支不补及结余留用等方式又制约了人事薪酬体系的合理性。此外,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建立的目标主要是围绕事业单位人才的使用及管理,前期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中涉及到的绩效管理內容在实施起来效果并不理想,物质及精神激励存在较大的割裂,一方面绩效管理作用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人才的积极性及凝聚力也受损。
二、提高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变革与绩效管理成效的措施方法探究
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应以合法公平、竞争与激励相结合、经济性及战略性为基本设置原则,但早期实施的事业单位的薪酬体系中涉及到平均主义严重、分配方式僵化单一、薪酬增长与事业单位发展实际不符、绩效管理缺位或作用受限等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要提高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变革与绩效管理的成效,应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1.完善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发挥其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对人事薪酬体系进行变革及调整,应本着提高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积极性,优化配置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目标,完善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针对员工的岗位工资,应将岗位工资与事业单位的员工等级表加以比对,根据其所处岗位的等级来确定岗位工资标准,舍弃平均主义或论资排辈的固有方法;针对员工的薪级工资,主要应参考事业单位员工的工龄情况加以最终确定;针对事业单位员工的津贴补助,应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相关发放标准及分配规定来执行;针对事业单位员工的绩效工资及福利奖金,这一部分是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变革的侧重点,事业单位在制定绩效工资及福利奖金政策时,其弹性较大,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发展状况及经济效益,面向各岗位,各职务制定明确细致的绩效考核及奖金福利方案,以调动起事业单位各部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应明确划分事业单位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结合员工岗位的工作强度,责任等级等因素,根据职工职位的重要程度及职工给予单位作出的贡献多少来设定绩效工资,做好绩效管理及奖金分配的分等级规划及多元分配,以保障绩效工资发放及分配的公平性。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变革实施中,在体系运行环节,各类薪酬控制要素应处于动态调控状态,事业单位应立足薪酬体系的人力资源配置及激励作用发挥,对薪酬体系进行实时的调整及完善。
2.健全绩效薪酬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人事薪酬绩效管理作用。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中,绩效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业单位薪酬体系是否高效完备。因此,需要健全事业单位绩效薪酬管理机制,在事业单位绩效薪酬分配及管理中,应注重把握以下几个要点:首先,要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实施的目标及方向加以明确,使各岗位员工能够在清晰的绩效管理规定要求下提升日常工作表现;其次,应通过绩效管理考核及评价指标的方式来辅助绩效管理实践的正常实施,在事业单位人事薪酬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上,要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职工的工作岗位、岗位职责、岗位工作量、工作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及考评,杜绝薪酬分配的平均化,而在绩效管理的指标上,一是要注重评价及管理指标的可行性,二是要紧密结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状况,提高指标运行的针对性;第三,事业单位人事薪酬绩效管理规定及标准的制定应注重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与各部位员工的及时交流及沟通,在互相商讨的环境下,制定出相应的绩效管理考核及评价标准,以减少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阻力;最后,事业单位应强化人事薪酬体系及绩效管理的监督实施,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前中后的动态监督,以免出现恶性竞争。
3.创新绩效管理的形式,稳定事业单位人事组织架构。事业单位前期实行的人事薪酬体系中出现的薪酬平均分配,薪酬增长与事业单位发展实际不相匹配等问题日渐成为事业单位人事组织架构的不稳定因素,使事业单位人事流动趋于频繁。而绩效管理的及时跟进可以借助绩效薪酬,在原有的基本工资制度保障下,使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极大提升[4]。为进一步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在做好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改革及绩效管理机制完善的基础上,还应对绩效管理的形式加以创新,除了可采取物质奖励的方法外,还应注重提高精神奖励的比重,增强事业单位员工的归属感,避免出现人才资源的频繁流动。在绩效管理中的精神奖励实施中,可以通过个人及集体表彰、颁发荣誉证书、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等形式,注重事业单位员工的个人发展,肯定个人及集体的成就,以此深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其提升后续工作表现,端正工作态度做好铺垫。
三、结语
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变革及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改革工程,要充分调动事业单位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离不开人事薪酬制度及绩效管理制度的改进。在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及绩效管理的具体实施中,应注重从员工薪酬体系的完善、绩效管理机制的健全、绩效管理形式的细化及创新等环节入手,推进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意,孙彦玲.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方案设计——以A单位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21):72-76.
[2] 盛建刚,孙铭璐.事业单位薪酬体系分析及分配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13,(20):129.
[3] 向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性研究[J].企业导报,2014,(7):77-78+138.
[4] 吴林旭.浅论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2):98.
关键词:事业单位 薪酬体系 绩效管理 策略
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变革与绩效管理是在社会经济制度日趋完善的背景下提出的,在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下,在薪酬体系中融入绩效管理的内容,是事业单位提升服务效率及工作水平,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基于事业单位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地位,推行人事薪酬体系改革,充分发挥绩效管理优势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尤显必要。
一、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变革及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新时期事业单位增强服务职能,调节人力资源的客观要求。在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下,国家及政府主要是根据财政收支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确定并调整事业单位的工资薪酬,采取统一审批及分配的薪酬模式。进入新时期后,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实施,一方面对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提出了高要求,另一方面事业单位遵循的原有人事薪酬制度难以与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公共服务内容及质量加以有效衔接,会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行构成阻碍。而过于僵化单一的事业单位人事薪酬管理制度,也不符合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及有序流转这一要求,如相应的事业单位薪酬绩效管理制度没有及时跟进,不仅会损害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形成自身价值与工作内容不相匹配,自身劳动价值得不到重视的认知,又会使员工无法全面兼顾到事业单位的远期利益,加快事业单位人才的流失速度。
2.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中绩效管理作用受限。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主要由员工的岗位及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助及工资福利等构成,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在进行薪酬工资的划定及发放时,主要参考员工的职务及职称等要素,而并未根据员工所处的岗位来设置相应的薪酬等级,反映出事业单位在薪酬管理中没有明确按照员工的岗位来实施薪资的分配。而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又与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紧密相关,其在预算管理中所采取的定额,定项补助、收支核定、超支不补及结余留用等方式又制约了人事薪酬体系的合理性。此外,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建立的目标主要是围绕事业单位人才的使用及管理,前期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中涉及到的绩效管理內容在实施起来效果并不理想,物质及精神激励存在较大的割裂,一方面绩效管理作用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人才的积极性及凝聚力也受损。
二、提高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变革与绩效管理成效的措施方法探究
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应以合法公平、竞争与激励相结合、经济性及战略性为基本设置原则,但早期实施的事业单位的薪酬体系中涉及到平均主义严重、分配方式僵化单一、薪酬增长与事业单位发展实际不符、绩效管理缺位或作用受限等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要提高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变革与绩效管理的成效,应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1.完善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发挥其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对人事薪酬体系进行变革及调整,应本着提高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积极性,优化配置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目标,完善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针对员工的岗位工资,应将岗位工资与事业单位的员工等级表加以比对,根据其所处岗位的等级来确定岗位工资标准,舍弃平均主义或论资排辈的固有方法;针对员工的薪级工资,主要应参考事业单位员工的工龄情况加以最终确定;针对事业单位员工的津贴补助,应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相关发放标准及分配规定来执行;针对事业单位员工的绩效工资及福利奖金,这一部分是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变革的侧重点,事业单位在制定绩效工资及福利奖金政策时,其弹性较大,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发展状况及经济效益,面向各岗位,各职务制定明确细致的绩效考核及奖金福利方案,以调动起事业单位各部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应明确划分事业单位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结合员工岗位的工作强度,责任等级等因素,根据职工职位的重要程度及职工给予单位作出的贡献多少来设定绩效工资,做好绩效管理及奖金分配的分等级规划及多元分配,以保障绩效工资发放及分配的公平性。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变革实施中,在体系运行环节,各类薪酬控制要素应处于动态调控状态,事业单位应立足薪酬体系的人力资源配置及激励作用发挥,对薪酬体系进行实时的调整及完善。
2.健全绩效薪酬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人事薪酬绩效管理作用。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中,绩效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业单位薪酬体系是否高效完备。因此,需要健全事业单位绩效薪酬管理机制,在事业单位绩效薪酬分配及管理中,应注重把握以下几个要点:首先,要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实施的目标及方向加以明确,使各岗位员工能够在清晰的绩效管理规定要求下提升日常工作表现;其次,应通过绩效管理考核及评价指标的方式来辅助绩效管理实践的正常实施,在事业单位人事薪酬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上,要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职工的工作岗位、岗位职责、岗位工作量、工作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及考评,杜绝薪酬分配的平均化,而在绩效管理的指标上,一是要注重评价及管理指标的可行性,二是要紧密结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状况,提高指标运行的针对性;第三,事业单位人事薪酬绩效管理规定及标准的制定应注重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与各部位员工的及时交流及沟通,在互相商讨的环境下,制定出相应的绩效管理考核及评价标准,以减少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阻力;最后,事业单位应强化人事薪酬体系及绩效管理的监督实施,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前中后的动态监督,以免出现恶性竞争。
3.创新绩效管理的形式,稳定事业单位人事组织架构。事业单位前期实行的人事薪酬体系中出现的薪酬平均分配,薪酬增长与事业单位发展实际不相匹配等问题日渐成为事业单位人事组织架构的不稳定因素,使事业单位人事流动趋于频繁。而绩效管理的及时跟进可以借助绩效薪酬,在原有的基本工资制度保障下,使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极大提升[4]。为进一步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在做好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改革及绩效管理机制完善的基础上,还应对绩效管理的形式加以创新,除了可采取物质奖励的方法外,还应注重提高精神奖励的比重,增强事业单位员工的归属感,避免出现人才资源的频繁流动。在绩效管理中的精神奖励实施中,可以通过个人及集体表彰、颁发荣誉证书、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等形式,注重事业单位员工的个人发展,肯定个人及集体的成就,以此深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其提升后续工作表现,端正工作态度做好铺垫。
三、结语
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变革及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改革工程,要充分调动事业单位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离不开人事薪酬制度及绩效管理制度的改进。在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及绩效管理的具体实施中,应注重从员工薪酬体系的完善、绩效管理机制的健全、绩效管理形式的细化及创新等环节入手,推进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意,孙彦玲.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方案设计——以A单位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21):72-76.
[2] 盛建刚,孙铭璐.事业单位薪酬体系分析及分配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13,(20):129.
[3] 向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性研究[J].企业导报,2014,(7):77-78+138.
[4] 吴林旭.浅论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