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堂上如何使学生获得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我以为采用情境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针对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相宜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想象、辩论、表演中去触摸历史、感悟历史,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培养技能,陶冶情感,激发创新意识,进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创设想象情境,让学生放飞思维的风筝
所谓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能力的培养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历史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相关历史事实,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历史素养,对既成的历史史实进行大胆的假设和揣测,从而迸发思维火花,培养想象能力。
例如,我在讲完《秦一统天下》一课后,先向同学们展示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视频资料,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假设:如果秦始皇能够活到现在,那么面对世界第八大奇迹,他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针对如此新颖的假设,同学们很快渐入情境,以秦始皇的身份发表自己的高见。感慨一:朕一统天下,扫平海内,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还是李白说得好啊: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感慨二:哈哈,假如没有朕当年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现在全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可就麻烦了!感慨三:何其雄哉,世界第八大奇迹!何其苦哉,大秦的子民们!学生在这种信马由缰式的想象中,唤起了学习历史的热情。
二、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演绎斑斓的历史
历史的过去性和不可复制性,为历史教学设置了重大障碍。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与新课改的理念相悖,而且激不起学生的任何兴趣。反之,如果教师能因地制宜,根据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实物、图片、音响、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设置典型的历史表演情境,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编演历史短剧,通过这种角色的扮演和体验,使学生重温历史,感受历史,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而且还能焕发出他们潜在的创作才能。
如在《丝绸之路》这节课的“中西方在丝路上交流的货物”这个教学知识点上,我采取了让学生表演的形式,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集体的智慧来再现一下当时的繁荣景象。角色扮演: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大屏幕提示:
(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通过书本自学中西方交换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怎样交换货物?
这下可热闹了,同学通过书本的自学,知道了中西方交流的货物,都纷纷拿出身边的物品当做自已的“货物”,忙得不亦乐乎,学着电视里商贩叫卖的样子,吆喝着就上台了,老师讲台顿时成了他们表演的舞台,绘声绘色的表演,把一个个商人的交易场面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似一堂文学课,更像一堂艺术课。与此同时,学生们却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课的重点。
三、创设辩论情境,让学生评判人物的是非
所谓辩论,即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千姿百态的历史人物,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思辩素材。教师若能钻研教材,挖掘思辨元素,并在教学活动中因势利导,创设适当的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辩才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在《开元盛世》一课中,我在总结新课的时候,结合大臣崔群的讲话,引出有关唐玄宗的辩论题:唐玄宗的一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针对唐朝的这一焦点人物,同学们唇枪舌战,针锋相对,气氛空前活跃热烈。观点甲: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人才,发展生产,是推动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的一大功臣。尽管他后期不理国政,专宠杨贵妃,但是瑕不掩瑜,终其一生,他功大于过。观点乙: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而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就是唐玄宗后期的日益奢靡,不理国政,尽管他在位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但最大的功臣应该是广大的劳动人民。所以,他过大于功。通过辩论,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真正体验到了学习历史的快乐。
实践证明,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创设恰当的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也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对于培养21世纪的全方位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创设想象情境,让学生放飞思维的风筝
所谓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能力的培养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历史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相关历史事实,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历史素养,对既成的历史史实进行大胆的假设和揣测,从而迸发思维火花,培养想象能力。
例如,我在讲完《秦一统天下》一课后,先向同学们展示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视频资料,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假设:如果秦始皇能够活到现在,那么面对世界第八大奇迹,他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针对如此新颖的假设,同学们很快渐入情境,以秦始皇的身份发表自己的高见。感慨一:朕一统天下,扫平海内,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还是李白说得好啊: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感慨二:哈哈,假如没有朕当年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现在全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可就麻烦了!感慨三:何其雄哉,世界第八大奇迹!何其苦哉,大秦的子民们!学生在这种信马由缰式的想象中,唤起了学习历史的热情。
二、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演绎斑斓的历史
历史的过去性和不可复制性,为历史教学设置了重大障碍。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与新课改的理念相悖,而且激不起学生的任何兴趣。反之,如果教师能因地制宜,根据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实物、图片、音响、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设置典型的历史表演情境,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编演历史短剧,通过这种角色的扮演和体验,使学生重温历史,感受历史,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而且还能焕发出他们潜在的创作才能。
如在《丝绸之路》这节课的“中西方在丝路上交流的货物”这个教学知识点上,我采取了让学生表演的形式,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集体的智慧来再现一下当时的繁荣景象。角色扮演: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大屏幕提示:
(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通过书本自学中西方交换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怎样交换货物?
这下可热闹了,同学通过书本的自学,知道了中西方交流的货物,都纷纷拿出身边的物品当做自已的“货物”,忙得不亦乐乎,学着电视里商贩叫卖的样子,吆喝着就上台了,老师讲台顿时成了他们表演的舞台,绘声绘色的表演,把一个个商人的交易场面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似一堂文学课,更像一堂艺术课。与此同时,学生们却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课的重点。
三、创设辩论情境,让学生评判人物的是非
所谓辩论,即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千姿百态的历史人物,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思辩素材。教师若能钻研教材,挖掘思辨元素,并在教学活动中因势利导,创设适当的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辩才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在《开元盛世》一课中,我在总结新课的时候,结合大臣崔群的讲话,引出有关唐玄宗的辩论题:唐玄宗的一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针对唐朝的这一焦点人物,同学们唇枪舌战,针锋相对,气氛空前活跃热烈。观点甲: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人才,发展生产,是推动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的一大功臣。尽管他后期不理国政,专宠杨贵妃,但是瑕不掩瑜,终其一生,他功大于过。观点乙: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而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就是唐玄宗后期的日益奢靡,不理国政,尽管他在位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但最大的功臣应该是广大的劳动人民。所以,他过大于功。通过辩论,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真正体验到了学习历史的快乐。
实践证明,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创设恰当的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也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对于培养21世纪的全方位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