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借助实实在在的阅读实践,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感知力一般可以分为信息获取、整体感知、形成解释、反思评价等多个方面。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这些能力的原点出发,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教学《诺贝尔》一课时,笔者打破常规性的线性结构,借助板块状的认知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读准人物、体验人物、学写小传等环节,让他们在言语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对信息的提取能力。
【教学设计】
一、探寻信息,对应朗读
师: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朗读情况。但是,今天的朗读与往常不同,要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读对应的内容。(师播放课件:读含有发明炸药名称的语句)
生:(读)以后,诺贝尔就把兴趣……人们把它称为“诺贝尔爆炸油”。
生:(读)经过四个年头……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师:还有什么?有一句话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描写的也是炸药。
生:(读)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师:你们刚才读的语句,是你们一个字一个字找出来的吗?
生:不是,我们是一目十行,快速寻找。
师:很好,在找自己想要的信息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读、去寻找,这种阅读方法就叫作浏览。
二、依托信息,体悟人物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篇课文的人物——诺贝尔。请看学习任务。(师出示幻灯片,请学生默读课文完成填空:在我看来,诺贝尔是_______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___。)
(生阅读语段,开展深入思考并进行批注,为汇报做好充分准备。)
生:我个人认为,诺贝尔是一位锲而不舍的人。因为课文中写道“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失败”,经历了那么多次,他依旧能够更快、更早地发明炸药。
生:在我看来,诺贝尔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我是从课文中“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
……
三、整合信息,撰写信息
师:既然诺贝尔如此令人敬佩,我们可以为诺贝尔写一篇小传。老师为大家草拟了三个题目,请你们来看看:《炸药之父诺贝尔》《坚持不懈的诺贝尔》《永留人世的诺贝尔》。你们好好读读这几个题目,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我觉得第一个题目应该着力描写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辛过程,侧重写诺贝尔对炸药作出的突出贡献,这样才能被称之为“炸药之父”。
生:我覺得第二个题目应该强化对人物品质的描写,尤其是要突出课文中永不放弃的坚毅品质。
生:我觉得第三个题目就应该着力描写人们对诺贝尔的一种怀念,更多的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文章。
生:我还要做一个补充,第三个题目还可以介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师:三个小传的题目虽然都与诺贝尔相关,但描写的角度、侧重的内容都有所区别,这也就意味着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材料的选择。
【教学思考】
这篇课文教学的三个板块,虽然活动的内容不尽相同,却蕴含着丰富的读、说、写的实践活动,并试图借助不同形式和路径帮助学生提取信息资源。这种能力训练,贯串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在很多教师来看,信息提取与整体感知、解释阐述、评价反思相比,应该是最为简单的。但在各种形式的检测中,我却意外发现,很多学生往往容易在这一方面存在问题。当信息提取从一种意识转化为一种能力时,其实是需要经历不断训练的。很多学生虽然知道信息源自于文本,但由于自身阅读能力的限制,导致他们往往无法真正准确地洞察文本的信息资源。其问题的根本就在我们常态化的课堂中。纵观当下的阅读教学,要么是声情并茂的朗读,要么是鞭辟入里的理解,要么是合理大胆的想象,要么就是多维度的品析,而对信息资源的感知与提炼的训练少之又少,很多教师一厢情愿地认为,学生完全具备了信息提取的能力。结合《诺贝尔》一课教学的三个板块,笔者来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实践能力,需要扎实多维的载体
能力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但这一任务的落实建立在相应的文本内容上,教师应该在开掘文本资源的基础上,设计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将认识转化成为能力。换言之,能力的形成是学生在进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练就的。
鉴于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应该有所取舍,切忌面面俱到,要有意识地着力于学生某一方面知识的感知与训练。因此,笔者围绕着“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设计了正确朗读、体悟人物、撰写小传等活动,这些学习活动都有着各自训练的侧重点,但都以信息提取作为基础。首先,正确朗读课文,笔者规避了传统教学中逐段朗读的机械方式,而是通过设计问题、寻找信息、对应朗读的方式加以呈现,既培养了学生信息感知与提取的能力,同时又相机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朗读,可谓一举两得。其次,体悟人物的过程需要建立在丰富而扎实的语言材料上,笔者以填空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既要有体悟的成果,又要呈现自己思考的依据,将人物特点的感知建立在文本描写人物的语言信息之中。最后,人物小传的撰写,绝不是学生的空穴来风,而需要在搜集、整理与诺贝尔相关的信息之后才能付诸于笔端。
笔者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提取信息能力的训练,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借助实实在在的阅读实践,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提取信息,需要科学合理地划分
信息提取能力是一项综合、复杂的能力,切不可大一统地采用粗线条的方式进行训练,而需要针对具体文本的特质,对这种能力进行细致划分。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就将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划分为获取信息、整合能力、融合能力、对比能力等,这就为我们进行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指明了方向。
以这篇课文教学中的三个板块而言,“朗读课文”旨在依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对应朗读,是在理解题目用意的基础上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开展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体悟人物”需要在探寻、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将认知思维从文本信息的表面穿越到文本的内在意蕴之中,需要以对学生聚合和反思能力的训练作为基础;而最后的“撰写信息”则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认知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认知体验,形成对信息的整合、浓缩的能力的训练。
在这样不同维度、不同侧面的训练中,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形成相应的认知与意识,从学生活动的板块特质出发,明确学生信息提取能力训练的不同维度,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基。
三、能力训练,需要循序渐进地展开
首先,是明确具体要求。当学生在毫无要求的状态下进行文本阅读时,他们的关注力往往是涣散而低效的,无法准确洞察文本中的核心要义。在教学中,笔者以了解炸药的具体名称为载体,无形之中就促动学生内在思维的聚焦力,有意识地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自然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其次,是历练学生筛选组织信息的能力,即在信息提取之后,并不能直接生硬地将信息为我所用,而需要根据具体要求,对信息进行适当的整理与思考,在筛选与组织的过程中将相关的信息组织串联成为连贯的语言,便于为自己的表达所用。如第三板块中的“撰写信息”,并不是简单地将课文中的信息原封不动地加以组织与串联。如此撰写,学生写成的小传就成为了课文内容的翻版,并无实践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在必要的筛选和组织之下,才能更清晰地呈现出诺贝尔的实践与思考。
学生能力的提升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而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需要依托文本的具体特点来进行,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综合性能力的发展奠基。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海安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教学设计】
一、探寻信息,对应朗读
师: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朗读情况。但是,今天的朗读与往常不同,要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读对应的内容。(师播放课件:读含有发明炸药名称的语句)
生:(读)以后,诺贝尔就把兴趣……人们把它称为“诺贝尔爆炸油”。
生:(读)经过四个年头……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师:还有什么?有一句话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描写的也是炸药。
生:(读)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师:你们刚才读的语句,是你们一个字一个字找出来的吗?
生:不是,我们是一目十行,快速寻找。
师:很好,在找自己想要的信息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读、去寻找,这种阅读方法就叫作浏览。
二、依托信息,体悟人物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篇课文的人物——诺贝尔。请看学习任务。(师出示幻灯片,请学生默读课文完成填空:在我看来,诺贝尔是_______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___。)
(生阅读语段,开展深入思考并进行批注,为汇报做好充分准备。)
生:我个人认为,诺贝尔是一位锲而不舍的人。因为课文中写道“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失败”,经历了那么多次,他依旧能够更快、更早地发明炸药。
生:在我看来,诺贝尔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我是从课文中“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
……
三、整合信息,撰写信息
师:既然诺贝尔如此令人敬佩,我们可以为诺贝尔写一篇小传。老师为大家草拟了三个题目,请你们来看看:《炸药之父诺贝尔》《坚持不懈的诺贝尔》《永留人世的诺贝尔》。你们好好读读这几个题目,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我觉得第一个题目应该着力描写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辛过程,侧重写诺贝尔对炸药作出的突出贡献,这样才能被称之为“炸药之父”。
生:我覺得第二个题目应该强化对人物品质的描写,尤其是要突出课文中永不放弃的坚毅品质。
生:我觉得第三个题目就应该着力描写人们对诺贝尔的一种怀念,更多的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文章。
生:我还要做一个补充,第三个题目还可以介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师:三个小传的题目虽然都与诺贝尔相关,但描写的角度、侧重的内容都有所区别,这也就意味着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材料的选择。
【教学思考】
这篇课文教学的三个板块,虽然活动的内容不尽相同,却蕴含着丰富的读、说、写的实践活动,并试图借助不同形式和路径帮助学生提取信息资源。这种能力训练,贯串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在很多教师来看,信息提取与整体感知、解释阐述、评价反思相比,应该是最为简单的。但在各种形式的检测中,我却意外发现,很多学生往往容易在这一方面存在问题。当信息提取从一种意识转化为一种能力时,其实是需要经历不断训练的。很多学生虽然知道信息源自于文本,但由于自身阅读能力的限制,导致他们往往无法真正准确地洞察文本的信息资源。其问题的根本就在我们常态化的课堂中。纵观当下的阅读教学,要么是声情并茂的朗读,要么是鞭辟入里的理解,要么是合理大胆的想象,要么就是多维度的品析,而对信息资源的感知与提炼的训练少之又少,很多教师一厢情愿地认为,学生完全具备了信息提取的能力。结合《诺贝尔》一课教学的三个板块,笔者来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实践能力,需要扎实多维的载体
能力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但这一任务的落实建立在相应的文本内容上,教师应该在开掘文本资源的基础上,设计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将认识转化成为能力。换言之,能力的形成是学生在进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练就的。
鉴于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应该有所取舍,切忌面面俱到,要有意识地着力于学生某一方面知识的感知与训练。因此,笔者围绕着“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设计了正确朗读、体悟人物、撰写小传等活动,这些学习活动都有着各自训练的侧重点,但都以信息提取作为基础。首先,正确朗读课文,笔者规避了传统教学中逐段朗读的机械方式,而是通过设计问题、寻找信息、对应朗读的方式加以呈现,既培养了学生信息感知与提取的能力,同时又相机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朗读,可谓一举两得。其次,体悟人物的过程需要建立在丰富而扎实的语言材料上,笔者以填空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既要有体悟的成果,又要呈现自己思考的依据,将人物特点的感知建立在文本描写人物的语言信息之中。最后,人物小传的撰写,绝不是学生的空穴来风,而需要在搜集、整理与诺贝尔相关的信息之后才能付诸于笔端。
笔者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提取信息能力的训练,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借助实实在在的阅读实践,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提取信息,需要科学合理地划分
信息提取能力是一项综合、复杂的能力,切不可大一统地采用粗线条的方式进行训练,而需要针对具体文本的特质,对这种能力进行细致划分。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就将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划分为获取信息、整合能力、融合能力、对比能力等,这就为我们进行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指明了方向。
以这篇课文教学中的三个板块而言,“朗读课文”旨在依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对应朗读,是在理解题目用意的基础上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开展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体悟人物”需要在探寻、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将认知思维从文本信息的表面穿越到文本的内在意蕴之中,需要以对学生聚合和反思能力的训练作为基础;而最后的“撰写信息”则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认知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认知体验,形成对信息的整合、浓缩的能力的训练。
在这样不同维度、不同侧面的训练中,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形成相应的认知与意识,从学生活动的板块特质出发,明确学生信息提取能力训练的不同维度,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基。
三、能力训练,需要循序渐进地展开
首先,是明确具体要求。当学生在毫无要求的状态下进行文本阅读时,他们的关注力往往是涣散而低效的,无法准确洞察文本中的核心要义。在教学中,笔者以了解炸药的具体名称为载体,无形之中就促动学生内在思维的聚焦力,有意识地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自然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其次,是历练学生筛选组织信息的能力,即在信息提取之后,并不能直接生硬地将信息为我所用,而需要根据具体要求,对信息进行适当的整理与思考,在筛选与组织的过程中将相关的信息组织串联成为连贯的语言,便于为自己的表达所用。如第三板块中的“撰写信息”,并不是简单地将课文中的信息原封不动地加以组织与串联。如此撰写,学生写成的小传就成为了课文内容的翻版,并无实践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在必要的筛选和组织之下,才能更清晰地呈现出诺贝尔的实践与思考。
学生能力的提升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而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需要依托文本的具体特点来进行,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综合性能力的发展奠基。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海安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