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全过程的重要工作,育人工作是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效性,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结合专业思想、思想政治、规范管理和自身师德等有针对性进行引导,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教书育人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组成的。教书必然育人,这是教育的规律,教书必须育人,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所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全过程的重要工作,育人工作是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能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效性,有针对性进行引导,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与专业思想教育相结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职业院校的学生入学时心态是较为复杂的。有不少学生的专业选择是不自觉、不情愿的。有的是升学无望,有的是父母、亲友、老师帮助选定的,对所学专业主要适合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大多数学生不太清楚,加之社会上的偏见,一些学生心理产生了失落感、自卑感、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前途,以后工作社会地位低,收入少,“苦、脏、累”俱全,在事业上难有成就,总是“矮人三分,低人一等”,因而学习情绪低落。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感情上要视学生为子女,从学习、生活上关心入手,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参观对口生产企业、开展“专业范围内各学科水平发展现状趋势”方面的讲座,了解专业的性质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勇于攀科学高峰和刻苦攻关的兴趣,立足于现在,向往于将来,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以此同时强调职业院校是培养具有一定水平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是直接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意味着职业的基本定型。在专业思想教育中,引出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及与后续课程的关系,并以优秀毕业生走向职业岗位成功案例或个人事迹报告来证实,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初步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
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政治素质和一定业务水平的人,才能对国家有所贡献。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不良现象和不健康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比较差,多数学生自我意识强,而社会公德懂得不多,集体观念比较淡薄。因此,必须加强集体主义、道德修养的教育,注意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爱护公物,关心集体、规定在本课程教学中所使用的模型、教具、标本、设备仪器和资料等的保管和赔偿制度,严格执行规定的“学生违纪条约”,同时还结合学生反映出的思想问题,用生动、简明、概括的事例或语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形势政策的教育,从中反映出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以达到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目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涌入了形形色色的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理论,在青年学生中造成思想混乱,总觉得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差距太长,纵看发展慢,不如台湾,在国内常因市场物价,分配不公,党风、社会风气等问题的存在,在学生中产生不同的看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给学生指明方向,讲一些现象、看法,分析政治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三、教学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培养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任课教师必须做好这项工件,在思想上视为己任。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企业管理化的学校管理,其教育核心问题是严格执行,任课教师不是一般的管理人员、政工人员,教育学生,执行制度必须结合教学管理进行。
一是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加强考勤,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对学生的迟到、早退、缺课情况都要记录,对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或实训,完成的质量如何,课堂(岗位)纪律以及课堂(岗位)提问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分数这个手段反映出来。规定学习态度分、质量分,无故不完成的,倒扣分,无故补交的不得分,而且要把好质量关,达不到基本要求要返工,并且要扣分。学生在组织纪律的制约下,不断接受到遵纪的熏陶,从不自觉到自觉遵纪,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质量观,保证各个教学环节能顺利进行,而且使学生无论是在社会,在职业岗位都有遵纪守法的习惯,产品质量的观念。
二是加强实训室的环境建设及生产性实习实训项目的技能训练。学生只有在具有真实生产环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企业生产一线这样的大课堂里,才能通过劳动行为在为工厂或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获取技能知识和劳作技能从而形成内隐记忆,不断构建自己特有的融合国家职业标准、行业职业技术标准和行业职业技术规范的知识技能体系;学生只有置身于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训基地中,通过工作流程、师徒制度、劳动管理等才能使学生确立员工的心理定位;学生只有置身在真实生产实习实训中,其一言一行才会受到工作制度的约束,思维、行为受到工作环境和生产工艺的影响,在做事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做人,这样才能养成职业素质、职业操守和职业敏感性,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就业创业意识。
四、教学中教师用“师德”影响和造就学生
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学生。教师的师德是指教师的个性、品质、才能和情感等,教师的师德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行为科学观点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分为权利影响力和非权利性影响力。权利影响是:由社会上对教师传统观念形成的听从感,由教师的资历等因素形成的尊重感等;非权利性影响是:由教师的品行、人格、作风等品格因素形成的榜样感,由教师和知识的水准、深度、广度等知识因素形成的依赖感,由教师的风度、智力、观察、组织、表达、应变等才能因素形成的亲切感,非权利性影响是由教师的自身特征和素质引起的。国家和社会赋予一般教师的要求没有多大,所以影响不大,而教师自身形成的非权利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权利因素的影响力,且非权利因素影响是自然的,有更大的力量。所以,教师自身品质及个性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师德和学生的成长有密切的关系。
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名教师达到了必要的智力、知识水平和具有一定的教育能力之后,其自身的个性品质就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学生学习心理因素分为:学生固有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因素,另一类是态度、兴趣、动机、情感、意志、自信等非智力因素,它可受到外界的改变而改变。优秀教师的良好品质和才能是学生效法的榜样,它可以促动学生学习的意向,转化学习欲望,引起学习的行动,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利益形成浓郁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造成师生间友好、愉快、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关键。
师生间的情感对教学和学生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期间,他们渴求交际,希望得到理解、关怀、信任和友谊,比较敏感,自尊心强,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承认,希望能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等,这些特点使学生对教师的个性品质,特别是情感因素的感觉十分敏锐,学生心中的优秀教师是“良师益友”,授课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厌学的学生要用深厚的感情去帮助,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师提出的要求,讲述的道理,是要经过他们的情感过滤和催化,师生感情相通,学生就会乐于接受教师提出的意见和要求;相反,师生感情相悖,他们就可能好心当恶意,俗话说的“通情达理”就是这个道理。情感因素对学生,特别是厌学的学生影响特别突出,教师对学生暗示的期望,是通过教师的行为诱发学生产生努力学习的愿望,从而引起动机,继而指导行为,实现这种期望。
总之,教书必然育人,这是教育规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表现。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育出适应社会、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喜亭.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7)
[2]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1)
[3]张燕.矿山类专业产学研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学术理论与探索2012.(01)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教书育人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组成的。教书必然育人,这是教育的规律,教书必须育人,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所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全过程的重要工作,育人工作是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能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效性,有针对性进行引导,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与专业思想教育相结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职业院校的学生入学时心态是较为复杂的。有不少学生的专业选择是不自觉、不情愿的。有的是升学无望,有的是父母、亲友、老师帮助选定的,对所学专业主要适合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大多数学生不太清楚,加之社会上的偏见,一些学生心理产生了失落感、自卑感、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前途,以后工作社会地位低,收入少,“苦、脏、累”俱全,在事业上难有成就,总是“矮人三分,低人一等”,因而学习情绪低落。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感情上要视学生为子女,从学习、生活上关心入手,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参观对口生产企业、开展“专业范围内各学科水平发展现状趋势”方面的讲座,了解专业的性质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勇于攀科学高峰和刻苦攻关的兴趣,立足于现在,向往于将来,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以此同时强调职业院校是培养具有一定水平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是直接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意味着职业的基本定型。在专业思想教育中,引出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及与后续课程的关系,并以优秀毕业生走向职业岗位成功案例或个人事迹报告来证实,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初步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
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政治素质和一定业务水平的人,才能对国家有所贡献。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不良现象和不健康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比较差,多数学生自我意识强,而社会公德懂得不多,集体观念比较淡薄。因此,必须加强集体主义、道德修养的教育,注意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爱护公物,关心集体、规定在本课程教学中所使用的模型、教具、标本、设备仪器和资料等的保管和赔偿制度,严格执行规定的“学生违纪条约”,同时还结合学生反映出的思想问题,用生动、简明、概括的事例或语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形势政策的教育,从中反映出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以达到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目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涌入了形形色色的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理论,在青年学生中造成思想混乱,总觉得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差距太长,纵看发展慢,不如台湾,在国内常因市场物价,分配不公,党风、社会风气等问题的存在,在学生中产生不同的看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给学生指明方向,讲一些现象、看法,分析政治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三、教学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培养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任课教师必须做好这项工件,在思想上视为己任。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企业管理化的学校管理,其教育核心问题是严格执行,任课教师不是一般的管理人员、政工人员,教育学生,执行制度必须结合教学管理进行。
一是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加强考勤,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对学生的迟到、早退、缺课情况都要记录,对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或实训,完成的质量如何,课堂(岗位)纪律以及课堂(岗位)提问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分数这个手段反映出来。规定学习态度分、质量分,无故不完成的,倒扣分,无故补交的不得分,而且要把好质量关,达不到基本要求要返工,并且要扣分。学生在组织纪律的制约下,不断接受到遵纪的熏陶,从不自觉到自觉遵纪,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质量观,保证各个教学环节能顺利进行,而且使学生无论是在社会,在职业岗位都有遵纪守法的习惯,产品质量的观念。
二是加强实训室的环境建设及生产性实习实训项目的技能训练。学生只有在具有真实生产环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企业生产一线这样的大课堂里,才能通过劳动行为在为工厂或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获取技能知识和劳作技能从而形成内隐记忆,不断构建自己特有的融合国家职业标准、行业职业技术标准和行业职业技术规范的知识技能体系;学生只有置身于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训基地中,通过工作流程、师徒制度、劳动管理等才能使学生确立员工的心理定位;学生只有置身在真实生产实习实训中,其一言一行才会受到工作制度的约束,思维、行为受到工作环境和生产工艺的影响,在做事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做人,这样才能养成职业素质、职业操守和职业敏感性,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就业创业意识。
四、教学中教师用“师德”影响和造就学生
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学生。教师的师德是指教师的个性、品质、才能和情感等,教师的师德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行为科学观点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分为权利影响力和非权利性影响力。权利影响是:由社会上对教师传统观念形成的听从感,由教师的资历等因素形成的尊重感等;非权利性影响是:由教师的品行、人格、作风等品格因素形成的榜样感,由教师和知识的水准、深度、广度等知识因素形成的依赖感,由教师的风度、智力、观察、组织、表达、应变等才能因素形成的亲切感,非权利性影响是由教师的自身特征和素质引起的。国家和社会赋予一般教师的要求没有多大,所以影响不大,而教师自身形成的非权利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权利因素的影响力,且非权利因素影响是自然的,有更大的力量。所以,教师自身品质及个性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师德和学生的成长有密切的关系。
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名教师达到了必要的智力、知识水平和具有一定的教育能力之后,其自身的个性品质就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学生学习心理因素分为:学生固有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因素,另一类是态度、兴趣、动机、情感、意志、自信等非智力因素,它可受到外界的改变而改变。优秀教师的良好品质和才能是学生效法的榜样,它可以促动学生学习的意向,转化学习欲望,引起学习的行动,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利益形成浓郁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造成师生间友好、愉快、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关键。
师生间的情感对教学和学生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期间,他们渴求交际,希望得到理解、关怀、信任和友谊,比较敏感,自尊心强,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承认,希望能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等,这些特点使学生对教师的个性品质,特别是情感因素的感觉十分敏锐,学生心中的优秀教师是“良师益友”,授课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厌学的学生要用深厚的感情去帮助,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师提出的要求,讲述的道理,是要经过他们的情感过滤和催化,师生感情相通,学生就会乐于接受教师提出的意见和要求;相反,师生感情相悖,他们就可能好心当恶意,俗话说的“通情达理”就是这个道理。情感因素对学生,特别是厌学的学生影响特别突出,教师对学生暗示的期望,是通过教师的行为诱发学生产生努力学习的愿望,从而引起动机,继而指导行为,实现这种期望。
总之,教书必然育人,这是教育规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表现。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育出适应社会、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喜亭.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7)
[2]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1)
[3]张燕.矿山类专业产学研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学术理论与探索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