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是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而厌学情况也比较普遍和突出。本文结合实际,找出初中生厌学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运用科学有效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厌学、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1
一、原因分析
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发现初中生厌学有以下几种原因:
1.家庭因素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得孩子们心理压力过大。在孩子们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采取适当的方法去疏导,只看重成绩。此外,家长对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明天而不是今天。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干苦力。”功利性过于强烈。这样,孩子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价。孩子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学习效率低,心理负担重,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单亲家庭或者家庭生活不和谐的孩子,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关心与照顾,在心理上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性格孤僻,把自己封闭起来,与周围人的交流很少,不能很好地适应生活环境,这种情绪很容易转化为厌学情绪。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长期受到父母及长辈的溺爱,自制能力和独立能力差,怕吃苦,怕受累,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对老师的教导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2.学校因素
学校方面,由于未曾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老师对学生们进行“填鸭式”教育,主导课堂,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极大地压抑学生主观能动性地发挥。
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运转着,很少发生变化,使学生对学习缺乏新鲜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低,而忽略了学生的其它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也使学生颇为不满。有的教师仅仅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平时表现不好便全盘否定他们的能力,公然歧视他们。这便直接导致学业不好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行为及结果进行消极的归因,直接推动了厌學情绪的出现。
3.社会因素
在日益发达的信息时代,鱼龙混杂的信息铺天盖地袭来,初中生们身心发展都还未成熟,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腐蚀与影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下,“读书无用论”的冒出,使得很多学生认为好好读书将来也不一定比那些不读书的人发展得好,受这种谬论地误导,继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4.个人因素
初中生正处叛逆期,极易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情绪上的波动。
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很难与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沟通,久而久之,独来独往,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厌烦,这种情绪就转变成厌学情绪;有的学生过于活泼,在课堂上自制能力差,小动作比较多,容易被校外形形色色的事物所吸引,比如网吧、抽烟、喝酒。这样的学生经常与老师发生矛盾,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状况,直接产生了厌学情绪;还有一种同学就是上课专心听讲,课下也刻苦学习,但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学习目标不明确,收效甚微。经过多次测验,成绩都不理想,认为自己的努力付出没有成果,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
二、解决对策
1.加强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无形之中扮演了学生第二任父母的角色。老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尽快的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在家庭中,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再平等、民主、关爱、和睦的环境下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待学习不优秀的孩子,勿急勿躁,看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造成功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厌学者显著地特点就是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针对每个人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拥有了自信心以后,学生会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
2.教育方式的创新
虽然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无法改变教育体制,但是我们可以在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让上课氛围轻松起来,多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增加课堂趣味,就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带动学生学。每节课都让一名同学先为大家讲课,再由老师补充巩固。新课先让学生讲,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出于好奇心,学生一开始会觉得好玩,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所以学生为了在课堂上把课讲好,取得满意的课堂效果,在课前,他们就会充分的预习课程,查阅相关资料,精心设计每一个课堂环节;讲课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够得到相應的提高,思维也变得更加敏捷;每堂课过后,不论效果如何,学生都会受到老师地赞扬,同学们地鼓励与钦佩,获得更多的自信。在课堂上,需要的是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以后也会更加珍惜老师的劳动,认真听好每一节课。
3.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良好的习惯
很多学生就是因为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所以产生了厌学情绪。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们要从自我教学活动入手,帮助这些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和方法。
例如,开展一对一活动,让学生好的学生帮助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一方面,因为同学之间容易交流和沟通,集思广益,找到更多学习的方法,使优者更优,差者提高。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增进班级感情。可谓一举两得。
学生厌学,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也不是一开始就厌学。家长有责任,学校老师也有责任。因此,我们不可批字当头,罚字当头,老师和家长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和微小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逐步提高自信心。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才能有效的消除厌学的情绪,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隋建明 男 1976、10、26 汉 吉林省安图县松江镇 本科 中教初级
关键词:初中生厌学、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1
一、原因分析
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发现初中生厌学有以下几种原因:
1.家庭因素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得孩子们心理压力过大。在孩子们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采取适当的方法去疏导,只看重成绩。此外,家长对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明天而不是今天。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干苦力。”功利性过于强烈。这样,孩子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价。孩子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学习效率低,心理负担重,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单亲家庭或者家庭生活不和谐的孩子,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关心与照顾,在心理上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性格孤僻,把自己封闭起来,与周围人的交流很少,不能很好地适应生活环境,这种情绪很容易转化为厌学情绪。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长期受到父母及长辈的溺爱,自制能力和独立能力差,怕吃苦,怕受累,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对老师的教导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2.学校因素
学校方面,由于未曾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老师对学生们进行“填鸭式”教育,主导课堂,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极大地压抑学生主观能动性地发挥。
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运转着,很少发生变化,使学生对学习缺乏新鲜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低,而忽略了学生的其它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也使学生颇为不满。有的教师仅仅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平时表现不好便全盘否定他们的能力,公然歧视他们。这便直接导致学业不好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行为及结果进行消极的归因,直接推动了厌學情绪的出现。
3.社会因素
在日益发达的信息时代,鱼龙混杂的信息铺天盖地袭来,初中生们身心发展都还未成熟,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腐蚀与影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下,“读书无用论”的冒出,使得很多学生认为好好读书将来也不一定比那些不读书的人发展得好,受这种谬论地误导,继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4.个人因素
初中生正处叛逆期,极易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情绪上的波动。
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很难与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沟通,久而久之,独来独往,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厌烦,这种情绪就转变成厌学情绪;有的学生过于活泼,在课堂上自制能力差,小动作比较多,容易被校外形形色色的事物所吸引,比如网吧、抽烟、喝酒。这样的学生经常与老师发生矛盾,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状况,直接产生了厌学情绪;还有一种同学就是上课专心听讲,课下也刻苦学习,但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学习目标不明确,收效甚微。经过多次测验,成绩都不理想,认为自己的努力付出没有成果,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
二、解决对策
1.加强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无形之中扮演了学生第二任父母的角色。老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尽快的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在家庭中,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再平等、民主、关爱、和睦的环境下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待学习不优秀的孩子,勿急勿躁,看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造成功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厌学者显著地特点就是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针对每个人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拥有了自信心以后,学生会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
2.教育方式的创新
虽然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无法改变教育体制,但是我们可以在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让上课氛围轻松起来,多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增加课堂趣味,就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带动学生学。每节课都让一名同学先为大家讲课,再由老师补充巩固。新课先让学生讲,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出于好奇心,学生一开始会觉得好玩,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所以学生为了在课堂上把课讲好,取得满意的课堂效果,在课前,他们就会充分的预习课程,查阅相关资料,精心设计每一个课堂环节;讲课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够得到相應的提高,思维也变得更加敏捷;每堂课过后,不论效果如何,学生都会受到老师地赞扬,同学们地鼓励与钦佩,获得更多的自信。在课堂上,需要的是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以后也会更加珍惜老师的劳动,认真听好每一节课。
3.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良好的习惯
很多学生就是因为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所以产生了厌学情绪。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们要从自我教学活动入手,帮助这些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和方法。
例如,开展一对一活动,让学生好的学生帮助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一方面,因为同学之间容易交流和沟通,集思广益,找到更多学习的方法,使优者更优,差者提高。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增进班级感情。可谓一举两得。
学生厌学,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也不是一开始就厌学。家长有责任,学校老师也有责任。因此,我们不可批字当头,罚字当头,老师和家长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和微小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逐步提高自信心。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才能有效的消除厌学的情绪,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隋建明 男 1976、10、26 汉 吉林省安图县松江镇 本科 中教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