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有素养的“网上一代”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s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局长,您好!如今的青少年网民数量可以说是与日俱增,他们在网络生活中面临的道德问题也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还复杂和严峻,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我们了解到,和平区近些年在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请您谈谈贵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着手这项工作的,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张素华: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也带来了不少新问题,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甚至有害的内容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饮鸩止渴固然不好,因噎废食也不是上策。面对网络化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我区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探索和实践“以网络为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模式。我们2003年在天津市率先建立并开通了面向全区中小学学生、家长和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网站——“和平德育网”。这个网站,是和平区中小学生专属的网络德育空间,是家长们科学家教的桥梁,是德育工作者学习和交流的场所,同时,也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学校,以及校与校之间进行德育互联互通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我区开始网络德育工作的起点和抓手。
  :那么,和平区的网络德育一路走来都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呢?
  张素华:我们也是在不断摸索中尝试,在实践中求发展,我区的发展可以概括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夯实基础。即建立德育网站,制作班级网页,丰富德育工作的宣传途径,拓展德育工作的内容,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这是提高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础。第二阶段,在全面覆盖校园网、启动校园“绿色网室”工程等硬件基础上,将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不断融入网络平台。比如,举办网络德育展示活动和网络德育创优课评选;在重要纪念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等。这一时期网络对青少年的德育作用和效果日益明显,网络德育逐渐与传统德育相互结合,形成了网上与网下和谐统一的教育格局。现在可以叫第三阶段,合作共育。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我区的班级博客、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网上家长学校相继建立和完善,朝着深化和拓展“三位一体”网络德育空间的方向发展,朝着立体多元的网络德育目标迈进。
  :这些年下来,和平区的网络德育工作想必积累不少成功的经验了。怎样才能把网络德育工作做好?请您给大家分享一下。
  张素华:要说成功,其实我觉得还有距离,还需要更多努力,但做这么些年了,经验确实积累了一些,仍然能用三点来说。首先,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丰富性、传播便捷化、表现多样化、时空无限制性等特点,以网络为载体,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治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命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等。
  其次,加强网络德育课程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打破面对面授课模式的局限,使教学空间延伸。通过QQ、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网络形式与学生互动对话,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真实表达自己,教师可以通过这种交流方式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和思想动态,跟进变化,并进行针对性地疏导。
  最后,合作共育。在进行网络德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要在青少年的网络德育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力量。
  :您再次谈到了合作共育。我想进一步了解下贵局在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网络德育空间这方面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张素华:在借鉴和自我创新的过程中,我们正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德育模式。先说社区这一块。自2009年以来,和平广大社区教师组织学生和社区青少年开展了“绿色网吧教育”“健康上网教育”等活动。围绕学生玩电脑游戏的利与弊,如何应对中、小学生过度上网等问题开展了系列专题讲座,指导学生正确、健康上网。
  再说家庭教育,我们一直在完善多种家校沟通联系渠道。比如,开辟“成长心家园”微信公众号,向家长传授育子经验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家长正确引导青少年参与网络活动。
  另外,我们开设了网上家长学校,把先进的家教经验传到网上,为广大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这样的话,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能保持一致。不过,我们现在的网上家长学校还不成熟。接下来,我想做的是一个真正让家长喜闻乐见的在线家长学校,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分学段、系统化、有针对性地给家长支招。
  “高高在上”的家庭教育理论家长不爱听也听不懂,所以做在线家长学校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把家长的困惑一一找出来;把孩子需要家长、学校和老师给予什么样的帮助一一搞清楚。我们想运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供家长配套式地学习。比如,挖掘和平区家庭教育成功的典型案例拍摄成故事短片,加入专家的点评,再做成微视频放在这个平台上让家长参考和学习。同时,把这些身边人、优秀事儿的典型案例编写成配套教材发给家长翻阅等等。
  :那么,贵区形成了哪些明显的、独有的“和平特色”?能给我们列举几个典型的学校案例吗?
  张素华:实际上,我区的每所学校都是从实际出发,一校一策,力争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比如,万全小学以班级博客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班级博客不仅是班级管理的平台,更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班级博客的出现,使网络德育工程搭上了“轻轨”,开辟了教师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班集体建设的新天地。
  还有岳阳道小学的“互联网 ”德育模式。他们利用班级微信群、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等信息交流手段,搭建家校沟通、成果展示的平台,让每位家长都能直接或间接参与到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也让他们能够随时了解校园文化,了解各类生活服务信息,以及学生的在校生活。
  :积累了这么多的成功经验,又形成了独具本地特色的硕果,这背后一定与贵区方方面面的努力分不开。
  张素华:方方面面都要努力,但这里有个大前提,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无论是平台搭建、体制创新还是资源支持和教师队伍建设,我们都在努力着。首先,我们建立和平德育网、校园网脉工程、“绿色网室”工程、校园网全覆盖、教育信息化等逐步推进,为开展网络德育工作奠定了硬件基础。然后,加强顶层设计,我区制定并下发了《和平区中小学德育进网络工作实施意见》,就中小学德育进网络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组织保障提出了具体意见,为有效开展网络德育工作提供了专业指导。
  此外,我们为开展网络德育活动提供稳定、安全的支撑环境。比如,与北师大共建和平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定期开展一对一互动教学的应用活动;与贵州省黔南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借助网络,建设基础教育“共享课堂”平台。
  航船离不开好舵手,我们取得的一些成绩离不开我们拥有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水平硬、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德育干部队伍。他们在基层的教育工作中,深入调研、推陈出新,利用网络渠道抓教育契机,所以,我们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功劳全在他们。
  :您认为,现阶段的网络德育工作还面临着哪些问题和挑战?贵区如何思考这些问题,又将怎样迎接挑战?
  张素华: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五花八门,多元的信息和价值取向冲击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容易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如何帮助学生在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时正确甄别和选择呢?这就需要有经验、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对他们给予有效指导。因此,提高学科教师的网络素养、发挥学科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此外,网络德育目前的专门课程开设比较少,并没有系统地教与学,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活动方案。因此,要建立一支覆盖面广、思想品德较好的专业网络德育队伍,使队伍建设与设立专门课程二者相结合,采用适合网络德育的教学方式和活动方案。
  网络不良信息的污染,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教育应该是教会学生选择的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治教育。2013年,我区提出构建“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文化体系的理念,正是着眼于这个目标。
  总之,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强化网络德育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自律能力,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自律自求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素养的“网上一代”,是现代教育人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李 敏
其他文献
全球化时代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要有效开展,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途径,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步骤,在多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才能真正培养中小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国家认同被列为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成员对所属国家的文化传统、历史、国家主权、国家制度、政治主张、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的认可而产生的归属感。
学生在班级民主生活中学会说理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自身智慧参与班级民主生活的过程,更是教师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公共表达能力,使其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民主素养的人的过程。  在班级民主生活中,说理是一种有效的参与方式。说理是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解释自己的主张,让老师和其他同学信服自己观点的一种交流方式。说理并不强制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让听众在倾听中自己去领会,因此,说理能让交流变得温和而有理性
评价标准虽然能够综合衡量学生德育认知与践行的变化程度,但德育认知功能与践行功能的课程教学一般不是同时进行的,所以,运用评价标准对学生品德进行评价时,一般还是要以先认知、后践行、再总评的方式进行。  本文所讨论的德育课程一体化指的是思想政治课、学科德育、德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四类德育课程内容的相互衔接贯通,德育空间的校内外融合,形成“知行合一”的德育课程一体化结构。这个结构反映了四类德育课程的相
我经常跟我的研究生说,批判性思维有时候也要反思。比如,大部分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作研究的时候,一般的思路都是先努力找教育发展有哪些问题,再去找原因、对策。批判性思维等同于单向度地找“毛病”。久而久之,就会发现我们的研究生基本上只关注社会或者教育有问题的一面,而这对整个教育的判断往往是不客观的。  其实,我们的教育或德育工作并不只是存在有问题的一面。山东省的德育一体化探索,尤其在横向的德育一体化探
槐坎中心小学是红色文化孕育发展的沃土,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烽火岁月给当地老百姓留下了伟大的新四军“铁军精神”,苏浙军区新四军纪念馆距学校300米处而建,如何将这一宝贵又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让孩子理解、喜欢并发扬?我们开始着手探索因地制宜的德育课程—“小铁军”课程。  一、课程理念:聚焦四大核心  素养  当前我国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培养一群人转向培养每一个人。
“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如果学校不能让学生在思想上、道德上得到健康的发展,即使教给他再多的知识,也是教育的失败。”这是江苏省启东市和合小学历代教育人谨记心头的教育格言。新的时期,学校承前启后实施“和润德育”工程,与时俱进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和润德育”的“和”,指和乐和谐,即享受和乐童年,促进和谐发展;“润”,指浸润润泽,即浸润生活,润泽生命。学校贯穿全年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校园成为
近年来,对于单一性别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正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教育热点。一些研究表明,单一性别学校的学生学业成绩更出众,而且他们更自信,态度也更积极。  这项研究对于中学女生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由于普通学校用单一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对女生而言,这是一个压抑的环境。而女校可以围绕女生特点设置特色课程,有利于发挥女生的固有特长。本研究使用定性数据,历时三年收集了一个独立网站上的数据,参与者的反应一致表明
角色过渡是指从一种既定角色向另一种崭新角色的转变。青少年社会角色的过渡在心理方面表现为青少年开始认同自己是成年人了,在生理方面表现为生理的日趋成熟,在社会性方面表现为慢慢获得权力与地位,并履行义务。  在现代社会,虽然对青少年社会角色的过渡期没有明确的界限,但一般以18-20岁为其开端。青少年社会角色的顺利过渡受多种因素影响,诸如家庭、学校、社会,分析并解决青少年社会角色过渡中存在的问题,关乎个人
从王逢贤先生的观点出发,各级各类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充分的师德成长资源,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增强对教师的生命关怀、道德关怀与情感关怀,增强教师道德自律的科学性。  王逢贤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德育研究专家,生前长期担任《教育研究》《中国德育》等重要教育期刊的学术顾问。王逢贤先生长期从事学校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尤其对师德的本质属性、现实困境及其建设问题有着较为深入的思考。关于师德的这些思考集中体现在王逢
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既为青少年的知识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与生命价值观带来积极影响,也某种程度上造成其生活价值观的功利化、生命价值观的漠视化与审美价值观的庸俗化。产生双重影响的作用机制在于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契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青少年受同輩群体的影响以及大众传媒自身发现的需要等。泛娱乐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积极影响,最大限度地消解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给青少年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