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经济发展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597806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通过市场对外语人才需求特点的分析,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建设性思考。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 复合型外语人才 人才培养研究
  一、引言
  21世纪新时代背景下,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很多省市都纷纷对此课题进行立项研究,以适应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B248)“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对河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074572295)“河北省外语人才培养与外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學规划项目(XJK08BGD022)“外向型经济发展视界中的湖南省外语人才需求分析”等。
  诚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程度如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以笔者所在的江西省赣州市为例,赣州各级政府在“开放带动”战略指导下,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投资环境,举办多种形式的外经活动。特别是今年以来,赣州市各地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不断创新举措,优化服务,全市外向型经济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
  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的日趋频繁,规模逐渐扩大,我市需要更多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外语的复合型、实用型外语人才为其服务,这就为外语人才的需求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振兴“赣南苏区”的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这一严峻任务已经摆在我市高校外语院系的面前。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语人才需求的特点
  所谓外向型经济,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为推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2)经济结构的建立以国际经济的基本内容和发展为依据,必须参与国际分工;(3)具备较为健全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经济组织结构体系;(4)外贸体制采取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管理制度。
  胡锦涛指出:“要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创新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温家宝强调:“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特别是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取得新突破,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提高外向型经济层次。”
  在此新时代背景要求下,赣州市政府在不断探索如何把开放型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促进赣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赣州市经济社会的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早在2009年,外向型经济对全市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均占半壁江山,对全市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达60.29%。
  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赣州市对外贸易势头更加强劲,市场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外语人才今后的培养提出了挑战。针对当前我市对外语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笔者对我市人才市场和某些涉外企事业单位做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市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复合化,实用化的特点。很多用人单位要求应聘人员不仅能读懂外语文献,还能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社会每年仅需要少量毕业生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而大量需要的则是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工科、理科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质和量也将直接影响到赣州市国民经济中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三、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复合型外语人才是指既能熟练掌握及运用一门或两门(或两门以上)外语,又具有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能借助电脑及网络用中外文起草应用文件并处理日常信函往来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外语人才并不是外语与另一专业的简单叠加。知识的交融性、能力的综合性和创新性是其必备的素质。
  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亦明确提出新世纪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研、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因此,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基础宽厚、知识面广、学有所长、以外语为工具、以专业为方向、专业与外语均强项的复合型人才。
  四、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可分为五种类型。
  1.复合专业型。此类模式培养既有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学科理论与基本技能,又具有扎实的外语基础,熟练掌握外语语言能力的新型复合型人才。该模式可以涵盖经贸外语、商务外语、国际新闻、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教育传播、外事外交等复合型专业。
  2.外语专业型。即各外语语言文学专业。此类专业通常下设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等研究方向,学制4年。一、二年级为基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从三年级起,增设专业方向课程,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可选修一个专业方向。
  3.专业方向型。此类模式在原有专业中增设若干方向型课程以系统学习多门相关课程体现复合型专业方向。如:英语—涉外商务或旅游宾馆管理或国际经济法,国际经贸—国际金融,教育传播与技术—国际广告,对外汉语—涉外文秘等。
  4.双外语型。此类模式为主修语种加辅修语种。主修外语专业必须达到本科毕业水平;辅修语种则要求达到大专水平。该模式不仅包括以英语为专业而必须学习一门其他外语的学生,还应用在英语以外的其他外语专业上面,如:法语—英语,西班牙语—英语,葡萄牙语—英语等。
  5.主辅修型。此类模式为专业主修成绩优良的学生增设辅修专业辅修系列课程合格者由学校发给辅修证书,以补充主修专业。无方向型课程的语言类专业学生及非专业外语的公外学生通过主辅修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可以开设的辅修专业有:国际经济贸易、国际企业管理、外事管理、旅游宾馆管理、涉外保险、国际金融、国际广告,以及经贸英语、外贸业务与函电等。
其他文献
摘要: 作者以在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一节课德育课教学过程为案例,通过对《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色》这一课教学过程中三个精彩片段的描述,重点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方面对如何在中职德育课激发学生对教学的主动参与意识,形成情感共鸣进行了教学反思。  关键词: 中职德育教学 教学案例 主动参与意识 情感共鸣  【案例背景】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德育课老师,通过几年的教学,我发现职业学校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并且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实践的。  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首要的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
作文语言与素材的积累就好像是泉源与溪流的关系,只有积累的源泉丰盈不竭,才有写作时的源源不断。所以,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内容的活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也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的积累。学生有了写作素材,作文时才会水到渠成。  一、博览群书,开卷有益  
摘要: 多样化情境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多感官去探索与解决问题。而只有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才具有实战性和现实意义。创设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征知识的多样化情境,能够加深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励学生不断探索,并进行知识迁移。作者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以激活理论课堂。  关键词: 多样化教学情境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理论课堂  引言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重点强调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的确,就小学生来说,对习作产生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发现、想象、探索、凸显自身的综合写作能力,兴趣是最关键的,也是最根本的。  2012年四月间,春寒料峭,显然这是一个迟到的春天。几天前我布置学生观察春天的田野,准备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学生却唉声叹气
作文是一项需要激情并创造激情的思维活动,教师要想使学生充满激情地写作,就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信心和期望。  如果像以往那样,给学生提出过多、过高的作文要求,让学生闭门造车,必将泯灭学生的作文信心和热情,使他们怕作文、烦作文。因此,使学生自主参与作文势在必行,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投进大自然的怀抱也成了必然需求。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紧邻开发建设中的洪泽湖湿地。洪泽湖湿地是
摘 要: 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有关数据表明,目前国有企业一方面是员工的绝对量大大超员,另一方面则是各种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因此,如何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及如何留住人才、减少人力资源培训成本等,是我国国企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从一个高职教师的视角对国企员工培训机制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对如何增强
一、案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要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必须改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使他们成为“主人”,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究者。据此,我在《年、月、日》(人教版第六册第46页)的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
教师职业是一项“美”的事业。教育和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崇尚美,从而将“美”的种子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灵。《做一片美的树叶》用隽秀的诗行,描述了树叶短暂而美丽的一生,是一篇引导孩子们向善向美的生动教材。教学中,我巧妙地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领学生追寻美的三重境界。  一、外感形象,触摸树叶鲜活之美。  “大树之树叶”,随处可见,在人们匆匆的脚步下无声无息地自生自灭,少有人关注它,更不会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拿什么吸引学生,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更是孜孜努力的方向。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它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找到学科的规律,找到学生发展的规律,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和成才出发,敢于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就一定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尤其是青年教师不管从年龄、心态还是精神状态更容易贴近学生,吸引学生,能够走近学生,走入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