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要素是阅读教学的内容组块。要实现语文要素的突破,教师就要有构建意识,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围绕语文要素展开教学设计,使语文要素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语文要素,展开丰富的交流活动、多元训练,使学生顺利掌握语文要素,进入阅读内容的核心,从而获得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要素突破;多元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6-0016-02
语文要素包括众多内容,词句积累、语感思维、理解方法、写作知识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要素突破的意识,引导学生展开对应阅读,梳理语文要素,启动交流活动,让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情境中,在阅读、解析、归结、内化的过程中建立学科认知。
一、梳理语文要素,探寻阅读突破契机
阅读教学中的要素突破,需要教师明确阅读内容,整合阅读资源,为学生提供适宜的阅读方法,以顺利构建要素知识体系。梳理语文要素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要讲究方式方法。
(一)整合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包括多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因此,在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时,教师要有整合意识,对语文要素进行定向梳理,让学生将语文要素进行内化吸收。字词、句式、修辞、情感、主旨、结构、审美等,都属于语文要素范畴。在阅读引导时,教师要有鲜明的渗透意识,让学生结合语文要素展开阅读,以形成丰富的阅读体验。
整合语文要素,需要进行对应设计,使学生进入阅读环节,通过具体的阅读,形成语用认知基础。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的《七律·长征》一文,教师先为学生做示范诵读,并对诗词特点进行详细介绍,要求学生理解诗歌含义,掌握关键词语的意义和作用,如 “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等;其次,要求学生对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如字数、句数、押韵、节奏、句联等知识进行梳理。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跟进指导,在节奏、停顿、重音等方面给予提示,让学生反复揣摩,形成阅读体验。在学生对红军的革命意志进行体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形成直观体验。字词、文体、情感、主旨等都属于语文要素范畴,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阅读认知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为不同群体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训练内容,以促进语文要素的落实。
(二)传授阅读方法
学生只明确语文要素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才能形成阅读突破,这是教师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学生阅读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对此要有清晰的认识。同时,教师应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实际,为其提供不同的阅读方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使他们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在教学生不熟悉的文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认识文体特征,然后再进行深度的阅读探究,这样利于学生形成阅读突破。如,《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性文本,具有说明文的属性特征。在阅读引导时,教师要从“谜”字入手,让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对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语言和说明方法等进行探索,对一些关键词语展开鉴赏,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在学法传授环节,教师选择重点段落,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展开分析,要求学生学会筛选和对比,对说明文的知识进行梳理。由于学生的文体意识还比较淡薄,教师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角度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学习的契机。不同文体需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是最为基本的常识。教师针对性地展开引导,提高了学生对说明类文本的阅读能力。
二、丰富交流活动,理顺阅读突破路径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在合作学习设计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学生搭建阅读活动平台,理顺阅读突破的路径。学生有互动交流的主观意愿,这为展开合作探究提供了条件。
(一)搭建活动平台
阅读交流活动形式众多。在具体选择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了解,以提升阅读设计的契合性。诵读展示、角色演绎、课堂辩论、师生对话、主题发言等,都有互动的因素。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活动任务,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教学《夏天里的成长》时,教师将“能够说出文本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定位为教学重点。在学生进入自主阅读环节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引導学生思考:“夏天里有很多的东西都在快速地成长。请大家深入阅读,从语言、结构、情感等角度思考,说说你有哪些发现,并将你的发现在学习小组内展示。”接受任务后,学生开始深入阅读思考,对描写、结构、情感、主旨等因素进行重点关注,很快就有一些发现。课堂展示环节,有的学生从结构上进行分析,也有的学生从描写对象角度展开解读,还有的学生从寓意角度进行探究。教师提出的阅读任务,其实是为学生准备展示平台,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思考基础上展开对话交流,形成新的阅读认知,这样促进了阅读重点的突破。
(二)优化活动组织
在合作活动后,教师要有组织意识,确保阅读活动的顺利推进。合作需要组建团队。教师要有开放意识,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样能够促进合作学习的高效进行。团队成立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选择性的活动任务,让学生进行选择,这对提升合作的品质有一定帮助。如果有可能,可适当增加一些阅读游戏、阅读竞赛等活动,这样就能丰富阅读形式,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
如,教学《青山不老》一文时,教师提出朗读竞赛活动:“‘青山不老’表面说的是山,其实要赞美的是人。仔细阅读文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感情的表达,准备参与班级朗读比赛活动。朗读要充分表现出自己对山野老农的敬佩之情。”在朗读准备环节,教师跟进指导,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配乐,让学生进入朗读情境中。在展示时,教师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展示,评选出小组代表,再进行班级比赛。学生对这类活动比较熟悉,都能顺利进入角色,并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学习能力。教师播放朗读音频,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的朗读更加到位,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朗读中,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形成了阅读体验,掌握了阅读方法。 三、多元对接训练,构建阅读突破系统
阅读训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思考,在课内外阅读对接中探寻突破点。多元对接训练,对构建学生的学习认知基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从训练实际出发,为学生准备适合度更高的训练内容。
(一)关注共生价值
语用、思维、审美、文化等因素具有共生性。教师对此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在设计时对训练内容进行关联性思考,以促进语文要素的融合。仿写续写、读后感、课本剧编演、演讲比赛等,都体现语文要素的融合,是语文训练活动的重要形式。阅读学习要关注的要素很多。在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要从字词运用、修辞使用、主旨内涵、情节结构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提升阅读训练的品质。
如,《月光曲》是一篇小散文,带有叙事特点。教学时,教师提出这样的训练任务:“用‘幽静’‘断断续续’‘仿佛’等词语写一段话;复述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在小组内展示;写读后感,准备提交班级展示。”这几个训练任务,从读、写、说、思等角度展开,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从而有效地实现阅读要素的目标。在训练环节,学生要进行多重互动交流。为此,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二)延伸训练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训练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生活认知进行引导,让学生的阅读更深入、更广泛。课内外对接、信息搜集、观察调查、信息共享等,都具有延伸拓展的作用。教师要根据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内化的机会,让学生形成阅读认知体系。
如,在教学《好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训练任务:“作者讲述一个梦境的故事,其构思极为独特。阅读故事,能给我们启迪和思考。如果让你也写一个类似的故事,你会如何构思呢?”学生对仿写比较熟悉。但这一读写任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仿写,只是借助其构思方式,内容和表达都没有可以模仿的地方,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仿写时,学生要整合多种阅读资源、认知经验等,特别是语用方面的积累。阅读训练设计没有固定的格式,即使仿写也是如此。仿写的目的是让学生打开思维,在不断的实践中展开体验,从而形成学科认知能力。这是语文实践的目标追求。学生对训练的期待源于形式的创新。因此,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并不斷展开探索,发掘阅读增长点,以实现教学的有效突破。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对阅读重点的突破,这是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小学生的阅读基础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师要有语文要素落实的意识,在文本梳理、活动设计、方法传授、训练实践等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把握语文要素,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顺利实现学习的突破。
[ 参 考 文 献 ]
[1] 邹国金,刘青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支架”式难点突破法例谈[J].教育教学论坛,2020(16).
[2] 王海燕.在比较中突破阅读教学重点[J].江苏教育,2018(67).
[3] 陈丽娟.巧设语文阅读教学难点突破的切入点[J].学周刊,2014(36).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阅读教学;要素突破;多元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6-0016-02
语文要素包括众多内容,词句积累、语感思维、理解方法、写作知识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要素突破的意识,引导学生展开对应阅读,梳理语文要素,启动交流活动,让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情境中,在阅读、解析、归结、内化的过程中建立学科认知。
一、梳理语文要素,探寻阅读突破契机
阅读教学中的要素突破,需要教师明确阅读内容,整合阅读资源,为学生提供适宜的阅读方法,以顺利构建要素知识体系。梳理语文要素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要讲究方式方法。
(一)整合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包括多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因此,在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时,教师要有整合意识,对语文要素进行定向梳理,让学生将语文要素进行内化吸收。字词、句式、修辞、情感、主旨、结构、审美等,都属于语文要素范畴。在阅读引导时,教师要有鲜明的渗透意识,让学生结合语文要素展开阅读,以形成丰富的阅读体验。
整合语文要素,需要进行对应设计,使学生进入阅读环节,通过具体的阅读,形成语用认知基础。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的《七律·长征》一文,教师先为学生做示范诵读,并对诗词特点进行详细介绍,要求学生理解诗歌含义,掌握关键词语的意义和作用,如 “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等;其次,要求学生对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如字数、句数、押韵、节奏、句联等知识进行梳理。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跟进指导,在节奏、停顿、重音等方面给予提示,让学生反复揣摩,形成阅读体验。在学生对红军的革命意志进行体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形成直观体验。字词、文体、情感、主旨等都属于语文要素范畴,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阅读认知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为不同群体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训练内容,以促进语文要素的落实。
(二)传授阅读方法
学生只明确语文要素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才能形成阅读突破,这是教师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学生阅读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对此要有清晰的认识。同时,教师应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实际,为其提供不同的阅读方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使他们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在教学生不熟悉的文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认识文体特征,然后再进行深度的阅读探究,这样利于学生形成阅读突破。如,《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性文本,具有说明文的属性特征。在阅读引导时,教师要从“谜”字入手,让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对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语言和说明方法等进行探索,对一些关键词语展开鉴赏,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在学法传授环节,教师选择重点段落,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展开分析,要求学生学会筛选和对比,对说明文的知识进行梳理。由于学生的文体意识还比较淡薄,教师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角度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学习的契机。不同文体需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是最为基本的常识。教师针对性地展开引导,提高了学生对说明类文本的阅读能力。
二、丰富交流活动,理顺阅读突破路径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在合作学习设计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学生搭建阅读活动平台,理顺阅读突破的路径。学生有互动交流的主观意愿,这为展开合作探究提供了条件。
(一)搭建活动平台
阅读交流活动形式众多。在具体选择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了解,以提升阅读设计的契合性。诵读展示、角色演绎、课堂辩论、师生对话、主题发言等,都有互动的因素。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活动任务,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教学《夏天里的成长》时,教师将“能够说出文本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定位为教学重点。在学生进入自主阅读环节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引導学生思考:“夏天里有很多的东西都在快速地成长。请大家深入阅读,从语言、结构、情感等角度思考,说说你有哪些发现,并将你的发现在学习小组内展示。”接受任务后,学生开始深入阅读思考,对描写、结构、情感、主旨等因素进行重点关注,很快就有一些发现。课堂展示环节,有的学生从结构上进行分析,也有的学生从描写对象角度展开解读,还有的学生从寓意角度进行探究。教师提出的阅读任务,其实是为学生准备展示平台,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思考基础上展开对话交流,形成新的阅读认知,这样促进了阅读重点的突破。
(二)优化活动组织
在合作活动后,教师要有组织意识,确保阅读活动的顺利推进。合作需要组建团队。教师要有开放意识,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样能够促进合作学习的高效进行。团队成立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选择性的活动任务,让学生进行选择,这对提升合作的品质有一定帮助。如果有可能,可适当增加一些阅读游戏、阅读竞赛等活动,这样就能丰富阅读形式,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
如,教学《青山不老》一文时,教师提出朗读竞赛活动:“‘青山不老’表面说的是山,其实要赞美的是人。仔细阅读文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感情的表达,准备参与班级朗读比赛活动。朗读要充分表现出自己对山野老农的敬佩之情。”在朗读准备环节,教师跟进指导,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配乐,让学生进入朗读情境中。在展示时,教师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展示,评选出小组代表,再进行班级比赛。学生对这类活动比较熟悉,都能顺利进入角色,并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学习能力。教师播放朗读音频,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的朗读更加到位,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朗读中,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形成了阅读体验,掌握了阅读方法。 三、多元对接训练,构建阅读突破系统
阅读训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思考,在课内外阅读对接中探寻突破点。多元对接训练,对构建学生的学习认知基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从训练实际出发,为学生准备适合度更高的训练内容。
(一)关注共生价值
语用、思维、审美、文化等因素具有共生性。教师对此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在设计时对训练内容进行关联性思考,以促进语文要素的融合。仿写续写、读后感、课本剧编演、演讲比赛等,都体现语文要素的融合,是语文训练活动的重要形式。阅读学习要关注的要素很多。在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要从字词运用、修辞使用、主旨内涵、情节结构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提升阅读训练的品质。
如,《月光曲》是一篇小散文,带有叙事特点。教学时,教师提出这样的训练任务:“用‘幽静’‘断断续续’‘仿佛’等词语写一段话;复述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在小组内展示;写读后感,准备提交班级展示。”这几个训练任务,从读、写、说、思等角度展开,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从而有效地实现阅读要素的目标。在训练环节,学生要进行多重互动交流。为此,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二)延伸训练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训练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生活认知进行引导,让学生的阅读更深入、更广泛。课内外对接、信息搜集、观察调查、信息共享等,都具有延伸拓展的作用。教师要根据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内化的机会,让学生形成阅读认知体系。
如,在教学《好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训练任务:“作者讲述一个梦境的故事,其构思极为独特。阅读故事,能给我们启迪和思考。如果让你也写一个类似的故事,你会如何构思呢?”学生对仿写比较熟悉。但这一读写任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仿写,只是借助其构思方式,内容和表达都没有可以模仿的地方,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仿写时,学生要整合多种阅读资源、认知经验等,特别是语用方面的积累。阅读训练设计没有固定的格式,即使仿写也是如此。仿写的目的是让学生打开思维,在不断的实践中展开体验,从而形成学科认知能力。这是语文实践的目标追求。学生对训练的期待源于形式的创新。因此,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并不斷展开探索,发掘阅读增长点,以实现教学的有效突破。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对阅读重点的突破,这是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小学生的阅读基础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师要有语文要素落实的意识,在文本梳理、活动设计、方法传授、训练实践等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把握语文要素,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顺利实现学习的突破。
[ 参 考 文 献 ]
[1] 邹国金,刘青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支架”式难点突破法例谈[J].教育教学论坛,2020(16).
[2] 王海燕.在比较中突破阅读教学重点[J].江苏教育,2018(67).
[3] 陈丽娟.巧设语文阅读教学难点突破的切入点[J].学周刊,2014(36).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