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022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设置的一门必修课,它负载着新课程的核心价值与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没有现成的模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其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突出了开放的理念。我认为,传统文化、本土文化是很具地方特色,内容极其丰富、具体鲜活的实践课程开发领域,值得去大力开发和挖掘。上个星期,实践基地开发班教师张慧明在班级中心发言中提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民间艺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听后大受启发。我觉得中国皮影历史悠久,它是民间美术与戏曲完美结合的最佳艺术形式,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源远流长,纵横华夏几千年,是值得我们综合实践基地开发和利用的又一教育资源。加之受她邀请,我随之多方拜访了我们本地的皮影戏民间艺人,所获颇丰。短短几天,我们有幸品味了那在纸幕上飞舞了千余年的小小的皮影,感受了来自光影间跳动的精灵。那栩栩如生的动态剪纸,配以柔腻刚劲、奔放豪迈的唱腔,成为一道讓人回味无穷的美味佳肴——皮影戏。
皮影戏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国粹”级民间艺术,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皮影艺术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巧妙与将雕刻与绘画技术结合起来,同时吸收了传统戏曲表演及文学艺术的精华。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被称为最早的“动画”。这种艺术形态曾经流行于大江南北,传播于茶楼戏院,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然而随着岁月的轮回,各地皮影戏都面临着濒危局面,人们正在淡忘这一艺术形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使这一民间艺术处境尴尬,面临消逝。皮影戏是中华民间艺术的代表,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它历经岁月的洗礼,饱尝时代的变更,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它的命运本不该如这般惨淡。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在其《个人知识》一书中所说:“一门技艺如果在一代人中得不到应用,就会全部失传了。”我认为:皮影戏艺术只有加以创新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我基地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因此,不论从皮影戏艺术本身来说,还是从皮影戏艺术对推进我市文化提升战略,弘扬株洲历史文化,呈现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来说都具有重大价值,对综合实践基地开发和利用皮影戏这一丰富的课程教育资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皮影戏艺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皮影戏急剧走向衰落
2、皮影大师成了“光杆司令”
3、皮影戏遭遇后继无人的尴尬
4、皮影戏自身缺乏创新
三、“皮影戏”走进综合实践课程的思考
1、有效利用“皮影戏”这一教育资源,能让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大放异彩。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艺术形式越少,就意味着精神世界越枯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保持本土传统艺术的多样化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任艺术形态自生自灭,那么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就会向经济发达的国家趋同,当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了,就意味着一个民族消失了,拯救皮影这一宝贵财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对于我们综合实践基地而言,如能把皮影戏艺术纳入基地综合实践课程开发,既能有效地向学生宣传和普及这一民间艺术的常识,还能通过看、说、画、唱、表演等环节,调动学生多方面感官,使其充分感受到皮影艺术的魅力,体验到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和多元文化属性,从前人的“动漫”作品中享受到别样的乐趣,使学生逐步认识、正确评价我国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挖掘、整理、研究和创作新的民间艺术作品,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源泉和力量,能让综合实践课程大放异彩,能让我们升起了“重整山河待后生”的憧憬。
2、开发和利用“皮影戏”民间艺术资源是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探索
随着这几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实施,皮影戏列于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皮影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带动了周围各地区加强皮影戏保护的积极性。
而今许多中小学校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大胆探索,让民间文化艺术走近中小学生,走进课堂。如北京一中学早在2007年就将皮影戏排入初一新生的课程表,成为了初一初二两届学生的选修课程,并聘请皮影戏专家每周授课两课时,而且成立了首家中学生皮影戏艺术剧团。剧团已经排练了传统剧目《金斧头》和《龟与鹤》,并在学校为来访的日本友人举行了首次演出。小学员们觉得学皮影戏虽然累,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家长都表示,学皮影戏既能够让孩子了解民间艺术,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又算是一种在繁重的课业之外的放松。
陕西省礼泉县号称“皮影之乡”,是我国皮影戏的发祥地之一。目前礼泉县职业中学开办了皮影雕刻特种工艺专业班。
近来泰安市的中小学大都开设了民间传统文化课,有的学校把泰山皮影纳入教学大纲。在泰安师范附属学校,由泰山皮影第七代传人——范维国执教的泰山皮影戏课,形象逼真的表演、诙谐幽默的说唱、跌宕起伏的情节,使课堂上不时爆发出阵阵惊叹声和喝彩声。
综上所述,在我们综合实践基地开设皮影戏课程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要让“皮影戏”民间艺术真正走进基地课堂,真正有效利用“皮影戏”这一教育资源,让“皮影戏”这一民间艺术之花在基地绽放,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上级机关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基地教师的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开发和利用好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增强教育效果,让家长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同时加大向全社会宣传的力度,争取社会力量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砖加瓦。只有百花齐放的教学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潜力,才能创造百家争鸣的耀眼光芒。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设置的一门必修课,它负载着新课程的核心价值与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没有现成的模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其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突出了开放的理念。我认为,传统文化、本土文化是很具地方特色,内容极其丰富、具体鲜活的实践课程开发领域,值得去大力开发和挖掘。上个星期,实践基地开发班教师张慧明在班级中心发言中提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民间艺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听后大受启发。我觉得中国皮影历史悠久,它是民间美术与戏曲完美结合的最佳艺术形式,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源远流长,纵横华夏几千年,是值得我们综合实践基地开发和利用的又一教育资源。加之受她邀请,我随之多方拜访了我们本地的皮影戏民间艺人,所获颇丰。短短几天,我们有幸品味了那在纸幕上飞舞了千余年的小小的皮影,感受了来自光影间跳动的精灵。那栩栩如生的动态剪纸,配以柔腻刚劲、奔放豪迈的唱腔,成为一道讓人回味无穷的美味佳肴——皮影戏。
皮影戏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国粹”级民间艺术,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皮影艺术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巧妙与将雕刻与绘画技术结合起来,同时吸收了传统戏曲表演及文学艺术的精华。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被称为最早的“动画”。这种艺术形态曾经流行于大江南北,传播于茶楼戏院,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然而随着岁月的轮回,各地皮影戏都面临着濒危局面,人们正在淡忘这一艺术形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使这一民间艺术处境尴尬,面临消逝。皮影戏是中华民间艺术的代表,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它历经岁月的洗礼,饱尝时代的变更,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它的命运本不该如这般惨淡。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在其《个人知识》一书中所说:“一门技艺如果在一代人中得不到应用,就会全部失传了。”我认为:皮影戏艺术只有加以创新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我基地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因此,不论从皮影戏艺术本身来说,还是从皮影戏艺术对推进我市文化提升战略,弘扬株洲历史文化,呈现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来说都具有重大价值,对综合实践基地开发和利用皮影戏这一丰富的课程教育资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皮影戏艺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皮影戏急剧走向衰落
2、皮影大师成了“光杆司令”
3、皮影戏遭遇后继无人的尴尬
4、皮影戏自身缺乏创新
三、“皮影戏”走进综合实践课程的思考
1、有效利用“皮影戏”这一教育资源,能让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大放异彩。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艺术形式越少,就意味着精神世界越枯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保持本土传统艺术的多样化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任艺术形态自生自灭,那么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就会向经济发达的国家趋同,当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了,就意味着一个民族消失了,拯救皮影这一宝贵财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对于我们综合实践基地而言,如能把皮影戏艺术纳入基地综合实践课程开发,既能有效地向学生宣传和普及这一民间艺术的常识,还能通过看、说、画、唱、表演等环节,调动学生多方面感官,使其充分感受到皮影艺术的魅力,体验到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和多元文化属性,从前人的“动漫”作品中享受到别样的乐趣,使学生逐步认识、正确评价我国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挖掘、整理、研究和创作新的民间艺术作品,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源泉和力量,能让综合实践课程大放异彩,能让我们升起了“重整山河待后生”的憧憬。
2、开发和利用“皮影戏”民间艺术资源是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探索
随着这几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实施,皮影戏列于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皮影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带动了周围各地区加强皮影戏保护的积极性。
而今许多中小学校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大胆探索,让民间文化艺术走近中小学生,走进课堂。如北京一中学早在2007年就将皮影戏排入初一新生的课程表,成为了初一初二两届学生的选修课程,并聘请皮影戏专家每周授课两课时,而且成立了首家中学生皮影戏艺术剧团。剧团已经排练了传统剧目《金斧头》和《龟与鹤》,并在学校为来访的日本友人举行了首次演出。小学员们觉得学皮影戏虽然累,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家长都表示,学皮影戏既能够让孩子了解民间艺术,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又算是一种在繁重的课业之外的放松。
陕西省礼泉县号称“皮影之乡”,是我国皮影戏的发祥地之一。目前礼泉县职业中学开办了皮影雕刻特种工艺专业班。
近来泰安市的中小学大都开设了民间传统文化课,有的学校把泰山皮影纳入教学大纲。在泰安师范附属学校,由泰山皮影第七代传人——范维国执教的泰山皮影戏课,形象逼真的表演、诙谐幽默的说唱、跌宕起伏的情节,使课堂上不时爆发出阵阵惊叹声和喝彩声。
综上所述,在我们综合实践基地开设皮影戏课程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要让“皮影戏”民间艺术真正走进基地课堂,真正有效利用“皮影戏”这一教育资源,让“皮影戏”这一民间艺术之花在基地绽放,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上级机关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基地教师的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开发和利用好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增强教育效果,让家长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同时加大向全社会宣传的力度,争取社会力量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砖加瓦。只有百花齐放的教学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潜力,才能创造百家争鸣的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