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人文性与工具性都极强。随着中国对传统文化与国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语文的地位也随之越来越重要。如今将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做法逐渐普遍,传统文化是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而来的,能够充分反映出我国的民主特质和风貌,含有丰富的人文思想。教师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需要教导学生学会采撷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结合写作,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与水平,加深作文的深度与文化丰富性。且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文化的人文性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才能,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作用。
【关键词】
语文作文 传统文化 人文思想
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储备量较高,作为即将面对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学生,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语文学习进入更深入层次的探究。其中,作为语文学习重要部分的作文需要学生与教师对其投加更多关注。如今传统文化的火热及其本身作为中国历史中遗留下的文化结晶,其与作文的有机结合能够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与文化素养,且教师在进行相应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思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能力。但教师在结合传统文化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注意截取其中的精华部分,抛弃糟粕。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教师课堂拓展知识
近年来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重视,作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法家、墨家等文化形态与内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结合传统文化进行教学,一方面传统文化可从历史人物、习惯风俗等角度进行讲解,趣味性较为充足,课堂教学可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另一方面教师作为高素质人才,其接触传统文化的广度与深度是学生所不能比拟的,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拓展能够帮助学生增加其作文素材的储备量,开阔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且值得注意的是,经典的传统文化具有正确三观与极高的人文素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其不断的接触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语文素养与个性的发展。教师在进行相应传统文化教学时也需注意对其素材的选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采撷精华部分、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素材的规则。首先教师需要明白即使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筛选与打磨依然留有部分糟粕,教师需要明确区分其中的经典与糟糕,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作用。例如在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孝故事,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就应该精心选择素材。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儿的故事事实上残忍与愚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显然不能够将其作为正面例子进行讲解,否则只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三观的树立与教师本人的形象。但彩衣娱亲同是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却不一样,为人子者即使已经是成人甚至年老,在父母面前依旧是孩子。老莱子的故事既不是愚孝又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便可将其作为孝道的正面例子进行教学。且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需要注意进行辩证的看待素材,以上两个例子便是如此,不仅教师在辩证教学中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与课堂质量,而且学生在教学中也能够了解到正反两个角度看待事物的做法与其重要性,为其语文思维的发展与后续学习提供方法。
二、学生养成良好的素材积累习惯
作文素材积累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在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时不仅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课堂拓展,其自身也需要不断努力,自行收集相应的作文素材。其中,传统文化作为素材的一部分,其分布广泛且细分种类多样,学生在进行收集时可从传统典籍、节日传统等方面入手。除了学生自行进行收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可以指导学生相关方法,提高学生的收集效率与学习效率。传统文化可分为人物故事、节日习俗、诗词歌赋等方面,学生在进行收集时可首先从课外读物入手。例如,我在语文教学中都会要求学生自行设定时间限制阅读课外书籍,学生在课外阅读不仅能够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展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增加作文素材储备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收集方法进行相应指导,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拓展,既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拓展知识面。又如学生在日常练习中也可以细心收集阅读中、诗词分析等的作文素材。
三、生活化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可结合相应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相关语文学习的掌握程度与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语文素养。同时传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在其中结合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既拓展了文化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又可以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在端午节的课堂中,我会选择端午节作为课堂导入,向学生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与风俗习惯。如端午节的由来说法有几种,我们经常提到的屈原投江只是其中较受认同的一种,而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如此长期的文化传播与教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结 语】
作文作为语文学习中重要部分之一,其本身所占的地位與对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要求都较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多加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应训练,但值得注意的是作文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求较高,学生结合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高作文质量,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可结合相应教学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拓展与教授。同时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运用辩证法进行文化材料的选取,教授学生学会从正反两面思考作文与材料,加深作文深度。
【参考文献】
【1】黄兰.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初探【J】.教育,2017(1)
【2】崔栋.高中语文传统文化与写作教学的结合【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7)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人文性与工具性都极强。随着中国对传统文化与国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语文的地位也随之越来越重要。如今将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做法逐渐普遍,传统文化是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而来的,能够充分反映出我国的民主特质和风貌,含有丰富的人文思想。教师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需要教导学生学会采撷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结合写作,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与水平,加深作文的深度与文化丰富性。且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文化的人文性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才能,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作用。
【关键词】
语文作文 传统文化 人文思想
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储备量较高,作为即将面对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学生,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语文学习进入更深入层次的探究。其中,作为语文学习重要部分的作文需要学生与教师对其投加更多关注。如今传统文化的火热及其本身作为中国历史中遗留下的文化结晶,其与作文的有机结合能够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与文化素养,且教师在进行相应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思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能力。但教师在结合传统文化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注意截取其中的精华部分,抛弃糟粕。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教师课堂拓展知识
近年来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重视,作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法家、墨家等文化形态与内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结合传统文化进行教学,一方面传统文化可从历史人物、习惯风俗等角度进行讲解,趣味性较为充足,课堂教学可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另一方面教师作为高素质人才,其接触传统文化的广度与深度是学生所不能比拟的,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拓展能够帮助学生增加其作文素材的储备量,开阔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且值得注意的是,经典的传统文化具有正确三观与极高的人文素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其不断的接触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语文素养与个性的发展。教师在进行相应传统文化教学时也需注意对其素材的选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采撷精华部分、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素材的规则。首先教师需要明白即使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筛选与打磨依然留有部分糟粕,教师需要明确区分其中的经典与糟糕,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作用。例如在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孝故事,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就应该精心选择素材。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儿的故事事实上残忍与愚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显然不能够将其作为正面例子进行讲解,否则只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三观的树立与教师本人的形象。但彩衣娱亲同是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却不一样,为人子者即使已经是成人甚至年老,在父母面前依旧是孩子。老莱子的故事既不是愚孝又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便可将其作为孝道的正面例子进行教学。且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需要注意进行辩证的看待素材,以上两个例子便是如此,不仅教师在辩证教学中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与课堂质量,而且学生在教学中也能够了解到正反两个角度看待事物的做法与其重要性,为其语文思维的发展与后续学习提供方法。
二、学生养成良好的素材积累习惯
作文素材积累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在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时不仅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课堂拓展,其自身也需要不断努力,自行收集相应的作文素材。其中,传统文化作为素材的一部分,其分布广泛且细分种类多样,学生在进行收集时可从传统典籍、节日传统等方面入手。除了学生自行进行收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可以指导学生相关方法,提高学生的收集效率与学习效率。传统文化可分为人物故事、节日习俗、诗词歌赋等方面,学生在进行收集时可首先从课外读物入手。例如,我在语文教学中都会要求学生自行设定时间限制阅读课外书籍,学生在课外阅读不仅能够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展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增加作文素材储备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收集方法进行相应指导,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拓展,既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拓展知识面。又如学生在日常练习中也可以细心收集阅读中、诗词分析等的作文素材。
三、生活化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可结合相应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相关语文学习的掌握程度与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语文素养。同时传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在其中结合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既拓展了文化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又可以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在端午节的课堂中,我会选择端午节作为课堂导入,向学生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与风俗习惯。如端午节的由来说法有几种,我们经常提到的屈原投江只是其中较受认同的一种,而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如此长期的文化传播与教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结 语】
作文作为语文学习中重要部分之一,其本身所占的地位與对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要求都较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多加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应训练,但值得注意的是作文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求较高,学生结合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高作文质量,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可结合相应教学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拓展与教授。同时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运用辩证法进行文化材料的选取,教授学生学会从正反两面思考作文与材料,加深作文深度。
【参考文献】
【1】黄兰.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初探【J】.教育,2017(1)
【2】崔栋.高中语文传统文化与写作教学的结合【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