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让他们多背一些古诗词,不仅能丰富语言积累,而且能陶冶美的情趣,提升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使诵读真正落到实处,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几点尝试。
一、故事演绎激趣
入选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诗歌以及至今仍在广泛流传的古诗,皆是情理交融的经典作品,每一首诗歌都在讲述着一个生动的故事。我在备课时,搜集与诗歌相关的故事趣话等的资料,引领学生进入一个与诗情诗意相融的故事情境。例如教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时,我就把王昌龄当年在巴陵意外遇到李白,两人一见如故,在江边的小船上,边泛舟边饮酒边吟诗,结下了深厚友情的故事,作为该诗的故事背景讲述给学生听。再介绍李白听说王昌龄远贬龙标的事后,为了表达他的深厚关切和同情之意,写下了这首情深意长、耐人寻味的诗歌。学习崔颢《黄鹤楼》时讲述李白看到这首诗后发出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学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还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古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辐射诵读激趣
教学中如果只守住教材中的几首古诗,就如单脚走路,学生受益有限。以一首诗的内容
痛彻!凄彻!哀彻!两首词的感情形成极大的反差,从“日晚倦梳头”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女为悦己者容” ,梳头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从此处我们能看出她心灰意懒的悲凉。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饱经沧桑, 心灰意懒的李清照。
对景难排,牵愁惹恨,不能自己。一个孤立无依的女子独自承担着如此巨大的重负,她多么希望自己的内心能得到稍许的平复,抑郁的愁怀得到片刻的舒缓。下片,诗人的心情似乎有了一些转机“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这样泛舟的场面在作者的生活中也曾有过。我们一起赏析一下她的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如梦令》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同样是泛舟,《武陵春》却把作者的心情写得一波三折, “闻说”、“也拟”、“只恐”欲抑先扬,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词人创意出奇,运用比喻,化虚为实,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
或一位作家的一首诗为依托,进行辐射性诵读练习,把诵读活动课中学到的古诗词或儿童诗作为基点辐射,找出与之相关的诗词来诵读,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如教学杜甫的《春夜喜雨》时,可以辐射有关古诗词中描写“春天”的诗句,如“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又如教学李商隐的《赠荷花》时,引导学生课外诵读作者的其它咏荷诗歌,如陆龟蒙《白莲》、王昌龄《采莲曲》、郑谷《莲叶》等,这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增加了学生欣赏诗歌的广度和深度。
三、吟唱诗词激趣
古人写诗,往往都是在“诵”的过程中完成的。古人诵诗:“动声曰吟,长言曰咏,作诗必歌。”后来,吟诵逐渐成为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吟唱的兴趣呢?教学《水调歌头》,我先教学生唱邓丽君的歌曲《但愿人长久》,然后让他们默写并告之这首歌就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学生们兴趣盎然。又如在教学《诗经·蒹葭》这首诗前,先采用了电视连续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曲来导入课文,并和学生一起用《在水一方》的曲调来吟唱《蒹葭》的诗句,把学生带进了那种传统的意境。后来,在古诗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学唱古诗,大家颇有兴致,有的同学不但唱,还添加了动作。家长开放日,我让学生唱舞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唱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孩子们那纯真的声音,优美的舞姿,赢得了家长经久不息的掌声,在表演中记住了古诗。
四、诗句引用激趣
在学生背诵积累了相当量的古诗词以后,教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古诗词名句与习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各具灵性与文采。在学生平时的作文、日记中看到垂柳他们便会写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春游时看到雪白的梨花,会情不自禁地念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游览西湖观赏荷花时自然而然地引用“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称赞它的“濯清莲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虽然学生运用的诗句不一定很成熟,但至少说明诗句已经进入了他们的生活,有助于他们领会古诗,吃透古诗,激活了他们的情趣,达到了诗词的积累与生活体验相结合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写作水平。
五、课件展示激趣
PPT课件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能够以交互方式将文本、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经单独或合成的形态表现出来,要比传统的单纯的音频播放更加直观形象,丰富多彩。课件中彩色、立体、活动的图形显示和语言文字解说,声、画、光、电的运用,在辅助教学上有着独特的作用,将它运用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不再枯燥无味。我在讲授北朝民歌《木兰诗》前,先制作了课件,有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有范读录音,范读时还配有音效,有动画展示情节等,让学生和着音乐声情并茂地诵读,整堂课声色兼备,图文并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到下课铃响时,大家都惊叹:“这堂课时间走得太快了!”
当然,在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诗词时还要注意,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初中生只有多背诵古诗词,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激发学习的兴趣,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引导学生去亲近古诗文,在琅琅上口的诵读中领略语言独特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走进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初中(226535)
一、故事演绎激趣
入选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诗歌以及至今仍在广泛流传的古诗,皆是情理交融的经典作品,每一首诗歌都在讲述着一个生动的故事。我在备课时,搜集与诗歌相关的故事趣话等的资料,引领学生进入一个与诗情诗意相融的故事情境。例如教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时,我就把王昌龄当年在巴陵意外遇到李白,两人一见如故,在江边的小船上,边泛舟边饮酒边吟诗,结下了深厚友情的故事,作为该诗的故事背景讲述给学生听。再介绍李白听说王昌龄远贬龙标的事后,为了表达他的深厚关切和同情之意,写下了这首情深意长、耐人寻味的诗歌。学习崔颢《黄鹤楼》时讲述李白看到这首诗后发出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学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还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古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辐射诵读激趣
教学中如果只守住教材中的几首古诗,就如单脚走路,学生受益有限。以一首诗的内容
痛彻!凄彻!哀彻!两首词的感情形成极大的反差,从“日晚倦梳头”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女为悦己者容” ,梳头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从此处我们能看出她心灰意懒的悲凉。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饱经沧桑, 心灰意懒的李清照。
对景难排,牵愁惹恨,不能自己。一个孤立无依的女子独自承担着如此巨大的重负,她多么希望自己的内心能得到稍许的平复,抑郁的愁怀得到片刻的舒缓。下片,诗人的心情似乎有了一些转机“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这样泛舟的场面在作者的生活中也曾有过。我们一起赏析一下她的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如梦令》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同样是泛舟,《武陵春》却把作者的心情写得一波三折, “闻说”、“也拟”、“只恐”欲抑先扬,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词人创意出奇,运用比喻,化虚为实,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
或一位作家的一首诗为依托,进行辐射性诵读练习,把诵读活动课中学到的古诗词或儿童诗作为基点辐射,找出与之相关的诗词来诵读,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如教学杜甫的《春夜喜雨》时,可以辐射有关古诗词中描写“春天”的诗句,如“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又如教学李商隐的《赠荷花》时,引导学生课外诵读作者的其它咏荷诗歌,如陆龟蒙《白莲》、王昌龄《采莲曲》、郑谷《莲叶》等,这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增加了学生欣赏诗歌的广度和深度。
三、吟唱诗词激趣
古人写诗,往往都是在“诵”的过程中完成的。古人诵诗:“动声曰吟,长言曰咏,作诗必歌。”后来,吟诵逐渐成为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吟唱的兴趣呢?教学《水调歌头》,我先教学生唱邓丽君的歌曲《但愿人长久》,然后让他们默写并告之这首歌就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学生们兴趣盎然。又如在教学《诗经·蒹葭》这首诗前,先采用了电视连续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曲来导入课文,并和学生一起用《在水一方》的曲调来吟唱《蒹葭》的诗句,把学生带进了那种传统的意境。后来,在古诗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学唱古诗,大家颇有兴致,有的同学不但唱,还添加了动作。家长开放日,我让学生唱舞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唱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孩子们那纯真的声音,优美的舞姿,赢得了家长经久不息的掌声,在表演中记住了古诗。
四、诗句引用激趣
在学生背诵积累了相当量的古诗词以后,教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古诗词名句与习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各具灵性与文采。在学生平时的作文、日记中看到垂柳他们便会写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春游时看到雪白的梨花,会情不自禁地念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游览西湖观赏荷花时自然而然地引用“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称赞它的“濯清莲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虽然学生运用的诗句不一定很成熟,但至少说明诗句已经进入了他们的生活,有助于他们领会古诗,吃透古诗,激活了他们的情趣,达到了诗词的积累与生活体验相结合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写作水平。
五、课件展示激趣
PPT课件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能够以交互方式将文本、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经单独或合成的形态表现出来,要比传统的单纯的音频播放更加直观形象,丰富多彩。课件中彩色、立体、活动的图形显示和语言文字解说,声、画、光、电的运用,在辅助教学上有着独特的作用,将它运用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不再枯燥无味。我在讲授北朝民歌《木兰诗》前,先制作了课件,有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有范读录音,范读时还配有音效,有动画展示情节等,让学生和着音乐声情并茂地诵读,整堂课声色兼备,图文并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到下课铃响时,大家都惊叹:“这堂课时间走得太快了!”
当然,在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诗词时还要注意,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初中生只有多背诵古诗词,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激发学习的兴趣,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引导学生去亲近古诗文,在琅琅上口的诵读中领略语言独特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走进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初中(226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