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欠发达县区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并未形成一定的体系而正常运转起来,背后原因很多。就欠发达县区幼儿园多途径开展“家园共育”做一实践探索。
关键词:欠发达县区;多途径;“家园共育”
当前,“家园共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在幼儿成长的初始阶段,家庭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幼儿园和家长应该保持同频共振、步调一致,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当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之后,家长要继续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进行“接力”,对于幼儿一些良好行为的养成加强督促、监督。同时,通过家长的教育,强化幼儿在幼儿园时所学到的知识,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丰富家庭生活。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及时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积极与家长建立联系,传授科学而专业的教育方式与经验。
一、设计亲子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行为表现都会有直接的影响。对于家长来说,陪伴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欠发达县区的家庭来说,有的家长因为本身素质比较低,不知如何处理亲子关系,常常情绪不稳定,容易暴怒,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也使亲子关系较为紧张,家庭难以有和谐与愉悦的氛围。也有的家庭,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祖父辈,多数的祖父辈没有科学育儿的观念,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即可,对孩子管教放任自流;也有的则认为孩子已缺失了父母的爱,作为长辈唯有用溺爱来补偿。这种有偏差的育儿行为实际上都亟待改变。对此,幼儿园因地制宜,设计符合欠发达县区家庭参与的亲子活动,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从而培养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定期举行趣味农事活动、绘画、手工等,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竞技项目,同时也可以创意文化体验活动区,土趣区、水趣区、编织区、建筑区等,让亲子关系更融洽,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完成这些体验。在这一文化体验中,家长及时发现自己孩子身上可挖掘的优点,同时作为家长也倾情投入到这些活动中,在彼此欣赏中增进亲子关系。而幼儿不仅从幼儿园感受到了关怀与关爱,更加深了对父母的爱。亲子活动还可以结合重大节日同步进行,比如,春节、国庆节、母亲节等。每一节日精选主题,开设相对应的亲子活动,从而让孩子与家长都留下难忘的回忆,增进彼此的感情。借助这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家长了解园区的育人目标与理念,与孩子的关系更融洽,也使孩子在家长的积极鼓励下变得更勇敢自信、活泼大方。就此也打通“家园共育”渠道。
二、打造家园联盟,助力幼儿成长
对于“家园共育”这一模式的打造,实际上还应该加入社会教育,这样可以实现家园一体化的教育。幼儿园向家长提供一些有效的、专业的科学育儿的方式与技巧,及时为家长建言献策,并且与家长建立家园联盟,让家长关注和关心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开展连续性、全面性的家庭教育,幼儿园可以通过体验式、自助式以及互动式的家长会开展具体活动,为家长提供育儿指导实践,推出自助式的菜单,结合家长的育儿需求,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内容,如根据孩子的心理,做好幼小衔接,培养良好习惯,选择正确的绘本,参与趣味的手工制作以及掌握育儿方法等。通过邀请专家走进幼儿园,与家长一起探讨交流。而家长之间也可以进行友好对话,交流育儿经验,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科学的育儿方法,如此也能让欠发达县区的家长对自身的家教理念以及家教行为乃至整个家庭形成的家风重新思考。幼儿园利用手机建立家长群,及时推送最新的关于幼儿园教育的国家方针政策,推送幼儿一日生活的点滴细节,推送科学育儿的方式,推送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等,开设家长留言区,家长交流区等,形成家园合力,提升育儿水平。
三、整合资源,促进“家园共育”
为了了解孩子的学习及生活轨迹,增强家园合作,幼儿园牵头,成立家委会这一团队,完善家委会的管理条例,以及发挥家委会参与幼儿园管理的作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以及广播等传播“家园共育”的思想。每周开展一次家委会活动,每一班级的教师自主决定开放时间,增强活动的灵活性、自主性。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体会孩子班上的特色以及各个活动角的特色,同时在一些活动的设计上也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就活动设计是否还需改进建言献策。在绘本阅读中指导家长如何进行亲子阅读,或者是邀请一些有特殊制作手艺的家长走进课堂,教孩子们简单的手工。
总之,通过多种方法联合家园之间的教育合力,打造家园共育活动,丰富孩子体验,同时也可以丰富家长的体验。良好的“家园共育”机制的打造以及和谐氛围的营造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心田进行滋润,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廖麗娟.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共育模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 2019(48).
注: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贫困县区幼儿园多途径开展‘家园共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100)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欠发达县区;多途径;“家园共育”
当前,“家园共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在幼儿成长的初始阶段,家庭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幼儿园和家长应该保持同频共振、步调一致,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当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之后,家长要继续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进行“接力”,对于幼儿一些良好行为的养成加强督促、监督。同时,通过家长的教育,强化幼儿在幼儿园时所学到的知识,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丰富家庭生活。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及时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积极与家长建立联系,传授科学而专业的教育方式与经验。
一、设计亲子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行为表现都会有直接的影响。对于家长来说,陪伴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欠发达县区的家庭来说,有的家长因为本身素质比较低,不知如何处理亲子关系,常常情绪不稳定,容易暴怒,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也使亲子关系较为紧张,家庭难以有和谐与愉悦的氛围。也有的家庭,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祖父辈,多数的祖父辈没有科学育儿的观念,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即可,对孩子管教放任自流;也有的则认为孩子已缺失了父母的爱,作为长辈唯有用溺爱来补偿。这种有偏差的育儿行为实际上都亟待改变。对此,幼儿园因地制宜,设计符合欠发达县区家庭参与的亲子活动,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从而培养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定期举行趣味农事活动、绘画、手工等,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竞技项目,同时也可以创意文化体验活动区,土趣区、水趣区、编织区、建筑区等,让亲子关系更融洽,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完成这些体验。在这一文化体验中,家长及时发现自己孩子身上可挖掘的优点,同时作为家长也倾情投入到这些活动中,在彼此欣赏中增进亲子关系。而幼儿不仅从幼儿园感受到了关怀与关爱,更加深了对父母的爱。亲子活动还可以结合重大节日同步进行,比如,春节、国庆节、母亲节等。每一节日精选主题,开设相对应的亲子活动,从而让孩子与家长都留下难忘的回忆,增进彼此的感情。借助这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家长了解园区的育人目标与理念,与孩子的关系更融洽,也使孩子在家长的积极鼓励下变得更勇敢自信、活泼大方。就此也打通“家园共育”渠道。
二、打造家园联盟,助力幼儿成长
对于“家园共育”这一模式的打造,实际上还应该加入社会教育,这样可以实现家园一体化的教育。幼儿园向家长提供一些有效的、专业的科学育儿的方式与技巧,及时为家长建言献策,并且与家长建立家园联盟,让家长关注和关心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开展连续性、全面性的家庭教育,幼儿园可以通过体验式、自助式以及互动式的家长会开展具体活动,为家长提供育儿指导实践,推出自助式的菜单,结合家长的育儿需求,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内容,如根据孩子的心理,做好幼小衔接,培养良好习惯,选择正确的绘本,参与趣味的手工制作以及掌握育儿方法等。通过邀请专家走进幼儿园,与家长一起探讨交流。而家长之间也可以进行友好对话,交流育儿经验,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科学的育儿方法,如此也能让欠发达县区的家长对自身的家教理念以及家教行为乃至整个家庭形成的家风重新思考。幼儿园利用手机建立家长群,及时推送最新的关于幼儿园教育的国家方针政策,推送幼儿一日生活的点滴细节,推送科学育儿的方式,推送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等,开设家长留言区,家长交流区等,形成家园合力,提升育儿水平。
三、整合资源,促进“家园共育”
为了了解孩子的学习及生活轨迹,增强家园合作,幼儿园牵头,成立家委会这一团队,完善家委会的管理条例,以及发挥家委会参与幼儿园管理的作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以及广播等传播“家园共育”的思想。每周开展一次家委会活动,每一班级的教师自主决定开放时间,增强活动的灵活性、自主性。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体会孩子班上的特色以及各个活动角的特色,同时在一些活动的设计上也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就活动设计是否还需改进建言献策。在绘本阅读中指导家长如何进行亲子阅读,或者是邀请一些有特殊制作手艺的家长走进课堂,教孩子们简单的手工。
总之,通过多种方法联合家园之间的教育合力,打造家园共育活动,丰富孩子体验,同时也可以丰富家长的体验。良好的“家园共育”机制的打造以及和谐氛围的营造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心田进行滋润,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廖麗娟.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共育模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 2019(48).
注: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贫困县区幼儿园多途径开展‘家园共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100)的研究成果。